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凌波居士:百年來居士佛教的發展

百年來居士佛教的發展

於凌波

【 一、楊仁山首開風氣組織居士社團 】

兩千五百年前,印度原始佛教僧伽sangha,是由四種人組成的,那就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前二者是出家眾,後二者是在家眾,出家眾著雜染之衣、稱為緇眾,在家眾著白色服裝,稱為白衣(印度古代習俗,高貴種姓身著白色服裝)。優婆塞、優婆夷,在中國稱為男居士、女居士居士梵語迦羅越,意思是居家學道之士。在中國, 居家學道者代不乏人,例如東晉慧遠大師廬山結社念佛,劉遺民、雷次宗等就是白蓮社的社員。南北朝時代的的傅翕,唐代的裴休、白居易宋代的張商英、明代的袁了凡以及清代的彭紹升、魏源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居士。不過這些大居士都是個別的居家修學。到了清季末年,研究佛學在士大夫階層成為一種風氣,學佛的人多了,進一步組織社團,擴大影響,這就成了居士佛教」--最早的居士社團,是石埭楊仁山居士南京成立的「佛學研究會」。

楊仁山(一八三七~一九一一),名文會,仁山其字,晚年人尊之為深柳法師,安徽池州石埭縣人。他的父親朴庵公,道光十八年進士,與曾國藩同榜,在北京任官。咸豐二年,仁山十六歲時,朴庵公帶他回家鄉完婚。這時洪秀全已在廣西金田村起事,太平軍由廣西進入湖南,自岳州順流而東,咸豐三年攻下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這時仁山一家受戰事影響,由安徽避亂杭州。同治二年,仁山的父親朴庵公病逝,家庭生活擔子落在仁山身上。曾公念舊,檄委他主持米穀局事。同治三年曾國荃攻克南京太平天國滅亡。隔年,李鴻章署兩江總督,當時南京城殘破不全,委任楊仁山「董江寧工程之役」。這樣,楊仁山負起了修復南京城及兩江總督衙門的重任。

他先前在杭州時,以讀《大乘起信論》而信仰佛教,在佛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及至主持江寧工程局期間,局中有一位同事王梅叔先生,於佛學頗有研究,二人一見如故,彼此切磋佛學。洪楊之亂過後,江南文物蕩然無存,社會上欲買一本佛經而不可得。同治五年,仁山約集了十多位同志,分別勸募經費,創辦「金陵刻經處」。選覓善本,刻印經書。以後四十餘年間,刻印了經典兩千餘卷,先後流通經書百萬餘冊,這對於當時沒落的佛教,有著振蔽起衰的作用。仁山晚年,追隨他學佛弟子為數頗多,如譚嗣同、桂伯華、李證剛、黎瑞甫、蒯若木、孫少侯、梅擷芸、歐陽漸等,是其著者。

光緒三十四年,仁山在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新式教育的佛教學堂--祗洹精舍,招了十多名僧俗青年,施以新式的佛學教育。民國時代的幾位高僧,如太虛、智光、仁山等,都是出自祗洹精舍的學僧。

宣統二年,楊仁山在南京組織中國第一個佛學社團--「佛學研究會」,這是社會上高級智識分子學佛組合,名流學者如夏穗卿、陳三立、張爾田、沈增植、歐陽漸、梅擷雲、荊若木、黎端甫、李證剛等皆為會員。公推老居士為會長,會 址即設在金陵刻經處內。「楊仁山居士事略」中稱:「宣統庚戌,同人創立佛學研究會,推居士為會長。月開會一次,每七日講經一次,聽者多歡喜踴躍。」 宣統三年辛亥歲的八月十七日,楊仁山老居士因病辭世,世壽七十五歲。老居士一生對佛教貢獻,以創設金陵刻經處刻印佛經,設立祗洹精舍培育僧材,及組織佛學研究會這三件事最為顯著。在百年前民智未開時代,這些全是「開風氣之先」的創舉。有了金陵刻經處,才有民國後各地刻經處和佛經流通處的設立;有了祗洹精舍才有民國後各地佛學院的設立;有了南京的「佛學研究會」,才有民國後各地相繼成立的佛教社團。

