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凈土法門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9

學佛答問  (第九集)  2000/8/1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90-09

  這樣的聚會,應當有鏡頭攝影到我們同修將來做紀錄片,大家會有親切之感,這很有必要的。希望大家能想到,你們就有一個弘法利生的心願,如果這些想不到,將來佛法學得再好,以前李老師講:「你講經說法講得天花亂墜,你沒有法緣。」你不肯照顧眾生,你的法緣就沒有了,你要法緣好,必需念念照顧大眾,你才會有法緣。

  問:「弟子五戒以來,一直清凈嚴守。但最近作惡夢,夢見殺人。後來更糟的境界,竟然在現實生活中都想要去殺他。弟子便向佛菩薩懺悔,可是意念還是一直浮現,很痛苦。請問這樣是否犯殺戒?是不是棄了殺戒,罪會輕一點?」

  答:在五戒里,這沒有犯殺戒五戒的「殺生」,就是一定要把他殺死才算犯殺戒,起心動念不算。如果你菩薩戒就算,菩薩戒起心動念就犯戒了。五戒不犯,五戒是論事不論心,菩薩戒是論心不論事,起心動念都算犯戒。你能懺悔就好

  問:「『求恩報者,善攝諸事』,這是取《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的講記,「比如說有某人發願出家,但不知何處找師父。以後聽到某寺院有明師,便去作義工,希望能親近觀察,並與明師結緣成其弟子。如此作法是否為存有私心,求恩報、求果報?」

  答:這是正確的。如果發心出家,也未嘗不是個事情。但是出家一定要了出家意義,如果對於出家完全不了解就出家,恐怕以後所作所為違犯世尊制定出家意義,這樣就不好了,不如在家。出家一定要做社會大眾榜樣,我們講堂這副對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社會大眾的楷模,這樣出家就是無量功德。如果我們做不到,反而不如在家,這些道理事實,我們都要清楚。真正的善知識不會隨便勸人出家印光大師一生不勸人出家,我的老師李炳南居士一生也不勸人出家。在家修行一樣可以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在家人統統可以做到。弘法利生在現在這個時代,在家人做得比出家人還要殊勝。過去我們在台灣,台中有李炳南居士在台北經常講經說法也有幾位居士大德,那個時候我們也常親近他們。出家不是一樁容易事,真正發願出家天人師範,好!這是值得尊敬、贊嘆。

  你這作法正確,必須親近明師、親近真善知識。「親近是在道場裡面住一段時期,一般總要住半年以上,半年到三年,觀察這個地方老師同學,我們能不能在一起相處、道場生活環境適不適合自己修行?再做最後決定。如果冒然出家出家之後覺得老師毛病很多、同學不能相處,這是破和合僧,不但沒有好處反而造罪業,這樣就不好,所以一定要很慎重的決定這樁事情

  問:「《地藏經的啟示》中一段文說,功德沒有辦法給人,只有福德可以送給人功德一定要自己修學。請示師父,我們常說『願以此功德迴向於某某』,那個眾生是否會得利益於此功德?」

  答:你修行功德,可以。功德福德不一樣,我有福報我有財富,我的財富可以給你共享,可以贈送給你我有房子可以供給你住,這是福德我在社會上有地位,我可以讓給你,像釋迦牟尼佛舍棄王位福德給別人;安世高大師是伊朗國王他做了半年國王發心出家,把王位給他叔父這就福德可以送給人功德不行,「功德」是什麼?功德戒定慧。我持戒功德沒有辦法給你你不持戒,我持戒,我沒有辦法把我持戒功德給你這是做不到的。我得定了,我沒有辦法把定送給你;我開智慧了,我也沒有辦法智慧給你。所以功德沒有辦法給人福德可以給人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某人」,你是特別為他功德,這個功德他得到了。譬如,我的朋友過世,我特別為他念一百部地藏經》,不為他我就不念,是為他念的,這個功德他能得到。他得多少?《地藏經講得很清楚,七分之一;七分之六自己得,七分之一他能得到。佛經講得很清楚,特別為他做的,他所得到的還是福德,還不是功德

  諸位讀《地藏經》就明了,婆羅門母親在世的時候造作惡業女兒聰明,懂得佛法,根據佛法裡面所說母親果報一定在地獄,所以母親死後她非常憂鬱。怎樣去救母親?她有真誠孝心,感動了覺華定自在如來佛教她用念佛方法。她為了救母親,一天一夜成就了,這就是我們講的念佛,她成就一心不亂這是真誠到極處,才有這個效果證得一心不亂,這個果位相當於小乘阿羅漢大乘的圓教七信位菩薩,這很不簡單!她母親離開地獄生天了,你們想想什麼原因?如果不是她母親墮惡道,她不肯這麼的用功、這麼的認真,她能在一一夜得一心不亂,是她母親力量幫助她。她母親不造惡業不死,她也不會這麼認真學,一輩子也得不到一心不亂母親給她作增上緣,她也真用功、真發憤,他成就了;「願以此功德莊嚴凈土迴向母親母親因而能夠脫離地獄生天,就得這一功德

