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契加持品第四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一切菩薩及諸金剛藏王,諸眷屬等即欲修持。其(時)天地大黑,日月星宿失卻精光,諸有神靈忽然沉沒。佛視此已,便即微笑,以其語契指十方界,天地大明。 佛陀說六印一咒已,與會大眾,即欲修持,而天地大黑,日月星宿失卻精光,諸有神靈忽然沉,佛以如來語契指十方界,天地便恢復大明,可見佛語不虛,六印威力無比,不可思議。 時諸菩薩各自現身,各各動搖,天地大動,盡其神力,亦不能止。 然天地雖復大明,諸菩薩各自現身,仍各各動搖,天地大動,諸菩薩盡其神力,亦不能止。此為下文如來定契鋪墊造勢,亦表諸菩薩未能體悟如來心體,成就楞嚴大定。 其時如來卻後安坐,告大眾言:我用定契,此能安不?即舒左手四指向前,拓大指橫著掌中,右手亦如左手,安右膝上。應時一切大眾及大地等,並悉得定。 於此時,如來退後安坐,告諸大眾,我用定,能安契止否?即結如來定契。 此如來定契,實表如來心中心,真常不遷,定契左手向前,表佛性靈明朗照,右手安膝,表佛性空寂無染。 「應時一切大眾及大地等,並悉得定」明說如來定契之威力作用,暗喻一切大眾及大地等佛性,本來無動,悉得真定。 善哉,諸大眾等,當知久遠諸佛有如是力,不可思議。一切菩薩心中始可安立。如上諸法,決定加持,若無決定,縱盡劫修,有何成益? 「久遠諸佛有如是力,不可思議」亦指過去、現在、未來,十方諸佛本具性定,不可思議。一切菩薩上求下化,六度萬行,皆安立於此,故能決定加持,若離此而修,心外求法,縱盡劫修,有何成益? 爾時實德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此定契有何加持?佛何不說?如若不說,如病露現,莫知方救。 實德菩薩問佛,此定契有何加持?佛何不說?如若不說,如人重病,而不知以何藥方救療。 爾時佛告實德菩薩:我此定契,一一諸佛從此得定。久遠以來,唯諸佛有此定契。若諸菩薩、一切金剛無此契也。若有此契,即同諸佛。其此定力,有言宣不?實無言宣。若無言宣,如上諸法亦無言宣。誰人得到?誰能言宣?唯我此身,能為解了。唯過去諸佛,能為解了。其諸菩薩能解了者,即同我身,非菩薩也。 佛先答實德菩薩問「如此定契有何加持?」佛言:一切諸佛皆從修此定契而得定。 佛復答實德菩薩問「佛何不說?」佛言:久遠以來,唯諸佛有此定契,諸菩薩、一切金剛無此契,若有此契,即同諸佛。 此「定契」喻佛性, 「諸菩薩、一切金剛無此契」指菩薩、金剛雖悲心深廣,法力高強,然未悟如來心中心,未契真常,故曰「無此契」,若能悟佛心性,方謂「有此契」,即同諸佛。 然如來心中心者,一法不立,人我兩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佛問「其此定力,有言宣不?實無言宣。若無言宣,如上諸法亦無言宣。誰人得到?誰能言宣?唯我此身,能為解了。唯過去諸佛,能為解了。其諸菩薩能解了者,即同我身,非菩薩也。」 諸聖師范品第五 爾時如來說此語已,下方有一菩薩名無礙通,從下方來佛前誦出,心住憂愍,嘿[1]然而坐,所有寶座,皆不現前。唯自長嘆,不讚歎佛。其時,大眾甚以驚愕。大眾問佛。 佛即答言:此人普遍,所以長嘆。 「無礙通菩薩」名號表佛性通達無滯、自在圓通。此菩薩於下方來佛前,然其心不歡喜,亦不讚歎佛,唯只一人悲愍長嘆,嘿然而坐,於其時,所有寶座,皆不現前。 「寶座」,佛、菩薩所坐之處。亦寫做寶坐,謂師子座。亦指七寶庄飾之蓮花座。釋尊在佛陀伽耶菩提樹下的成道座所為金剛寶座,如金剛石般堅固,無物能破。《大毘婆沙論》第三十捲雲:「由此三千大千世界中贍部洲,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據金輪。