圓覺經滴漏一言
前言:
筆者看完圓覺經後,非常高興。這部經是那麼直接地告訴世人學佛的方法,透過十二位大菩薩提出有關修證的目的、方法、障礙……。莊嚴道場,義理奧妙,簡明扼要,沒有不具體的譬喻或戲劇性的情節,實實在在的一部實證實修之密法經要。
壹、圓覺經簡介
圓覺經是大方廣圓覺修羅了義經的略稱,是南無釋迦牟尼佛希望眾生修證到無上智慧,達到身心永恆清凈自在的境界(即明心見性),而說的一部經。所謂圓覺就是圓滿了心靈及智慧,即空性、本體。這是眾生本來都有的特質,因受妄念、執著、煩惱的蒙蔽而不彰,所以要透過修行,依正法,努力行持,實證顯出來,能夠明白宇宙事理和現象,身心清凈無礙,了知宇宙秘密,才是學佛的最高境界,所以,佛者即覺也、大圓滿、至性之意。開悟現性是第一步,由此再下化眾生是行道的部份。
貳、圓覺洞簡介
四川大足縣寶頂山是一個佛教壁飾佛雕的道場。唐末,大師順應山崖紋理,雕鑿彩繪出佛國凈土的景像。其中有一個圓覺洞(圖一),洞內正方供奉大日如來、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左右兩邊前列座十二位大菩薩,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凈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凈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及賢善首菩薩。佛前跪者乃問法之大菩薩。侍立在三尊佛像旁邊的是柳本尊和趙智鳳。前者為唐末宏揚密法大師,後者為南宋傳佛教的大師,並且很有計劃建設完成了寶項的道場。由於民情風俗,當時印刷及知識不普遍,所以用此方法,像是看漫畫一樣的接引眾生,報恩經、地獄、牧牛圖……不勝枚舉的石刻,透過這些雕刻講經說法激勵信眾,發心修持齊證圓覺。圖(二)、圖(三)都是說明這些這些菩薩的特性及佛陀圓寂後十二位列在佛陀的身邊,畫像無時不在啟發我們是該回去,應該找回自己本來的面目,不要再隨業輪轉了。
參、因此凡是眾生問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最直接回答是上求佛道,開悟見性,下化眾生,行菩薩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凈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凈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凈慧菩薩。威德白在菩薩。辯音菩薩。凈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
此段說出眾生須經甚深禪定達三昧正受的狀態,實相中可以由心生各種凈土,在某處凈土中,有佛菩薩教化之。此圓覺多羅了義是十二位大菩薩為了眾生的修行請本師指導的一部經。經此正法修行後眾生可開悟,可到各莊嚴無比的佛土,並找回真正的自我即自性,光明無比清徹透明的境界。此部經是唐朝多羅譯,此經典多羅譯時用了一些專有名詞如清凈覺地,隨順覺性,禪那是指那時修行的境界,或某種方法,當你修行到那時侯,自然知道那種境界是什麼,所謂知者為知之,不知即不知。
以下有十二位菩薩代問眾生學佛的目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此處是強調上求佛道,找回本心的方法。
一、佛陀開示文殊菩薩如何修行才不走邪了。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知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偏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了解學佛目的及佛心的特質。眾生修行要有方法,用智慧覺破無始無明。先達虛空,要破所知障即開悟。開悟以後仍須努力修行直到見到本性圓滿十方,清凈透明時才算成佛道。此時要常住菩提心,護著此心,不再受染。眾生在此明了佛、心、眾生經修行最後是一樣的境界。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心特質即菩提心,包含著無量慈悲與法界的平等觀。凡處理事情本著佛心與各道相處。了知佛的根本思想以後學佛,可免入邪見落入井底之蛙了。注意修行定要有正確方法因循漸序,要有上師或善知識照顧教導,千萬不可盲修瞎煉,因佛法甚深微妙,不是可以以一般人用自己意思揣摩出的那種境界,一句話因修行程度不同表現出意思也不同。
二、佛陀開示普賢學佛方便法門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本段討論眾生學佛的初步觀念、方法及眾生開悟前的狀態。眾生要離幻才可修行,要將幻滅以後,覺才可生,達到覺心不動,故才可說修行,這是學佛的初步方便法門。(開悟)之前所有的相是幻相,要不隨不制,幻相常是滅以後又會升起,要不斷歷煉使幻遠離。如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虛妄。用念佛法門或其他方法增加定力,消業障以達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狀態。
三、佛陀開示普眼菩薩修習佛法的方法及修行錯誤的原因
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凈。不動偏法界。無作止任滅。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三世悉平等。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身心皆屬幻,身是由地水火風四種特質構成,心要由六塵歸六識,努力修行使身心達清凈狀態,直到明心見性無來無去的境界。修行的禪病是「作」「止」「任」「滅」或顛倒夢想,將妄相、幻相以為實相,那是無法入佛道。目前很多修行人都在此處茫然迷失,受身心執著所苦,或方法錯誤影響到肉身的病痛,佛陀在此都言之鑿鑿,必須由心內觀,透過修行方法,使心達到一切悉清凈即可。
