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10章 自我的擴展與消融:暗夜與再生 各種禪定狀態

  各種禪定狀態

  要擴展自我並進入禪定的八種高等階段(八定),必須要自覺地讓自己更完全地投入禪修對象。從近行定開始,必須一直保持專註,直到禪定更為增強。這麼做時,許多令人平靜而覺醒的正向特質都會開始自動充滿我們的心與心智,南傳佛教上座部稱之為五種禪定的要素(五禪支),包括引導的注意力、維持的注意力、欣喜、快樂安定(尋、伺、喜、樂、一境性)。每當心與心智專註、純凈、不受干擾時,這些特質就會出現。

  一再專註於禪修對象並以五禪支溫柔地集中注意力,就能讓它們充滿我們的意識。借著細心的專註就能學會讓五禪支在我心中保持平衡。然後通過內在的決心,自覺地把心引導到完全入定的第一階段(初禪),就能意識產生分離而強烈的轉變,讓自己安住於全新而穩定的第二種禪定狀態[南傳佛教上座部稱為三摩地或禪那]。這些都是非凡的狀態當我們達到這種狀態之後,感覺好像逐漸脫離感官的知覺,沉浸於嶄新、全然而寂靜宇宙禪定狀態充滿欣喜、快樂光明自在身體會體驗到每個細胞都充滿欣喜,產生巨大的安詳感和幸福感,有如海洋般的整體感和安住感圍繞著我們的意識禪定是種穩定狀態在這狀態下的禪修可以毫不費力地進行,我們的意識堅強、清晰、穩定而平衡。安住在禪定的第一階段心靈必然感到清新而廣闊,充滿歡喜快樂

  經由修行,我們能學會在第一階段禪定中安住一段可長可短的時間。如果我們願意,就能繼續穩定注意力和深入集中力,使所有禪定的要素更加強化;我們的意識會更加廣闊,進一步充滿光明幸福感。根據南傳佛教上座部的道路,禪定的第一階段是進入更高等、更精細的禪定狀態的入口。要從第一階段轉換至第二階段,必須刻意放下引導的注意力和維持的注意力,只留下欣喜、快樂安定。進人更精細的禪定階段時,又必須放下欣喜,然後放下快樂。每當我們引導禪修安住於更高、更精細的平靜和明亮的意識時,就會出現下一階段禪定當我們繼續前進,各個禪定階段愈來愈寧靜、廣闊與安詳。這個過程開始時,可能需要幾天或幾星期,但熟練之後,只要一次禪坐就可以經驗到了。

  前四個禪定階段可以通過專註於數十種禪修對象而達到:觀想佛陀及保護神的形象、色彩、愛的感覺,觀呼吸身體、脈輪,甚至光本身。各個禪修對象發展出的基本禪定狀態都有其獨特的性質,但合一和擴展意識的根本經驗是一樣的。

  從這些固定的禪修對象培養出前四個禪定的技巧後,就有可能向更精細的階段開放。南傳佛教上座部稱後四個禪定階段是「超越物質專註階段」(無色界禪定),在這階段中,意識放下所有禪修的對象,擴展到精緻的寧靜和純粹覺知的無邊領域。體驗這些狀態讓人感到驚奇,傳統上將它們描述成與神合一。

  到達前四個禪定階段後,要進入更高的四個禪定階段,就必須有自覺放下先前所有的快樂和平靜,引導意識沉浸在沒有邊界的空間中。無邊界的空間(空無邊處)是進入「無色定」的第一階段,從這里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覺察,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地前進,直到融入遍布整個宇宙的無限意識之中,專註於一種完全空無的狀態,以達到完全超越知覺認識的階段(識無邊處)。向每個更高的階段開啟時,自我感覺會融入更精細而廣闊的意識之中。這些「無色定」是強而有力的瑜伽成就,需要相當的技巧才能達到並精通。精通各種禪定階段的人也能引導禪定力量去培養各種神通力量,包括心靈感應心靈致動、看見過去世,以及許多其他能力。雖然這些能力偶爾會自然發生,但南傳佛教上座部關於這種力量系統化發展,要以戒律禪定修行基礎

  佛教文獻有許多關於禪定要素(禪支)、禪定階段、發展神通力量的詳細描述。最偉大的文獻一是覺音尊者他站的《清凈道論》,這本厚達千頁的經典詳述了四十種專註修行方法,說明每一種方法如何達到完滿的禪定。它詳細描述了通往八種高等擴展意識階段的途徑,描述了各種禪定的益處,並解釋伴隨意識發展而來神通力量。覺音尊者也對消融與洞察的道路作出了精確的描述。

  這些禪定階段產生的合一意識雖然有許多益處,包括深刻的安詳、療愈與幸福,但必須記住同時也有各種危險。我們開始嘗到這些階段滋味時,可能會渴望更多高深而不尋常的境界。如同之前討論過的, 我們有時會緊緊抓住自已的洞識和經驗,以此增強自傲、意志和自欺。我們也可能對這些境界著迷,認為它們如此有力而令人信服,因而一再返回那些經驗,認為它們就是修行道路的終點、內在生活的實現。但它們其實只是合一和安住的深層狀態,並未完全與生活的其餘部分整合。了解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必須將它們導向理解和智慧,否則它們的價值就非常有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