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佛看眾生都是佛,菩薩看眾生都是菩薩,那為什麼佛還要度眾生?

  【網友提問】 師父,我最近生完孩子住在娘家,婆家經濟條件又差,現在身體恢復的並不是很好,親生父母喜怒無常,稍不注意就被批評,喊我走,無奈又無處可走,我心裡苦悶,我怎麼才能思維,怎麼才能自己的糾結水落石出呢。懇求,祈求您的指點!南無師父!

  【學誠法師】不要憋著一口氣,思慮過重,把外在無常境界執為實有不變的。事情上怎麼處理都可以,心開朗勇敢,凡事朝好的方向去想,不怕困難困難就會變得渺小。

  【網友提問】請問這樣(看別人都是菩薩)會不會讓別人覺得很奇怪,如何做到圓通,有智慧而不是以為腦子不正常啊?

  【學誠法師】別人怎麼看待是一回事關鍵是自己對自己的路是否有篤定的認識。佛教有一個「常不輕菩薩」,當時也是受到許多人的非議和嘲笑,但菩薩無所畏,終獲得大成就。這是菩薩境界我們現在應該好好樹立正見、增長智慧,尋找並融入師法團隊,才不會左右矛盾

  【網友提問】無論外在,經歷,內在我是一個自信的人。沒有人告訴我擅長什麼,我都忙著自卑了。

  【學誠法師人人都一顆千面鑽石,只是沒有把它光明完全開發出來而已。要相信自己心性中的珍寶,不要讓自卑的愁雲籠罩了它。

  【網友提問】師父我想問您一個問題! 佛看眾生都是佛,菩薩眾生都是菩薩,那為什麼佛還要度眾生?

  【學誠法師】佛看眾生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潛力,都是未來佛,但眾生現在還不是佛,還在煩惱無明之中沉迷。

  【網友提問】師父我有太多過去忘不掉,我好難受。

  【學誠法師】排泄是人很重要能力,如果只能進不能出,那人肯定活得健康,甚至有生命危險。心靈同樣如此,過去的事情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悲歡離合也好,失敗成功也好,我們都經歷過、感受過、擁有過,剩下的,該放手就放手吧。

  【網友提問】要在社會生活是不是就要學會虛偽的表達自己?學會和領導拍馬屁學會阿諛奉承?不學會這些是不是就成就不了大事業?

  【學誠法師】不是要學會虛偽,而是要去深重對立和嗔恨。心要質直,也要柔軟,要恭敬、尊重每一個人。

  【網友提問】頂禮師父!想問您一個問題,是不是只有持戒能做到不胡思亂想?

  【學誠法師】 試一試。

  【網友提問】法師您好,您對算命怎麼看?如果父輩有痴迷這個結論的,會不會受到算命先生結論暗示,讓事情朝結論的方向發展?

  【學誠法師】命如果算得准,那算命就沒有意義了;如果算不準,那算命也沒意義。在結局之前算出來了,照做還是不照做,都是矛盾命運是存在的,它受到業力的左右,佛法給我們的「轉命之法」就是業果。

  【網友提問】師父您好 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咋辦 是不是陷入斷滅空了 法師說人生意義在於無私利他 為什麼是這樣呢 謝謝您開示!

  【學誠法師】《人生意義是什麼》http://t.cn/r7m7ipo。

  【網友提問】法師,最近總情緒穩定工作患得患失

  【學誠法師】人每天都要吃飯,不然身體就會垮;精神上的糧食也是需要每天都要吃的,不然煩惱就去不掉。如果沒有善法的充實與滋潤,我們的心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浮躁、空虛、起伏、貪、嗔、痴……莫可名狀的苦惱。

  【網友提問】師父,為什麼我在皈依體」這件事上過不去了呢?總是害怕、懷疑失去了皈依體。原先我以皈依沒什麼學問,現在才知道皈依心也是要好好修、非常重要的。我要不要再重新受皈依呢?如果您能給我答覆就太好了

  【學誠法師】每天都可以修皈依念佛、念法、念僧,聞思、供養、承擔……都是在長養皈依體。有機會重受皈依也可以,沒機會也不必糾結。要多同行善友互動交流,堅持學習。

  【網友提問】師父,能否以佛法行持才是佛弟子的唯一特徵,具體表現為慈悲待人、智慧處事。如果一個人的言行時時處處帖著佛教徒的標簽,那說明ta已被佛法障住了,浸在了佛法而不能超脫,實際上已經偏離佛法本身。放下佛弟子身份,真正以悲智之心行事,才是紅塵中的居士最應該做的,弟子說的對嗎?願師父賜教!