【 二、上海居士社團的中心 】

在楊仁山居士逝世後的二十餘年間,全國各地的刻經處、佛經流通處,僧學堂,及居士組織佛教社團,如雨後春筍似的相繼成立。以江南地區而言,最早受到楊仁山居士影響而組織佛學社團的,是浙江嘉興的范古農居士。范古農是浙江嘉興人,宣統二年自日本學成歸國,在嘉興創辦嘉興商業學校,自任校長。他於每星期日上午為學生佛學,他任校長六年佛學課程從不間斷。他在嘉興組織佛學研究會」,會址設於嘉興精嚴寺內,每月集會兩次,由古農演講佛法青年學子及社會人士向化者甚眾。古農以嘉興佛學社為基礎,以後數年間,於平湖、嘉善、海鹽,以及杭州、紹興、松江上海等地,都成立了佛學研究會,古農於寒暑假期間,奔走各地,到佛學講經說法

後來南京、無錫等地也慕名來請,他是有請必往,從不拒絕。這時,江浙一帶最受信徒敬仰的大德出家眾有諦閑、印光、太虛法師;在家眾除了在南京講學的歐陽竟無居士外,再有就是在各地弘化的范古農居士了。由於古農的廣為弘化,以後江南地區的佛教社團,莫不直接間接受到他的影響。而最早受到影響的,是上海信佛居士佛教

自清朝末年開始,十里洋場的上海就是江南佛教中心。並且,上海有所謂「名流居士」這個名稱。這些人有社會名流、教育學者、或商場聞人,以至於退休或下野的軍政要人。他們熱心於社會善事業,護持佛法,對社會佛教均有相當的貢獻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佛教居士團體,是「上海佛教居士林」。民國八年,上海名流居士關晝之、王與楫、沈輝等,發起組織上海佛教居士林」,宗旨在於:「集在家善信,薰習佛法,力行善舉,宏揚佛教自利利他為宗旨。」成立之初,推王與楫為第一任林長,並在愛義文路自建了演法堂、圖書流通部等房舍,並成立了蓮社、放生會、布教團、慈善布施團等組織。演法堂分別請法師講經、居士演講;蓮社的主要活動是定期集會念佛。布教團的工作是到各地弘法;慈善布施團的工作是救濟災民難民慈善布施工作做的最有成效,民國九年華北五省大水災,簡照南居士獨捐銀元萬元賑濟災民,其他善行不勝枚舉。至於圖書流通部,是關晝之、沈輝、游知止等在居士林中所設置,主要功用是流通佛書經典

民國十年,關晝之與王與楫輯、沈輝等計議,以上海是華洋雜居之地,龍蛇混雜,濁惡冠於全國,非另闢念佛道場,專修凈業,不足以化導末法時代眾生。經過協商,於民國十一年將居士林一分為二,關晝之、沈輝等在愛義文路原址,成立「上海佛教凈業社」;而王與楫與李經緯、朱石僧等,另行組織世界居士林」,林址遷至海寧路錫金公所 。成 立之初,選出周舜卿為林長,丁雲軒為副林長,林長下分設宏化、總務兩大部門,由王與楫、李經緯分任部長。宏化部下設宣講團、編輯部、圖書館、蓮社、禪定室、放生會等機構;總務部下設款產處、會計處、交際處、文牘處、庶務處等機構。

民國十三年舉行第二屆改選,施省之當選林長,王一亭、周肇甫當選副林長,林長之下分設各部門辦事。後來由於林友日多,會務日繁,原有房舍不敷使用,乃有另建新林址之議。乃募得基金四萬餘元,在閘北新民路購得兩畝多土地,乃開工興建新林址。此後林務日益開展,弘化事業也日益增進。另一方面,由上海佛教居士林改組而成的「上海佛教凈業社」,先組織了董事會,推舉施省之為董事長,關晝之、黃涵之等為董事。社章規定暫不設社長,即以董事管理社務。演法堂經常請法師講經說法,當時大德如諦閑、印光、興慈、月禪、靜修等,都曾在社中講經或開示。又自普陀山請得法師,長駐社中領眾念佛。每逢佛誕節令,舉辦佛七、放生等活動,由是信仰入社者日多,以至於原社址不敷使用,後來乃遷社址於常德路的「南園」。南園本為簡照南居士與其弟簡玉階的私產,佔地廣大,有水木清華之勝,園西南隅有佛堂名曰「菩提精舍」,後來捐出來做為凈業社的社址,並改名為覺園。

