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代表什麼意思?佛教中的菩提是什麼意思?

uploads/content/2022/may/cf888417d62979b868145d00a218e2f5.jpg" />

菩提佛教解釋)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代表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程度涅盤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涅盤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佛之菩提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

  (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菩提其心則為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迴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凈,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

  (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系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

  (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以上合稱五種菩提。又法華經論卷下於佛之法、報、應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報佛菩提(報身菩提)與應佛菩提(應身菩提)等三種菩提

  大乘義章卷十八區分無上菩提為方便菩提與性凈菩提兩種。此外,三菩提亦為天台宗之十種三法之一,即:

  (一)實相菩提,又作無上菩提。悟實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實智菩提,又作清凈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眾生作用

  上之三者與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無別

  據往生凈土論載,遠離:(一)執著自我,(二)不欲令一切眾生安穩,(三)僅求自己之利益三種菩提門相違之法。稱為三遠離心或三種菩提障。同書又列舉三清凈心:(一)不為自己求安樂(無染清凈心),(二)除眾生苦而令其安樂(安清凈心),(三)令眾生菩提而予其永遠之樂(樂清凈心)。是為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之心。以上皆須依賴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門始可令遠離或生起

  又求無上菩提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求無上菩提之心,稱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意或菩提心。順趣菩提三十七種之行品,稱菩提分法。佛成道之處所,稱為菩提道場菩提場,其道場樹稱菩提樹。祈祖先成佛,而修冥福,稱為增上菩提。結講念佛,廣祈眾生增進佛道,稱為菩提講。檀那所屬之寺院,稱為菩提寺、菩提所。[菩薩地持經卷三無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二、菩提心經卷一、舊華嚴卷三十八、卷五十二、新華嚴經卷七十、維摩經卷上、大寶積經卷一、卷二十七大智度論卷四十四、成唯識論卷一]

  (請參閱《佛學大詞典 》)

佛偈典故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目的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裡的和尚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大智的人(後世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後在慧能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慧能,但沒有追到。後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菩提宗教淵源

  菩提樹似乎天生來就與佛教淵源頗深,據傳說,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青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迴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終於有一次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歲月如水,兩千多年過去了佛祖當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樹經受了無數風風雨雨,有著神話般的經歷,在佛教界被公認為“大徹大悟”的象徵中國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覽館內至今陳列著四片菩提樹葉,據說就是從這棵樹上採摘下來的,所以歷來被人們視為珍寶,倍加珍惜。1954年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來中國訪問,帶來一株從這棵樹上取下的枝條培育成的小樹苗,贈送給中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以示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周總理將這棵代表友誼菩提樹苗轉交給中國科學北京植物園養護,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都十分重視,精心養護,使之生長茁壯,枝葉茂盛。每當國內外高僧來時植物園的這棵菩提就會被請出來,接受高僧們的頂禮朝拜。

  “文革” 動亂期間,植物園被冠以“封資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銷,人員流散,這棵菩提樹也被迫離開植物園,流離失所。值得慶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來,並用心管理,使之大難不死。十年浩劫之後,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四處尋找這棵菩提樹,先後訪問了幾十個園林單位,幾經周折,才最終把它找回來。經過植物園職工的精心養護,這棵菩提樹長勢良好,枝繁葉茂,欣欣向榮,似乎象徵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永放光芒,中印兩國人民友誼永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