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有關臨終助念
答:能!《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235頁楊福印、第244頁李玉輝母、第133頁李傳柏、第178頁李啟忠等,即是其證。
31、問:臨終一句一句默念佛號也有困難,只有一念願生的心,能不能往生?
答:能!《觀經》下品中生就是如此。
32、問:臨終自己意念也有困難,只能跟著人家隨口稱念,能不能往生?
答:能!《觀經》下品下生的人就是這樣,自己一點心力都沒有,不能意業思維,只能跟著善知識隨口稱念,也得到殊勝往生。比如自己不會寫字,讓會寫字的人把著手寫出來的同樣也是字。臨終人自己的心已不能念佛,跟著善知識一聲一聲口中念佛,也同樣是念佛,同樣往生。
答:往生並不是必須要到臨終才能決定的,平時專修念佛、真願往生,則其往生平時就已經定了,臨終雖沒能念出佛,也必往生。這在凈土宗叫做「平生業成」。
好像一棵大樹,長的時候就向西傾斜,鋸斷的時候雖不再加力,也自然往西而倒。又好比早就安坐船上的人,即使船離碼頭的時候睡著而不知,也絲毫不影響安達彼岸。善導大師說念佛是往生正定之業,正是如此。
35、問:既然念佛是正定業,任何人念佛都能往生,那為什麼還有臨終助念一說呢?
答:如印光大師說:「此(臨終助念)法乃唐善導和尚所發明,謂平日不念佛者,依此法助念,亦可往生。」可知臨終助念主要是針對平日不念佛的人。因為平日既不念佛,臨終再不念佛就要墮落輪迴了,所以這時就需要善友來開導幫助,帶領他一道念佛。他這時能隨著念佛,同樣往生。臨終助念都能往生,平時念佛的人就更能往生了。這也正說明念佛是往生正定業,萬修萬人去啊!
36、問:念地藏菩薩、《地藏經》、《金剛經》,念咒等,算不算助念?
答:通通不算!只有念阿彌陀佛名號才是助念。所謂「助念」,是助人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而不是助他念經、念咒、念其他佛菩薩等。臨終之時,情況萬分危急,不管平時學什麼法門,這個時候通通都要放下,專念一句阿彌陀佛。再雜七雜八念別的,來不及了。說得嚴重一點,這是擾亂助念,破壞往生。因愚痴無知而造罪,沒有超過臨終擾亂專念阿彌陀佛的。
37、問:念經、念咒、念所有佛菩薩,不是都有功德嗎?怎麼能說是破壞呢?
答:確實都有功德,能保證臨終人不墮於三惡道,但不能保證必然往生。本來臨終助念是要達成往生凈土成佛的,結果念別的經咒、佛菩薩等,只得人天善果,再下一輩子說不定難遇佛法而墮入三惡道,豈不是破壞了成佛的大事!
38、問:助念者最要把握的根本是什麼?
再勸他放下世間一切執著,因為身命將終,再執著也無用,而且妨礙往生。
最後勸他隨著一道念佛,見佛來迎,即隨佛去。
答:「某某人,死後輪迴很苦,請跟我一起念阿彌陀佛,隨佛接引去極樂世界吧。」
41、問:為什麼有的人經過很長時間的開示助念,還是斷不了氣?
答:要麼是他的壽辰還未到,要麼是他心事未了。若是壽辰未到,前來助念的人就不要急,可以放緩一緩,以免增加臨終人的負擔。若是心事未了,就要了解是何事,幫他盡快了卻。如有賬務未了,就可以讓他的眷屬說:「所有賬務,我們都清楚,自會了結的,您就放心走吧。」如有兒女牽掛,放舍不了,就說:「我們一定會好好扶養他,幫助他,請你放心。」如有怨恨難平,就說:「某某現在也很後悔,您就要去凈土成佛了,就原諒他吧。」如能切中他的心事,立即就會有明顯的效果。
二是避免增加病亡者的心理負擔。比如說:「某某人,你一輩子念佛修行,求的就是往生,現在是關鍵時刻,你一定要努力把握正念,如果這時候不能把握,一輩子修行就會前功盡棄。」這樣的話都有負面信息在當中,勢必增加臨終人的壓力,因為人在這個時候不是自己勉強就能做主的,最需要助念的人善巧安慰,讓他的心平安和順。應當說:「某某人,你一輩子念佛修行,願意往生,阿彌陀佛早都看到、知到,功不唐捐!阿彌陀佛救你是救定了!現在雖然還沒看見阿彌陀佛現身接引,是因為你的壽辰還沒到,但你早已是阿彌陀佛的人了,阿彌陀佛自然會不早不晚來接你的,所以請你不用著急,能跟我們念佛就跟我們一道念佛,如果力有不及,我們念佛你聽著也是一樣,你就安心地躺在這裡,等待阿彌陀佛來迎吧。」
43、問:助念者應該抱什麼的心態?