民國二十三年,班禪大師(班禪額爾德尼九世·確吉尼瑪)蒞臨上海上海的名流居士段祺瑞、屈映光、王一亭、史量才、陳元白、韓大載,及趙夷午、葉香金等,組織了一個修學密乘的佛教團體--「菩提學會」,奉班禪大師為會長,段祺瑞為理事長,請持松法師導師。持松法師在覺園上海凈業社的靜室,為趙夷午、葉金香等傳法,歷時一載有餘。又在上海清涼寺,為蔣維喬居士等授十八契印。這個團體人數不多,對社會影不大。影響較大的是晚期成立的上海佛教青年會,而創立青年會的中心人物是方子藩居士

【 三、居士社團蓬勃發展 】

方子藩浙江寧波人,出身於佛教家庭。他一向在上海工作,因而接觸了許多佛教大德,也與學佛青年朋友相聚研究佛學。他們討論組織一個以青年對象的社團,擴大影響,來接引更多的青年學佛。乃於民國十五年春成立了籌備委員會,由方子藩為主任委員,鄭頌英、張孝行為副主任委員。羅永正、陳海量、趙朴初、王兆基、蔡惠明等為籌備委員。他們積極推動籌備工作,是年八月二十五日,「上海佛教青年會」召開成立大會,推舉方子藩為理事長,余伯賢、鄭頌英、葉竹青為副理事長,以及陳海量、李行孝、蔡惠明 、羅永正等為理事。同時發行會刊「覺訊」。佛青會在方子藩的領導下,活動范圍頗為廣泛,包括著弘法、修持、福利、康樂等方面。在弘法方面開設有星期佛學講座,上海許多知名的法師居士都在講座作過演講。

民國七年,上海名流居士王一亭、章太炎、蔣作賓、陳元白等,共成立居士弘法團體,名曰「覺杜」,以出版專著、編髮叢刊、演講佛學、實習修行宗旨。由太虛法師主編「覺社叢刊」,此叢刊即「海潮音」月刊的前身。此外,還有蔣維喬、江味農、朱光琪、范古農等組織的「省心蓮社」,范古農晚年曾駐會弘法。在杭州方面,居士弘法團體有「杭州佛學會」、「佛學聯合會」、「蓮池海會」,主要人物為吳璧華居士;嘉興的居士弘法團體為范古農主持的「嘉興佛學會」,如皋有潘海觀主持的「佛教利濟會」,鎮江有盧潤洲主持的「鎮江佛學研究會」;泰縣有王誠善、盧敬侯等組成的「念佛會」。 在華北方面,以北京為中心的居士弘法團體,也於民國初年先後紛紛成立,民國四年,由嚴復、楊度、孫毓筠(即楊仁山的弟子孫少侯)等人組織的「大乘講經會」,曾邀請月霞、諦閑人京講經;民國八年,由庄蘊寬、夏壽康、張仲仁等組織的己未講經會,邀請太虛法師入京講經:十年以後,先有韓清凈、朱芾煌、徐森玉、饒風磺等先後組織的「法相研究會」、「三時學會」;民國十五年北京學佛同人有「北京佛學研究會」的組織,繼而有鬍子笏聯合各地學佛居士,成立的「華北佛教居士林」,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其他各地,在武漢古面有寧達蘊、張宗載等組織的「武漢佛化青年會」;在濟南有張繼康、王宗佑等組織的「濟南佛學社」;在開封有劉積學、袁西航等組織的「河南佛學」;在西安則有康寄遙、路禾父等組織的「陝西佛化社」。他如江易圍在婺源成立的「佛光社」;盧佛堂在巴縣組織的「愛道佛杜」;劉洙源在成都主持的「成都佛學社」;徐季廣在崇慶成立的「放生會」等等。在全國各地的佛教團體中,而以用「佛教居士林」之名稱最為普遍。例如:除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外,尚有南京佛教居士林,北京的華北佛教居士林,天津佛教居士林。此外,如寧波佛教居士林,無錫佛教居士林,臨海佛教居士林,溫州佛教居士林,鹽城佛教居士林,合肥佛教居士林,昆明佛教居士林、大同佛教居士林等等。單位眾多,不能一一列舉。這種居士學佛弘法,組織佛學團體,蔚成為一種風氣,形成了居士佛教」,在民國初年的佛教復興運動中,在僧侶之外的一股洪流。

