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渡法師:佛門「三寶」是如何形成的?

居士問:佛門三寶」是如何形成的?

智渡法師答:「四聖諦」是殊勝難遇的教法,從中可以得到知(理解)、覺(覺悟)、明(明見)、智(決斷)四種人生應有的正確認識。

佛陀從不同的角度講「四聖諦」,稱為「四聖諦」的「四行相」,「三轉法輪則是「十二行相」。佛陀就自己親身的體驗宣講,通過對「四聖諦」的正確認識和修行就可以達到解脫,憍陳如等五人聽講以後,都歸依了佛陀,為佛弟子,成為五比丘。所以鹿野苑初轉法輪佛教的第一件大事。從那時起,就正式成了僧團,具足了「三寶」,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從此開始。釋迦牟尼佛簡稱佛陀,是這一賢劫中第四個文明紀的教主(俗稱創始人),是「佛寶」;他宣說的「四聖諦」是佛陀教化眾生的基本義理,是正法,故為「法寶」;五比丘僧伽,故為「僧寶」。佛、法、僧為佛教的三大支柱,在佛陀住世的時候,佛教是以佛陀為軸心的。佛滅度之後,教團便以「僧寶」為重心,因為佛教道場佛教的聖典、佛教信徒都必須由僧伽來主持、結集和接引。僧伽成為延續佛法慧命、保持佛教精神、傳接佛教教義的保證。

三寶中,佛最為尊貴,法最為殊勝,僧最為重要,這就是稱之為「寶」的緣由。任何教團的建立都有創始人(即教主)、具體的理論或綱領、教徒信眾。我們已在門口窺探,所謂「入門三寶,方知此中妙」,深入菩提道、才得菩提果。

三寶」指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解脫束縛、得大自在的導示,極為珍貴,如世間珍奇寶物,含稀有義、離塵義、勢力義、莊嚴義、最勝義、不改義等等。三寶無漏,不為世間的稱、譏、苦、樂、利、衰、毀、譽八風所動,當以堅牢無垢、與樂、難遇、能破、威德、滿願、莊嚴、最妙、不變等義來說明佛、法、僧得名為寶的意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