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達居士:身心調治與情緒管理

身心調治與情緒管理

黃國達

佛法生命的覺醒之道,落實在生活層面,就是身心安定、祥和。如果無法表現出這樣的心靈品質,即使佛學知識豐富、思想玄妙也沒有實際的利益,或者只有在道場庄嚴儀式、氣氛中才能感受這份祥和,回到現實生活里,仍然是混亂和不安,這也是不夠的。

身心混亂和不安,包含緊張煩躁、亢奮、疲憊、無力恐懼、擔憂、憤恨、沮喪、郁悶、焦慮等等「身體」的不適和「情緒」困擾,歸結起來就是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疾病心理不平衡須要「調整」,心理疾病須要「治療」(對治),也就是身心的調治」,用現代人的術語來說,就是「情緒管理」。要作到這點,首先要對身心的運作模式有透徹的了解,然後加上細膩的調治,才可以達到身心安定、祥和。

佛法和心理學身心的運作現象都有許多的理論和解釋。這里試著以佛法為主,參酌現代心理學,探討調治身心的原理和實用方法

對於一些心理疾病,固然需要心理醫師的咨商、輔導、以及配合葯物的治療。佛法在這方面似乎緩不濟急,甚至說:心理疾病會構成修行障礙,要先治療心理疾病心理恢復健康修行才會有所成就

這樣的觀念,其實只是部份的事實,要能透澈體證法性實相,心理健康固然是必要的基礎條件,然而佛法調治身心、袪除障礙而達到心理健康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某些心理疾病若是源自心靈傷痛而非腦部受損,如果善用佛法,是有可能療愈的。反過來說,如果誤用佛法,不但不能對治心理疾病,反而治絲益紛、加重病情。到底如何才是有效的方式?在什麼范圍之內有效?可多加探討。以下三項要點,對身心的調治,也就是情緒管理、心靈傷痛的自我療愈有相當的效果

一、積極光明心念

二、身體放鬆、心情放鬆。

三、覺知當下的情境身心狀態

一、積極光明心念

各種不平衡的情緒,其實與負面思想有關,如果能夠用正面思想來看待事物情緒就可以恢復平靜。積極光明心念佛法中屬於「正念」「精進」的范圃。

譬如:為了一個佛法的研討會,花了很多心思和時間布置場地,卻有人嫌插花不好看,心裡不舒服。一般的想法是:「作了那麼多事,不應該被嫌」,這種思想就不是正面思想,因為「應該、不應該」只是一種片面想法,從另一方面來說,對方覺得做得不好的部份,也同樣是一種片面想法

什麼是正面的想法?就是積極的、能促進彼此關系、有建設性的思想。以這件事情來說:「雖然他認為插花不好看,但我布置會場,讓參加研討會的人感覺光亮、乾淨、庄嚴,就算稍有瘕疵,並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成熟的、有包容的想法就不會鑽進「完美主義」的牛角尖了!

面對很多情境,如果生起情緒,就要審視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太狹窄、太僵硬了!試著以更開闊、靈活的眼光看事情情緒就會比較平穩。

二、身體放鬆、心情放鬆

「放鬆」和佛法中的「無為」、「隨順」、「放下」的觀念是相通的。積極光明心念,其實就是在觀念上的松開,不要緊緊抓住一個想法,而是在自由,靈活、輕鬆、寬廣的視野上看事情身體自然容易放鬆,心情也會輕鬆。

再如:今天本來安排要去參觀一個你喜歡的展覽,但是因為家人有事耽誤,你認為非常可惜,心裡難免不悅。如果不要緊抓住「我喜歡的展覽會」,你可以放鬆心情,看看美麗的天空、呼吸清涼空氣,用欣賞的眼光看著路上的車子賓士……。當身心放鬆,活在眼前,那麼,你將發現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超大型的展覽場,端看自己是否能夠獨具慧眼,見到它的美妙罷了!