【 四、居士大乘佛教在西方社會發展的開路先行 】

大乘佛教,是公元世紀二三世紀間傳入中國,而於隋唐時代傳入日本、朝鮮。清季末年,以地緣關系,由福建傳入東南亞及中南半島。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至現在半世紀多的時間大乘佛教香港台灣,及一九八ο年以後的中國大陸三地為中心,向外發展傳入西方社會。而在發展傳布的過程中佛教居士扮演了「開路先行」的角色--那就是,先有居士在僑居地組織佛教社團,而後到台灣香港、大陸,禮請法師國外駐錫弘法。於此,我們先自北美洲--美國、加拿大的各大城市說起。

一、美國檀香山的居士佛教

中國大乘佛教之傳入西方社會,以夏威夷群群島的檀香山為第一站,早在十八世紀中葉,隨著美國加州掘金潮的興起,需要大量勞力,美國商人中國引進大量勞工(以廣東人居多),為數在五萬人以上。到掘金潮過去,中國勞工又參加修築鐵路的行列。一八六九年橫貫東西鐵路完成後,美國經濟蕭條,白人失業者眾,這時民間興起了一股排華風潮。有的中國人受不了排擠,便束裝回國;有的則向各處遷移,以經營小餐館、洗衣店、修皮鞋工作維持生活

早期留在美國的華僑,自然佛教徒在內,但他們信奉的並不是純正的佛教,而是神佛不分的民俗宗教。正信佛教的傳入,是在世界第二次大戰結束以後的事。二次大戰後,移民美國的華人已非早年的勞工,而是有醫師律師、中產階級的智識分子。一九五三年,四百多位以廣東人為主的佛教徒,在檀香組織了「華僑佛教總會」。他們推代表香港,去禮請虛雲老和尚弟子知定法師,請到檀香山弘化。 知定法師廣東韶關人,一九一七年出生,他於師范學校畢業後,在南華寺依虛雲老和尚剃度出家一九四一年入江蘇的焦山佛學院受學。一九四三年畢業,回到南華寺後,擔任南華戒律學院院長一九六年出任南華住持一九四九年避亂香港,在各道場講經弘法。一九五年冬,在檀香信徒代表的禮請下,以拓荒的精神,一個人赤手空拳,帶著幾部經書到了檀島。他抵達檀香山的正確日期,是一九六年的元月二十九日。 知定法師抵達檀香山後,自那時起,檀香山有了長駐弘法的法師。華僑佛教總會在知定法師領導下,會務日隆。翌年佛教總會買下了會址。一九四年拆除了舊有的房屋,興建了美國的第一所中國宮殿式的寺院--虛雲寺,知定法師最初一個人來到檀島,數月之後,他電召香港的法慧法師檀香山協助。以後常住眾陸續增加,現在共有八位僧侶常住

檀香山繼華僑佛教總會之後,一九五年又成立了第二個佛教社團「中華佛教」,同時買下一所舊教堂改建為「檀華寺」。曾請香港的筏可老和尚蒞檀講經,老和尚檀香山講經八個月後返港,後來又自香港禮請得竺摩法師蒞臨檀島弘法。

一九六零年後到二十世紀之末,檀香山又增加了幾處寺院。如由菲律賓抵檀的瑞妙法師創設的了玉佛寺,宏海法師為紀念香港佛瑩法師創設的「幻跡講堂」,了知法住持觀音廟,及台灣佛光山在夏威夷設立的道場,名叫「夏威夷禪凈中心」。

二、美國金山居士佛教

金山之有中國大乘佛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事情。最早在此從事佛教弘法活動的,是馮善甫、馮善敦、唐良謙等諸位居士。馮氏兄弟兩位醫學博士,他們幾位早在一九五零年代,就開始了弘法活動。他們首先在舊金山華埠組織了「佛禪會」,以後十多年間,活動十分頻繁。舊金山另一個歷史甚久的佛教社團,是「美洲佛教會」。該會董事長梁民惠老居士,於一九六一年聯絡其他佛教社團,推孫慕伽教授代表,到台灣向內政部陳情,要求派一位法師到舊金山弘法。孫教授抵台,由內政部、中佛會人員陪同,訪慧日講堂的印順導師,最後決定由印老弟子妙峰法師應聘。翌年三月妙峰法師抵達舊金山他是第一位到美國本土弘法的法師,迄今仍在紐約弘化。

