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雜談大手印見與明空

雜談大手印見與明空

內容提要:大手印見是噶舉派遵循的宗教哲學之一。當然,對於一般信仰者來說,只要具備三者即可:「信、願、行」,其中「信」為功德母。低層次的「信」重情感而輕理性我在生活中就遇到了許多盲目的宗教信徒,他們盲目的「信」里,迷信的成分居多。但對於一個真正信仰者來說,不僅要有情感的「信」,還要有理性的「信」,也即智信。

香巴噶舉教法更像自然科學,它的修煉也很是體系化,有科學一樣嚴謹的心靈修習方法

筆者在《大手印實修心髓》(甘肅民族出版社)中解釋其詳。

手印見是噶舉派遵循的宗教哲學之一。當然,對於一般信仰者來說,只要具備三者即可:「信、願、行」,其中「信」為功德母。低層次的「信」重情感而輕理性我在生活中就遇到了許多盲目的宗教信徒,他們盲目的「信」里,迷信的成分居多。但對於一個真正信仰者來說,不僅要有情感的「信」,還要有理性的「信」,也即智信。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說:「排斥理性而支持感情在我認為不是進步。實際上,只要理性似乎還站在宗教信仰的一邊,誰也不會想到這一招。在盧梭當時的環境里,像伏爾泰所主張的那種理性是和宗教對立的,所以要轟走理性!」羅素寧要本體論、宇宙論證明的老貨色,也排斥那種盧梭張揚的那種濫用感情、排斥理性做法。(《宗教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佛教是智信的宗教。無論小乘大乘,還是密乘,其中隨處可見理性的光芒。

不過,擁有理性宗教很多,如何區別佛教外道呢?答曰:用「三法印」印證之。「三法印」即:「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寂靜涅槃」。符合此三者,即是內道,不符合者,便是外道。但同是符合法印的佛教內部,仍有許多相異之處,從而構成了佛教派別的繁多。既然有「派」,便應該相應的有跟其他派別不一樣的教義和特點。同是佛教故有其「同」;又因其「派」,遂有其異。藏傳佛教諸派修持教法大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其宗教哲學,卻是各有其特點。

那麼,噶舉派宗教哲學的特點是什麼?

《土觀宗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中說:「達布噶舉的宗見,系來源中觀成見。因瑪巴的上師是那若巴與彌勒巴,不論其見修和本續之講解,都是本著二師之說。」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土觀大師用了瑪爾巴的道歌:「東至恆河邊,仗彌勒師恩,悟法性無生,心把握空性,見離戲本元。現證三種身,從此斷戲論。」他還用了密勒日巴道歌:「汝等劣慧想,佛說一切有。若於勝義中,無佛亦無魔,無能修所修,無所行地道,無所證身智,故亦無涅槃,唯名言假立,三界器情世,無生本非有,無體無俱生,無業無異熟,故無輪回名,究竟義如是。」「如無有眾生,三世佛何出?離因豈有果,故依世俗諦,佛說染凈法,一切皆為有。」「如是了悟諸智者,不見根識見智慧。不見眾生如來,不見境相見法性。」土觀大師以此來證明噶舉派的見地中觀應成派的「緣起性空」。但學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噶舉派的見地在跟中觀應成派在「大同」之中,尚有「小異」,如在《密勒日巴道歌集》中,有:「心之自性為明空,直指明空即妙光。」「我承洛扎瑪巴上師為我直指說,一切諸法皆是自心,我亦如實悟到那自心就是明空之性。」「其實心本來就是空寂光明(明空),若能證悟此點則是成佛。」「你的這些經典(文字)我不會,我是以心為學習,所以外境顯現均為經典,與顯境不分離就是與經典不分離,顯境的老師告訴我,外顯諸境即是自心自心即是明空。」等內容,細究其內涵,則發現其大手印主張有自心本性,即佛性,稱之為如來藏,也即能攝持一切染污諸法煩惱中之真如自性。以上觀點,有待於進一步商榷。

香巴噶舉的教法中認為明空不二,亦即心氣不二、心物不二、顯空不二。其「三支法」的內涵,又跟密勒日巴道歌之「一切諸法都是假名安立,空無自性」相若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