四、佛陀開示金剛藏菩薩證實本心的狀態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終始。若以輪回心。
思惟即旋復。但至輪回際。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若能了此心。燃後求圓覺。
本段介紹佛即如來即圓覺的特質。如來的特質即寂滅性無始無終,凡夫心是無法處此狀態,當凡夫心能由修行,開悟了解此心以後,才可求圓覺到圓滿境界,換句話說,到此境界,凡夫與佛只是空華相,凡夫修證到此與佛是同樣具有一個相同的自心本體,只是凡夫的心被污染,被執著。見不到此心。一個凡夫立志學佛,也要經層層的歷煉,終有一日可以修成,達到「佛」的境界。
五、佛陀開示彌勒菩薩眾生的特性及心性特質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慾故。
墮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及與貪瞋痴。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銷滅。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本段討論眾生與菩薩有何不同?貪瞋痴,理事二障,執著事或理,不能解脫,所以要斷愛見,要求善知識求師才得正悟。學理及事理二者融合為一,才算是可以修正法,即要實修實證。實相、空相是一體兩面。不可用文字以自己意念去解說,那是不對的。菩薩特質:有大悲願力,解眾生苦,出入生死,不舍眾生。若眾生心以習氣為主,仍以此為滿足不知返觀其心,永遠即為眾生,須以佛菩薩的心為老師,為行為榜樣,一世世的去學習,由學習過程中,了知一切事及理,才能入佛之門、知佛之理而歸入圓覺。
六、佛陀開示清凈慧菩薩修成菩薩的方法及菩薩的特質,並說明佛的特性
清凈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恆沙怫。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一)修成菩薩的方法以遍隨順及隨順智二方便法可以修成。
(二)菩薩的特質:要心不虛妄,心未離覺,且施行功德要達圓滿境界。供養恆河沙諸佛。
(三)佛的特性,是要圓滿菩提性。此時菩薩及眾生齊證圓覺時也叫佛了。所以十地菩薩要功德圓滿才叫佛。
修行者由初發心開始將心轉換,經十信、十住、十行及十迴向到十地的過程中,每階段心的狀態也不同,欲成菩薩或佛其心也要像佛及菩薩具有大悲心及平等心,褔慧二足以後才可成佛。
七、佛陀開示威德菩薩成佛的方法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用三種方法可以達明心見性、開悟成佛。十方如來、大菩薩都由此成道,此三種方法任取一種好好修行,一門深入,必可成道,此三種即(一)寂靜奢摩他法、(二)襌那法、(三)三摩提法。由此三種可以演變成二十五小類,最終目的要開悟、見性證圓覺。
八、佛陀開示辯音菩薩,菩薩修行方法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凈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惟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一)由襌定方式入覺:歷代高僧大德一定要透過襌定的各種方式來找回自己的本心。
(二)此覺性要達無礙且到清凈慧境界。
(三)一般可有三種方式修行,即摩他法、襌那法、三摩提法,此是指由意根、六根或眼根、耳根……任取一根入的修行方式。
(四)菩薩修行方式要正確
(1)由音響忍;柔順忍,最後到無生法忍。
(2)精進、勤修習六波羅密以後才可得般若智慧。
(3)求佛力加持加被,才可以修行成功,不要因業障現前而亂陣腳,出現謗佛謗僧謗法行為。
「佛力」是廣大無邊;浩瀚無窮,佛及菩薩都是那麼慈悲的教導從不嫌笨或計較一切,修行沒有他們做老師是無法修成的。不明眾生卻不時的謗佛、法、僧,那是不可以的,因佛菩薩的經、論理是沒問題。其原因是個人的障礙,如思想行為偏差,以執著、自私、疑心、嫉妒各種心出現,以致引發認知的差錯,造成一些錯誤,終於因此又造新的業,受果報。可能入了地獄而不自知。其實地獄也是心所現,表面不安,猜忌,憤怒、自大驕慢表現出都是別人錯,自己是對的一些行為。要檢討自己而非檢討別人,怨天尤人是更大的錯誤。願修行者要戒之慎之。
九、佛陀開示凈業菩薩,學佛不得成就的原因,同時須將身相、心相調到清靜才可入覺。
凈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痴。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學佛不得成就的原因有下列三點。
(一)四種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須除去外相找回自己的本心,不生不滅的本心,即返觀本心。
(二)愛憎、諂曲心造成迷悶,使覺心無法現出,障礙本心更使行為產生怪異,這些會蒙蔽本心,一定要除去。
(三)學佛是學心,將心提升到佛心的一種歷程。十法界有十種心,觀看自己的心是那一種狀態即可知相由心生,輪回即由此啟,所以學佛觀念一定要由心開始轉換提升,非由法開始,學佛若重法而不求心,必成魔道,入邪見無法有成就。
十、佛陀開示普覺菩薩眾生學佛的基本態度及方法(一)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眾生。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親近無憍慢。
遠離無瞋恨。見種種境界。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凈。度一切眾生。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當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一)求善知識:學佛要有老師或善知識,心念微細差別,將差之千里。善知識難求,得善知識要珍惜此緣,下一世不知何時才能相遇!