適當的運動,深呼吸對於放鬆身心很有幫助。無所企求地唱誦、聽聽佛曲、冥想音樂很有用,如果運用得當,甚至也可以香精、青草幫助身心放鬆。

在作這些放鬆練習時,不要有目標導向」,把放鬆當作「努力」的目標要像水那樣柔順、無為,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不用抵抗、沒有想要怎樣,只是單純地活在當下就是了。這是真正的放鬆,一般人會緊張焦慮,無非是把事情看得太嚴重,過於「目標導向」,太「努力」了。

可是,如果過份柔順、無為,豈非消極、怠惰、一事無成?這是很表面的看法,在生命表層的現象界,確實不妨有一番轟轟烈烈的作為,成就種種事功,但是在生命深層的本質,其實都是寂然無生的。

所以生命固然要有積極、進取的部份,也要有沉靜、安祥的部份,才可以平衡。

工作、活動一段時間之後,要有足夠的身心放鬆、休息,才可以充電再生能量這就是中道的原理。

三、覺知當下的情境身心狀態

「覺知」相當於「四念處中對身、受心、法的「如實知」。也就是覺知當下的情境身心狀態,為何要「覺知」,覺知有什麼作用呢?因為「覺知」可以使人很容易地接納和面對痛苦經驗,消融批判、自責、自憐、逃避的心態,撫平心靈的傷痛。

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經歷大大小小的失敗、挫折,有被嘲笑、被欺騙、被忽視、受委屈、生離死別、重大的感情傷害、巨大的財物損失……等等痛苦經驗,心裡累積了大大小小的傷痕,造成身心的不平衡甚至形成心理疾病許多人面臨痛苦經驗時,多半採取逃避策略,可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佳策略,其實是完全地接納和面對,因為不懂得如何接納和面對,只好掩飾問題、把痛苦情緒隱藏起來,造成心理的扭曲。

面對失敗、挫折、被嘲笑、被忽視、受委屈、被欺騙、生離死別、感情傷害、財物損失,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納和面對。不要把希望寄託在未來,想著將來有一天,把所有失去的,通通要回來;或是希望看到別人也受到同樣的痛苦,證明大家都是一樣;或是否定人生,不再相信任何人。

放下這些表面上會讓自己感覺舒服一點的想法誠實的接納人生的缺憾,面對生命的苦和無常的本質,才有機會重生、再生。

完全地接納和面對,就是在痛苦事件和情緒之中,保留一份覺知,親自在場,空掉思想,活在當下。

當下是活的,充滿能量的,只要挪開逃避的心態、自責的想法、自憐的耽溺,當下是充滿活力的,拋開這些不必要的心理負荷,契應當時的因緣自然展現。

如何指納和面對過去的傷痛?當過去的傷痛隱約浮現,怎麼辨?覺知它,不逃開,也不加批判,這是治癒傷痛的良方妙葯,既簡單又有用。在覺知中你會體驗到一個內心寧靜柔和的空間,把傷痛丟進去,讓記憶重現,寧靜與柔和會融化任何的驚恐、憤恨、自憐,赫然發現一切都已過去、如幻如夢,唯有當下是真的。覺知當下,是最好的解葯。

你會問:當痛苦的回憶浮現的時候,怎麼可能還有寧靜柔和呢?答案簡單,「覺知當下」具有不可測度的生命力,會衍生積極光明心念、放鬆、自由、靈活、開朗、寧靜柔和品質。「覺知當下」會從覺知外境、覺知呼吸、覺知身體,延伸到覺知情緒和過去的記憶;從靜態的禪修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覺知,形成愈來愈鮮明的覺知之流,這就是奧秘所在。

由積極光明心念身體放鬆、心情放鬆,覺知當下的情境身心狀態,排除心理障礙、撫平心靈傷痛,身心獲得平衡、敏銳而有活力,這就是身心康復之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