  我們有口無心為家親眷屬誦經,他得到的非常有限;如果我們都像婆羅門女一樣,你這迴向給他,他決定超脫,非常有效。完全看我們自己修行功夫,我們功夫殊勝,他的地位愈高;如果我們只是念佛、誦經、拜佛,心裡的雜念一絲毫都沒有斷,他得到的太有限了。這個道理都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教我們怎樣超度超度如何才能得效果,要懂得這個道理。由此可知,不僅是對別人,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要真干!我們自己這一生,真正成就了,真正覺悟了,我們修的是念佛法門,真的往生了,我們往生的品位愈高,我們自己的家親眷屬,一般講冤親債主,他們得的功德就愈大。我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天天迴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他得到的就愈大。如果我們修行一無成就,他什麼也得不到,一定要靠自己認真努力

  問:「人死了一定要還壽生經嗎?投胎前還草木的錢才能投生,有無回事?因為出家人都這麼做。」

  答:沒有這回事情這是民間的傳說,佛經裡面沒有。諸位去查,我們凈宗依靠的經典少,只有五經一論,你到五經一論裡面去查,人死了之後有沒有這回事情。你再看《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完全是度惡道眾生的,沒有這回事情

  佛很慈悲,知道在末法時期魔來擾亂,讓我無所適從,所以佛教導我們四依法。四依法第一條是「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經典裡面沒有說,我們就不要相信。經典很多,我在講經的時候告訴大家,我們沒有辦法全依,全依一定是走死路。我舉的比喻,諸位要仔細想想,釋迦牟尼佛現在不在世,他當年在世我們找他,那沒有問題,他是大夫我們是病人,我們去求他,他給我們開處方,我們依照方子服藥,藥到病除。現在他老人家不在了,這麼多的經典都是他為當時大眾所開的處方,一定要知道不是為我開的,我可以瀏覽、可以看,自己要曉得自己是什麼病,這麼多舊的處方,我們如何來取捨,我們不能全收,全收是必死無疑,我們只能夠取一、兩種處方試驗,看看自己有沒有效果

  我們自己不懂得取捨,佛指示我們一個方針: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們今天生在末法,我們選取凈土這是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指導原則凈土經典有五部經、一部論,我們也無需全取,依一種就行了。這六門當中哪一門適合自己,自己讀起來歡喜且能夠理解,我們一門深入、依教奉行就能成就不可以太多,搞太多問題就來了,所謂是「貪多嚼不爛」。我們選擇凈宗,凈宗是五經一論,一定要依照經典理論方法去修學,我們自己才能有成就

  問:「學人常念彌陀而不彌陀妙性,於自靈妙之體深感疑惑,不知承當,是故長夜念佛,仍不免輪回,弟子如是覺,不知對錯?」

  答:你說得有道理這個問題就是要多聽經斷疑生信,你有具足堅定信心真實願望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你就能成功。沒有懷疑的人,經教能理解更好,不能理解也沒有妨礙;但是有懷疑的人,疑是菩薩最重的障礙,我們一定要斷疑生信。釋迦牟尼佛也是為我們的疑惑難以拔除,所以才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如果大家都沒有疑惑,佛就不需用這麼長的時間來講經說法,這顯示出佛的無盡慈悲

  問:「彌陀自性體是一,念是性體起用,性體起用之時正是心生萬法。可是學人功夫未熟,正在念佛時,常覺妄想叢生。若放下妄想,一心觀心,此時便覺心安若不念佛妄念亦生,心猿意馬其心難制。請問如何是好?」

  答:心性是很深的學問,也是很深廣的境界,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對於這些事實真相都沒有方法理解,於是我們在初學過程當中,也只是聞佛所說而已,不是自己境界這個時候要看自己的根性,如果是利根,煩惱輕、智慧長,有悟入的可能。這一定要親近知識,在善知識會下開悟之後才能離開,沒有開悟不可以離開。

  諸位看《高僧傳》、《居士傳》就明了,從前的人怎樣去親近善友,「善友」就是指老師,他們是怎樣奉事師長。奉事師長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對老師百分之百的信仰,沒有一絲毫懷疑;如果對老師疑惑,你親近這個老師時間再長,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都沒有用,你也不會開悟。為什麼?疑惑障礙了悟門,是這個道理。什麼人最容易開悟?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他悟門中沒有堵塞,所以很容易開悟。由此可知,我們對善知識老師常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我親近知識而不開悟的真正原因