  【學誠法師】不能以外在來衡量一個人,有的人滿口佛法內心卻缺乏悲智;有的人雖然不說佛法,舉手投足卻是佛法精神。反過來說,有的人講說的也是佛法,行持的也是佛法,那也很好。別人的內心是什麼狀態我們難以了知,不要輕易評判,關鍵是好好修自己。

  【網友提問】頂禮法師,我感覺畢業這麼多年了還是沒有什麼目標,比如說要進哪個行業或者幾年內要完成什麼,達成什麼成就,有人說那麼就要給自己設定目標計劃。但是還是不知道怎麼定,因為感覺輕易的計劃並沒有產生我想像中應該要有的那種強大的前進推力和身心投入。疑惑,希望法師能夠指引,謝謝。

  【學誠法師有的人有很明確的目標及強大的推動力有的人則很缺乏理想力量那是因為前者就有這樣的性格特質,用佛法的話來說就是過去串習過;而後者之所以欠缺,是因為在這方面成長得不夠。所以,我們不能困在「沒有產生想像中的力量」上。理想狀態是一個果相,現在需要在因上努力。不要急著一下子就能很好目標堅定的願力,這些都是要一點一點培養的。職業目標要與人生的大方向結合起來,大方向明晰了,小處才容易抉擇,這可謂「質」;在「量」上,目標既不能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又不能太過容易,等於沒有。要不斷去觀察、思考、學習,從能做到的地方開始。

  【網友提問】請問法師:藏傳佛教特別強調的「視師如佛」也是如此嗎?是一種依止的方法。在「視師如佛」的同時要注意哪些事項,避免哪些過失,才不會導致迷信?

  【學誠法師】「視師如佛」對善知識弟子的要求都比較高,不可盲目執字面意思,要能夠真正深入其內涵才不會偏。

  【網友提問】想問一下如何加入呢,在秦皇島有沒有類似的活動(千家愛)。

  【學誠法師】可以聯繫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

  【網友提問】請教師父弟子搬新居,新居廚房與餐廳牆壁之間有原主人曾經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像一幅,但是已經多年不打掃供奉,積灰沉重,且菩薩頭部用紅布遮擋。原主人弟子幫她取下放起來,弟子想請教取神像過程和之後的安置有沒有什麼禁忌或者需要注意地方?煩請師父開示感恩

  【學誠法師】以恭敬為之,可以小心清掃一下。安放宜在高潔之處

  【網友提問】師父,我總是猶豫,做事時,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之間猶豫,處理和他人相關的事情時,在自我保護和儘可能體貼他人之間猶豫。猶豫的原因一般是擔心自己心力不夠,時常做了偏向他人感受的事情之後,自己心裡還是會覺得委屈,不能完全放下就會想,是不是應該更任性一點呢,免得起煩惱喜歡一個人也是這樣。對方不希望和我成為情侶的同時,也不想我們恢復成原來生疏的關係,希望我們能繼續當朋友。一方面我覺得如果是真正為對方好,就不應該拘泥於某種確定的關係,他自卑、沒有安全感我就應該就這些方面幫助他。另一方面,我又時常無法放下對他的念想。 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被情緒操控,很多次都想刪掉他的聯繫方式,但又擔心傷害到他。我的時間和精力往往陷入這種無益的猶豫之中,試圖給自己下一些指導選擇的原則,但往往不那麼有力。大概是因為生活方向本來就不確定,也放任自己的三觀在「待定」的階段,隨團隊修學佛法也是不那麼有信心。為了這種個人的小小煩惱來叨擾師父也好幾次了……希望自己更加努力,少一些念頭,多一些行動,也能去造福他人!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眼光放長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