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凈土法門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18

學佛答問  (第十八集)  2000/9/2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18 

  問:「請問念佛堂繞佛由在家居士領眾是否如法?」 

  答:如果念佛堂沒有出家法師,在家居士領眾是如法。如果有出家法師出家法師不願意領眾,吩咐居士領眾,也是如法。 

  問:「有同修說在家居士功力不夠,跟著後面繞佛很容易受傷。請慈悲開示。」 

  答:這些話是沒有根據的,我們學佛,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遵守佛的教誨,世尊在滅度之前教導我們「四依法」,就是怕我們後世學佛遭遇到許多困難。 

  第一是「依法不依人」。如果說居士領眾不如法,出在哪部經?找來我們看看。經上沒有說,我們就不能聽他的。如果說在家居士功力不夠,跟在後面容易受傷,這出在哪部經?把經查出來我們看看。如果沒有,沒有就不要相信,我們依法不依人。第二是「依義不依語」,只要意思對了,言語多說幾句、少說幾句沒有關係。第三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是「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理智,識就是感情,我們學佛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你懂得四依法的意義,今天這個社會許多違背經典的說法,你就能夠明了,你也不疑惑也不會隨其境界所轉了。 

  問:「請問大陸上七到十二歲的小孩,能否參加新加坡居士林辦的小孩培訓班?」 

  答:大概是講這裡的耕心園。如果有這些條件的話,大陸上小朋友可以在新加坡上學,可以在這邊讀書。居士林耕心園的小朋友班,一個星期只上一天課,不是每天上課。這個班是因為我們每個星期六講經,同修們聽經的人很多,也都把小朋友來了,就交給耕心園,讓小朋友在一起,大人就可以講堂專心聽經。聽經完了之後,小朋友也下課就回去了,是這樣設立的,並不是給小朋友專門設的小班。 

  問:「請問大陸上的居士們能否參加學習班?」 

  答:你問的是講經的培訓班,這個培訓班原則上是四眾同修都可以參加。在家的居士們也都可以參加,但一定要向當地佛教協會報名,由佛教協會選拔,現在培訓班的人才是這樣來的。這是先從當地的培訓班,然後由當地的佛協轉送到省佛協,由省佛協再轉到北京中國佛協,由他們那邊決定,再送到新加坡來培訓。 

  問:「我一念佛就控制不住眼淚,但我聽有人講,好流眼淚是悲魔。請問什麼是悲魔?怎麼區分?」 

  答:你這情形不是悲魔,悲魔是悲傷得很痛苦,而且悲傷是不間斷的,常常有的,時間很長且控制不住,那才是悲魔。你這情形佛經講:聽到佛號念佛或者聽經,不知不覺悲從心裏面生起這是你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過這個法門。修學法門沒有成功,如果成功了,你就極樂世界作佛了,因為沒有成功,所以又墮落在輪回裡面,這一次再遇到,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起現行,才有這種情形這是現象,希望這一生當中把握住機會,不要再錯過了,這樣就好。 

  問:「請問人往生時,陀羅尼被能不能蓋?能不能燒?」 

  答:這個事情我不太清楚。現在一社會風氣,人往生的時候都蓋陀羅尼被。至於蓋陀羅尼被究竟有什麼好處很難說。如果說是陀羅尼被就能往生,人可以不必念佛了,陀羅尼被多印一些,就把人統統都度往生了。往生沒有這麼便宜的事情,還是要自己信願行的功夫這是真實,不是假的。 

  我們在《凈土聖賢錄》、《近代往生傳》里看到,裡面沒有記載念佛往生的人往生時都蓋陀羅尼被。由此可知,陀羅尼被蓋也好,不蓋也好,與往生確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世間人用這種經咒祝福亡者,如果亡者不能往生,而是輪轉六道,可能有一些好處對他來講,這是以經咒祝福他,就像地藏經》說的,能夠減少他的痛苦這一點我們想應該是有的。 

  問:「受過五戒信徒,家人要吃蛋,我們做了,請問是否殺生?」 

  答:這事確實是個問題。現在一般在都市市場里買的蛋不是種蛋,它沒有生命它是專門生蛋的雞,它與公雞是隔離的,這個蛋不能孵雞。大概在新加坡就是如此,如果要買種蛋,還要到特別的地方去買,價錢比普通蛋大概要高好幾倍。可是在中國農村、小縣市裡面就很難講,農村裡農家養的雞,它是沒有分開的,那個蛋可能就有生命。現在市場里買的蛋是沒有生命的,你們懂得這個道理就好了。 

