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教育的問題

教育的問題

梁乃崇教授

當前國內乃至全人類教育的問題在哪裡?

教授為之把脈,慧眼獨具,潺潺的智慧活泉,洋溢在字裡行間,待你細細品嘗

知識不等於智慧

我們做很多事情,常常會忘掉它的基礎。譬如我們談到教育問題時,總是會將它給片段化。如果把教育的基礎切開不談,會使得教育問題片段到什麼程度呢?它使人只會去想:「我這回考試會不會及格?分數拿多少?」,就變成這樣零碎的片段。而再大一點的片段,也不過是想:「我能不能考取某某學校我能不能上大學讀到一個好的科系?」而那些教育家呢?他們所思考的也是片段化成:「我們是不是能夠辦一所國際一流的大學,好讓世界看重我們?」這樣子的考慮范圍都很狹小。

片段的思考無法解決教育的問題

如果你考慮問題採取片段化的方式,是解決不了教育整體問題的。我們可以說,現在的學生家長、教師、負責教育的官員學者、還有教育政策的擬定者,考慮事情的時候,其實都是很片段化的。像這樣子片段的思考方式,才智就會被限制在切下來的片段裡面,凡是跟這片段有關聯的其他部份,也被切掉了。而我們的問題,經常是由於其他有關聯的部分,沒有銜接上而產生的。

教育的首要基礎:明白人生目的

譬如講到教育問題,我第一個要問的不是教育問題,而是:「人生目的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你怎麼會知道要受什麼教育?這是教育的基礎問題,必須要先弄清楚,才有可能知道接下來的教育問題該怎麼辦。這個基礎問題,若是沒有考慮到的話,接下來的一切等於是空談。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講,要考慮得這麼深還不習慣,但至少可以問兩個問題。第一要問:「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再來要接著問:「為什麼要做人?」。

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明白的答案,就沒有辦法知道為什麼要受教育!但是據我所知,幾乎沒有什麼人考慮到這兩個問題。那些已經在接受教育,或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們,都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沒有考慮到這兩個問題,就等於跟教育的基礎斷了根。在這情形之下,所做的教育工作,和所接受的教育,根本就是糊裡糊塗去做和接受的,像這樣的教育必然問題百出。

各位家中如果有小孩國中的,有時孩子可能會拿出一些學校的習題,或是考卷裡面的題目,提出疑點問你,這時你會發現考卷里那些假設性的問題,儘是一些這個世界上,絕對不可能發生事情,而這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問題,便是孩子們現在所做的考題和習題。也許大家早已司空見慣,所以在看到習題時,也不覺得奇怪。我們的孩子們目前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被訓練專門去應答這種假設性、不切實際的問題,像這樣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們受到什麼教育呢?

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會變成這樣?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認真的去思考:「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這個問題,更沒有仔細的問問自己:「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地方沒有問清楚,就會自覺的做出一些莫名奇妙的教育來。

接受教育的小孩子,他們是無辜的啊!執行教育的老師們呢?他們也是無辜的!而決定要這樣子做的那些人呢?他們也是無辜的!他們是因為前人告訴他們要這樣做,他們才這樣做的。其實大家都是無辜的,也可以說大家都糊塗會來得更貼切一些。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只採取片段做思考,沒有做到整體全盤的考量,才會不出來這裡面已經產生了大問題,就這樣子走到一個死衚衕裡面了,還搞不清狀況

像這樣子情形要怎麼解救呢?解救的辦法沒有別的,就是要去問:「我們活著是為什麼?為什麼要去接受教育?為什麼要接受這種教育?」你一定要把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活著?」問清楚了,才有辦法問第二個問題;這麼一連貫都問清楚了,教育才算真正的完整,也才有辦法產生一個真正好且適當的教育。如果你一開頭就糊裡糊塗,怎麼會產生好的教育呢?