菩薩坐之成正等覺,除此無有堅固依處」。 然於其時,佛寶座亦不現前,故大眾甚以驚愕,大眾問佛緣故。佛答言:此人心慮普遍眾生,所以長嘆。 佛告無礙通菩薩:今有何事,唯自噓嗟? 無礙通菩薩心始歡悅,寶座始現,有大威光影閉大眾,即下寶座整履衣服,住立佛前白佛言:世尊,我於下方聞說佛心中心及如上契等,便即說持。今得此通,今來至此。善哉世尊,然我悲愍,當知不? 佛以心通,已知無礙通菩薩長嘆緣由,然法緣將起,故仍問無礙通菩薩,為何事而獨自噓嗟不樂? 承佛慰問,無礙通菩薩心始歡悅,其寶座始現,並有大威光影射與會大眾,即下寶座,整履衣服,佇立佛前而白佛言:世尊,我於下方聞說佛心中心及如上契等,便即依說修持。今得此通,故來至此。善哉世尊,然我內心悲愍,佛當知否? 佛言:我以[2]知竟,汝當聽受,付與眾生。我所持以佛心持,若佛心持即曼荼羅也。 無礙通菩薩之所以內心悲愍者,皆憂慮眾生皆「普遍」為「未得佛者,無決定者,攀緣多者,無慈悲者」,不具福慧資糧,難修此心中心大法。 佛知無礙通菩薩悲愍深切,故囑咐無礙通菩薩,付與眾生,此法以密為用,以佛心持,若能以佛心持,不必結壇,眾生自心之處即一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羅也。 「曼荼羅」,意譯壇、壇場、輪圓具足、聚集。此中就體而言,以壇或道場為正意,就義而言,以輪圓具足或聚集為本義。即築方圓之土壇安置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羅之本體,而此壇中聚集具足諸尊諸德成一大法門,如轂輞輻具足而成圓滿之車輪,是曼陀羅之義也。 曼荼羅有四種,稱為四種曼荼羅,簡稱四曼。依金剛頂經之說,即: (一)諸尊具足相好容貌之圖畫,稱為大曼荼羅(尊形曼荼羅),相當於金剛界曼荼羅之成身會。 (二)諸尊之三昧耶,即表示本誓之器杖、刀劍等之持物,以圖示或於手結印契,稱為三昧耶曼荼羅,相當於三昧耶會。 (三)諸尊之種子及真言,或書種子之梵字於諸尊本位,或以法身之三摩地以及一切經論之文義等,稱為法曼荼羅(種子曼荼羅),相當於微細會。 (四)將諸尊之威儀事業鑄造成像,稱為羯磨曼荼羅,相當於供養會。 此四種曼荼羅,又各含有三種曼荼羅,即:(1)、都會(都門、普門)曼荼羅,諸尊聚集一起,如以大日如來為中心之兩部曼荼羅。(2)、部會曼荼羅,部分諸尊,如佛部之佛頂曼荼羅,蓮華部之十一面觀音曼荼羅等。(3)、別尊(一門)曼荼羅,以一尊為中心之釋迦曼荼羅、如意輪曼荼羅等。 以上指心外有相曼荼羅,此外有心內無相曼荼羅。『內』,指如來之心地、眾生之本心。於此心性海中,四重曼荼羅宛然炳現,十三大會自爾森羅。即無始無終、無生無滅、唯佛與佛、自證自知之境界,此稱無相曼荼羅。此無相曼荼羅又分二種∶(1)、大空平等法界曼荼羅,指生佛不二之如來心地的曼荼羅。(2)、眾生心內蓮華胎藏曼荼羅,指眾生本心之曼荼羅。 然而心內曼荼羅乃等覺十地之聖者亦不能見聞,故如來住加持三昧,以不思議神力,從佛身之支分現出四重曼荼羅之聖眾,此稱加持外現曼荼羅。將此加持外現曼荼羅以圖畫表示者,稱為圖繪曼荼羅,如現今流布的兩界曼荼羅即是,此即稱有相曼荼羅。 無礙通菩薩言:世尊,未得佛者,無決定者,攀緣多者,無慈悲者,其此眾生欲入此中,可得不耶? 佛言「若佛心持即曼荼羅」,為心內無相曼荼羅,此為其究竟了義真說也。然此曼荼羅,等覺十地之聖者亦不能見聞。無礙通菩薩猶恐未得佛者,無決定者,攀緣多者,無慈悲者,欲悟此佛性不得,故再請佛垂施方便。 佛言:無礙,我本說法,只緣下劣。如有下劣欲得求者,結日輪壇,其壇三院,逆日結之。無諸供養,唯有美香戟羌三個。若無戟羌,三刀亦得。三盞香、三面鏡、三盆水。其壇縱廣八尺,第一院白,第二院朱,第三院青,各如五方法。