此外,廣東籍的伍佩琳居士一九五八年成立「正善佛道研究會」。一九六三年,他自香港禮聘樂渡法師到舊金山駐會弘法,樂渡法師現在主持紐約的「美國佛教青年會」,從事佛經英譯的工作一九五年以後,到美西弘法的法師日多,佛教道場及社團也就日漸增多了。現在舊金山寺院及社團二十餘處,未能一一介紹。

三、美東紐約地區的居士佛教

紐約華人社會佛教,也是一九五零年以後的事。是時由於大陸政權易主,許多正信佛教人士移民美國,聚居在紐約的如張承基、趙真覺、俞俊民、應金玉堂、沈家楨、鄭僧一潘 公展、齊思貽等大德,由他們的發心倡導,財施法施,組織社團,禮請法師,興建寺院,而後始有今日大乘佛教在美東的蓬勃發展。

最早在紐約華人社會弘傳佛教,成立社團的,是由一九五年台灣移民紐約的應金玉堂居士。她眼見紐約其他宗教十分興盛,唯獨佛教無人倡導,她乃在華文報紙上刊登廣告,勸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數年如一日,從不間斷。一九六○年之後,由於事業經營順利,加以受到佛學家張澄基的影響,發心組織佛教社團,設立一處弘法道場,使華僑界的信佛人士,有一個聽法共修的地方。她這個心願於一九六二年實現,創設了美東第一個華人佛教社團「美東佛教研究總會」。會中設置了佛堂,禮請時在舊金山的妙峰法師紐約駐會弘法。妙峰法師後來在華埠另創中華佛教會。金玉堂禮請台北海明寺悟明法師紐約駐會弘法。此後數十年間,許多到紐約弘法的法師,多數是由美東佛教會聘請去的。

紐約第二個佛教社團,是一九四年,以沈家楨居士為首的佛教徒,禮請原在舊金山弘化的樂渡法師,到紐約共同組織了「美國佛教會」,並且創設了紐約第一座寺院大覺寺。一九五年,沈家楨將他紐約郊外的上百英畝土地,給美佛會,在這土地上興建了世界聞名的莊嚴寺。一九四年以後的數十年間,上百位香港台灣,以及一九八ο年以後的大陸法師都是美國佛教會聘請到美國的。

四、美西洛杉磯的居士佛教

洛杉磯是美國華僑最多的地方,但直到一九七零年尚沒有中國寺院法師一九七二年秋天,香港的文珠法師美國旅行,他發現擁有八百萬人口的洛杉磯市竟然沒有一中國寺院。因此他接受了當地信徒的挽留,成立了「美西佛教會·圓覺寺」。繼而一九七八年,台北法光寺住持如學禪師,應信徒之請到美國弘法,信徒們請求禪師在洛杉磯創辦一所以閩南語弘法的道場禪師應允,乃於洛杉磯郡阿罕布拉市創建了法光寺,由她的弟子禪光法師主持。於此同時,台灣的印海法師,也應信徒之請,在洛杉磯創立「佛教正信會·法印寺」。後來悟明法師創設了護國禪寺,天機法師也創設了圓融寺,以後洛杉磯佛教寺院就日多了。

洛杉磯的佛教,到星雲大師佛光山西來寺建設完成,而進入了佛法隆盛階段。西來寺於位於哈仙達岡市,一九七八年申請,洛杉磯郡政府開過六次公聽會始獲得通過。乃於一九五年三月破土開工,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舉行了落成典禮。這一座耗資兩千多萬美元的「國際佛教促進會、佛光山西來寺」,由開始籌備到工程完成,前後歷時十年。這是一座宏偉壯觀、美煥美侖的大寺院,它代表中國佛教文化精神

五、美南地區的佛教

美國南部大城以德州休士頓市為首,一九七三年後,休士頓僑界有嚴寬祜、崔常敏、姚白章、崔常祥、蔡念生、蔡興濟等居士居住。到一九七八年,原在紐約弘法的凈海法師,到休士頓察看有沒有創建寺院條件,到休士頓找到嚴寬祜、崔常敏等一般居士,共同討論之下,他們決定在美南成立佛教道場--「德州佛教會·佛光寺」,後來又協力創建了宏偉莊嚴的「玉佛寺」,使休士頓成為美南的佛教中心。

