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孝居士: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六、凈土三經的特別提示

六、凈土三經的特別提示

大家都知道,凈土三經就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和《阿彌陀經》。就在凈土三經之一的《無量壽經》里,佛十分明晰地指出: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凡佛弟子,皆應特別留意。

若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佛說如來(即佛)以無窮無盡大悲心,憐愍沉淪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眾生,所以才出現於世,講經說法目的純粹是為了拯救眾生,要給予一切眾生獲得最真實利益

佛的話雖寥寥數語,但一語道破了佛出世之本懷,乃是為了要拯救眾生,要給予一切眾生真實利益

到底什麼才是所說的『真實之利』呢?綜觀凈土三經之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向世人推介阿彌陀佛和他極樂世界,以使一切世人都在此生中,了生死、離輪回、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即是所說的『真實之利』。因為:

●向世人推介阿彌陀佛和他極樂世界,才能使世人確知,在十方三世諸佛中,尚有一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絕對可以作為我們皈投依靠的對象;和在無量無邊的宇宙中,尚有一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極樂世界,可以作為我們最理想、最美麗的歸宿。易言之,由於佛的這個推介,使到全人類都看到光明和亮麗的前景!

●了生死。即了生脫死,把無量劫來的生死徹底了斷,劃上休止符。凡是人,有生必有死,欲要不死,唯有不生不生才是永生,也就佛教所說的『了生死』或『涅槃境界。然而,欲了生死,非常困難,必須斷盡『見思惑』才能辦到,而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我們連其中之一品都斷不了,如何能了生死呢?如今知道了阿彌陀佛和他極樂世界,只要一心念佛發願生西,臨終佛來接引,便能往生佛國,一往生即證無生,永了生死,壽與佛齊!

●離輪回。即脫離六道輪回。一切眾生,在未了生死以前,例必都在六道裡頭,輪回受苦:生在地獄道,寒冰猛火,燒煎交加;生在餓鬼道,腹大咽細,常受飢餓;生在畜生道,互相吞食,或被人殺;生在修羅道,貌丑善妒,怨恨心重;生在人道憂愁煩惱,苦多樂少;生在天道,縱然福大命長,但天福享盡,復須墮落塵寰。由此可見,六道都是痛苦境界,可憐我們自從無始,即於其中,頭出頭沒,生此死彼,生彼死此,不啻沉溺茫茫苦海,無有出期。如今只要一心念佛,便可仗彌陀威神,往生西方,既可了生死,亦永脫輪回,永享妙樂!

●出三界。即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佛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因人未出三界,必在三界六道之中,生死往來,備受眾苦;但要跳出三界,談何容易,修上等十善,只能生欲界六天;再上去要修定,修四禪(即初禪至四禪色界四種禪定),只能生色界十八天;修四無色定(即無色界四種禪定),只能生無色界四天。上述四禪八定,因皆屬世間禪定,故不能出三界,必須加修『九次第定』中之『滅受想次第定』,成了阿羅漢才有資格了生死、出三界。可見要想三界,太難、太難了!所以常聽人說『難如登天』;但現在只要念佛發願生西,便可仗佛威神『一步登天』,不是登三界之內的二十八天,而是登三界之外的極樂世界!一旦跳出三界,即等於脫胎換骨、超凡入聖,從此躋身於菩薩聖賢之林矣!

●生凈土。即生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一個人成功往生凈土,即生即能享受極樂世界種種美妙絕倫的物質環境,同時並享有也是極之清凈微妙身心世界,總之依正二報,無盡莊嚴

成佛道。即成就至高無上佛果。《華嚴經》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除妄想,即如如佛!』往生的最大好處,就是在極樂世界無比清凈環境里,在阿彌陀佛的親自調教之下,人人都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滌盡一切的『妄想執著』,恢復自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當我們恢復了自性本具的德能時,即表示我們已經成佛了,到時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五眼、六通、四無礙智、八大自在、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我們全都有。與此同時,我們便可以與佛平起平坐,把臂共遊了!

