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自殺秘密

  一、根據統計,目前不少國家都有自殺人數逐年攀升的隱憂,尤其在台灣更經常發生父母強帶兒女一同自殺的案件。請問大師佛教自殺行為與道德問題有何看法?

  答:中國人說:「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覺得自己活得沒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斷。他認為這麼做又不會傷害到別人,和他有什麼關係哪有什麼道德道德的問題呢?

  其實,在佛教看來,自殺仍然是殺生,是不道德的行為,佛法不允許自殺。因為一個人的生命,並不是屬於個人所有,這具血肉之軀,最初是由父母結合而生養,並且從社會接受種種所需以茁壯、成長。生命的完成是社會大眾的眾緣所成就,當然也應該回報於社會大眾,因此每一個人都有義務使自己活得幸福更有意義,但是沒有權力毀滅任何的生命

  希臘三大哲學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他們都反對自殺。前二者是從信仰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生命屬於諸神,沒有神的諭令,人不可以自殺;而亞里斯多德則是出於社會倫理學的考慮,在他看來,自殺是加諸於社會的一種不義行為,而且常常反映出當事人道德上的缺乏自製。

  此外,中世紀的宗教思想奧古斯丁(augustine)認為,人對於自己的生命,只有使用管理權,沒有絕對的生死支配權。另一位宗教家多瑪斯(st. thomas aquinas)認為,一切自己殺害自己的行為,都是不容於道德自我謀殺。

  自殺到底合不合乎道德?直到二十世紀的西方國家,基本上他們對於自殺或嘗試自殺,都認為是不能寬容的不道德行為,因此有些國家對於自殺未遂者還會判以刑罰,例如英國直到一九六一年都是如此。

  不過,自殺說是道德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許多聖賢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為國家為人類的利益自我犧牲,你能說這不算是偉大的道德嗎?如果把一個人害死是不道德的事,那麼法官判人死罪,這究竟合不合乎道德呢?法官判處罪犯死刑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秩序、公理與正義,你能這是道德的行為嗎?再如兩國交戰,一旦戰爭就要殺人,佛教不容許殺生;殺敵是犯戒,那麼戰爭殺敵,合乎道德嗎?

  其實,如果用嗔恨心去殺人,當然是不道德;如果用慈悲心去殺人而救人,卻是大乘菩薩道德就像醫生,為了醫學實驗,解剖人體,有時候把這個人的器官移植到他人身體,像這樣基於慈悲救人之行,是合乎道德呢?還是不道德呢?

  道德道德標準,應該從人心為出發點,於人有益的舉止是道德,於人有害無益的行為是不道德也就是說,基於慈悲所做的事,便是究竟的道德;相反的,出發點不是為了慈悲,雖然是好事,仍然是不究竟的道德就如倫理學家赫寧(bernard haring)說,一個國家的間諜如果為了維護重大機密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不算自殺,因為這種行為不是出於自私動機,而是為了保衛國家秘密是為了國家安全;這種為了某種高尚理想而結束小我生命的行為,不是「自殺」,而是「犧牲奉獻」。

  依照赫寧(bernard haring)的觀點,只有出於自私動機或不道德的殺害自己,才叫「自殺」。例如有的人因為情場失意事業不順經濟窘困、久病不愈,或因一時承受不了重大打擊而以自殺來逃避責任,卻把問題留給人間、留給他人來承受,這就是道德的行為。

  尤其更應譴責的是,現在有些人不但自己自殺,還要別人與他同歸於盡,例如剛才問到,父母帶著兒女一起死,或者情侶共同自盡殉情,或者與仇家玉石俱焚,可以說都是心病狂的行為,令人難以同情。

  不久前,台灣彰化有一對中年夫婦,因為經濟發生困難,一時想不開,因此夫妻兩人先行吞下安眠藥,然後帶著小孩燒炭,準備一起自殺。所幸後來因為小孩大聲哭叫,才被鄰居發現把他們從鬼門關給救了回來。