  我們在經典里看到,在古人著述里看到,老師不一定開悟學生開悟了,這個事情常有。老師為什麼沒有開悟老師能說不能行,他講得沒錯,他做不到;可是學生聽了之後,他聽懂了,他能行,學生開悟了。這是諺語講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學生老師學,結果超過老師太多太多老師遠遠比不上學生。他何以能超出?一個能行,一個不能行,關鍵在此。但是這個學生老師百分之百的信仰尊敬,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他悟門沒有障礙、沒有堵塞。老師雖然會講,他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完全放下,就是天台師說的「能說不能行」。他所講得一點都不錯,是祖祖承傳,他有沒有悟?有小悟不是大悟,小悟出不了輪回;也就是說,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沒有完全放下,他比我們一般人輕,他是放下少了,還有拖泥帶水,不幹凈、不徹底,所以他出不了輪回。學生跟他學,根比他利,學生放下比他多、比他徹底,所以學生證果開悟了,這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個學生尊不尊敬老師?永遠尊敬老師,不是老師的協助他不成就道理在此

  心性作用,一切時、一切處從來沒有停過。所起的作用,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染污的、有清凈的;四聖法界就是清凈的,六道就是染污的。我們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貪瞋痴慢,就是清凈的,自性起用是清凈的。這裡面夾雜著自私自利、夾雜著名聞利養、夾雜著貪瞋痴慢,這個作用就是污染的,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懂。

  我們念佛功夫不純熟,妄念當然起來。為什麼會起妄念無量劫以來的習氣這是正常的。過去諸佛菩薩在沒有成就時也跟我們一樣,他何以能成就妄念起來不要去管它、不要在意,你愈管它妄念愈多妄念作用根本不理它,起也好、不起也好,我根本不理,起得多也好、少也好,都不要去管,把我們的意志集中在佛號上,你能加上觀想也可以,都是用來對治妄念辦法

  對治妄念辦法很多,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些方法都是對付妄想分別執著你看看哪個法門對自己有效果,使用起來方便,你就可以用這個法門。用一段時期也可以再換一個法門,但是原則是決定有效、能幫助自己減少煩惱增長智慧這就對了。如果你選的法門煩惱控制不住,妄念還更多,這個法門對自己不適合。好像我們生病吃藥,試試,這葯吃了效果,我們立刻就停止,再去找別的葯,修學法門亦復如是。

  問:「學佛執著不除,終難作佛。我佛慈悲妙法門,以方便為究竟,教令專執念佛不退轉,同成佛道。然學人之中,執念阿彌陀佛與念觀音不同,此執是否障礙佛道若有障礙,如何使令解脫成就菩提之道?」

  答: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都一樣,但是不能執著執著成了障礙。你喜歡觀音菩薩你就一直念下去,求生凈土,臨命終時觀音菩薩來接引你。專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你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也可能會見到觀音、勢至陪同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希望在這裡面不起分別執著,這樣就對了;有分別執著會有障礙。  這是確實非常奇妙的方法

  問:「我們深感您的心情,本不想再打擾您老人家,但只因來前眾弟子有個心願,想見您老人家,聆聽您老人家開示,好讓更多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凈化社會,減少災難。為了這個心願,在沒有來之前,說了、也做了,加倍念佛迴向讓我們滿願。在社會我們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做不成什麼,但是我們的心是真誠的。在湖北有一位八十五歲的老法師說:『老法師您來講經說法,他為您背包。』佛菩薩!我們該如何做?」「背包」就是說,他非常想要您到大陸弘法,他為了您弘法,他八十幾歲了,他可以為您護法

  答:謝謝,謝謝!你回去跟老法師說:「我很想回到中國,年歲大來日也不多,總是想能還有一精神體力奉獻給祖國。可是佛法因緣生,總要等時節因緣,希望這個時節因緣能早一點成就。」現在在國內活動都是宗教局葉局長替我安排的,可能最近他比較忙,看看來年他能不能給我安排個幾次

  問:「念佛時懷有感恩的心,或是存著我要佛學習的心情,這樣念佛是否成了二心?」

  答:這個不是二心,這是正確的。我們確實要感佛的恩德,感佛恩德是一個空的念頭,決定要向佛學習,要把佛的教誨普遍介紹給一切大眾這是真報恩,我們念佛確實要有這樣深切的願望這是正確的。

  問:「每天早睡早起白天努力做到皈依瞻仰、如說修行為人演說。但是從不打佛七,或是熬夜精進念佛,如此能往生西方嗎?」

  答:當然能。因為五經一論並沒有說一定要打佛七才能往生,不打佛七不能往生,這個經上沒有說;也沒有說一定要熬夜才能往生,不熬夜不能往生。經裡面沒有這個說法,我們依法不依人。