「我們為什麼而活?」這樣一問,就是宗教要解答的問題了。很多人會想:「這是宗教問題,與教育無關,不用去想。」若是抱持這樣的心態,教育問題就會毛病百出,這個問題是沒有辦法迴避的,我們必須把它弄清楚才可以當我們這個問題問得夠深的時候,就會突顯出,人活著是為了「恢復本來面目」,本來面目使得大家修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時候再來看我們的教育問題,你就會看出不同的觀點來了

我們要學的是智慧不是知識

我們從新的觀點看下去,很容易想到接受教育是為了幫助大家恢復本來面目,那教育的目的也就清楚了。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克服這些生存上的困難和挑戰,本身就是修行的鍛煉。需要把前人解決這些困難經驗留給後人,我們學得他們的經驗,就更有辦法解決困難。學習知識的時候,要記得我們要學的是智慧,不是知識

本性的角度來看,知識只是前人用智慧創造出來的解決方案,是智慧創造出來的結果,所以知識不是智慧。只把知識學過來,並沒有學到前人的智慧,因此你只有知識,但是沒有智慧

智慧什麼呢智慧就是能夠創造知識能力,這才是智慧你能夠創造出新的解決方案,這才是智慧知識是被智慧創造出來的產品,它並不是智慧你可以發現大家都錯把知識當做智慧知識不是智慧知識如果是智慧,那麼能夠把知識資料貯存起來的電腦,比人強得多了!沒有釐清這件事情你去接受教育,就會接受一大堆的知識,枉費一生的時間

智慧是創造新知識能力

嚴格的講,知識智慧屍體,把屍體當成智慧,怎麼會有智慧呢?當然是一堆屍體嘛!這個要點是要經過「我們人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一直問下去,直問到了本來面目才能夠看得出來,不然是看不見的。所以人生目的人生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夠徹底、夠深,才能夠把教育的問題、文化的問題檢討得夠深;問得不夠深,就檢討得不夠深。

當我們知道原來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創造新知識能力,這時候教育自然會變成培養創造知識能力而不記憶那些知識。我們學習知識目的,是要學得創造出知識智慧

就像研究古生物的考古學家,他們把幾千萬年前的恐龍化石發掘出來,這些化石並沒有什麼驚奇之處,精彩的部分在於有能力從那些化石,推想出幾千萬年前,恐龍在地球生活情境,編出恐龍的故事。精彩的部份在這里,並不是那些化石。人類考古學家難道只是收集死人的骨骸嗎?不是嘛!那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把原始的生活情境又恢復出來了這是一種創造,告訴我們原始人類生活故事,這個才是智慧

我們應從知識恢復創造他們的智慧,把智慧恢復起來,是我們學習的目的,這樣我們的智慧才能夠培養出來,我們的教育才會成功。不然,你只是把死人的骨頭和破碎的陶器收藏起來,那你是什麼?重建墳場、垃圾場罷了!哪有智慧?所以你教育的方向就會完全弄錯了,變成填裝垃圾了,根本沒有智慧,不算是教育。

做中學才能培養智慧

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畢業一共要十六年,我們要裝十六年知識,裝那麼長做什麼!裝知識不需要那麼久,人生也不過七十幾歲,要花十六年去裝知識太長了。我認為現在教育的方向錯了是因為沒弄清楚什麼是知識,什麼是智慧。教育就是要在生活當中實際去做。譬如煮飯,先讓孩子知道原始人是如何鑽木取火,現代人如何使用火柴、打火機和電鍋等等。然後再安排一個環境,沒有電、沒有打火機、沒有火柴,你要自己想辦法鑽木取火。鑽木取火的故事讓你知道了,但是你要實際去操作。當肚子餓得一塌糊塗,沒有東西吃的時侯,只要有一個小孩,或一組小孩鑽木取火成功了,嘩!那種歡喜,會傳遍周遭的小朋友,很快地,他們也學會了鑽木取火,知道如何運用智慧創造出他們要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這樣的教育,才是培養智慧的教育,不需要六年這麼長。