(二)正知正見:以經律論,求實證實修,以經律論為修行的指標,像地圖般的指引,才不會走錯路,而非口念心不修。
(三)以大乘法修菩提心:要發菩提心,用小乘法修身。
(四)方法:作止任滅是襌病,是定中的心態,用此四種方式會有病產生。
(五)行為:遠瞋恨,無憍慢,瞋恨燒毀一切功德,行為增上慢或自贊毀他,都是學佛的障礙。人間品行要改進。
(六)律儀、戒根永清凈:五戒十善、居士戒、比丘戒及最重要的菩提心戒、威儀律儀皆助我們達清凈心。
(七)發大願渡眾生。
(1)所有佛法為利他而行,若自私只為自己必不是佛法,以此心修行必成魔。
(2)學佛只要佛菩薩的好處而不願學習菩薩精神去服務別人,學佛也只到此,無法再深入。
(3)一般來說,「願」大所「學」也深,每個階段「願」也會增加,端看自己的起心動念。在何處生「願」,依「願」而行。
十一、佛陀開示圓覺菩薩學佛的基本態度及方法(二)
圓覺汝當知。一切諸眾生。欲求無上道。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經於三七日。然後正思帷。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三摩正憶持。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凈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一)懺悔無始業,今生何者受,當知前世因,所以要對以前不明所做之事要懺悔要心懺不要只是儀式那是沒有效果的。
(二)勤修習,尤其鈍根更要努力。
(三)障礙;業障要消除。
(四)方法要正確,用正確法門修行。
(五)正思惟:觀念要正確,如四聖諦、八正道、十二支、三十七道品。
十二、學佛的基本態度及方法(三)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己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凈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日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旛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
(一)建道場:道場建立有多種方式。真正佛寺、道場要出世間時有一定的作業程序。
(二)設佛像:要心存日想,生正憶念。
(三)懸諸旛華以莊嚴道場。
(四)供伽藍護法:此為護持道場的尊者。
(五)未法時期:具大乘根器可用秘密法修圓覺心
十三、佛陀開示賢善首菩薩,此部經屬秘密王三昧,可以到如來的境界。此部經亦屬密法教本。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凈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肆、結語
筆者寫到此,願以這一滴露,能澄清各位心中的疑慮,以後有不明的大德們再問到學佛的問題,可以借圓覺經內,佛菩薩的教導再回答應對之即可。各位努力修行終有一日可以證圓覺。
最後筆者願以一個修行過來人說明一些事理。
一、修行有很多方式,一般入空以後依根器不同而,可分下列二種方法,即(一)空法(二)相法。無論空相二法最初基本的方法,一定要先入空即開悟,先過所知障,才可談下面二種方法。
(一)空法:強調光的境界,有四種光顯出,寂靜且光量無比,是慧的方面的實證。
(二)相法:諸實相的境界,了知諸佛的秘密及諸凈土的狀況。如毗盧屬性海、如來、華藏的世界。經書中如圓覺經、凈土五經、法華經,內有佛菩薩開示及凈土情形,都應屬相法世界,屬於福的方面的實證,千萬不要說那是神話,一切是因自己未到那種境界。
二、一般學佛人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只用片斷的認知來說明,殊不知那隻是一部份而已,一定要福慧二足的修行,才可親證此妙境。
三、葯師山道場是顯密雙修道場,且重視空、相二種實修方式。因人根器不同而教化之,願大家一齊共同努力,在修行實證的旅途中,可以知道自己的行程、目標及方法。透過此部圓覺經點滴,介紹大家對修行有所認識。一個魔的道場必須具有魔的特質及魔的本性,對魔不了解,也不要隨便說魔,妄自下斷語,不尊重對方,是不應該。何況,我佛慈悲也一樣會慈悲各道的,包括魔道也一樣。南無地藏菩薩在地獄道發大願渡生,同理其他各道也有佛菩薩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