  另外還有一個得到憂鬱症的離婚婦人,她帶著孩子從三樓往下跳,小孩子當場死亡,婦人自己沒死,但多重性骨折,結果造成全身癱瘓,也把自己的未來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自殺甚或帶著別人一起死,這種行為叫愚痴邪見,也是不道德的。人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建築在別人身上,也不可以自己的痛苦感染給周遭的人。我們看歷史上很多有德的君子,縱使自己內心充滿了痛苦,在人前也總是強顏歡笑,他要把歡喜給別人而不會把痛苦傳染給別人。所以我們現在社會,應該加強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宗教教育。尤其人要有正當宗教信仰信仰不當,沒有正知正見,對世間真相真理認識不清,就容易胡作非為。像有些父母是因為知見錯誤,認為帶著孩子一起死是不忍心留他獨自在世間受苦,這是為了愛他,是一種解脫。實際上這樣的行為是不合乎道德倫理是一種罪惡,是無法見容於人的自私之行

  一般說來,自殺的人大都只有想到自己,他把所有關注的焦點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他想到的只有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煩惱自己的解脫。但是如果他的心中有愛,如果他能想到孩子、想到父母、想到親人、想到朋友,或許他的生命就得以延展,而不活得如此的沒辦法

  在日本一處「青木原樹海」,因為經常有人到自殺,富士吉田警察署因此特別在入口處立了一塊告示牌,勸告想要自殺的人:「我們的生命是從父母那兒得來很珍貴的東西請您靜下心來,再一次的為了您的母親兄弟孩子們想一想。不要獨自一個人苦惱,請您與我商量一下。」

  人的生命自然的生,也要自然的滅,強求的苟活與自暴自棄的放棄都不對。所以自殺前,請再給自己幾分鐘的思考,想想,人活著才能解決問題死了怎能解決呢?只要你有心振作,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何必用自殺來逃避呢?所以為了要泯除自殺,我們要增加道德觀念與勇氣,心中要有與眾人同體共生的想法要想到問題的解決總有第一、第二、第三方案,何必把自殺想成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呢?

  總之,世間的一切萬物,從有情無情都有它的生命生機,我們都應該保護尊重。所謂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類?所以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結束,或是因此又牽連、傷害到別人的生命,這都是道德的行為,應該加以規范、防止。

  二、如前所說自殺的人大都因為遇到困難生活如意,或對人生感到悲觀、失望,覺得生命無生趣,因此消極地以死來尋求解脫。請問大師,如何幫助有自殺傾向的人建立信心讓他們重新活出希望?

  答:俗語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自殺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徒然留給世間及後人更多、更大的問題與痛苦,所以德國哲學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自殺,因為這是為人的一種必要乃至完全的義務

  但是,現在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想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什麼呢?根據一項有關「自殺原因」的研究調查指出,一般人所以會自殺,除了精神方面有異常、性格方面有問題之外,「遭遇挫折」及「不知道人生意義是什麼」而自殺者,佔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防範自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活出歡喜、活出希望,尤其活出心中世界、有眾生、有因果、有道理

  就像前面提到,每個人生命都不自己的生命天地間共生共有的,自己只有資格把自己奉獻為大眾,只有儘力讓生命活出意義價值,但沒有摧殘生命自由

  生命意義在於服務大眾、在於成就別人;每個人活著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要想到奉獻是生命意義、服務是生命意義、對社會責任生命意義、造福大眾生命意義。一個人能建立對自我責任感、對家庭責任感、對親人責任感、對自己所受恩惠的人,如父母師長等,你還沒有報恩,責任未了,如何能一死了之呢?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青年,因為情場失意,悲傷難過,想要自殺。當時我去看他要他冷靜一點,並且念了一首《中央日報》副刊上刊載過的小詩給他聽:

  天上的星星千萬顆,

  地上的人兒比星多;

  傻人兒!

  為什麼自殺只為她一個?

  世界的人這麼多,難道都不值得你愛嗎?何必苦惱、自殺只為愛她一個人呢?這樣的生命價值不是太有限了嗎?