六、加拿大華人社會佛教

加拿大最早是法國人的殖民勢力,後來成為英國殖民地。一九三一年英國議會通過加拿大為一主權國家中國人之移民加拿大為時頗早,在二十世紀之初就有中國移民。到二次大戰之後,華僑日多,如詹勵吾、馮公夏、呂雒九、羅午堂、王超群、馬德齡、馮馮等居士,是其著者。馮公夏、呂雒九二位且在多倫多組織了社團。

一九六七年,香港的性空、誠祥二位法師,到加拿大參觀世界博覽會,在會場遇到了美東佛教總會創辨人應金玉堂居士。談話之間,金玉堂問:「二位法師參觀過博覽會,到何處去」?二位法師答:「到紐約去」,金玉堂居士率直的說:「加拿大是一個沒有佛教國家,為什麽不留兩位法師在加拿大弘法?如果二位肯留下來,所有的一切我來負責。」就這一次意外的會晤,在應金玉堂居士的護持下,性空、誠祥二位法師在加拿大留下來,在多倫多成立了「加拿大佛教會」創設了「南山寺」,兩三年之後,信徒日多,原來南山寺地方不敷使用,兩位法師信眾的支持下興建了宏偉壯觀的湛山精舍。後來又以湛山精舍接近郊區,距中國人聚集的華埠較遠,一九四年,二位法師在華埠鄰近,又購下了一座三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物,命名為「弘法精舍」,做為專對華埠中國人弘法之用

以後多年,香港台灣的圓智、誠明、波魚、戒幢、悟德諸師,也先後抵達創設道場。到一九九零年前後,加拿大已經有了上十餘處的寺院和社團。

【 五、其他地區的居士佛教

一、澳洲居士佛教

澳洲古來沒有佛教一九六一年,當時法名度輪的宣化上人,曾由香港澳洲察看佛教情形,那時雪黎有一個「澳洲佛教會」的組織。是年佛誕節,宣化法師佛教會做了一次演講,由該會會員、雪黎大學教授劉季寧居士傳譯。這個居士團體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是澳洲唯一的居士團體。以後澳洲的華人移民日漸增多,佛教居士散居於紐澳各地。

一九八八年,本來是佛光會會員澳洲華僑丁時嬌居士等人,由澳洲台灣訪問佛光山,面請星雲大師澳洲建立道場。翌年星雲大師率慈庄、慈惠、慈容諸弟子親去勘察,決定了在昆士蘭省布里斯本市興建的中天寺的計劃,由慈容法師負責督建。中天寺佔地八十四英畝,建寺工程於一九九一年開始,一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由滿謙法師出任第二任住持。在興建中天寺的同時,又購下附近佔地十英畝的中天精舍。 還有一所雄偉莊嚴,被譽為「南半球的天堂」的南天寺,位於澳洲東南岸的卧龍崗市 ,建築的巍峨壯觀,可媲美洛杉磯西來寺。此外還有一處南天講堂,設在雪黎市,一九九一年即已建築完成,有可容兩百多人的講堂齋堂,還附設的有南天中華學校寺院的增多,當然象徵居士信徒的增多。因此之故慈濟功德也在澳洲成立了分會。

二、紐西蘭的居士佛教

紐西蘭古來也沒佛教一九八ο年之後,隨著移民的增多,先有信佛居士組織學佛社團,繼由法師駐錫弘化。所以紐西蘭的兩處佛教道場--南島佛光山、北島佛光山,都是由當地的佛光協會會員支持而建立的。南島佛光山位於紐西蘭第三大都市基督城,建成於一九九二年,這是澳洲第一所佛寺,由滿普、滿讓二師駐錫弘化;北島佛光山位於紐西蘭第一大城奧克蘭,依訓法師一九九二年抵此弘化。 除了佛光山的道場外,台中慈明寺的聖印法師,也受該寺信徒之請,在紐西蘭創建了規模宏偉的紐西蘭慈明寺,一九五年落成。

三、巴布新幾內亞的居士佛教

這是澳洲東北、由六百多島嶼組成的島國,面積四十六萬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萬,華僑兩萬多人。佛光山受信徒的要求,於一九六年在該國首都成立文殊精舍,是全國唯一的佛教道場。現在由覺傳法師在此弘化。

四、非洲居士佛教

非洲之有中國佛教,是一九九零年以後的事,這也是由於華僑的增多,佛光山應信眾之請,派遣法師深入非洲各地建立道場。目前非洲最早也是最大的道場,是位於南非共和國的行政國都的佛光南華寺。此外,佛光山在南非還有三處道場,即設在南非司法首都布魯芳登市的佛光禪凈中心,設在南非工業大城約堡的佛光禪凈中心,及設在南非德本市的佛光禪凈中心。