第一院中求佛位者求之,第二院中菩薩法求之,第三院中金剛求之,餘一切諸天仙、神鬼、地神等法於壇外求之。舉心即成,不假多日。余有功契不得傳。凡現微功能,今且略說。但有勤修,諸有功法,自然證得。 下劣眾生,執著法相,故佛隨眾生心,說有相曼荼羅。心中心壇城為日輪形狀,其壇三重院,逆日左旋結之。無需其他供養,只需戟羌三個、三盞香、三面鏡、三盆水。 「戟羌三個」表法威猛無比、破除三障,「三盞香」表供養三寶、法被三界,「三面鏡」表大圓鏡智、三無差別,「三盆水」表身語意業、清凈如洗。 壇城「三院」表真如體大、相大、用大,「縱廣八尺」表自行化他八正道。 「第一院白」表真如體大,清凈解脫、法爾如是,「第二院朱」表真如相大,福慧具足、莊嚴吉祥,「第三院青」,表真如用大,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各如五方法」曼荼羅供養五方佛,正中者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表法界體性智;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表平等性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表大圓鏡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表妙觀察智;北方勝業世界不空成就佛,表成所作智。 「第一院中求佛位者求之,第二院中菩薩法求之,第三院中金剛求之,餘一切諸天仙、神鬼、地神等法於壇外求之」表佛果尊貴無比,至為心要,余不能及。 有相曼荼羅舉心即成,不假多日。余有功契不得傳。曼荼羅之功能,佛為略說。但有勤修,諸有功法,自然證得。 爾時大眾問佛言:世尊,其此法契,從誰授持?得誰灌頂?得誰加護?今得此通,遍滿十方,能令一切盡皆降伏,能令一切諸法自然露現。誰人於佛修持此法,得如說通?誰人得通,佛自證見?我等今者,欲請作其師范。 佛說壇城已,與會大眾仍對此法之威德功用,疑慮未決,故問佛陀,此法契,從誰授持?得誰灌頂?得誰加護?若得此通,遍滿十方,能令一切盡皆降伏,能令一切諸法自然露現。然誰人於佛修持此法,得如說通?誰人得通,佛自證見?我等今者,欲請作其師范。 爾時佛告大眾言:汝等今有疑,且待須臾,自當得見,汝自證問。 爾時如來於自心中結持語契,遍告十方一切心中心者,急來,大眾欲見。 佛為斷眾疑,囑咐大眾且待須臾,自當得見,汝等可自證問。然後心中結持語契,遍告十方一切心中心者,急來與大眾相見,為其師范。 爾時多羅菩薩持菩薩心契,眷屬圍繞,從東方來,變身為佛,一切大眾作菩薩像身而現佛前。 多羅菩薩,又作多利菩薩、多唎菩薩、多隸菩薩。意譯作眼、妙目精、極度、救度、瞳子。又稱聖多羅菩薩、多羅尊、多利尊。為觀世音菩薩所化現之身,密教觀音部的佛母,故亦稱多羅尊觀音、多羅觀世音。 據《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載,觀自在菩薩入普光明多羅三昧,以三昧力,由眼中放大光明,多羅菩薩即由光明中而生。此多羅菩薩光照一切眾生,猶如慈母般之憐愍、救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該經雲「多羅大悲者,一切之慈母,天人及樂叉無一非子者,故號世間母。」 其密號為悲生(由大悲觀世音菩薩而生之義)金剛、行願金剛;三摩耶形為青蓮華(已開卻合);種子為靫(ta)或厯(tam!),乃如如不可得之義。另據《大日經》卷四密印品載,此菩薩之印相系以定慧(左右)二手作內縛拳,二食指豎合如針鋒,二拇指舒加其上;真言為『南么三曼多勃馱喃,哆麗多蠨抳,羯嚕拏嗢婆吠,莎訶』。此尊形像據《大日經》卷一〈具緣品〉所述,此尊為中年婦人形。