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佛又問須菩提:恆河中的沙子無量無數,像恆河中沙子數的恆河,其中的沙子數量多嗎?須菩提當然回答:甚多,光是這恆河,就多得無數了,何況這麼多恆河中的沙子,更是無量無數!佛以此比喻告訴須菩提:若有善男善女,受持此經乃至經中的四句偈,為他人解說,所得福德,勝於前面所說無量恆河中沙子數的福德。
為什麼要反反複復這樣說呢?這個經太寶貴了,因為說的是金剛般若,它教給人如實知見諸法實相的大智慧,可以引導人獲得現世、後世、究竟的利樂,抵達常樂我凈的涅槃。即使你聽不懂,只是虔心讀誦,就獲益無量:會消除業障,凈化心靈,熏染藏識,在心識底層的倉庫中種下金剛不壞種子,其它有為法的種子都是可以被破壞的,金剛般若的種子屬無為法,是不可以被破壞的,必然永久儲存,永恆不滅,如《華嚴經》所比喻:“食少金剛,終究不消。”
雖然你不一定記得它,但在輪迴的過程中,當你需要它時,它就會現前。為什麼呢?因為人的本性中自然有一種向上的、追求永恆安樂的本能性慾望,或者叫做本覺,這種力量推動人類文明的建設,推動我們在社會上拼搏,拼搏的力量來自哪裡呢?來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佛教把它叫做佛性,所有的眾生都有佛性,佛性有不斷向前發展的趨向,所以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
當其它所有慾望滿足以後,就會產生獲得常樂涅槃的慾望,所以過去的皇帝追求長生不死。當你錢掙夠了,官當大當夠了,自我實現了,出名出夠了,再往前走走到哪裡去呢?走到使現在的一切永恆,永恆不了時可以帶到後世去,帶到後世去若是還不永恆,就追求永恆安樂,追求涅槃。
原標題:傳承-陳兵:如何讀懂《金剛經》(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