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只能維持五分鍾的念佛成片,是否真正的「念佛成片」?

  答:不是,功夫成片是永遠成片,那才叫成片。五分鍾是個短暫的,好像閃電一樣,光亮了一下後面就沒有了;如果說是這一亮之後,永遠都亮下去了這就成片成片就是一心不亂,是一心不亂最低的程度。佛給我們念佛功夫上品是理一心不亂什麼叫理一心?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所以理一心跟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同等的境界。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把執著放下,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他的境界等於阿羅漢這是事一心。功夫成片裡面有淺深不同,你照小乘來做比喻那就是從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這可以說上中下三品功夫成片都是屬於帶業往生,因為三果阿那含見思煩惱沒有斷,要到阿羅漢才斷。所以阿羅漢往生,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這個要曉得。

  我們凡夫念到功夫成片最低的標準那就是你心裡頭起心動都是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成片也就是說,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斷,只是信願功夫得力,能夠用這句阿彌陀佛,把妄想、把雜念全部打掉,取而代之。念頭起來,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不問它,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佛的人佛號提起來就是覺,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三皈具足了,這是我們能做得到的。永遠保持心地的覺正凈,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千萬不要這個念頭起來,還有第二個念頭繼續,第三個念頭又接著,這個麻煩大了。善念相續造三善道的業因,惡念相續造三惡道的業因,都不好;最好的就是念頭起來,一發現的時候阿彌陀佛取而代之,就換成阿彌陀佛,這叫念佛

  這樣念佛,我們在《凈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所看到的,大概三年,你用這個方法,三年就能夠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不需要很多時間,可是天天要用一句佛號來壓、來換你的妄念。這個方法真好,所以諸佛贊嘆,菩薩贊嘆,祖師大德有一個不贊嘆的,時間不要很長,三年到五年決定成功。你說我要學什麼法門在這個地方學多累、多辛苦!我花三年時間,就這句阿彌陀佛,就念到極樂世界了。我想學什麼法門,到極樂世界去學多好,阿彌陀佛是老師,十方諸佛如來輔導你,你不要受這么多辛苦,這是聰明的人,上上根人,准能成就

  我在早年講經的時候,有人問過我這一個問題他說他讀《往生傳》、讀《凈土聖賢錄》,看到那些人念佛,很多都是三年往生的。他問我是不是他們三年壽命都到了?我的回答說不可能,哪有那麼巧!個個都是三年壽命就到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講不通的。應該如何去解讀?那就是他三年功夫成片功夫達到了,到這種功夫的時候,他可以不要壽命,他可以捨棄他的壽命,到極樂世界親近彌陀佛,這才能講得通。你看前年我住在香港,在香港講經,深圳有個黃忠昌居士,三十多歲,他就聽到我這說法,所以他就心來做實驗看看,就用這個方法來念阿彌陀佛,看念三年能不能去?他找到向小莉,向小莉幫他忙,給他做護法,他閉關,她給他護持。他三年就用這句佛號,把一切念頭壓下去,念到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他跟向小莉說,他可以往生了。預知時至也沒生病,他真走了這就說明佛祖傳的這個方法有效!世界災難這么多,你們要不想受這個災難,你用這個方法,黃忠昌現身說法他做這個實驗來給我們看,真有效。不過緣要殊勝你要找一個地方閉關,要找一個好人來護持你、來幫助你。好在三年的時間不長,只要如理如法,理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方法就是《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上給我們講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那說得更明白一點,《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說,意思是一樣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早年諦閑法師教他那個鍋漏匠的徒弟,也是這個方法,那個更好。他教鍋漏匠一句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一休息好趕緊接著就念。他也是三年成功了,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的。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因為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從寧波的鄉下到觀宗寺,一個往來三天,他站三天。諦老看到之後,贊嘆、佩服:「你沒有白出家。」他不認識字,中年四十多歲才出家,人又很笨,什麼都不會,所以出家不能住道場,住道場人家瞧不起,連早晚功課都不會,那怎麼能住?所以諦老在鄉下找一個破廟,沒人住的叫他去住,就教他一句彌陀佛,附近找一個護法照顧他生活。三年成就了,諦老說:你的成就,弘宗研教的大法師比不上你,叢林裡面方丈住持不上你,真成就了。這都不普通人信心成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近代為我們現身說法的這些人,給我們做了好榜樣