青白色相雜。二手合掌,持青蓮華。身著白衣,頭有天髻,作微笑狀。 爾時多羅菩薩持菩薩心契,其眷屬圍繞,從東方來,變身為佛,一切與會大眾作菩薩像身而現佛前。可見修此法,能令一切盡皆降伏。 堅意菩薩從南方來,持菩薩成就契,化身作佛,一一眷屬皆自變身作菩薩。 堅意菩薩,又稱堅固意菩薩、堅固惠菩薩、堅固菩薩、堅固深心菩薩。密教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之一。位於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第八尊,亦即介於除蓋障菩薩與持地菩薩之間。其形像,身呈肉色,右手持開敷蓮花,花上有火焰乘載羯磨金剛,左手握拳向上置膝上,坐於赤蓮花上。種子為[fan(n!am!)](n!am!),表示內證堅固不壞。三昧耶形為蓮上十字金剛。又堅固,名地大;意,指地大之心德,合此三字而詮顯地藏菩薩之內證。此尊利益眾生逾越其他諸尊,故密號超越金剛。 堅意菩薩從南方來,持菩薩成就契,化身作佛,一一眷屬皆自變身作菩薩。可見修此法,能令一切諸法自然露現。 心王師子吼王佛從西方來,持正授菩薩契,從彼國來,在路眾生是心非心,以契指之,總皆成佛,有遠聞者得菩薩記。 一心能生萬法,心為萬法之王,故稱心王;佛陀說法,毫無怖畏,聲震十方,群魔攝伏,如獅子一叫,百獸降伏,故稱心王師子吼王佛。 《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曰「複次,舍利弗!南方去此天自在界,度二萬佛剎,有世界名曰蓮花,其國有佛,號師子吼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曰眾祐,度人無量。其有得聞師子吼如來名者,歡喜信樂,長跪叉手,三舉聲言:『我今禮此師子吼如來.至真.等正覺!』斯其人等所生之處,皆當悉能作師子吼,聲揚法音遍於三千,化度無量眾生之類,卻五十劫生死之罪。」 心王師子吼王佛從西方來,持正授菩薩契,從彼國來,一路所遇眾生,不管已發心,未發心之眾生,以契指之,總皆成佛,有遠聞者,得授菩薩記。 最勝如來下有一童子,年十四歲,從北方來,持如來母契,所經諸國有大夜剎軍、大黑鬼軍、吐火神軍、大黑風窟及蛇男如是等男,以佛母契指之,皆發慈心,隨送童子得至佛所,如是惡獸並得佛心,受菩薩記。 無上佛果,超絕稀有,殊勝至極,無與倫比,故稱最勝如來。《正法華經》曰「佛為大王,無漏最勝,堪任堅強,常修牢固,安慰勸進,恆以時節,未曾修設,望想福行,於一切世,諸法中尊,皆為大神,最勝如來,然大燈明,示無央眾」 最勝如來下有一童子,年十四歲,從北方來,持如來母契,所經諸國有大夜叉、羅剎、大黑鬼、吐火神、大黑風窟及蛇男如是等類,以佛母契指之,彼等皆發慈心,隨送童子得至佛所,如是惡獸並得佛心,得授菩薩記。 師子音佛從下方來,持善集陀羅尼契,百萬億陀羅尼神眷屬,飛騰虛空,自來為證。 佛說法無畏如獅子音威猛,故稱師子音佛。《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曰「複次,舍利弗!南方去此蓮花世界,度萬佛剎,有世界名曰明星,其國有佛,號師子音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曰眾祐,度人無量。其有得聞師子音如來名者,歡喜信樂,持諷誦念,斯其人等後生之處,得無量音,及得如來凈光之音。所以者何?若散花香於虛空中,稱南無佛,得福無量,況睹靈廟如來形像,至心禮敬,散花香者,斯等在世猶若好花,莫不鮮澤。」 師子音佛從下方來,持善集陀羅尼契,有百萬億陀羅尼神,為作眷屬,飛騰虛空,自來為證。 上方香積如來下一童子身,並香世界一童子身,持佛語契,從上方飛空徐語而來。