非洲內陸國家賴索托,也有佛光山應當地居士之請設立的「妙覺佛堂」。慈濟功德會在非洲有兩處分會,南非分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賴索托分會成立於一九五年

五、南美洲的居士佛教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南美洲的華僑日漸增多,有待法師弘化。一九七ο年前後,台灣的一位既明法師曾應請到巴西講經,以後情況不詳。一九九ο年前後,台灣的普獻法師也曾應請到巴西弘化,後來又回到台灣一九九ο年以後,佛光山的弘法先鋒進軍南美洲,巴西華僑張勝凱、張陳淑麗二位居士,把私人建築的靜心精舍供養三寶星雲大師為之改名為如來寺。繼而又增購了一甲土地,興建了佛光中文學校。張勝凱夫婦復於一九六年,又捐出了在阿根廷面積六百坪的豪華住宅這就是阿根廷的佛光山寺,由慧庭法師出任住持。與如來寺同時創立的,還有哥斯大黎加的福慧精舍一九九一年竣工,初由滿亞法師住持,後由慧庭法師繼任。此外,巴拉圭、哥斯大黎加、以及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各設有佛光山的禪凈中心。

慈濟功德會在南美洲有三處分會,巴西分會成立於一九九ο年,阿根廷分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巴拉圭分會成立於一九六年

【 六、結論 】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大乘佛教在海外蓬勃發展,上文已介紹了北美洲、澳洲、南美洲等處。至於歐洲的大乘佛教也不可遺漏的於此一述。歐洲是西方世界最早研究東方佛教的地區,而最早研究者是英國,這自然和它的殖民地主義有關。英國人早在十八世紀中葉,征服了印度、錫蘭、緬甸等國,而建立了殖民地。為了統治殖民地的需要,乃從事於佛教研究,以便了解殖民地的文化傳統

一七八四年英國皇家亞洲學會在英政府支持下成立,創始人瓊斯爵士 (willam jones)及其同事,開始研究印度人的信仰修持戒律,進而研究當地的梵文和巴利文。一八二四年英國傳教士克拉夫編著了《巴利語文法語言》在可倫坡出版。一八七五年英國學者奇爾德,完成了《巴利語辭典》,由此歐洲學者開了對巴利文佛典的研究,並由上座佛教進而研究大乘佛教,也包括中國藏傳佛教。前面所稱歐洲學者,包括法國、德國等在內。

一八九一年,英國的李斯·戴維斯教授 (t.w.rhys davids. 1843~1922) 創立了「巴利文經典協會」,該會的宗旨是將巴利文聖典譯成英文。戴維斯一九二二年逝世,他的夫人繼承遺志,繼續從事譯述。後來由羅斯博士、史鐵德博士等繼續主持會務,該會的巴利文聖典早已燦然大備了。

不過英國人和歐洲學者早期研究的,只是南傳的上座佛教,後來印度達摩菩提創辦大菩提學會,所傳到英國的也是上座佛教。而中國大乘佛教的傳入,是二十世紀六零年代以後的事,最早傳入的是西藏密教。一九五九年發生西藏抗暴」事件,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其他僧侶仲巴活佛、阿貢喇嘛、辛雷活佛、索嘉活佛等,先後流亡到歐洲而從事弘法活動。他們先後創立了噶舉派的坐禪中心,薩迦派的佛法中心,以及格魯派文殊師利佛學院等。直到一九九零年,才有台灣傳入的大乘顯教,而最早把台灣佛教傳入歐洲的,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 現在佛光山在歐洲地區,在十個國家設有佛光山的分院、別院,設立的方式,多是佛光信徒先在當地成立佛光協會的分支會,再派具有開拓精神青年法師(多數是比丘尼)到該地建立道場。如一九九ο年倫敦創立的佛光寺。一九九三年,倫敦的佛光寺復應曼徹斯特信眾之請,在該地成立了「曼徹斯特佛光山」 ;九四年復在倫敦東部雅適士成立了布教所。法國方面,巴黎的佛光的是一九九一年,由慈庄法師出任住持。由於巴黎佛光山距市區較遠,九三年又在巴黎市中心成立了面積千餘米的「佛光道場」。