  問:「《無量壽經》及《普門品》都教我們在危難之中念觀音菩薩。現在因為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但心中在想阿彌陀佛,是否也如觀音菩薩一樣,救人於緊急危難之中,或者也要念觀世音菩薩?」 

  答:我們專修凈土的人不怕危難,危險艱難對我們來講,算不了什麼大事,只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好。為什麼佛在經上又勸我們念觀音菩薩那是往生意念還沒有堅定的人,他想往生但對這個世間還留戀的,還不想走的,對於這種人觀音菩薩就好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另外一種,是不修凈土佛教徒,修禪的、修密的,修學其他宗派法門的,包括修學小乘的,遇到災難觀音菩薩,決定有感應。 

  問:「聽說東北的一個念佛團,七天不吃飯、不睡覺,因此上火口上起泡,吃一點冰塊。請問這樣苦修可提倡嗎?」 

  答:剛才我說過了,佛的四依法講得這麼明白,我們依法不依人。我們修凈土的經論,古時候只有三經一論。三經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一論是《往生論》。後來祖師大德們又加了兩部經:第一部是咸豐年間魏源居士將《普賢菩薩行願品》加在三經後面,稱為凈土四經,這個是凈宗承認的、肯定的。第二部是民國初年印光老法師將《楞嚴經》裡面的《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加在凈土四經的後面,現在稱作凈土五經。修凈土的人,一定要依照這五經一論所說的理論與方法來修學。 

  七天不吃飯、不睡覺,經上沒有教我們這個作法。只有《般舟三昧經》有這個方法你要依《般舟三昧經》修也行,要依凈宗正統的五經一論修也決定得生。特別是《無量壽經》講的「三輩往生」,都沒有說要七天不吃飯、不睡覺。經上沒有說,他喜歡這樣做他就去做,我們不願意這麼做,我們不必跟他學,所以是依法不依人。 

  「中國天津的一些同學要我替他們及全家向您禮拜,敬請為我們這些愚痴眾生說法讓我們破迷開悟,提出以下問題。」 

  問:「在我們修學過程中,要求辨別真偽邪正,又要求不起分別執著,請問應如何理解?」 

  答:辨別真偽邪正非常重要。世尊在《楞嚴經》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實際上就是講我們這個時代佛教首先要辨別,它是真的還是假的。怎麼辨別法?依據經典修學的,這是真的,經典裡面沒有這個說法他來提倡,這就是假的,決定要隨順經典的教誨。 

  不起分別執著這是佛教導我們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你能離開分別執著,會提升你的功夫,不能離開分別執著,修學的功夫就淺,但淺也能往生。《彌陀經》教導我們「執持名號」,這就是有分別、有執著,但是我只分別執著凈宗的經論與六字洪名,其他世出世間一切法,我不分別、不執著,這樣的人往生你還執著世間名聞利養,執著世間財富、家親眷屬,你深深的執著不能放下,這樣對你念佛往生會產生嚴重的障礙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我的孫子還沒我見一面」,那怎麼行!阿彌陀佛還能等你嗎?「我的財產還沒有分配好」,這是不可以,要統統放下。只可以執著凈宗的五經一論與六字洪名,這是生凡聖同居土。 

  問:「古大德要求我們不見他人過,在日常見到同修毛病,請問是否應當給予提醒?」 

  答:這是道義,應當要提醒他、幫助他,但是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提醒人的時候,最好沒有第三者在場,為什麼?我們要顧及人的面子。如果有別人在場,我們提起,他感覺得難為情,覺得傷他的自尊心,他也知道你是對的,但是他不能夠接受。我們必須在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時候規勸他,這是正確的。 

  問:「持名念佛記數,經常是記不清,且感到記數影響專心,請問應如何做?」 

  答:記數與不記數都沒有太大關係最重要的是清凈心。祖師大德們提倡記數的方法,是幫助我們定功課,不至於懈怠懶惰這是一個很好辦法,幫助我們精進念佛功夫純熟,就可以不必記數,手上拿念珠是提醒自己念佛,讓自己念佛功夫不要間斷,這是「凈念相繼」。所以念珠兩個作用,一個是記數,一個是提醒自己。記不記數,都要看自己功夫狀況,自己功夫很好心地清凈,可以不記數;自己功夫不得力,記數有好處,定課一天念一萬聲、念兩萬聲佛號一句都不缺,這對於初學有幫助。 