下方眾謂是香積如來、普光如來,下閻浮提,各白齎花供養,下至佛前,乃是童子。 「香積如來」又作香台佛。為住於上方眾香世界之佛名。香,系離穢之名,即宣散芬芳馥馨,指理中無上戒定慧之香;積,系聚集之義,即積聚諸功德。《維摩詰經》卷下香積佛品中,提及上方世界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國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 「普光如來」 又作定光如來、錠光如來、燈光如來。「普光」表真心體明,慧光普照。《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記載,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復不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為普光。《大智度論》卷九亦雲,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成佛後亦名燃燈。 香積如來、普光如來皆化為童子身從上方飛空,徐語而來,下閻浮提,各齎持香花供養釋迦佛。 以上諸聖皆為與會大眾師范證明,佛陀金口說法,真實不虛。 爾時如來告大眾言:善聽,如前所來並承受師,俱承佛力,皆有大通,久遠成就,即未可為證。汝等善聽,更喚一人。佛即告言:光明童子善來。 諸聖已作師范證明,然佛陀仍告大眾言,前六方所來聖眾,皆有師承,蒙佛神力,皆得大通,久遠成就,故未可為證,更有一人,足為近徵。佛即呼言:光明童子善來。 「光明童子」,依《光明童子因緣經》載,王舍城善賢長者妻懷妊,長者問佛。佛記其生男,受天福,出家證果。長者誤信外道語,以毒藥摩妻腹,妻死,焚之。佛與大眾往視,子從火中坐蓮華生。佛命頻婆娑羅王,取以為子,後仍歸長者家。能辨白氎新舊,受天福樂,畏阿闍世,遂求出家證果,佛為比丘說其夙因。 其時童子住在雪山,聞佛喚聲即來,至於我所。其時童子至大眾中,大眾譏訶:如來喚汝,今眷屬何在,堪為我師?童子答言:我等眷屬,汝即是也。大眾答言:我等共汝,久不相識,雲何當言是汝眷屬?其時童子密持語契,指於大眾,除佛化身,諸余菩薩盡皆禮此童子。其時大眾無覺知者,四眾禮訖,皆自告言:仁者,我等今者請仁者為師。童子答言:如來語契,實無虛妄。汝等大眾一心持之,如我無異。 彼時童子住在雪山,聞佛呼聲,乘空而至佛所,至大眾中。時大眾譏諷童子曰:如來喚汝來,為我等作師。汝今眷屬何在?堪為我師?童子答言:我之眷屬,汝等即是。大眾言:我等與汝,曾不相識,雲何是汝眷屬?童子即密持如來語契,指向大眾。爾時除佛化身外,諸余菩薩,盡皆禮此童子而不自知。四眾禮訖而白言:仁者,我等今者請仁者為師。童子言:如來語契,實無虛妄。汝等大眾,一心奉持,如我無異。 爾時大眾,同聲白佛言:世尊,其此童子,修此契法幾久?當有如是力攝我滿足之仁? 爾時大眾,異口同聲而白佛言:世尊!光明童子修如來語契幾久?有如是力,能攝我等? 佛言:眾等汝等,今者菩薩心未足,所以被攝。大眾善聽,我為汝等說此因緣。我昔初住雪山修道,多有諸惡獸等,無有善心,皆欲食人。 佛言:汝等菩薩心未足,所以被攝。汝等諦聽,今說童子修持因緣。我昔初住雪山修行,有諸惡蟲猛獸,無有善心,皆欲食人。 「雪山」即大雪山。南瞻部洲,此山特高,冬夏積雪,故名雪山。雪山潔白,以喻戒德與定凈。又《會疏》曰:『以戒德喻雪山。戒德清凈,如大雪山。常潔白,能照眾生,令清涼故。』又《凈影疏》雲:『雪山顯其定凈。諸德皆凈,名等一凈。』等者平等,一者一如,凈者本凈。其心本凈,故潔白如雪山;其心一如,故如雪山之不動;其心平等,故三無差別,一色純白。 「雪山修道」喻返觀自心,自凈其意,斷惑證真,潔白污染。