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女了無生趣准備自焚 得遇比丘點化皈依佛門

uploads/content/2022/may/176b1ef3cf3a325d23697d164fb390e1.jpg" />

  《經律異相》,佛教類書,共五十卷,另有目錄五卷,南朝梁代高僧寶唱等人纂集。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佛經譯本、本土著作積累漸多,為了便於檢索閱讀,類鈔纂集之作應時而起,梁代此風最盛,《經律異相》即於此時成書。該書按照出世間三乘聖者世間五趣眾生,分為天、地、佛、菩薩居士、庶人、鬼神畜生地獄二十二部,基本上是直接抄錄經律原文類編而成也有篇目節選部分經文,比如今天這篇故事),引用經律典籍相當廣泛,其中不少經律原本已經佚失(後人統計約有一百四十餘種),皆賴此書方才為人所知。今天這則故事,《經律異相》標明原出《未曾有經》,又名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原經文字很長,《經律異相》編者已有刪節,此處標明原始出處,整理之時,主要依據《經律異相》原文,偶有幾處細節則按《未曾有經》原本調節。

  很久以前,有個裴扉闍國,國中有一婦女,名叫提韋,屬婆羅門種姓。提韋家境富裕,可惜福報不好丈夫去世,又沒兒子,孤家寡人,獨守家中,實在無趣。按照婆羅門法律:如果有人不願意活下去,可以自己燒死。其他婆羅門也同去教導,勸她發願投生那羅延天。要約請婆羅門滿一百人,舉行大會,飲食完畢,各人牽一頭牛,死者要把家中所有物品都施捨給五百個婆羅門。然後在恆河邊堆集木柴,自己焚身而亡。這些婆羅門為提韋祝願:“願你大小罪惡同時清除乾淨,來世投生之時,六親眷都能獲得無量壽命、無窮快樂!”提韋原是虔誠信徒,也同意這樣做,於是砍伐木柴,准備燒死自己。

  當時國內有位大德沙門,名缽底婆,意為辯才(後文皆稱辯才比丘)。辯才比丘精進持戒智慧多聞,經常用大慈悲心教化全國人,使他們都改邪歸正、舍惡修善。

  辯才比丘去問提韋:“你搬來這些木柴做什麼?”

  提韋答道:“我已了無生趣,准備焚燒身體,以此消除罪殃。”

  辯才比丘告訴提韋:“須知身上罪業隨神識走,並不和軀殼在一塊。就算燒掉身軀,又怎麼能滅罪?災禍也隨心識產生,心中念想善法,受報也善;心中念想惡法,受報也惡。其他果報都是如此,怎麼能在苦惱當中,希望消除罪業、獲得善報?幸虧你還沒去做,這種行為實在於理不通。譬如患病之人,飽受病苦逼迫煎熬,又遭惡人辱罵打擊,這時病人怎麼可能會有善心不生起憤恨惱怒之心?”

  提韋答道:“確實只會生起憤恨惱怒之心。”

  辯才比丘又說:“你今生有這些悲苦遭遇,都是前生罪業造成。現在如果焚燒身體,烈火燃燒之後,身體全部焦爛,呼吸尚未斷絕,心識尚未斷滅,在這情況下身心都被燒煮,由於識神尚未離開,因而飽受痛苦毒害,深感煩惱鬱悶。這樣命終之後還要墮入地獄痛苦煩惱比起生前劇增千百萬倍。又如拉車的牛,對車輛生厭煩,想要弄壞車子,以為那樣就能獲得解脫;結果弄壞一輛車子,又有一輛車子架在身上。罪業沒有窮盡,就算燒毀百千萬個身體,罪業因果依然連續不斷。正如在阿鼻地獄中,一天之內,生八萬次,死八萬次,如此循環,經過一劫,罪業才能了結。像你這樣只是焚燒身體一次,就想消滅所有罪業,怎麼可能?”

  提韋誠心請教:“我願意聽聞滅罪的方法!”

  辯才比丘告訴提韋:“前一剎那心中產生惡念就像浮雲遮蔽太陽;後一剎那心中生起善念,就像火炬消除黑暗眾生造作罪業根源,都是由身、口、意三業而來。現在應當一心至誠懺悔發願從此改邪歸正,守持十善,如此生生世世捨身受身,直治成就佛道。”

  辯才比丘說完這一番話,就為提韋講授十善業道。提韋虔心受教,非常歡喜陳設各種飲食、各類珍寶,懇請辯才比丘在此地,主持教化。

  辯才比丘卻說:“你如今接受十善法,就是三寶弟子,只要今後能以十善業道勸化他人,就是你對我的最大報答。你如今已得度,我也不宜留住此地,還要教化其他地方。”

  辯才比丘什麼財寶、衣物都不接受,飄然而去

  提韋自從聽完辯才比丘開示之後,對辯才比丘開示、教誨沒有任何懷疑,一心一意精進用功,信受三寶,廣行布施,始終如一。她還運用各種方便,使身旁人受持十善大眾又能再以十善輾轉教人。提違知道是三寶讓自己獲得重生,找到真正光明大路,所以對三寶信心堅固不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