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說的【輪迴】是什麼意思?因果輪迴呢?

uploads/content/2022/may/d603564eb93a070265dd003f870190b4.jpg" />

輪迴佛教解釋)

  輪迴又稱流轉、輪轉、生死輪迴,意思是眾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佛教其認為一切有生命東西,如不尋求“解脫”,即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循環。

  輪迴理論源於生命的世代輪轉傳承啟發,而三世因果業力也是主導輪迴的因,故業力不單是現世的結果,還會生生不息地延伸至來世(《正法念處經》卷七之偈曰:“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眾生皆如是。”)

佛教因果輪迴

  因果輪迴並不複雜與深奧。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都要承擔責任,就是因果。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怎樣的善得怎樣的福報,怎樣的惡得怎樣的苦報。你昨天早上起床之後洗臉、刷牙、吃早餐,今天還是要重復這些,明天還要繼續重復,這就叫輪迴,像輪子一樣周而復始的運動。

  什麼叫前世今生來世?過去的那一秒鍾,就是前世;現在這一秒鍾就是今生還沒到來的那一秒鍾就是來世。“輪迴到底存不存在?我會不會有下輩子?”生命最後一秒鍾的下一秒,就是你的來世。我們無法預知這個時間什麼時候到來,只能做好准備,活著的時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佛道輪迴的異同

  道教徒和佛教死後,不同歸宿和去向輪迴在那個五胡亂華的殘酷的大時代里。一切都在變,變動之中,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明天,可不可以活下去,與如何擺脫無盡的煩惱痛苦和壓迫,而輪迴因果業力無疑是一付安慰劑。

  道教吸收佛教輪迴等理論。道教教旨,人死後為鬼,生前修行道行仍然累計延續,故死後成為鬼後,仍然可以繼續修真,成為鬼仙,也可以選擇投胎。

  佛教講究輪迴之說,認為人死後,會進入來生,即輪迴。依平生所作善惡會有六個可能的去處。造惡墮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行善去三善道:天、人、阿修羅

輪迴來源

  輪迴並非釋迦牟尼佛所創,而是他把古印度婆羅門教輪迴思想加以發展而形成佛教輪迴思想婆羅門教中的輪迴是說自我輪迴於天、祖、獸三道中,如人從一間房子走進另一間房子

  以佛教而論,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為對世間無常真相無所了知、或因為對生命的實相不明了的無明,而產生種種導致不斷生死煩惱未能斷盡,便輾轉生死三界五趣之中,或稱在六道中如車輪一樣地旋轉,即“六道輪迴”,至少要修成阿羅漢,乃至成佛,否則無有脫出之期。

  由於佛教修行內涵三乘菩提中,共通的法即是解脫道的智慧與修證道理來看,一世又一世不斷出生以及老死的有情眾生,一旦死去的有情身心,便已壞滅而不復存在於世間,一定有一個能夠串連三世輪迴生生滅滅的不滅真實的法。所以在佛教輪迴觀中,並不涉及靈魂之說,因為佛教認為一般人所謂的靈魂仍然是有情的五蘊身,仍是會有壽命期限的、終究會壞滅死去的,是無常的。

輪迴原因

  輪迴原因就存在於十二因緣中,佛教認為主要是由於十二因緣無明引起的,無明就是對事物本來面目無知,由於無知就產生了“行”,各種不同的“行”會產生不同的業力,正是由業力的存在,才為輪迴的進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輪迴佛教的基本理論,認為人永遠處於生死循環狀態,循環的線路有六條,在哪條道上循環取決於活著時所做善事和惡事。 例如,做了惡事,死後地獄受刑,刑滿後投胎變動物動物死後的循環,再取決於它活著時作的"業"。所謂輪迴,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並不真的像輪子一般地機械循環。輪迴的範圍共有六大種類,佛教稱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五戒十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和合的僧團、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阿修羅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地獄餓鬼畜生三道。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道。

輪迴的形態場所

  關於輪迴的具體形態,在《增一阿含經》中已提到“四生”的概念,即卵生、胎生、濕生和化生。其中的化生包括後來佛教中的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五道五道的理論後來在佛教中還增加了阿修羅道,成為六道

  佛教認為輪迴世界是由六道組成,眾生是在六道中不斷的流轉輪迴。

輪迴的理論發展

  部派佛教在十二因緣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三世兩重因果的說法,它是佛教早期比較細致的輪迴理論。但佛教中的無我觀念輪迴理論之間是不協調的,於是一些部派佛教就提出變相的“我”,認為它與五蘊非一非異。

  大乘佛教則在輪迴六道之外,又加上了聲聞道、辟支佛道菩薩道、佛道等,進一步豐富了佛教輪迴形態理論。由於大乘中觀派強調事物的無自體,所以認為輪迴最終並不具有實在性。

  大乘瑜伽派則把“阿賴耶識”用來起“我”的作用,但在表面上卻否定。輪迴之說傳人中國後,古代許多中國人對輪迴轉世等觀念是接受的,可對於印度佛教無我觀念卻難以理解,總體來看,輪迴之說在中國民間還是有著廣泛的信眾基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