  問:「如果寺院是專弘專修的凈土道場,早晚課是否能和凈宗學會一樣誦四十八願與三十二到三十七品?」

  答:決定正確。凈宗道場應當如是修學,解行才相應,如果裡面摻雜其他的功課,我們就搞亂了。

  問:「專修專弘的凈土道場,在農歷七月份是否要誦一個月的《地藏經》?」

  答:沒有必要。如果說誦一個月的《地藏經》,或是誦一個月的《普門品》,那是特殊原因這個地方遭大災難有很多生死亡,是替他超度替他們誦的,不是自己需要。這個地方有大災難,我們念一個月觀音菩薩、念一個月《普門品》求消災免難,這是為別人;若為自己求生凈土,決定是一門深入,絕不夾雜,這個道理要懂。

  問:「我們念佛應該一向專念,但在觀音聖誕時,是否要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打觀音七?」

  答:這個隨便你,你喜歡這樣做行,你不做也沒關係,這個隨緣

  問:「同一個房間有數台同修念佛機同時開放,速度、音韻都不相同,這樣對房間裡面的人會會有不良的影響?」

  答:有,非常不良的影響,把整個道場全部破壞了,這是不可以。大家喜歡哪一種腔調的念佛,用一個就好不可以兩個兩個以上就更不可以,這個大家一定要曉得。

  問:「我現在每天讀誦《無量壽經》,可是因工作性質,請問是否可以改誦《阿彌陀經》?」

  答:你工作很忙,念《無量壽經》太長,你念《阿彌陀經》一樣。

  問:「修凈土法門不可以大拜,密宗的拜法?」

  答:你在家裡可以,在一道場不需要,免得擾亂別人的凈修。自己在家裡可以,大拜對身體運動有好處

  問:「佛七時居士們懼怕主法法師。請開示!」

  答:佛七時居士們為什麼怕主七法師?用不著害怕。是不是這個主七法師太嚴了?只要主七法師如法就好,不如法,我們就不請他,另外請一個不害怕的,為什麼請一個害怕的來?

  問:「請問可採取繞佛方式臨終者助念?」

  答:可以,這個方法很好

  問:「坐念彌陀聖號時,身體會很自然隨著左右擺動,會不會很不尊重?尤其是昏沉時,晃一晃似乎能提醒,共修會不會擾亂別人?請開示!」

  答:這要看當時的環境,你的動作太大,大概對於鄰坐的同修不會產生妨礙。如果動作頻繁太多,你擾亂秩序了。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退出,到外面走走調調心、調調身,然後再念佛堂,這樣就好

  問:「我們學佛小組一共有十個人,上午八點到十點聽你老人家講經,十點到十點三十分禮佛,下午一點三十分到三點三十分聽佛號晚上七點到九點念佛,早晚課自己安排。請開示!」

  答:這樣很好這是你們自己小組,只要是大家都歡喜就好

  問:「弟子自從受菩薩戒後,嚴持戒條處處小心謹慎,但是覺得受用不大,生活得很累,家人也不歡喜。特別是八關齋戒日,有時守不了,經常有一應酬晚上出去吃飯等等,請問這樣是否犯戒?應該怎樣去做就不犯戒,又能令眾生生歡喜?」

  答:不持戒好了,什麼事都解決了。菩薩戒的確很難持,不容易!但是菩薩戒裡面有開緣,「開、遮、持、犯」,譬如應酬這是開緣,決不是自己想犯戒。八關齋戒主要是修清凈心,你受八關齋戒這一天一定要嚴持,如果晚上有應酬八關齋戒破了你可以這一不受。如果有應酬約了,這一就不受,改天再受。八關齋戒是每天受的,有效期間是一天。你明天想受,明天再重受,天天持,天天都受,自己在佛像面前可以受,這是很方便的戒。

  問:「當一個人真心發願慈善事業,心想按法師大眾的心願圓滿完成,可是在中途遇到實際困難時,不知道如何?」

  答:遇到困難要仔細去找困難原因在哪裡,原因消除,困難就解決了。感應之道都在真誠,我們確實舍己為人感應不可思議。在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是一個很好榜樣,他完全沒有自己。住在居士林里,住家不遠都不回家去看看。他的家一切都安排得很妥當,所以他能夠放心,全心全意為佛法,弘護正法利益眾生,所以感應非常明顯,我們都很敬佩,這是值得學習的。像這些事情也可以向他請教,他會教你怎麼作法

  好,今天時間到了,等一下我們同學在此地講經,諸位可以繼續留在這裡聽。問題還有幾張,我們留著明天明天再繼續跟諸位解答。好,我們下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