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何為離心意識?

慧律法師何為離心意識

 

問(11):何為離心意識?我們的本性跟我們的心,跟這個意識有什麼不同啊?

答:跟諸位講清楚,本性說是可說的,因為他是不可思不可議,講不出來,看不到,聽不到,它是菩提自性,本自清凈,所以說本性就是清凈、無煩惱、無污染,就像污泥裡面的蓮花就像陽光光明就像晚上月亮光明圓滿、究竟,大智慧般若智慧解脫、無任何的執著,無任何的愛戀、情執,當下解脫解脫而能自在自在當中具足無量的智慧,於分別當中,不作分別想,於不分別想當中,即是分別;不離煩惱,不即菩提,當下涅盤不生不滅這就是我們的本性

佛教說的心是什麼?佛教說的這個心,是不能有統一的解釋,這心上面加二字煩惱,就煩惱心,如加二字嫉妒,就嫉妒心,如加二字貪心就變貪,變嗔恨心,所以這心是一種籠統的名詞,如果改成菩提心、清凈心、慈悲心、平等心、無分別心、喜舍心這就變好的。所以,這心的解釋,變成怎樣呢,變成說它是一種籠統的名詞。所以,在《大乘起信論》裡面,一心開二門,真如門,生滅門,就清凈的一面來講,講真如門,就污染的一門來講,就講生滅門,生滅就是剎那間的心,起心變化,起心動念,所以,剎那都在思想,造成業,業就是我意識的慣性意識,就一直培養這個習氣,這念頭就起來起重,起來起重,所以啊,就眾生來講,叫做生滅門,生生滅滅,生老病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是生的開端,生是死的開始,生死只是一念之間而已,當下變化而已,生本來就是死,死本來就會再出世,所以,在佛教來講,生與死,都是剎那間在變化,沒有真的生,也沒有真的死,生後再死,死後他又再出世,只要他生滅法。

生滅法就是受時間跟空間的支配,名為生滅法。什麼叫做受到時間跟空間支配呢?我們因為有時間觀念,所以,我們會產生一種執著,所以,我在台大的時候,告訴同學時間跟空間是假的,為什麼呢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我們沒有發現現在幾點。我們如果睡著的時候,我們沒有發現現在幾點,我們在睡覺沒有時間觀念,我們在睡的時候,我們也不會感受到這個空間,我睡什麼榻榻米,還是睡在彈簧床,睡在床上,睡著的時候,就不人事。因為,大家還沒開悟,所以,我只好用作夢比喻,用這個比喻是不適當,但是,要突破時間跟空間的觀念,暫時用這個比喻。如果見自性,就沒有這種觀念。那麼,我們有時間觀念,我們就會執著會有很大的強烈的執著時間從那裡來呢,從太陽地球的轉動,產生白天和黑夜,如果一個人,坐宇宙飛船射上太空,他就沒有白天跟黑夜的東西,太空哪裡有黑夜跟白天嗎?

所以,時間虛妄的,不是實在的,是因為我們的錯覺。那麼,空間呢?也是錯覺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睡在哪個空間,如果知道我們現在在哪一個空間睡覺的話,我們就是還沒睡。所以說,我們如果要學佛,要先突破這個時間跟空間,時間是一種情執,空間就是一種胸量。空間就是講我們的度量,那麼,時間表示情執,當我們在等待一個人的時候,喔!我們會覺得時間很長,我們如果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耶!咻一下時間馬上過去,所以,在打坐入定的人,像虛雲老和尚或是廣欽老和尚打坐,一坐下去就十四天、四十九天,他就沒有時間觀念。如果空間呢?是一種胸量性,這空間就表示我們的心量,我們都不大慈大悲,我們都只疼我們的孩子,不能疼別人的孩子,心量少,空間就少,心量大空間就大,心量大的人隨便住一間茅篷,隨便住,他都覺得很快樂,心量小的人,跟這個人也不合,跟那個人也不合,讓他住很寬敞的別墅,他都覺得很小間,到處樹立敵人

所以,時間代表執著,空間代表胸量。那麼因為呢,我們突破這個時間跟空間,所以,佛祖了不起大慈大悲,一般的人要做慈悲已經很困難了,一般的人只能說我們有愛心愛心,疼我們自己的孩子,不能疼別人的孩子這就愛心慈悲呢?就是不分這是我的孩子,或不是我的孩子這叫慈悲,全都疼愛,如果大慈大悲呢?不只是我們人,包括六道一切的眾生,全都疼愛。所以,雞啦,牛啦,豬啦,這些畜生,種種的,就佛門來講,也是眾生之一,像佛就大慈大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