  問:「上完早晚課後,就是念佛到晚上十一點後念幾句咒語,如大悲咒、觀音靈感真言,請問這樣算不算雜修?能不能往生?」 

  答:這是雜修。能不能往生看你功夫,你的功夫得力就能往生,不要夾雜太多最好的。 

  問:「弟子有一個兩歲大的兒子,這個孩子來源,是看了《了凡四訓》才意外有的,而且相信不是命中的。但是弟子非常疑惑,因為弟子一心想念佛往生,不想被這個包袱拖住。但經同門師兄一講,我必須要負起這個責任,而且不會這麼快走的。但弟子知道自己業障深重今生如果錯了,將不堪設想。」 

  答:你說的話很對。既然這個小孩來了他就你有緣,一定要好好的教導他。如果他不是你命中有的,是看了《了凡四訓》才得到的,這是感應,這個小孩大了,能夠弘法利生,你的功德就無量了。 

  問:「我很出家,不知道你們還要不要收女弟子?如果現在不收,將來什麼時候收?要不要先排隊登記?」 

  答:出家緣分,首先自己要真正發心,最好是要把佛教搞清楚,不要迷信。搞清楚、搞明白之後,知道出家意義、為什麼要出家,絕不可以感情衝動,糊里糊塗就出家了出家之後,又糊里糊塗修行修得糊里糊塗將來死的時候還是糊里糊塗這就錯了。 

  出家不外乎兩樁事:第一樁護法,做內護,也就是管理道場,為道場服務。第二樁是發心講經弘法,帶領大眾修行出家人做的,就是這兩樁事情,在家同修的護持是外護,內護、外護跟弘法結合成一體,互助合作,佛法就興旺,眾生才真正有福報。 

  現在有一些人出家的目的是看到這個師父的廟很大,收入不錯,希望在那裡出家將來和尚死了他就可以接收了,確實有這樣的人。發這種心,他來干什麼?他來接收道場的,完全是為了私人的利益道場可能被他接收了,來生果報地獄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發心出家弘護佛法也要緣分。你跟哪個法師有緣、跟這個道場有緣,一般出家總得在道場住半年、一年,看看與這個道場大眾能不能共處,大眾能不能接納我,我能不能隨順大眾。不能夠隨便就剃頭,剃頭之後,這個也不順眼,那個事情不如意,天天吵架,那就造罪業了。我常講:出家比結婚還要困難。結婚,你只找一個對象,你們兩個談好就沒有問題了。出家寺廟裡這麼多人,這麼多對象你要與每一個人都能處好,與哪一個人處不好,吵架、鬧事,你就是破壞道場。所以出家比在家結婚難多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問:「我丈夫經常去卡拉ok喝酒尋歡。我說了很多次都沒有用,他也信佛,這使我煩惱。請問這種人還有葯可救嗎?」 

  答:那個葯就是你自己你不救他誰救他?你學佛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要有耐心的去度他,他是你度眾生第一個對象。 

  問:「法輪功裡面講的法輪佛教里講的法輪常轉,是不是一樣?中國法輪功為邪教,我們新加坡也有一些人在練這個功法,怎麼區分是不是邪教?如果不是邪教,我們念佛人可以練嗎?」 

  答:法輪功是不是邪教,就要看它怎麼說法。它說那個「法輪」安在肚臍上,這是邪教,這是佛法沒有的。佛法講的法輪比喻,不是真正有個輪在你肚臍上或者在你頭頂上,那完全是胡說八道了。 

  佛家講「法輪」,是比喻講經說法、弘法利生。把說法比喻「輪」,輪的意思是輪永遠在轉、永遠不停。這個意思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做出榜樣,四十九年天天為眾生講經說法不停止,佛教後世學生也應當以佛為榜樣,效法佛陀教化眾生精神這就好像現在商場裡面的商標一樣,外國人叫mark,佛家就用「輪」來代表。 

  輪的意思很深,代表空有不二」,取這個意思。輪是圓,圓心是空的,佛教導我們心要清凈,不能有一個妄念,決定不能有妄想、分別、執著,心要空。圓周是代表身,身要動,身要活動,所以要活就要動,不動死了,你們想想對不對?活就要動,一切講活動,身要動,心要凈,這是法輪的意思。心要凈,心要空,身要動,身要為一切眾生服務,要能夠舍己為人這是佛教法輪」的意思。絕對不是法輪所說的,法輪功是竊取佛教的名詞,它的講法作法完全都錯了。既然國家它是邪教,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遵守國家法律。 

  佛在《梵網經》教導我們大眾有兩條:第一條是「不作國賊」,不作賣國賊;第二條是「不謗國主」,不能毀謗國家領導人。佛在《瓔珞戒經》裡面,「瓔珞戒」是在菩薩戒,也有兩句教訓:第一個是「不漏國稅」,國家規定的納稅,我們一定要盡義務不可以逃稅;第二個是「不犯國制」,國制就是國家法律,決定不違犯國家法律這是佛陀出家、在家菩薩戒經裡面給我們的教誨,國家它是邪教,我們還要去跟它學,我們就犯了佛的禁戒。 