答:一是設身處地地站在臨終人的立場,想到:我就是那個躺在病床上的人,我現在最希望的是什麼呢?能這樣想,所作所為就能符合臨終人的心了。
二是完全信任、仰賴阿彌陀佛,不必擔心助念能不能往生、阿彌陀佛會不會來等等。助念的人只管專心念佛,阿彌陀佛自會來救度臨終人,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是很容易的。過多的擔心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會影響念佛的氣氛。
答:平生未聞佛法、不求往生的人,最好能有簡單開示,勸他願生。實在沒有人開示,只要大眾同聲念佛,自然滿屋光明,也有不可思議的效應。
答:以臨終人喜愛為準。一般而言,稱念比唱念省心、省氣、省力,病重、臨終之人氣息不足,心力衰弱,唱念難以跟進,宜用稱念。六字比四字完整,四字比六字急促;正命終前後稱念四字,因形勢急促,不必求佛號完整;其餘時間情勢緩和,即稱念六字,較為圓滿。
47、問:助念的蓮友是不是越多越好?
答:不一定。分班助念,一班有六、七、八個人足矣。人少往往統一,人多每每雜亂。助念的現場要求精神專註,佛號整齊,不要有閑話雜語,也不要人來人往地走動,電風扇等機器搖動、聲響等都盡量避免。
答:人的心力感應大,念佛機可做助緣,但不能完全代替人。特別正當命終前後,更要眾人同心齊聲稱念,萬不可人不念、只用念佛機念。
一、無人助念。
二、助念人過於睏乏,難以持續;病者尚平穩,不甚危急。
三、臨終者自己有把握,不必人助念。
四、亡者助念至少八小時之後。
五、亡者確已往生。
答:一般來說是這樣,因家人之間緣分親,念佛心誠,易於感通。但如果只是敷衍,反而不如外來助念人虔誠專註,則其利益效果也差。如有蓮友來助念,家人竭誠參加,相互感動,輾轉增上,效果最好。
51、問:一生信願專修念佛的人,臨終遇家人哭泣、搬動等,也會影響往生嗎?
答:果真一生信願專修,早入彌陀攝取光中,臨終不論遇到何緣都不會受到影響,決定往生。但一個人的內心,外人難知,況且既然來助念,總是要排除一切可能的障緣,以為萬全之策,所以不論臨終人信願如何,助念都要排除家人的哭泣、搬動等。
答:會!因為這樣會增加病亡者的痛苦,如果不是平時信願堅定、念佛有素的人,容易起貪愛、瞋恨等心念,從而墮落三途。
53、問:如其家人反對,可否在心中默默為其開示助念?這樣效果一樣嗎?
答:可以!雖心中默念不出聲,周身自然也有佛光,如能虔誠專註,默默開示,佛力感通,效果也不可思議。
54、問:阿彌陀佛接引念佛人時,是自己來還是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隨行?
答:如《阿彌陀經》說:阿彌陀佛攜同觀音、勢至及諸聖眾同來迎接。但隨人因緣不同,所見有種種不同:有人只見佛不見菩薩,有人只見菩薩不見佛,有人見少聖眾,有人見多聖眾,有人只見蓮花、光明。
55、問:聽說:見到阿彌陀佛接引要「沖上去」。見到阿彌陀佛後,要怎樣「沖上去」?
答:「沖上去」,沒見經上說,可能是有人想像出來的吧。其實只要有願生心就可以了,如同戀人相見,即使沒有人教,也會相互接近。念佛人見到佛來迎接,很自然就會向佛而去,如冷者趨暖、暗者希光,都是自然傾向。何況有阿彌陀佛的神力攝取,這時願生人就像一小片草葉遇到巨大漩渦一樣,自然隨佛而去。如《觀經》九品往生,皆是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放光授手接迎,念佛人自然升坐蓮台,隨從佛後,直入蓮池。我們只管念佛,如何坐上蓮台、如何往生西方蓮池,都是阿彌陀佛的事,不必我們擔心。
答:不會!因為臨終非招魔之時,況且念佛人臨終有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大菩薩光明神力加護,一切外魔不得靠近。如正當午日之下,不可能存有陰影。
答:能!《念佛感應錄》第三集黃英夫,昏迷四十三天,如同植物人,為他開示念佛,仍然殊勝往生,即是明證。
58、問:昏迷同死,不動不語,無見無聞,為什麼為他開示念佛也能往生?
答:外相雖迷,神識不迷,如果為他開示念佛,他依然明了。若他隨著念佛、願生凈土,也必往生。
答:這是不可能有的事,絲毫不必擔心。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251頁蔣妙信,腦血管破裂,昏迷一天一夜,醒來突然說:「佛來接我,我要往生了!」即是證明。說明肉體雖昏迷,神識不昏迷,佛來迎接,歷歷明見,隨佛往生。
答:一見佛時,自然而知。如草木不知春,春天到時,自然勃發。人在死苦,佛來接引,則如草木向陽、冷者趨暖一樣,自然傾向於佛。眾生都有佛性,不愁不認識佛。如木有火性,放入烈火自然燃燒;冰是水性,放入沸水自然融化。哪裡還愁木不識火、冰不知水呢?何況佛有神力加持,豈不能令凡夫識佛!