  所以,雖然「人生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難免會有逆境心情難免有高低起伏的時候;一旦發現自己的情緒陷入了低潮,就要懂得找善知識、好朋友談談話,或者自己看看書、聽聽講演,都有助於紓解壓力與轉換心情

  過去我在中華電視台」每天有一個五分鐘的「星雲法語」節目,播出期間觀眾反應非常熱烈,曾經有人本來想要自殺,因為看了法語」而激起了再奮發的信念。也曾有一個家住高雄的國二學生寫信給我他說自己不慎交了壞朋友而跟著學壞,原本一些很要好的同學因此不再理他;雖然他已知錯想改,但那群壞朋友並不罷休。就在孤獨絕望想要自殺的時候,無意間看到《覺世》旬刊所刊載的「星雲法語」給了他很大的鼓舞。他想到自己還年輕,還有很多事沒有做,不能如此輕易了斷,所以決定要以歡喜心情從頭開始新生活

  也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失業的青年徘徊在台北火車站前,望著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色發愣,想找一個有錢人的座車撞上去自殺,以便讓貧窮的老母親得到一筆撫恤金過日子。正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有一個高貴美麗的小姐經過他面前對他微微一笑的點了個頭,這個青年一高興,倒忘了尋死;第二天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工作養家,便不想死了!

  曾經在佛光台北道場發生過一件感人的事。有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法師們正在忙著準備共修的時候,忽然接到一通十萬火急的電話,對方說:「我要住持說話!我,我想殺人!」

  原來這位先生經營小本生意,不久前小舅子倒了他的錢,導致財務周轉不靈,眼看著月底就要到了,公司里幾十名員工等著他發薪水,真是又氣又急,只想殺了小舅子一泄心頭之恨。

  住持慈容法師告訴他:「您殺了他,自己還得坐牢,仍然不能解決問題啊!」

  「那我只有自殺了!」

  「自殺了以後,家裡親人情何以堪?難道要他為你背債嗎?」

  「那我怎麼辦?怎麼辦呢?」對方的聲音沙啞了,想必是在眼淚

  慈容法師留下台北道場的地址,請他過來談話。

  約莫半個小時以後,他依約來到台北道場。慈容法師安慰他:「人生難免有起有落,跌倒了,只要自己肯站起來,就有希望,況且人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而已,更要為愛自己的人著想。殺人、自殺,不過落得親者痛,仇者快罷了。」

  看到他情緒漸漸穩定下來,望望牆上的鍾已經十點了,慈容法師說:「您趕快回家吧!這麼晚了,太太一定等得很著急了!」

  「唉!」他嘆了一口氣,接著說:「我的太太賢慧,但是回家看到她,就想到她弟弟,心裡更難過!」

  慈容法師繼續耐心地勸導他。一番懇談之後,這名男子居然請求住持收留他出家。慈容法師出家必須知道家狀況為由,請他填表格,然後按照上面寫的資料,偷偷地打電話給他太太

  「王太太!您請坐。」中年男子聽到這句話,吃驚地回過頭,只見太太知客法師的引導下,走進門來,一臉的悲凄。他不禁起身走上前去,與太太相擁而哭。

  三個月以後,王先生夫婦二人再度來到台北道場,拜訪慈容法師。王先生歡喜地說道:「感謝您救了我的一生,也救了我的家庭。」

  如何脫離自殺陰影?如何活出生命的希望?其實光靠外面的幫助是有限的;甚至有的人自己的未來交付給神明保佑,這也是不夠的。人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當然,一個國家社會福利完善,例如醫療制度健全、道路交通發達、民生飲水、公共路燈等設備都很周全,社會的富樂當然能減少人民一些生活上的不如意。但是盡管外在朋友家庭國家社會提供給我們幫助,也要自己能接受。有時候別人的好意幫助,不見得當事人都能接受,有些人不但心生懷疑,甚至把別人的好意當成惡意。這種人凡事都往壞處想,別人就是再怎麼有心也幫不上忙。

  我曾經說過,有的人聽了一句不中意聽的話以後,旁人即使說了再多的好話來解釋、相勸,他一句也聽不進去,他就只相信一句壞話不相信一百句好話,其實這是自找麻煩。所以要想消弭自殺問題,必須靠自己有智慧、能明理,想想我為什麼要為別人的一句話、一件事、一個眼神就上他的當,為他而苦惱呢?