  你真正想要練功、練身體的話,佛法裡面拜佛最好的練功。拜佛就是真正法輪常轉,拜佛心地真誠清凈身體每個部位依照儀規的動作去做這是最好的養生之道。所以有一修行人他專門拜佛,一天拜三千拜,真正就是佛家講的修法輪功,心地清凈身體柔軟。我們同修如果有時間,最好每天拜佛三百拜,這是平常的。早晨拜三百拜,晚上拜三百拜,中午吃過飯之後經行、散步、念佛,像我們在繞佛,繞佛繞半個小時,你再開始去拜佛一百拜。你能夠這樣繼續不斷一年,你的身體健康,你的身體都軟了,這是很好的養生之道。 

  問:「舍弟兩年前突然車禍意外,那時為了老母親健康設想,我們兄弟姊妹商議共瞞老人家,藉詞他已經到外地遠方謀生,不易回來探親。然後把舍弟的後事跟孩子都處理安頓好。當時本人曾跪在老母親面前求饒道,有未言明之事,請她老人家原諒我們。已經八十高齡的母親,近來常常盤問舍弟何時可以回來看看家人,常掛心將來少一個兒子送終。我們兄弟姊妹均知道如此作法是大不孝、大妄語,而又不得不犯上,欺騙老人家,如今我們深感艱難,步步圓謊。請開示。」 

  答:這個事情,你們的作法是一片孝心,這不叫妄語,這在妄語裡面叫「開緣」,你們沒有犯戒,這是開戒。如果老人知道了,她非常悲痛,還是以善巧方便瞞著她。要勸老人念佛對於親情不要執著,要放下,這樣念佛往生就不至於產生障礙。 

  凡是念佛人到最後不能往生,總不外乎兩個因素:一個就是親情放不下;另外一個是冤家債主放不下,哪些人過去得罪他的,他還沒有報復,念念懷恨在心,這個也不往生;一個是貪愛,一個是瞋恚。所以對於親情冤家債主都要看得淡薄,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把凈土殊勝念佛好處功德利益,以及你所知道的那些往生故事,常常講給老人家聽。八十多歲了,講經她未必能聽得懂,未必有興趣,講往生故事,她會很歡喜,用這個來幫助她、勉勵她,這樣就好。 

  問:「長輩以尚未有經濟能力兒孫具名發心隨喜供養三寶,雙方俱妄語否?」 

  答:這個不妄語長輩沒有經濟能力兒孫代他修福,這是孝心。他要不信三寶你就瞞著他修福,他也得福。用他的名義來修福,你花錢用他的名義,這就是功德迴向給他這是孝心,是好事情,這沒有過失。 

  問:「亡者在四十九天期間之內,親人曾在夢中耳邊清楚聽到說,是派他來向你報恩三十年,因你有大難,不得已他一肩挑,留下十一年加給你。請問以上這段話誰在說?亡者走時十八歲。」 

  答:十八歲留下十一年,接近三十歲,這個話可能是他來說的,這是在夢中跟你講的。他跟你恩德關係,這個小孩就是報恩來的。雖然十八歲他走了,這上面講「報恩三十年」,因為你有難,他十八年就走了,還留下十一年,這個十一年你自己好好的修行,斷惡修善,這個災難才能夠度過。他是來提醒你,提醒就是報恩,這個很難得。 

  問:「每天念佛念佛結束的時候有一願望:保佑全家人平安,保佑生意興隆,請問這是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答:這個事情問你,不必問我。如果你的心願要是為一切眾生、為廣大的社會,你全家人一定平安。為什麼?你心量大,「量大福大」。我念佛,希望佛菩薩保佑全世界每一個做生意的人生意興隆,你這個心量一拓開,你的福報大了。只保佑自己,不保佑隔壁的人,這個不行,你心量很小,得的福小。同樣的修學,得的果報大小,是隨著你的心量大小,心量愈大,那個福報不可思議諸佛菩薩微塵功德、一毛端的功德,毛端、微塵是講很小很小,他的功德果報都不可思議。為什麼?他心量太大了,他念念都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所以修的功德少,得的果報不可思議。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你把念頭轉過來,就轉凡成聖。 