達摩《悟性論》「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無言無說,無所無礙,湛然常住,法身佛也。」 「諸惡獸等」喻內心諸種煩惱惡習。 我時在定,憶念我師空王如來所說此咒,始宣一遍,其時諸惡蟲獸皆得佛心不害於我。漸次憶念,其時蟲獸得菩薩戒,皆食草菜。 「空王如來」為過去的空劫之世,最初出現之佛。《佛說佛名經》第十卷載:「南無西南方寶蓋照空王佛」,《法華經》載,釋尊與阿難共於空王佛所發心。《法華經》人記品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又,阿彌陀如來於因位為比丘時,與他三比丘共拜此佛之白毫相而成佛。見《觀佛三昧經》卷九。《往生要集》中本曰:「五體投地,遍身流汗,歸命彌陀佛。念眉間白毫相,發露涕泣,應作此念:過去空王佛,眉間白毫相,彌陀尊禮敬,滅罪今得佛。我今禮彌陀佛,亦當復如是。」 佛於定中憶念空王如來所說此咒,始宣一遍,諸蟲獸等,皆得佛心,不害於我。持念稍久,俱得菩薩戒,而食草卉。 「蟲獸」「食草菜」比喻修法得力,內心煩惱,逐漸淡薄。 於後有此童子聞我,山中供給,於我始經一宿,因我持次,聽得我咒,復經明日,盜我即本[3],結將即便出山,更不事我。經七日間,得如是力。後過於我,即以神通欲攝於我,為我持故,二不相攝。汝等當知,盜法中猶有如是大力,何況正授? 時光明童子詣山供佛,故留一宿。適佛持次,聽得此咒,復盜本印而去。修學七日,得如是力。後復遇佛,即欲以神通攝佛。因佛所持故,二不相攝。佛言:汝等當知,盜法尚有如是大力,何況正授? 爾時大眾聞佛說已,願賜我法,同此童子威神自在。 雖有六方尊聖為佛證明,為大眾師范,然佛仍憂與會大眾疑慮不決,故請雪山光明童子師范,此童子盜法而修,經七日間,而其大通與佛二不相攝,能使力攝大眾為其眷屬。可見如來心中心法威力無比。 光明童子盜法中猶有如是大力,何況得佛陀正授耶?故爾時大眾聞佛說已,皆徹斷疑慮,願佛賜法,同光明童子威神自在。 佛言:汝等卻後七日當得此通。非人不信,即當忘失。當爾之時,有諸外道隱形眾中,佛知不制,於後欲持此契降諸菩薩,為惡心故,結契之時,燒卻身心,自法亦失。善哉此法,勿妄持之,一切事業俱不廢置,唯止惡心妒心,持即無效。若無惡妒心,速證不難。 善哉世尊,唯願印可,唯願印可,速證佛地,得如佛身。 佛言:汝等卻後七日,當得此通。一切事業,俱不廢置。又,如來心中心法有如是無比威力,其時有諸外道隱形眾中,佛知若不制之,恐於後持此契降諸菩薩,為其諸外道惡心故,結契之時,將燒卻身心,自法亦失。故佛慈悲叮囑勿妄持之,修此心中心法一切事業俱不廢置,唯止惡心妒心,若有惡心妒心,持即無效。若無惡妒心,速證不難。 與會大眾,聞佛說法,皆肯受持,唯願印可,速證佛地,得如佛身。 爾時如來為欲印可一切諸大眾故,即以正授菩薩契指於十方,以經三遍,即有黑風吹諸菩薩皆悉倒地。諸菩薩等從地而起,即有赤色雲現,雨諸一切細末栴檀之香,灑大眾身。次雨香水,浴諸大眾。浴大眾已,應時即得此通自在。得自在已,具修此法,經七日已,普同佛身。 爾時如來為印可大眾故,以正授菩提印,指十方三遍,即有黑風吹諸菩薩,悉皆顛撲倒地,諸菩薩等從地而起,旋復赤雲遍現。雨細檀香,灑大眾身。次雨香水,沐浴大眾。熏浴已畢,應時得此通自在。得自在已,遍修諸印,經七日已,普同佛身。 佛初涅槃,所授供養,諸來化佛,是此契力。 「佛初涅槃」指佛陀於菩提樹下證悟成道。《勝鬘經》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佛初涅槃,所受供養,諸來化佛,皆是此契力。
[1] 嘿=默 [2] 以=已 [3]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