德國柏林的佛光講堂(後改名為「柏林佛光山」),初成立於一九九二年。以後又先後在德國的漢堡、萊因、法蘭克福等地,成立了禪凈中心,布教所及佛光會,佛光就普照於德國各地了。瑞典的佛光道場,最初是瑞典禪凈中心,後來改名為「瑞典佛光山」是九四年成立的。荷蘭佛光道場,是位於荷蘭首都阿姆斯丹近郊的中國城,名稱是「荷華寺」。

成立於一九六年瑞士佛光會,早在一九九二年已經成立,後來發展出了十多處分會,會員們希望有一個禮佛共修的道場,終於在一九六年買下了一處工廠,經過繁雜的申請手續,改建成佛堂,命名為「瑞士佛光山」。

西班牙佛光道場,名曰「西班牙禪凈中心」,設於馬德里市的中心。星雲大師一九六年八月蒞臨馬德里弘化,應數百信徒之請,後來乃有這一處禪凈中心的誕生。翌年又在巴塞隆納成立了布教所。奧地利的佛光道場,名稱是「維也納布教所」,成立於一九九年年。同年又在奧地利第三大城的令斯設立了布教所。葡萄牙的佛光道場,設於馬德里,名葡萄牙布教所,成立於一九六年六月。 捷克的佛光道場,設於首都布拉格,名捷克布教所,亦成立於一九六年六月。

慈濟功德會在歐洲有兩處分會,英國分會成立於一九九零年,奧地利分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此外,歐洲近年尚有其他法師創建的中國寺院,唯以資料欠缺,未能細述。

最後,還要一述新馬地區的大乘佛教。新馬地區一詞,泛指新加坡馬來西亞而言。新加坡共和國與馬來亞聯邦,現在是兩個國家,但在四十年前,新加坡尚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一九五年獨立建國的。而馬來西亞聯邦,也是於一九五七年才成為獨立國家。新馬地區之有佛教,早在千餘年前即已開始。一者馬來半島鄰近爪哇和蘇門答臘,這些地區早在公元開始之初,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佛教在這里流傳過,馬來半島自不例外,古代也有佛教;二者佛教之傳入中國,由陸路者經由西域絲路,由海路者則經由南海 ,新馬地當航路要沖,為往來船舶之中間站,中印高僧在此停留,自不待言。例如高僧法顯、義凈由印度歸國時,曾在此一地區停留過。不過這只是古代事跡,自十四世紀末葉,回教自蘇門答臘傳入馬六甲後,百年之間,馬來半島就整個成為回教地區了。

近代大乘佛教之傳入新馬,始於十八世紀,是隨著中國移民傳入的。不過移民傳入的,是神佛不分的民俗信仰,所以早期的馬來西亞,也有觀音廟、媽祖宮一類的廟宇,而正統佛教之傳入,則始於清季光緒初年,而以福州鼓山湧泉寺的妙蓮老和尚為最早。妙蓮老和尚於一八八八年到了檳城。檳城一向沒有法師,所以他弘化所到之處,備受僑界紳民的歡迎,請他留下住持廣福宮。廣福宮地處鬧區,不便靜修,妙老另外尋找幽靜的地方,後來找到僑紳楊秀苗的一處別業,佔地九英畝,在幾位熱心僑領的護持資助下,興建了檳城第一所佛寺--極樂寺。極樂寺於一八九一年創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其次介紹新加坡佛教新加坡馬來聯邦南端的一個城市在一一九年開埠以前,只是一個數百人居住的荒村,一九一八年開埠,迄今僅僅八十年。雖然如此,但在未開埠之前,新加坡已經有了寺院。早在清光緒二十四年,即公元一八九八年,當地的僑商居士們興建了一所雙林寺,由自閩南來星游化的賢慧和尚住持。後來得到佛教護法劉金標居士的護持,及眾多善信施助捐資,而規模日廣,這是紹繼福建怡山西禪寺臨濟宗法脈的道場,創建迄今,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海外佛教的發展,不拘是任何地區,都是先有了信徒居士社團,而後才有弘法的法師。即使是兩千多年前,佛教印度傳入中國也不例外。佛法隨著絲路上商人的馬隊, 早在公元世紀之初已傳入中土,但到一世紀中葉--漢明帝七年的公元六十四年才有西域沙門來到中國,這與近代的大乘佛教向外發展為同一模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