答:能!肉體雖壞,神識不死,比平時更靈敏,只要隨開示念佛、願意往生,無不往生。《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290頁張王免、第292頁沈松亮、第307頁朱必發等,皆是其證。
答:能!《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302頁高宏博墜樓、第307頁朱必發車禍、第292頁陳偉國他殺、第295頁尚漢勝猝死,皆由助念往生,都是證明。
答:雖死多日,若神識尚未投胎,則為其助念,仍能往生。《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283頁冠瑛之父,死後十八日助念得生,即是其證。
65、問:既然死後多日也可通過助念往生,那時間上應該怎樣安排對死者的助念?是否念四十九天更好?
答:助念、超度應以離亡者死時越近越好,不可拖延、擇日子等;時間長短,當據實情,總以越長越好。
答:能!因為人心超距離,感應不思議。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283頁冠瑛在台灣、其父亡在大陸,相距數千里,為之念佛,得以往生,即是證明。
67、問:這么說來,不論何人,只要助念,都能往生凈土,是嗎?
答:有人助念的話,往生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也不能保證個個都能往生。所謂助念,是助他本人念佛,這樣才能往生。雖有他人助念,如其本人善根淺、業障深,不願往生、不念佛,也不能往生。不過,即使沒能往生,但臨命終時,一句佛號一歷耳根,至少保證不至墮落三惡道。所以其功德利益也是難思的。
這三種人必須助念。
四、願生心不真的人。
五、雜行人。
答:平時真信彌陀救度、真願往生、專念佛號的人,不論臨終有無助念,決定往生。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131頁青島張氏、第267頁台南某老太等。
答:此並非往生不定、要人助念,而是往生已定、請蓮友臨終相送而已。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114頁瑩珂法師、第124頁胡松年、第127頁董子明、第129頁鄭錫賓等。
答:一、走時坐卧自在。
三、正念佛而終。
六、親友夢中、定中或念佛中,親見其人現往生凈土相,清晰確鑿。
七、死後全身冷透,頭頂溫熱。以上七種,隨具其一,皆可明斷決定往生。
其它如念佛人命終之後面含微笑、身體柔軟、天樂妙香等,亦基本可視為往生凈土之徵相。
答:不是這樣!只要平時念佛、信願具足,雖然沒有特別的瑞相,也決定往生。這就只有佛與往生人自己知道,他人不知了。從根本來說,往生決定在佛願不虛,和瑞相無關。然而一般初學的人,對於佛語、佛願難以直接起信,所以暫借眼前瑞相以啟發他們的信心。
答:往往地位低下、愚鈍無智、心地善軟、老實念佛、不事張揚的人,會走得好。略說有六:
一、精進不懈的人,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127頁董子明、第129頁鄭錫賓等。
二、守愚樸實的人,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114頁修無法師、第116頁鍋漏匠師父等。
三、沉厚潛修的人,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131頁青島張氏。
四、慈柔善軟的人,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228頁泉陽馬氏、第267頁台南某老太。
五、厭離心切的人,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114頁瑩珂法師。
六、宿有善根的人,如《念佛感應錄》第三集第180頁潛江胡老漢。
答:一、雜行人。
二、懈怠人。
三、疑心人。
四、貢高我慢人。
五、好求名利人。
六、性格剛強人。
七、造多惡業人。
答:有兩種人:
一、念佛功積。
二、宿善深厚。
則於定中、夢中、正念佛中,蒙佛菩薩告示而知;或不由他告,至時自己自然而知者。外人覺得神奇,對他只是平常,如見眼前之物。
76、問:平日雖念佛,但恐不能往生,預先邀約蓮友至時來為助念,可以嗎?
答:可以預先邀約蓮友助念,但不要認為:平時念佛往生不定,必須助念才能往生。應當深信:「不論有無助念,念佛決定往生!」
但凡夫常情所限,臨終之時難免孤寂,如果家眷沒有信佛念佛,按世俗方式處置,不能體諒念佛人的心情,違背念佛人的心願,總是很遺憾的事;而這時如果有蓮友來一起念佛,就會倍覺安慰與溫暖。畢竟同一信仰,現在念同一佛名,當來生同一凈土,親上又親,臨終相送,是令彼此很快慰的。
溫情而庄嚴的念佛,不僅對臨終人是安慰,實際上更能免除家眷離別的悲傷,增長他們的佛法善根及信心,引導他們也嚮往凈土、念佛往生。有不少人就是因為有蓮友來為他們的家人念佛,受到佛法利益的感動而信佛念佛的。
對於來參加助念的蓮友來說,也是一次奉獻愛心、體驗無常、現場觀摩阿彌陀佛大慈救度、感受佛恩的好機會。
答:應當想到:我是念佛人,臨終之時,即使沒有一個人在場,阿彌陀佛也決定會率領清凈大海眾菩薩來迎!
但報謝娑婆之時,如果有蓮友念佛相送,既少俗緣,又相慶慰,也是很殊勝的事。
又,如果為了自己,則應當致力於「專修念佛,乘佛願力,決定往生」,不可將往生押在臨終助念之上。如果為了別人,則臨終時盡量前去助念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