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觀經》註疏者甚多,為何採用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修學?

  問:《觀經》註疏者甚多,為何採用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修學?

  答:《觀經》這部教典,在隋朝、唐朝與宋朝時代,有六位祖師為其作註疏註疏就是註解《觀經》的道理。第一本就是隋朝時代凈影寺的慧遠大師,慧遠大師涅槃宗的祖師,他為《觀經》註解註疏叫做《觀經義疏》。第二是天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也為《觀經》作註疏,叫做《觀經疏》。第三,同樣是隋朝時代嘉祥寺的吉藏大師,也是三論宗的祖師;吉藏大師為《觀經》所註解的叫做《觀經義疏》。第四,唐朝初年善導大師,善導大師為《觀經》註解叫做《觀經疏》,也叫做《觀經四帖疏》,因為《觀經四帖疏》有四卷,因此通稱為《觀經四帖疏》:第一卷玄義分,第二卷序分義,第三卷定善義,第四卷散善義,就是我所要探討的教典。再來,在宋朝也有兩本《觀經》的著作宋朝第一位就是知禮大師,為《觀經疏》做註解,叫做《觀經疏妙宗鈔》;知禮大師的《觀經疏妙宗鈔》是根據智者大師的《觀經疏》再詳盡發揮。最後就是元照大師也為《觀經》所作註解,也叫做《觀經義疏》。

  在這六本古德的註解當中,為什麼我們要採用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呢?有三點理由:第一楷定古今故,第二作者有證故,第三偏依佛力故。

  第一點,楷定古今故。楷定古今,楷就是楷正,定就是決定,古就是指善導大師當時之前隋朝的時候。因為隋朝三位祖師對《觀經》的註解,以慧遠大師的《觀經義疏》,對《觀經》十四觀上輩觀、十五觀中輩觀、十六觀下輩觀,

  這三輩九品往生上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慧遠大師認為是菩薩、聖人才往生教法。善導大師看到諸師對《觀經》誤解地方,因此將《觀經》是世尊凡夫所講,決定能使凡夫念佛往生道理顯露出來,因此楷定古

  今,就是將之前古來大德對《觀經》所誤解地方,以及當時善導大師住世那個時候,依照慧遠大師智者大師以及嘉祥大師《觀經疏》而探討、依教奉行的行者,乃至包括《攝大乘論》的行者也就是所稱通論家等,古今諸師錯誤地方,將其糾正過來,使得《觀經》這部教典真實的佛意,就是念佛成佛,將其彰顯無遺。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

  也因此被稱為楷定古今之疏,所以我們採用最標準、最正確的《觀經》註疏之書,也就是《觀經四帖疏》。

  有心想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善導大師這部《觀經四帖疏》確實很值得研究,雖然是古文,有很艱深的文字,對現代人來講,很不容易看得懂,但是在講席之中,信願也很樂意把多年來對《觀經》探討、對《四帖疏》的研究,將其真正的道理,一一向諸山長老、諸位法師與諸位在家菩薩報告。藉著善導大師開示讓我們體會念佛妙法真正能往生之理。

  第二,作者有證故。善導大師之前的慧遠大師智者大師嘉祥大師,有修有證否,我們不知道,但是善導大師阿彌陀佛來示現的一位了不起祖師,有修有證,是大家公認的。在《續高僧傳》之中,很多傳記之中,都記載著善導大師就是阿彌陀佛來示現的祖師,印光大師也在《文鈔》之中贊嘆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化現。我們中國凈土宗第八代的祖師明朝末年四大高僧之一的蓮池大師也在彌陀疏鈔》贊嘆善導大師若不阿彌陀佛來示現,必然是觀音普賢之類的大菩薩。所以善導大師既然是有修有證,被古今弟子共同所肯定,當然我們採用善導大師偉大的著作《觀經四帖疏》來探討《觀經》念佛成佛道理

  第三,偏依他力故。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在這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之中。善導大師的法脈傳承自道綽禪師,道綽禪師凈土教法傳承自曇鸞大師這一流,曇鸞大師、道綽禪師、善導大師凈土教法注重他力念佛

  凈土在我中國,自古以來大概分為三大流派,第一就是慧遠流,第二善導流,第三慈愍流。

  慧遠流的念佛比較偏重自力。慧遠大師是我們中國凈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東晉那個時代,《觀經》這部教法還未被翻譯成漢文流傳到我們中國,所以慧遠大師所修學的凈土教典並非《觀經》,所根據的是《般舟三昧經》。《般舟三昧經》的念佛教法,與《觀經》的念佛教法是不同的。《般舟三昧經》所教導的念佛,是要在一期九十天裡面精進用功稱念,不能休息,日中一食。精進用功拜佛念佛,以期在一期的九十天當中,息諸內心煩惱妄想,能入禪定而見佛,這就念佛定中見佛決定往生教法。因為這個教法對末法時代煩惱厚重的眾生而言,要成就比較困難,但是對根性猛利的古德,他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容易。所以如果法與

  機能相應、能成就,則法對機來講就是最好的教法

  第二善導流的念佛,偏重他力本願,也因為善大師阿彌陀佛所化現,對凈土普被三根、利鈍全收,徹底站在發願要度眾生的立場,來彰顯凈土教理。《觀經》這部教典,到了下品下品下生,我們看到世尊為我開示真相,就是連一生造五逆十惡的人,臨命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具足十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以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一生造盡五逆十惡的人,在臨命終才聽到佛號道理,而稱念十聲的佛號往生到西方佛國,這也是在彰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舍任何一個眾生,彰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當中的第十八願根本精神。因為第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為救盡十方一切眾生發願。第十八願法藏菩薩發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十方的眾生,乃至十念,如果我沒有辦法救度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就不成佛成就了十方每一個眾生決定可以成佛的法藏菩薩成就六度萬行,也成就了四十八大願的每一願,也成就了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無上功德

  所以善導大師站在阿彌陀佛悲心願力、名號決定能利益眾生、救度眾生的立場,來彰顯凈土教法,所以對工商社會很忙碌的四眾弟子而言,對煩惱厚重、充滿貪瞋痴三毒的眾生而言,念南無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根據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教法來修學,是決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我們採用善導大師的著書《觀經四帖疏》。

  第三流慈愍流。慈愍流的念佛,除了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外,兼修六度萬行,這是一般教界很多人在修學的凈土教法

  不論是慧遠流、善導流與慈愍流,總是每一個祖師契應不同的眾生而彰顯這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的真理,因此我們如果相應任何一位祖師教法,依教奉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根據世尊的《觀經》教法

  如果我們自信我們念佛無法念到功夫成片,無法念到禪定、得三昧的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我們依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教法修學,使我們明白,念佛雖然有煩惱、有妄想,照樣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我眾生而言,我們念佛豈不是就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是!既然是如此,《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著作,就很值得我們研究探討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