試想想,有什麼利益能比得上由信佛念佛而了生死、離輪回、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更重要、更切實際的呢?這些才是我們夢寐以求的。

為了欲使世人都獲得這種『真實之利』,大慈大悲的佛在《無量壽經》里教導世人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在一般經論是指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在《觀經》是指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在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是指直心、深心、大悲心;蕅益大師卻在《彌陀要解》里為我們說出一個最簡單的定義,那就是:深信和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所有一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直心、大悲心等統統都包含在此『深信和切願』之中。所以只要你深信有極樂世界,和切願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發菩提心了。

『一向專念』,是指一門深入地專念『阿彌陀佛』,也就是要一句佛號念到底,決不可轉換題目。

誰能這樣的『發菩提心』和『一向專念』,誰就能在此生中,了生死、離輪回、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

佛又在《觀無量壽佛經》里,首先教導世人往生西方的下手功夫,就是:厭苦欣樂。因為,凡是希冀往生西方的人,一定要『厭』娑婆之『苦』,一定要『欣』凈土之『樂』,若一面欣凈土之樂,一面又留戀娑婆那是很難往生的。

接著佛在該經里、教導世人修習十六種往生西方的觀法,即日想、水想、地想、樹想、八功德水想、總觀想、花座想、像想、遍觀一切色身想、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觀大勢菩薩色身相、普觀想、雜觀想上輩生想、中輩生想、下輩生想。在十六觀中,前十三觀觀想和觀像,後三觀乃持名。

不管是誰,只要在十六觀中修成任何一觀,皆可在此生中,了生死、離輪回、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

佛更在《阿彌陀經》里,教導世人要『信願持名』,亦即信、願、行。

信者,要深信西方有個極樂世界;願者,要切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行者,要念佛名號,心不離佛,佛不離心。

誰具備了這種信、願、行,保證必能在此生中,了生死、離輪回、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

由此可見,凈土三經,在在處處,皆引導世人:信彌陀、念彌陀,此生中,了生死、離輪回、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這不但是佛出世的本懷,兼且亦是佛為世人(尤其末世眾生)所指出的一條正確修行方向目標,這也正是凈土三經向世人所發出的特別提示

自從佛涅槃之後,尤其今時今日修行佛法的人,大都面對一個極大的難題,那就是:不知『何去何從』。因為佛當年講經說法普度眾生,乃對有菩薩根性的人,說大乘法;對聲聞緣覺根性的人,說小乘法;對沒有意思出離三界的人,說人天乘法,以令其保住人身。由於對機施教,故凡受教者,無不獲益!這種情形,好比一個臨床經驗豐富的名醫,為病人對症下葯,當然無不藥到病除,著手回春!

然而今日,離佛世已經二千六百多年,當年佛所說之法,雖全部猶在,都記錄在集佛法大成的《大藏經》里,但時人障深慧淺,缺乏『自知之明』,面對八萬四千法門,個個都好,個個都妙,卻不知哪一個才最適合自己的根性?哪一個才最適合自己修行?此情此景,又恰如名醫不在而其葯方在,面對無數的葯方,病人不知該服哪一個葯方才好的情形一樣。

其實,世人的這種困擾是多餘的、不必要的,無所不知的佛早就預知世人會有今日之困擾,因而早已預作安排了。古來名醫沒有一個留下能醫百病的葯方,但佛法有一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靈丹妙葯那就凈土三經所提倡的、也是佛為一切世人『度身訂造』的念佛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無一人不適合修行

凈宗四祖法照大師有一次游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他向菩薩請教:『末法時代凡夫距離佛世已經很遙遠,知識淺薄,根器陋劣,業障煩惱尤其深重,本來具足佛性無法顯露出來。而佛法又浩瀚廣大無邊,不知要修什麼法門,才最符合佛法的心要?』

文殊菩薩告訴法照:『你現在所修的念佛法門,就是最適合末法時代了,而且在一法門中,也沒有一個勝過念佛供養三寶的了,它能使人快速圓滿福慧雙修念佛供養三寶,是最重要兩個法門。我文殊在過去劫中,因觀想佛的緣故,因為念佛緣故,並且由於供養三寶緣故,得到如來的一切種智。所以你應當知道,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以及甚深禪定,乃至十方諸佛都是從憶佛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法門,是一切法門之王!』

當時法照又問:『應該如何念呢?』文殊菩薩說:『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所發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凈念相繼,不要令它間斷,臨命終時,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會退轉,直至成佛!』

