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凌波居士:畫僧懶悟

畫僧懶悟

於凌波

佛門僧侶中除了以詩聞名的「詩僧」外,能畫善畫者更是代不乏人,如唐代狂草書家懷素,五代傑出書家貫休,宋代山水巨擘巨然,元代書畫雙絕溥光,明末清初更有所謂「四大畫僧」——弘仁、石溪、石濤、八大。辛亥革命後,亦有一位以畫著名的僧侶就是法名溪如的懶悟和尚

釋溪如,俗家姓李,出家法名溪如,號曉悟,河南省潢川縣人,出生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懶悟」這個名字,是因他出家之後,中年時代全心投入作畫習禪,忽略生活細節,經常不洗澡,不換衣服,不拘於形表,這樣別人就喊他「懶和尚」,他也不以為忤。日久,他索興把「曉悟」改為「懶悟」,就這樣以「懶悟」名世了。

懶悟幼年家貧,讀了幾年私塾即輟學,10餘歲喪母,貧無所依,乃投入潢川縣的遠鋒庵剃度出家,做小沙彌,隨侍庵主,撞鐘擊犍,習禪誦經。如此過了10年,才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1924年,福建廈門南普陀住持轉逢法師,把原來為子孫廟的南普陀寺改為十方叢林住持改為「選賢制」,訂下十方常住規約20條,並選出福建同安籍的會泉法師,出任首任住持。會泉銳意改革,和轉逢商議辦佛學院,培育僧才。翌年,閩南佛學院成立,由會泉擔任院長,聘請出身寧波觀宗寺觀宗學社的常惺法師任副院長,對外招生。是年,懶悟25歲,出家10年,由於天資穎悟,努力學習,這時學力已有相當基礎。他千里負笈,由河南到了廈門,考入閩南佛學院,成為第一屆學生

在校攻讀兩年,畢業後東渡日本,據說是研究法相唯識學。大日本居留5年,除了研究佛法外,對繪畫發生了興趣,暇時練習繪畫,自得其樂,所以後來他的畫有點日本風味,肇因於此。

1931年,他回到國內,駐錫靈隱寺,在這時間,曾入名畫家林風眠門下習畫,並與國畫家唐雲為友,互相砥礪,再加以杭州山水名勝的陶冶,使懶悟的畫藝進展神速數年之後,連林風眠和唐雲等對他的畫也十分賞識和推崇。

大約在1934、1935年,他離開杭州,欲在廬山東林寺隱居,途經安慶迎江寺,為住持本僧及常住竺庵、心堅二師所挽留,在寺中西堂任職,後來出任安慶城北的太平住持。在安慶住了20多年,以畫聞名。

他的畫初學四王——王祈、王時敏、王翚、王鑒。到安慶以後,致力於創自釋弘仁的新安畫派遺風,用於墨皴擦,有疏峻之趣;但於石濤、石溪之畫也得力頗多。他有一方圖章,文曰「二石之後」,可見他畫風承襲的源流。但他能變古創新,自成一格,他的畫以江南山水居多,清新雅緻,秀勁超逸,兼而有之。

由於全心投入作畫,對生活細節不大注意,衣著隨便,很少換洗,以致污垢滿身,他也不放心上,不但不常換衣,並且也很難得洗一次澡,頗有金山活佛妙善法師味道。雖然如此,但他在安慶面上交遊愈廣,上至達官顯要,下至街頭百姓,大多相熟。他的「懶和尚一名安慶被叫開的;而「懶悟」一名,也是由此而改的。安慶有一位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居士,與懶悟友誼頗篤,有詩贈曰:

雲樹年年別,交遊淡更成。

人間和尚,天外瘦書生

好紙何妨舊,頹毫更有情。

平生任疏略,墨里悟空明。

懶悟在安慶,名氣很大,許多官紳名流,都以求得到懶悟的畫為榮,而懶悟有他的怪脾氣,達官貴人未必能求得,販夫走卒或至於不求而得。安慶流傳著安徽省主席劉鎮華求畫碰壁的故事

劉鎮華(1882——1955年)字雪亞,河南鞏縣人,辛亥年間曾領導河南民軍起義,辛亥革命後任鎮嵩軍統領,歷任陝西省長,署陝西督軍。1924年,內戰時失利,丟了陝西地盤。1926年,投身吳佩孚,率軍圍西安8個月,城中死人無算。1933年5月,任安徽省主席,1937年4月去職。故事發生在安徽省主席任內。

傳說劉鎮華人向誇口,懶悟的畫還要不到?他以同鄉身份派人以汽車接懶悟到他官邸吃飯,一敘鄉情。懶悟知道他想要畫,而又不願畫給他,於是在宴席上左一杯、右一杯,不請自飲,未終席即酩酊大醉。劉鎮華無奈,只好派人用汽車送他回去。

懶悟善醫道,經常在安慶市上穿街走巷,為人治病。遇到貧困孤幼須要救濟者,他大把錢掏出來扶窮濟貧;遇到善男信女困難的,則為開示佛法指點迷津。所謂財施、法施、無畏施,他全作到了。在安慶住了20多年,他交到一位知心好友,是一位裱褙匠劉師傅。這並不因為劉師傅為他裱畫,而是兩人相契於心二人經常相聚,見面卻又有不完的話。後來劉師傅病逝,懶悟傷心的說:「以後再也找不到知心相談的人了。」

1950年以後,他駐錫安徽合肥的明教寺。最初幾年,經常參加地方活動,和書畫界人士相往還。到了「十年浩劫」期間,他和其他有名氣的出家僧侶一樣,遭受沖擊,1969年4月23日,圓寂於合肥市的月潭庵中,世壽70歲,僧臘約56年。

安徽省的佛教界,於1981年10月,在九華山為懶悟建塔立碑,予以平反,恢復名譽

懶悟生前,隨他學畫的弟子極多,其中有一位頗得他真傳學生名彭希慶,曾有詩贈懶悟曰:

枯筆欲寫平生事,點染蒼煙與綠苔。

愛住青山雲霧處,胸中丘壑腕中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