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觀察諸因緣無我無常空。

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千年之前,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在拜佛陀為師之前,聽到有個沙門說到《阿含經》里的一個偈語:「諸法因緣起,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便馬上證得法眼凈。

法眼凈是什麼呢?它是一種境界經典中說過,所謂的法眼,便是以毫無個人立場的眼光觀察世間一切,如明鏡般將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如實映照在自己的心中,清楚其中的原因與必將導致的結果,也清楚眾生解脫之緣分別是什麼,並能分別對其作出相應教授,使之能夠依法而獲得解脫。可見,所謂「法眼凈」,指的是一種洞察世情的智慧境界。《三藏法數》中說:「法眼者,菩薩為度眾生,以清凈法眼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謂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令修令證也。」《瑜伽》八十三卷雲:「言法眼者:謂如實現證唯有法慧。」

當時,舍利弗聽到這一偈語的時候就問這個沙門,你講的這些道理是哪裡來的?因為,在以前的婆羅門教義里,沒有這種說法。當時,古代印度盛行「邪因緣」與「無因緣兩種法執:前者認為梵天創造了世間一切;後者認為世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產生的,無須藉助因緣,也無須藉助造物主。《阿含經》中的偈語則傳達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訊息:它認為,世上的一切法、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是因緣聚合而生的。因緣聚,法就生了因緣散,法就滅了舍利弗一聽到這種全新的說法,便明白它才是真正的真理。所以,當這個沙門告訴他,那是我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授時,他就跟著這個沙門,找到了釋迦牟尼佛,並拜他為師。不久,他便證得了阿羅漢果

促使舍利弗走向覺悟的,正是「緣起性空」的真理

一句歌詞里說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它形容的僅僅是一種有情人終成眷屬」所必需的緣分但也恰好道出了世界真相。什麼真相呢?世間一切事物,無論是看起來理所當然的,還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其實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沒有因緣的聚合,就沒有現象的誕生,因緣一旦解體,現象也會隨之消失。這正是整個世界運作的規律。真正明白了「因緣」二字,也就明白了什麼是無常

那麼,因緣是什麼意思?我們舉個例子,若是我們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當成「因」,那麼,六根所對應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則是「緣」。當「因」碰到對應的「緣」之時,它們就會共同作用產生一種「識」,即我們內心外緣的解讀,這些解讀決定了我們以怎樣的態度方式去面對和應對外部世界;這種態度方式對他人來說,又是一種外緣,這種「外緣」會與他們的「內因」結合,於是他們的心中也會產生一種「識」,這種識又將影響他們的選擇與態度……

舉個例子,早上起床,看到窗外燦爛陽光時,有的人會覺得「那麼美的陽光把我心裡的陰霾都驅走了」,有的人則會認為「外面那麼曬,肯定很熱,這樣的日子還要出門辦事,真煩人」。這樣一來,前者的一天或許就是快樂的,他甚至會用自己的快樂來感染別人,比如,他會對每一個人微笑,輕松而愉悅地處理許多事情,忽略一些平時會影響自己心情東西;但後者的一天或許就是煩躁焦慮的,他只想快點把事情辦完,然後回到空調房裡靜靜待著,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期間,無論誰跟他說話,他都會視為一種打擾,聽到小鳥的叫聲,他也會覺得嘈雜。不過,這種快樂煩躁仍然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一旦前者遇到什麼讓他感到非常頭痛、難以解決的事情,或者哪個他非常討厭的人又來糾纏他,那麼他的心情可能就會變差;一旦後者遇到一些自己感興趣事情,或者完成了自己必須完成的東西、達成了某個心願的時候,他的心情或許就會馬上變好。

明白了這一點你也就明白了,無須過於在意世界上的一切,無論是別人的看法眼下情緒,還是暫時的成功與失敗、傑出或平凡,都是一種因緣聚合的東西,導致它們產生的因緣一旦解體,它們就會變成其他的東西,傑出的也許會墮落,平凡的或許會偉大,成功的也許會失敗,但失敗的可能又會成功。沒必要為了眼前的逆境而輾轉反側,也不能因為眼前的順境而沾沾自喜。因緣的流轉,意味著生命中有太多可能,而我們所應該去做和能夠做到的,僅僅是清醒珍惜。而且,你也會明白,為什麼同一個經歷會讓一些人覺悟,卻又會讓另一些人變得更加迷惑、墮落。因為,因緣的「因」與「緣」中,以內因更為重要,內因決定了你如何解讀外緣,因此也決定了你對待世界與人生的態度

正如我前面舉過的那個例子所說,大家住的樓房,表面看來是實有的,但實質上它是由各種因緣聚合而生的,因此它的「有」是一種「假有」,一種虛幻無常的「有」。磚頭、水泥、鋼筋、人力、工程師的設計等等,各種因緣聚合,然後建起了這幢樓房。那麼,樓房建好之後是不是就變成實有的了?是不是就永恆不變了呢?不是。幾十年之後,這棟樓房會變得殘舊不堪,如果有人要這個地方修新的建築,那麼這幢樓房就會被拆除,那麼以前所聚合的那些因緣就該解散了。因緣解體之後,樓房的存在就會變成一種記憶。人們忘記了它,它便失去了存在的證據;記得它的一代人死後它也會失去存在的證據。所以,樓房是無「我」的,是沒有自性的,它沒有一永恆不變本體。為什麼說無我?因為「我」,指的是永恆不變本體

所以,緣起性空指的是,這些因緣聚合之物雖然在某個短暫時間內確實存在,但是它們經常在變化,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我」。因緣本來面目無我無常,一切歸於空性,因此在觀察所有的因緣聚合之物時,便會發現它們「無我無常空」。

那麼,「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又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這些事物的存在,因緣聚合又有了新的東西。比如,我在書里說這些東西,你剛好又買了這本書,而且正在閱讀、理解、接受這本書里所講內容的時候,這個說法過程也就存在;當你看完了這本書的時候這個講法因緣就解散了,這個過程自然就不復存在了。

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一切因緣聚而有,一切因緣散而空。許多東西,表面看來有,但實質上是無常無我的。因緣一散,一切就消散了。所以,我們才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