釋迦牟尼佛自己也在《大集經》里說:『末世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佛的話說得很清楚,在末法時代眾生根器低劣,障深慧淺,其他的法門,皆不適合世人根器程度,若依之修行,難以得道;唯有念佛一法,普契眾機,無論上上根人,或下下根人,一切適合,依之修行,必能了生死、出三界,最終完成佛道。

遺憾的是世人喜歡世智辯聰,又剛愎自用,好高騖遠,非修禪學教,不足以顯自己之高超,結果許多人皆如印光大師所說那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凈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

我們看《凈土聖賢錄》和《往生傳》,發現中有許多自認為根機下劣者,他們對佛的『聖言量』深信不疑,可以說傻傻的聽,傻傻的學,傻傻的跟,結果傻傻的成。成什麼呢?成功於此生中,了生死、離輪回、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都得到佛所說的『真實之利』。

蓮池大師是凈宗的一代宗師,他的道德學問、行持,樣樣備受世人推崇,大家都尊稱他為『大善知識』,但他對人說:『餘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老人家因懂得『安分守愚』,故他的成就極大,這是世人應該仿效的。

最好笑的是有些人認為:念佛求生西方,是貪圖享受,不思利他,那不是大乘人的行為,所以不願念佛,亦不求生西方,要留在世間普度眾生對於此種論調,方倫居士說:『有種種證據,證明修凈土是大乘法:(一)觀無量壽佛經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其中第三福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發三藐三菩提心,和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確都是大乘的行為。(二)往生論中,贊極樂偈說:「大乘善根界,二乘種不生。」這是說:生極樂國者,皆大乘根器,並無二乘種性。(三)蓮池大師發願文,一開頭便說:「弟子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凈土。」這是說:為一切眾生,普求無上菩提道故,所以才念佛求生,可知念佛大乘極致之法了。(四)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生者皆不退轉,直至成佛,這怎麼可以說不是大乘?(五)華嚴普賢行願品說:「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由往生以至度眾生,由度眾生以至成佛,這若不大乘,什麼是大乘?』

至於要留在世間普度眾生,我們謹舉一個真人真事,以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宋時之靈芝律師,初入佛門,曾發大願,常生娑婆濁世,提誘群生。又見高僧慧布法師說:『西土雖凈,非吾所願,若使十二劫蓮花中受樂,何如三塗極苦處眾生也。』他更堅持己見,輕謗凈土。後來生了一場大病,色力痿羸,神識迷茫,莫知去向;病癒之後,在天台智者大師所著的《凈土十疑論》中看到:『初心菩薩,要須常不離佛。』又在龍樹菩薩所造的《大智度論》中讀到:『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譬如嬰兒,不得離母;又如弱羽,只可傳枝。』由是頓悟前非,盡棄生平所學,專修凈土念佛法門看了這個發生佛門中的歷史故事,不知那些發願欲留在世間普度眾生的人,作何感想?

其實,稍有智慧的人都可以看出,念佛求生西方,正如現代人出國留學一樣,等到將來學成歸來,再為國服務。往生的人佛經說,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礙辯才,善說諸法秘要,而且教化隨意,來去自如。我們將來極樂世界回來,那是『乘願再來』,那時可以任運自由,可以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化身千萬億,應以何身度之,則以何身度之,多麼自在我們現在發心眾生,但能力有限,猶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如何度眾生呢?所以對於那些輕蔑求生西方的人,我們只好借用古人的話說:『燕雀安知鴻鵠志』和『不可與夏蟲語冰也』。

佛為世人『量身定製』了如此一個易修易行念佛法門,卻反而遭人毀謗而不信。殊不知《華嚴經》號稱『經中之王』,尚且弘揚凈土法門;又等覺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都修持念佛法門,, 都以極樂歸宿處。毀謗和不信念佛法門的人應該自問一下:這些大菩薩智慧難道都不如我嗎?

凈空上人說:『學佛可以使人生死、出六道輪回,此是最大利益之事。而一般人尚有不願學佛者,其故安在?有很多道德高尚學問淵博之人,就是不肯學佛此種人自以為見解比佛還高明,對佛所說之法尚有欲批評檢討之處,此之謂世智辯聰,為人生八難之一,實為最可憐憫者。』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世人不佛語,不聽祖師大德之教誡,自作聰明,平白錯失了於此生中,了生死、離輪回、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的大好機緣,怪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