  所以一心不亂,亂不亂要去問它,如果有這個念頭「我什麼時候到一心不亂?」就永遠得不到一心不亂。為什麼?這個疑慮把你的一心不亂破壞掉,他夾雜這句,夾雜這個念頭這就是破壞功夫。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什麼都不要問、什麼都不顧慮才能成就。看到這個世界動亂慈悲心現前,真的是舍己為人,舍己是什麼?舍自己往生的品位,留在這世間研究經教,弘法利生。可是這裡頭有個標準,自己決定能往生才行,像蕅益大師說的,我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可以,這是他的底限,他肯定能往生,這個行;如果這個沒有的話,那就不行,那你舍己,你自己將來還要搞六道輪迴,還要墮三惡道,這就錯了。所以舍己是決定往生往生品位很低,這個可以。凡是這種人,實際上他往生品位一定不會很低,我們看蕅益大師就知道,蕅益大師的是下品往生?決定不可能,為什麼?教學相長,自他兩利,不是利益一方的,你自己沒有成就你怎麼利益別人?所以利益人是利益自己,成就自己是成就別人。

  我們舉個最簡單例子,做弘法、護法工作,這個功德大,為什麼?正法久住在世間要靠弘護的人,沒有弘法的人佛法不能住世;沒有護法的人佛法也不能住世,所以佛法住世要靠弘護。弘法、護法一定得三寶加持,得龍天擁護,這是肯定的,他不為自己。這個工作一定要接觸群眾,不過現在社會不一樣,現在弘法可以不接觸群眾,在攝影棚裡面講經說法,可以不接觸大眾。接觸大眾那個障緣就非常多,是一條很危險的道路。接觸的環境順境人事善緣,很容易生起驕慢心、貪婪的心,容易引起貪瞋痴。如何在這個環境裡面不起貪的念頭,不起愚痴念頭,那這就成就自己。處順境沒有貪痴,處逆境環境不好障礙很多,惡緣,遇到的人都是冤家對頭,都是障礙你的,在這環境裡面,成就自己不生瞋恚,沒有瞋恚心、沒有報復心,那就愚痴。所以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裡面,把自己的貪瞋痴慢疑斷掉。你沒有這個境界你怎麼能斷得了?所以歷事鍊心,然後你才曉得,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成就菩薩道的善緣,你要通過你才能成就。於是你對於一切人事物會產生感恩的心,順境感恩逆境感恩,幫助我成就的人我感謝他,處處找麻煩我也感激他,你就不二法門,你平等心就現前了。

  會修行的人,沒有一處不是道場;不會修行的人,看到順境就起貪心,看到逆境就瞋恚,那你就必定墮三途,那叫大起大落。所以會的人大起,往上提升,不會的人往下墮落。我們曉得,世間所有善惡是非不是一定的,沒有一定的。所以佛說,外面境界沒有善惡、沒有是非善惡是非從哪裡來?是自己念頭上生的,你一念善,外面惡的境界都變成善的境界;你一念不善,外面善、佛菩薩境界也變成不善的境界。所以才說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問題根本不在外面,外面沒有問題,所有問題都是在心動念,都在自己。明白這個道理,你的菩薩道就走得很穩當,不會出毛病

  這是大乘教裡面佛如是說,我們不能不知道,應當要學習,這樣才不但幫助自己,把冤親債主全化解了。而且幫助這個社會,現前社會如何化解衝突、如何化解紛爭?自己做出好樣子給人看。特別是惡緣、逆境,實在不能相處,我們就避開;避開,佛說的「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守住這個原則。他討厭我,看到我就不高興,我躲得遠遠的,他就高興,這令他生歡喜心。他毀謗我,他侮辱我,我贊嘆他,我感恩他,時間久了,有人把我對他這個態度給他他會反省,他會覺悟,永遠的感恩,沒有絲毫怨恨。為什麼?我們知道法法是平等的,法法皆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心裡頭沒有煩惱、沒有障礙。對方?對方他迷惑,沒有接觸到聖賢教誨,他有煩惱他有分別,他有執著。有煩惱、有分別、有執著的人,他所表現的是正常的,合他的意思他就歡喜,不合他的意思他就脾氣,正常的,他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跟六道凡夫,看到這個現象正常,點頭,很歡喜,慢慢的修己化人,修自己感化別人,這樣子才真正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回歸自性

  真回歸自性了,不成佛也成菩薩,最低的標準你也阿羅漢。所以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最殊勝方法就是跟人相處,什麼時候對一切人都能夠做到平等、做到和睦,你才能入境界。不能跟人相處的人,看這個喜歡,看那個討厭這是我們修行證果最大的障礙,連到最後往生都產生障礙,這不能不知道。自己一生當中想成就,你首先把待人接物這一關突破,真正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你性德流露。記住順境善緣不起貪戀、逆境惡緣不生瞋恚,在境界里頭不要逃避,要面對境界磨鍊自己。離開這個境界是不得已,人家趕你走的沒辦法你不不走,宿世今生所造的業障,所結的惡緣,菩提道上哪有一帆風順的!不可能。