  問:「我用念佛機,念出的佛號是『阿彌陀佛』,念一會兒後就變成『陀佛阿彌』,這個念法來回變,不只念佛機,請問是什麼原因?」 

  答:可能不是念佛機的原因,是你在念佛當中產生了一種惰性,它在那裡循環。這就跟我們念書句讀一樣,你要特別注意句讀分明,「阿彌陀佛」是一句,不要「陀佛阿彌」是一句。 

  問:「面對丈夫兒女老人兄弟姊妹、親屬都不信佛,請問如何弘揚佛法?又如何處理老人的後事?」 

  答:這是說你自己學佛,你的家人不學佛。我們幫助眾生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把佛法介紹給一切眾生家裡的這些人都是你度眾生對象,而且家人特別難度。既然是一家人,總是有緣,如果沒有緣,絕對不會成為一家人。一家人緣分就很深,你要有善巧方便去幫助他們,而最重要方式,是把你的修學做出來給家人看。你們家人覺得你學佛變了,變得令大家歡喜,變得令人贊嘆,他就會來學佛。 

  所以度眾生必須要智慧、善巧方便,佛為我們講的四個原則,「四攝法」,「攝」就是攝受眾生四種攝受眾生方法學佛之後對於親眷屬,要格外認真為他們服務,這就是布施。決定不要說他們的過失,贊揚他們的善心善行為他們服務,對他們特別好。他會發覺你學佛前與學佛後不同,學佛之後真的懂得孝養父母,尊重長輩和睦兄弟,愛護晚輩,真誠慈悲流露出來了,你的家人看到怎麼不受感動?等到他們向你請教時,你再把佛法道理仔細的講給他們聽,他們全都得度了。 

  你學佛受了三皈五戒,看到他們千萬不可以說:「不行!你破戒了,你將來要墮地獄」,你家裡的人都把你看冤家對頭了。學佛是有智慧,對哪些人,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能說,說話要有技巧,要有分寸。所以一個人學佛,真的是家人都有福。你要怎樣去落實,教化你的家人那就是把佛經的教誨統統做到就行了。 

  問:「請問往生西方是不是完成真正的自性皈依?」 

  答:這個問題不必問,這是當然之理。不必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老老實實依教修行自性三皈自然就在其中。 

  問:「請問如何克服傲慢情緒?」 

  答:有了這一句,難怪你面對家人不曉得怎麼辦。你怎麼眾生第一個,把傲慢改過來,對於別人恭敬,學普賢行願「禮敬諸佛」。禮敬就是克服傲慢,我們對人有禮、有尊敬心,無論對什麼人都要真誠恭敬。 

  問:「請問看不順眼的人怎麼對待?」 

  答:你能看不順眼的人也能得很順眼,問題就解決了。當看不順眼的時候,回過頭來反省檢點自己,我看他不順眼,他看我也不順眼,不可能說我看他不順眼,他看我很順眼,那人境界就比我高了,我應當向他學習。如果彼此都不順眼的時候,回頭來檢討自己:「我為什麼讓他看不順眼?」檢討自己,改過自新。這是屬於傲慢傲慢是屬於瞋恚,總是貪瞋痴的習氣。 

  問:「請問眾生原先是否是佛?若是,為什麼還有一無明產生?」 

  答:這個問得很高明,這個問題不答覆你。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世富樓那尊者就問過這個問題,在《楞嚴經》第四卷,你去看富樓那尊者怎麼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怎樣答覆他。你去讀《楞嚴經》,《楞嚴經》讀不懂,可以看圓瑛老法師的《講義》。《楞嚴經》的註解很多,圓瑛法師的《講義》比較淺顯,對於初學的人會有幫助。 

  問:「我有時見到阿彌佛像時,想到佛慈悲度化一切眾生,而眾生迷惑,我就眼淚,請問這樣是否招感魔?」 

  答:這樣不會招感魔。這是你的慈悲心,應當效法佛菩薩普度一切眾生,可是要度眾生,首先要把傲慢情緒降伏,傲慢情緒不能度眾生。看人家不順也不能度眾生要把這個毛病徹底改掉學佛菩薩諸佛菩薩妖魔鬼怪都很順眼,都不不順眼的。 

  問:「請問在家居士是否能在家搭外衣?」 

  答:這是講搭披衣是不是?如果受了菩薩戒,可以搭衣。在家裡禮佛、誦經可以搭衣,如果沒有受菩薩戒,穿海青可以。海青是中國古時候禮服,這不是佛教的,是中國古時候衣服,用這個好。海青是漢朝時候一般讀書人穿的服裝,不做粗活。在家跟出家海青的差別出家人穿的海青是素色的,不綉花紋;在家人穿的海青綉有花紋、花邊,甚至於身上也綉有花紋,差別就在此。披衣才是佛教禮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