現在的小孩以為吃的東西,只要在一個箱子外面投幾個硬幣,按一下鈕,就會掉出吃的東西他不知道東西是怎麼來的,跟這環境之間有什麼關系?他什麼都不知道。講一個好笑的例子新加坡小孩以為雞都是沒毛的,他們只曉得肯德基那個雞的樣子;還有新加坡曾派兵來台灣受訓,某營區附近有個農村養豬,豬舍沒有柵欄。一天晚上,他們看到有個東西在那邊動,搞不清那是什麼,嚇得不得了!後來,才曉得原來是一條豬。你的小孩知道公雞早上會叫嗎?現在的小孩對雞的了解是很淺的,已經和真實世界隔離了。以前孔老夫子讀書人五穀不分,現在我們哪曉得什麼是五穀?什麼都不分了,只曉得麵包和米飯而已,愈來愈脫離了真實世界,只活在一個自己造出來的籠子裡面,整個宇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已經不知道,都斷了訊息。

培養智慧不需花費長久的時間

大家可能會問:「我們人類文化知識發展了幾千年,才有現在的成果,教育若是依生活進行的話,不是也要受幾千年嗎?」我認為其實很短的時間就可以了。舉一個例子生物的進化,從單細胞進化成人,少說也有幾億年,這樣長的演化過程,我們用十個月時間就經過了。因為大家在母親子宮裡面,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細胞,從一個卵細胞發展成一個嬰兒,用的時間就是十個月。在十個月里,就讓你實實在在的經歷過那幾億年的演化。幾億年的事情可以用十個月經歷過,幾千年的文化演化,用幾年經歷就已經很多了,不需要十年以上。

如果教育是把前人的知識全部學會,那麼就要花個幾千年了。但是我們學的不是知識啊!我們是要透過知識,學到知識之外的智慧啊!學得智慧不需要那麼久的,讓你親身的去經歷一下就可以了。

譬如先前講的,讓孩子身體驗如何鑽木取火,靠自己的能力,想辦法把火弄出來。憑著你的智慧把火鑽出來了,就獲得了人類發明火的智慧。有了這個智慧以後,發明其他東西用的智慧都是類似的。所以你有智慧就可以解決人生中所有新的問題。事實上,我們面對的問題都是新的,但是我們人很不想用智慧,只想拿人家的知識來套用,一味的依樣畫葫蘆(copy),沒有創造知識能力,就是笨!因為智慧能夠創造知識,能夠創造知識的就是智慧,我們的智育,要學的就是這個智慧──這個創造知識能力

有了智慧人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如果我們了解這一點,可以說我們目前十六年的教育,百分之七十以上是用在智育上面,而智育都是在「填裝知識」。今天大家如果了解教育是用來培養智慧的,而智慧是創造知識能力,這樣每一個人都會變成天才。一般人所謂天才,其實只不過是能創造出知識來而已,這是人的本能。然而我們沒有善用這個本能,卻反其道而行,方向完全弄錯了

聽眾:如剛剛老師講的鑽木取火的例子,教育恐怕一天或短短幾個小時就把創造智慧能力給激發出來了

教授:我小的時候讀過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那個時候只是讀這個記載,也沒看人實際做過,只是在書本上看過,但實際上怎麼鑽,怎麼弄出火來,不曉得。有一次到九族文化村玩,那裡請了大溪地來的表演團體,他們那時拿出了椰桿,還有木鑽木板,然後用手不停搓轉木鑽,鑽到後來木板就燒出了一點點火星,再一吹,整個椰桿就燃燒起來了我當看了歡喜啊!原來就是這樣子的啊!可是你曉得嗎?那時候我都已經四十幾歲了,在做物理的研究,用電、雷射之類的工具,看到鑽木取火,還是歡喜得不得了。不只是我,一起圍觀的人們都歡喜得不得了。我那個時候就想,教育應該是這個樣子,像是生活中的游戲一樣。