  我跟諸位在講席里也報告多次,我在台中求學,跟李老師,我們是從外地到台中,也受到歧視、排斥,那我們要忍耐。我在那裡學只守住一個原則,我來是跟李老師學經教的,李老師沒有趕我走,你們用什麼方法都趕我不走。所以我在那裡能長住下去,什麼都能忍,而且歡喜老師曾經在同學面前,也是對每個同學提出批評,李老師對我批評說,在六波羅蜜里頭我有兩個,一個布施,一個忍辱你不能忍,人家給你一點氣受,你就跑掉,誰損失?自己損失,虧就吃大!古今中外凡是成就的人忍辱關鍵,特別是人事,對人不能夠忍,這個人肯定不能成就

  老師真正選擇傳人,標準實在講就是六波羅蜜布施是看你能不能放下,你對於五欲六塵還有沒有貪戀?要放下佛教給我們放下才能回歸自性,到弘法階段接觸大眾大眾對你恭敬,這也是福報,你生不生歡喜心?如果恭敬歡喜,不恭敬就生煩惱你不成就你是凡夫這是你的業障恭敬恭敬都一樣,恭敬歡喜,不恭敬歡喜,若無其事!供養供養多就歡喜供養就不歡喜那就錯了供養怎麼樣?最好歸常住,現在有不少同學學會這一點。我跟人只結法緣,結法緣怎麼結?到人家道場,當然先到大殿拜佛,禮佛三拜,第一拜我跟這個道場結緣,希望將來以後有機會能到這個道場來講經弘法;第二拜跟道場常住結緣,他對住持家裡面的執事,跟他們有緣;第三拜跟這道場所有的信徒有緣,這個緣成熟,所以法緣殊勝。那我們拜這三拜跟別人拜不一樣,我們有這個願心在里頭,對道場每個人尊敬,自己謙卑,所有一供養常住。我多少年來在各個地方講經說法,只接受他給我往返路費,坐飛機給我買票,坐汽車他給我買票,我只接受這個,其他的一律歸常住歡喜常住歡喜你不把他的錢帶跑掉了。還有他更擔心的,你把他信徒走了,那個他痛苦,怎麼?一皈依,都皈依你了,都變成你的徒弟那是最擔心的,所以不敢請你去講經,請你去講經他損失太大。所以皈依怎麼樣?統統皈依常住的老和尚。早年我傳授皈依皈依證是寺院和尚發的,是發他的皈依證,我代他舉行儀式是他皈依弟子不是我的。這個緣才能結得好,大家生歡喜心,我們自己也很高興。身心有一絲毫牽掛,你能專心在經教上,沒有這些東西干擾。這個事不大,可是影響挺大的。

  為正法久住著想,最重要的就是要提拔弘護的傳人,弘法、護法的傳人,這個很重要。從前並沒有學校也沒有學院,也沒有什麼培訓班,從什麼地方培養人才?從聽眾。過去沒有這些科技設備,所以弘法的條件至少有兩個不能缺少的。第一個就是記憶力好,你聽老師這一小時,你都能把它記住,至少你要能記住百分之八十。老師講一個小時讓你上台復講,不準加自己的意思,把老師東西重複講出來,至少你能夠講五十分鍾,有這種能力你可以學講經。第二個理解力要能圓融。一個是記憶力,一個是理解力,沒有這兩個條件,你就不能夠學講經。那不能學講經,學護持,護法道場裡面許多的工作執事都需要人去做,弘護是一體,弘護沒有高下的,所以得選擇。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的時候,不但沒有錄相的設備,連錄音都沒有,靠什麼?靠記憶。李老師教講經,我們同學二十多個人,他只講一遍,你如果記不得的話,他不會再給你講第二遍,他很嚴厲,他會訶斥你,他會打你。打了怎麼樣?打了也不講,老師給我們說了打了你叫打記性,不跟你說。如果打了給你講,你就不怕了,頂多挨一頓打,老師還是會跟我講,打了不講就沒辦法,所以就逼著你聽經全副精神貫注,這才能教得出來。所以很不容易。現在方便了,現在有錄相、錄音錄下來,一遍沒有聽懂,你可以聽第二遍,二遍不行聽第三遍,聽一百遍、一千遍,你總一定會。所以現在真是下下根人都可以學講經,他重複聽,在從前不行,就一遍沒有第二遍的,那真正是困難我在台中能夠住下來也是有原因的,古人這兩個條件我都具足。我聽老師講一個鍾點經,大概在一個星期之內,我要復講的話都能講到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理解力有。所以在這個班上,同學們聽漏掉的、不敢問的都來問我,我幫助他們就太大了,等於給李老師助教

