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德教授:達摩書院新春唯識學七日禪修

達摩書院新春唯識學七日禪修
純覺遺身
朱熹 王陽明錯了

張尚德 講述
劉美秀 記錄

  這一我要講的,特別對在座的各位,將來你們在文化上,要領導社會這一內容重要的不得了。剛才講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一切存在無一不緣起,無一不性空,我要什麼呢?諸位慢慢聽好了。禪修第三天下午了,第一天開始從肉體講起,一直講到現在為止,我現在講畢陵伽婆蹉經由肉體的痛,然後證道了。這個證道,是人類精華文化思想關鍵中的關鍵,一般人很少懂這個道理,特別是朱熹和王陽明不懂思想領導社會,所以這一堂我特地跟各位講由痛證道。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發心從佛入道。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刺傷足。舉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凈心。無痛痛覺。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得親印記。發明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為第一。」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發心從佛入道。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刺傷足。」──注意,「刺」,刺到腳。那個刺有毒,把自己刺傷了

  「舉身疼痛」──全身痛的不得了。

  「我念有知。知此深痛。」──感覺、認識都知道自己被毒刺刺了,好痛,自己知道。

    「雖覺覺痛。覺清凈心。無痛痛覺。」──雖然感覺痛,但是自己本來有的清凈心,並沒有痛。這是修持功夫,忍痛後的境界。痛,看著自己的痛,千萬千萬注意,人的痛痛到極點,不但會麻木,而且會死掉。什麼叫做「死掉」?這裡面有回答。

  「覺清凈心」──他自己那個痛,超越了,痛到麻木了。他自己觀這個痛,怎麼會這麼痛?痛到麻木以後,他不痛了,歸到那個清凈心。什麼叫做「清凈心」?女人生小孩,不是開刀生產的話,如果自然生,特別生幾天生不下的,蹦咚一下,小孩生下來,母親身心的愉悅與樂受,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清凈心所展示出的性狀。但是完全歸到清凈心,那是妙樂,內觸妙樂。現在跟你報告的是真正佛法中的佛法,是佛法核心。但是很少人聽得懂,我特地告訴各位。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難道我這人是矛盾狀態中嗎?一個是痛覺,一個是不痛覺。攝念未久,「攝念」,定下來了。超越感覺、知覺、悟性和有個對象的覺知,我再一遍,超越感覺、知覺、悟性和超越有一個被你知的對象的那個也超越,就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講的能所雙亡,覺與被覺都超越了,就入空,這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相通的。這個境界是有步驟的,一步一步的。

  「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他定在那裡二十一天,一切的身心煩惱痛苦都沒有了,成就了阿羅漢大定他自己這個時候有一個存在的性狀,很重要那就是一切煩惱,即「諸漏」都沒有了。

  「得親印記。發明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為第一。」──純覺,用英文說,叫pure mind。純覺遺身,王陽明、朱熹沒有證到。王陽明和朱熹為什麼沒有證到呢?談王陽明的部份我已經出書了,在《分析命詞與綜合命詞》一書中有〈王陽明的悟道〉一文,他的境界只是二果羅漢還沒有到純覺遺身,因此王陽明的一些哲學道理,並不通達

  他說:「存天理,去人慾。」大哲學家馮友蘭說那裡有這些東西,存個什麼天理他說的「致良知」,是生命對自己自我反省中的善。王陽明有「四句教」,他的四句教是: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無善無噁心之體」,阿賴耶識是無善無惡的,禪無方,法無體。禪沒有方向,法並沒有體,心也了不可得,那來個什麼體呢?

  我已提醒各位,一切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例如:保溫杯是緣起,沒有了就是性空,在它沒有存在之前,是性空,存在才緣起。種種條件成了保溫杯,這有很多條件。請問它有沒有一個體?「體」就是托子。假使有個體,這個體擺在哪裡呢?擺在緣起性空,沒有存在之前,它沒有,消滅以後,它消滅了,那這個體在哪裡?哲學上搞體、相、用,沒有這個東西,是人搞出來的語言。一切的存在沒有一個體,各位慢慢去體會啰。王陽明的無善無惡,倒是說到阿賴耶識本身無善無惡,這個對了。但他來個「心之體」,不通。所以宋明理學到他那裡,就更走樣了。

    「無善無噁心之體」,畫蛇添足,不成立。

    「有善有惡意之動」,說法也不通達。我們從幾重來做理解。有善有惡是我們意識開始動了,我們承認;那請問王陽明:這個「意」哪裡來的?這個思考很重要。人的存在是整體的(as a whole)存在的,我們身心的存在既然是整體的存在,你的有善有惡又是哪裡來的?你不可能離開身心整體的存在,再加上外在的來起用一個有善有惡意之動,一定是從無善無噁心之體那裡來的,對不對?既然有善有惡,那就本來有善有惡了,為什麼又來個意之動呢?也就是說從沒有無善無惡,結果來個有善有惡意之動,這樣表達不通也。但佛法的解釋就通了,這個意識是從第七識(末那識)那邊來的,第七識就是自己抓自己,善的也好、惡的也好,都是自己抓自己,自己抓種子識,然後第六識抓第七識,第七識就是情執,是我們意識的意根。所以惠明將軍遇到六祖的時候,他要六祖接引他,六祖就講你無善無惡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是什麼?惠明將軍一聽,就悟了。