聽眾老師講的我覺得心有戚戚焉。我以前讀過一本書,書上說修行是無路可循的,而它的美也就在這個地方。雖然今天的題目在講教育,事實修行路也是一樣,不是copy別人的東西;書在講智慧知識就像老師所講的,知識屍體、是化石。舉實例來說,就像我們去爬山一樣,有時裝備很多,但真正在攻頂的時候,裝備愈輕愈好,才能夠比較輕鬆的往上走。相對的來講,爬山的過程也是一樣。每條路每個人有不同的走法,像我常去爬十八尖山,看到有些人是繞著路上去,有些人直走著上去,有些人開車上去,這些路都不一樣,但目標都是往上走,裝備愈少愈好。我對老師所說的感到心有戚戚焉。

教授:你講到這里,我想到以前我在大學的時候,和一些同學去爬大屯山的經驗。在爬了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沿著小路走沒有味道,沒有路的地方才有意思。跟著前人走過的路,不好玩,我們就脫離小路,後來迷路了,出不來了(眾笑),大家心想:糟糕!這該怎麼辦?討論之後,決定不要繞來繞去,就只認定一個方向硬走下去,後來從北投那裡出來,還是下山了,很好玩(眾笑)。我覺得很有意思。

如果走人家走過的路,一點都不好玩的。就是要走到不知道,走未知的領域,特別有意思,進入未知的世界去探索,那是精彩萬分的。我們的教育把我們框在一個已知的環境裡面,我們就像老鼠一樣被控制著,那樣子展現不出生命力來的,當然也展現不出智慧

聽眾: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方式,如果能像老師講的,往啟發智慧方向來進行,學生會非常快活喜悅就像老師看到那些人鑽木取火的感覺歡喜老師剛剛也講到跟一些朋友去爬山然後迷路的故事,這讓我想到曾經也有過類似爬山迷路又找到出路的趣事。以前和一些同學朋友去爬山,負責帶隊的人一旦宣告迷路時,這時非常好玩的事情就發生了白天陽光還好,到了晚上,什麼都看不見了每個人都運用各自的智慧這個時候整個人的智慧都生出來了,最後又找到了出路,那種欣喜我是可以體會的。

教授:我記得那天是早上去的,在走了一段路之後,還沒到中午,就把帶去東西都吃掉了。後來迷路,沒有東西吃了,到我們找到出路從北投出來時,已經是萬家燈火。那時候山上沒有東西吃,怎麼辦呢?當時陽明山那一帶有橘子園,我們就自取橘子。那時有人反對說:「不行啊!要用買的。」可是在那裡沒有人怎麼買橘子?有人主張把錢掛在樹上,有人說如果掉了也不會有人看到有錢掉在那裡,就算後來有人看到時,錢可能也爛掉了。所以弄到後來,我們還是決定自取了。這時候有人說:「不告而取是為偷。」於是有大聲喊:「我要橘子。」之後,大夥為了要往哪邊走,起了爭執。有人說要往這邊走,另一個人又說要往那邊走,爭吵了一會說要分家,怎麼能分呢?分了更危險。後來大家就決定認定一個方向,不管那個方向對不對,反正一定會走出的。採取這個策略走下去,後來就走出來了。走出來時一看,原來是北投!已經是萬家燈火了,很好玩的。

在進入一個未知的狀態時,我們所做的那些反應,才能夠發揮真正的智慧。我們真正的潛力,才能夠顯露出來,才能夠學到東西。如果你在一個已知的環境裡面學,是學不到處理未知環境能力的。這是一個非常清晰、極為有趣的經歷。

(本篇為梁教授於2000年3月5日,於新竹明星諾那精舍演講的記錄。由兵金蓉記錄,呂秀玉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