  所以古時候學教比現在難多了,中下根性那真的是沒分。現在錄音、錄相,中下根性都成就,而且不要親近老師,在網路、在衛星只要懂得方法守住這個規矩,沒有一個不成就規矩簡單,就是老實,不準你發揮,你有見解、有很好說法老師都不答應,這是什麼原因老師教你忍辱波羅蜜。不準你發揮,就是教你學忍,忍久了之後三昧現前,就是他得定了,定到一段時期開悟方法妙絕了。如果你覺得有新的意思常常要發表,你那個定慧就沒有了,那你一生搞的還是個凡夫身,你不聖賢身,你開不了悟。你才曉得,古時候設計的那一套教學方法高明到極處。我們一般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這不合情不合理,老師怎麼這么專制跋扈,都不學生髮表意見。」他不曉得這些,你現在不是發表意見的時候,什麼時候發表?開悟時候,沒有開悟的時候不要發表,沒有開悟都是意識在起作用意識妄想,是分別執著,所以不許可,它有很深的道理

  我們學的時候,老師並沒有把這個道理說出來,可是我們老實,這個老實是從父母教的,尊師重道,老師怎麼教就要怎麼做,不準反抗、不準有意見,這是從小教的。可是現在學校里頭絕對沒有這個教法,所以把戒定慧這個原理原則破壞掉了,非常可惜。那我們對這個道理,真的通過自己的學習,三、四十年之後才恍然大悟,才明白古人用心,真正發現了,自己得利益,絕對不是偶然。所以怎麼想沒有辦法超過古人,古聖先賢讓我尊敬讓我們佩服。現在這些人受了科學這些訓練,提倡的是要創造、是要發明,創造發明太多,把世界搞亂掉,現在搞到天災人禍到處都是,這都是創造發明創造出來的。如果守古人這個老規矩災難全沒有。我們必須要理解的,這個道理確實甚深甚深。理解之後,我們就甘心情願做老實人,老實有福!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看到好像時間到了是不是?還有五分鍾,現在我看清楚了,還有七分鍾,剛才是八,我看到上面有字。所以夫子說「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這兩句話是成聖成賢的祕訣。古人東西中國通過五千年的歷史考驗,孔子大成是二千五百年之前,他所集的大成是從孔子往上再數二千五百年,那到什麼時候?伏羲、神農、黃帝。古聖先賢的教誨,他把它整理留下來。孔子距離我們也是二千五百年,他給我們兩句話的教誨懂得的人不多,「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我們學經教遇到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講記裡面,他的講記是《疏鈔》,清涼告訴我們佛陀亦復如是,也是一個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人。於是我們就能理解,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成就的祕訣就在這兩個字。

  那我們這個老實,從前是受父母教訓,學老實不懂道理,現在道理搞通了,更要老實。而且現在我們知道,老實人就持戒、修定、開慧,戒定慧三學都是自性的性德,一點都不會錯。到智慧開的時候,那就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說絕了。諸佛如來智慧深廣無際,人人都有,沒有例外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所以智慧是從外頭來的,從外面來的是常識、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自性本來具有的流露出來;德是道德、技能、才藝,都屬於德;相好包括我們說的依正庄嚴福報,沒有不具足的,樣樣都圓滿,而且人人都平等,沒有哪個是例外的。佛給我們說,這對我凡夫來說,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這就把我們的毛病說出來了。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自性裡面本來具足智慧德相不能現前。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現前了。

  要不要學?學跟不學沒有關係釋迦牟尼給我們示現學,學了十二年還是放下,他要不放下,他所學的就變成所知障,這是告訴我們學了之後放下。不學,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的不學,沒有學,不認識字,一天經都沒學過。那他開悟之後什麼都通了,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藏十二部,你念給他聽,他給你講,講得一點不錯,講得頭頭是道。這就是說,學跟無學沒有關係,可以學,可以不學,關係最重要的是放下,什麼都要放下。首先放下的是放下批評別人,這個造業造得最重。學會什麼?贊嘆別人,不要批評別人,接受別人批評,我感激,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不批評別人,從這裡下手。口業最容易造的,最容易犯的,從這裡下手。學謙虛,學恭敬,《弟子規》一開頭就教給我們。現在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自凈法門法師澳洲參學同修之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