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利樂有情是往生凈土的重要資糧——談人間佛教與凈宗修持的關系

生活中的佛教

利樂有情往生凈土的重要資糧

——談人間佛教與凈宗修持關係

凈土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足「欣」、「厭」二心。一般認為只要認識娑婆之苦,厭離娑婆,再能精進念佛,方可報終往生凈土。因此,凈宗行人往往認為「凈宗修持」與「人間佛教」是兩碼事,是難以協調的。因為他們只覺得想要一心不亂持佛名號,就必定要放下萬緣,專心念佛。認為念佛不一,不能往生。我則認為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片面理解凈宗修持的結果。如此,非但難以實踐「人間佛教」,更有礙於往生生品的提高。

眾所周知,念佛法門是依據凈土「五經一論」及其他大乘教典而建立的。而人間佛教則是五乘佛教中的前二乘——人乘、天乘,是屬於世間法,世間法是我們必須做到的。它有益社會道德的提高,大有利於精神文明建設。太虛大師早就提倡「菩薩學處」或「人乘佛教」。人間佛教的主要內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攝、六度自利利他的廣大行願。趙朴初居十在《中國佛教協會三十年》的報告中說佛陀出生在人間說法度生在人問,佛法是源出人間利益人問的,我們提倡人間佛教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凈化自己,廣修四攝,六度利益人群,就會自覺地以實現人間凈土為己任,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崇高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人間佛教與上求佛道關係

那麼,這種人佛教與我們上求佛道又有什麼關係呢?大乘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能成佛。但是必須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就是說要在好人基礎上,才能學佛成佛。亦即是太虛師說過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為真現實。」實質上亦即是釋迦世尊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因此我們修習五戒十善六度、四攝,是修菩薩成就佛道的必經之路

人間佛教往生凈土關係

修習人間佛教往生凈土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樣做不是與具足欣、厭的往生法門相違背嗎?我說不會的!現在讓我們共同打開經典,看一下釋尊教導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正條件

《無量壽佛經》中無量壽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九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小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二十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觀無量壽佛經》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乃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同經又說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願心,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贊嘆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上品下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極樂世界。」

「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沙彌戒,若一日一夜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中品下生者,若有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凈土是方便法門,故下品三生,即使是作諸惡業眾生,在其命欲終時,如能至心稱佛名號,亦可眾罪消滅,往生極樂世界

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我們看了上面的引文之後,可以明白:

一、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的「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與上、中二品六生中的「以此善根功德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國。」這是往生的必要條件

經文所說的「功德」、「善根」,以願力將所修善業,迴向凈土,轉為往生功德資糧,如果沒有發願迴向之心,則所修善業只是人天福報。僅有往生之願,而無迴向功德善業,也入不了上二品六生,因無「生因」故。

只有具足功德善業」,又能「發願迴向的人,才能把輪回因的善業,轉為往生凈土的因。要牢記,其關鍵在於「發願迴向」。

二、凈土教義與佛教他宗一樣,亦依「行業果報」之因果律而建立,經有明文,我們試看《無量壽佛經》說:「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當然包括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在內)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依此之義,並據以上所引上、中二品六生之因,皆依行業功德高下,而定其品位及證果遲速。下品三生,則依惡業輕重與所余善根之多少,以及阿彌陀佛名號,回惡向善之行業,感阿彌陀佛行勝方便,使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臨終十念,得生凈土凈土三經,處處教我們修行善業,並以往生品位、果報,激勵我們多修善業,凈宗歷代祖師,如十三祖印光大師,亦在《凈土五經重刊序》中說:「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即指此意。

《無量壽佛經》中所有經文都是勸我們多修善業的。除說三輩往生勸修善業外,還特別注重現生修善,經中說:「佛語彌勒:『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眾惡,悉令就善』。」又說:「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尊聖敬善,仁慈博愛佛語教誨,無敢虧負,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途無量憂怖苦痛之道,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凈,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佛陀反覆叮囑,勸我們修善根,就為的是往生因緣,難道我們凈業行人還可以忽視行善嗎?難道還能說凈宗修持與人佛教無關嗎?

我們都知道,凈宗所講的往生,是仗自、他二力。雖仗佛力,亦須行人的深信、發願,力行精進修持,否則必不能感應道交,難以往生修行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則是培植德本的方法,是凈業行人爭取品位高增的階梯。故應好好修習。

此外,我們在理上還應明了:凈業行人,最好依念佛一行入「一行三昧」,以念佛一行融通世間、出世間法。在明心之基礎上,修理事不二,世間世間不二,佛與我不二,凈土與此土不二的念佛法門。即動靜忙閑不忘念佛,打成一片。靜時念念系佛,動時(工作中)以佛為榜樣,以佛心廣行利益眾生之事,以一切世間善事為建設人間極樂手段,作往生西方凈土之資糧。而此二事二而不二,這在理論上既可破佛與我凈土與此土為二的執著,在事上則可變理未徹的純欣凈厭穢的消極往生,為有益世間的、積極的凈土法門

在實際行持上,則可有所側重。年紀輕時,應以佛心廣行善事為主,多積福德。至晚年則轉向以修行念佛為主,還可結期閉關,以期實現「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凈業行人能如此精進,則名為「老實念佛」。人間凈土,人問佛教不就是凈宗修持的路徑嗎?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