  王陽明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不成立的。王陽明是位聖人,但用其並不完通達哲學思想,治理國家社會那是很危險的。倘若在學術上、思想上,也就是在人的存在的經驗上,一種學問,一種思想、一種觀念,在人的存在上,不成立。拿來治理社會,那個社會一定會出問題。

  秦漢以來,孔子搞一個春秋,結果呂不韋又搞一個亂七八糟的呂氏春秋,秦朝垮也,就是例子。王陽明不是純覺遺身,他是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喜樂,王陽明是在二禪的境界中,二禪的境界就是羅漢的初步。羅漢只有自己,沒有社會眾生也。我們是在討論王陽明做為一個聖人他在境界上、在佛法上、在唯識的、知識成就上,他到一個什麼地步。

  現在講朱熹他有悟道的偈子: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半畝方塘一鑒開」──形容我們人的存在,生命整體的存在。

    「天光雲影共徘徊」──常寂光,太陽在這裡面,這是我們幫朱熹最好的解釋。但他對形而上的描述,並不內行,沒有進到純覺裡面。

    「問渠那得清如許」──你為什麼這樣清純?

    「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這個生命存在有源頭活水,那我們要問:這個源頭活水在哪裡?那是意識清凈面的展示,是佛法五十一個心所的善十一這一面的起用。朱熹整個的這首偈子,無非是描寫善十一。善十一是:「信、精進、慚、愧、不貪、不瞋、不痴、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很可惜,朱熹不懂唯識也。

  懂唯識也者,是講你自己的經驗心理的、生活上的、認識上的印證的經驗,千萬要懂唯識,假使不懂唯識,你的哲學佛法,是絕對不通的。朱熹成就,當然了不起。但朱熹只是進到意識清凈面,第七識沒有進去,第八識更不用說,他不如弗羅伊德。弗羅伊德的思想書──《夢的解析》、《性學三論》,一定要看。弗羅伊德的學說講到痴的層面,弗羅伊德第七識進去了一切都是從陰陽男女、性來的,釋迦牟尼佛也說得非常清楚。因為朱熹沒有到家,他只從意識清凈面就搞出一個概念,什麼概念呢?就是「虛明靈覺」。

  虛明靈覺是純覺遺身的上一層,朱熹的虛明靈覺,是《楞嚴經》里講的純覺遺身的上一層,純覺遺身上一層虛明,虛明靈覺上一層再有意識清凈面,意識清凈面由虛明靈覺來,虛明靈覺由純覺來。意識清凈面,那是朱熹講的虛明靈覺的上面,所以意識清凈面是純覺遺身的第三層。源頭活水是意識清凈面的意識作用,就是意識清凈面的起用,一起有這四層。為了幫助了解,什麼是「純覺遺身」呢?就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最高峰。條件是要空滅現前,歸到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最高峰,叫做純覺遺身。

  宋明理學包括朱熹,是亡朝的哲學,根本不能治理國家的,因為他哲學思想並不通,沒有到底,因此他的解釋就出了很多問題。特別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他的解釋錯得一塌糊塗

    「大學之道」的「道」,就是《易經所說的「道」。他卻解釋成「道者,路也」。錯得十萬八千里。「在明明德」,「德」不是講道德,而是講存在,也即是「德者得也」。所謂「在明明德」,是內聖。內聖是指了解存在現象的本身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徹底了解自己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了解了,做到道通為一,宇宙內事乃己份內事,己份內事乃宇宙內事,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然後在這個裡面又跳出這個,無私無我,跟一切聖賢豪傑合在一起,為眾生服務,叫做「在親民」,就是菩薩道。朱熹把「親民」的解釋成「新民」,把舊的老百姓搞成新的。他錯了,錯在把自己當成精英的領頭爺。在親民,就是無私無我,為民服務,跟佛法菩薩道是完全相通的。

    「在止於至善」,整個人生的存在是永無止盡的往善前進,為眾生服務,就是佛,就是菩薩

  原始儒家什麼呢?有二句話:「天地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是儒家核心表達的概念。自古以來,解釋儒家的十個有九個錯了。對生生之謂易,天地大德曰生,解釋錯了。「生生」就是一切存在,本來就是發生過程、轉折、歸結,跟佛家、跟道家所說的完全一樣,這個存在的本身是變化的,特別是人,在變化裡面問題好多、好嚴重,因為有貪瞋痴。天地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在解釋存在的本身,就是生起來、就是過程、就是轉折、就是歸結,也就是輪回。而在人的存在裡面,就是有問題,因為有貪瞋痴、有自私。怎麼辦呢?所以要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和佛法所講的八正道完全一樣,八正道是:「正語、正業、正命、正思惟正念、正方便、正見正定」,「八正道」也者,是解決我們生命的貪瞋痴的問題。每一個人生命的貪瞋痴解決了,社會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完全從儒家道德意識,強求任何一個人,從道德意識來成為一個聖人,那這樣的社會,自古以來,在古今外人類歷史上,是沒有的。

    什麼叫做「純覺遺身」?

    一、主觀、客觀身心讓位,就是忘我。一切概念都打掉了肉體也忘了,不是不存在,身心讓位,歸到「本覺」。

    二、跟宇宙一切存在的常寂光,合而為一。

    三、空所空滅。

    四、念頭一起來,純覺就讓位了。 

    這要慢慢積福德、慢慢去證。

附語:

    「純覺」是康德哲學所說的先驗,即超驗統一的底層。
    「超驗」是純覺的起用。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六
                               於台灣達摩書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