  此外,我覺得每一個人平時要培養各種興趣,例如讀書寫作、蒔花植草、旅行郊遊、參加社團等。多參加一些益智性的活動、對身心有幫助的活動,就不會自閉;一個人如果太自閉,就會越來越想不開。今天的社會之開放、廣大,每一個人都要走出去,要走入人群大眾里、走入朋友圈子裡、走進書香學校里、走進社團活動里、走入義工行列里。當然,走到各種正當宗教信仰里,都是很好的。總之,你要有很多調適生活、紓解壓力的管道,尤其多結交一些善友、益友,平時多聯誼往來,偶而相約喝喝茶、談談話,有時候別人的一句話,一語點醒夢中人,也可能受到很大的利益

  人生本來就是苦,人類的苦,有時是因為慾望太高,求不到當然苦;有的是愛嗔太強烈分明,想愛的愛不到,冤家卻常相聚守,自然就會感覺很苦。甚至老年體衰的苦、疾病纏身的苦,乃至死亡的痛苦等;有時看到別人苦,自己也跟著苦。此外,還有自然給我們的苦,社會給我們的苦,甚至經濟的、家庭的、人際的,各種的苦從四面八方推擠而來,真是苦不堪言。

  不過,我們可以轉苦為樂,就等於一間房子,本來是黑暗的,我們只要點個燈,就可以轉暗為明。人生懂得一「轉」很重要,轉壞為好,轉惡為善。懂得轉身,退一步想,海闊天空;懂得回頭,後面的半個世界,更是無比寬廣。

  曾經有人問:我們拿念珠念佛觀世音菩薩也拿念珠,他念什麼?「念觀世音」。為什麼自己要念自己?因為「求人不如求己」。所以佛教講「自依止、法依止」,皈依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如果社會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力量,不但自立,而且能幫助別人,如此社會才有力量才會美好;如果每一個人都希望國家保護我、社會幫忙我、父母養育我、老師教導我、朋友對我好,那我自己來世間干什麼的?所以人要在世間上生存,一定要靠自己有力量,要強化自己、發揮自己最重要。若說要靠哪一個人來救我們?靠哪一個人來幫助我們?總不如自己可靠。

  多年前,名作家三毛忽然厭世自殺,引起整個社會都在關心名人為什麼要自殺的問題。功成名就的人常有這種情況發生,面對挫折無法承擔時,就會想到以死來逃避。其實排遣的方法不外引開對死的注意力,情況就不會如此惡劣,一個人對都不害怕,世上還有什麼可怕的事呢?與其把生命毀於死亡,不如用在更有意義事情上。所以,對於自殺傾向,或曾經自殺的人,以後如何輔導他,就如對受刑人的更生保護一樣,需要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

  三、萌生自殺念頭的人,雖然多數是因為活得快樂而輕生,但也有的人則認為死後可以和親人相聚,或是因為信仰因素而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請問大師佛教自殺心理,乃至因信仰自殺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

  答:自殺是對生命意義無知的表現。有的人以為自殺是不怕死的勇者,其實那是被苦逼迫到絕路,已經超過死亡的恐懼,他以為一死就能解決生的痛苦,因而作出的愚蠢行為。這種人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怎能他對死不害怕呢?

  談到生死,其實一般人還是「寧在世上挨,也不要土裡埋」,不過也有很多人因為生活事業功課感情壓力過大,或因信仰偏差,乃至受了氣、有了委屈,一時忍耐不了而走上自殺之途。不管自殺原因為何,歸納起來不外乎:第一、不明白生命意義;第二、沒有解決問題的勇氣,遇事逃避;第三、不懂自己的生命與別人的因緣關係;第四、不知道自殺、殺人都是同樣的罪業。

  總說一句,萌生自殺念頭的人,必定是自私,必定是無能、無力無明不懂得製造歡樂,不知道營造和人的同體共生,缺少對生命的認識。生命意義生生不息的,這才叫生命自殺者因為沒有看到「生」,只想到「死」,所以他活著,念頭里只有自私、灰色、暗淡;他看不到光明、看不到美麗,所以死的陰影就籠罩他,死的魔手就掌握他,因此稍有一精神恍惚、意志不堅的時候,死亡的繩索就會捆綁他、束縛他。

  其實在佛教里,根據《成實論》卷十舉出,惡有「惡」、「大惡」、「惡中惡」三種,其中自殺亦教人殺是為大惡。《梵網經》也說,凡生者皆為我父、我母,故殺生即殺父、殺母。准此而言,自殺亦無異殺父、殺母。再如《大智度論》說,無論如何勤修福德,若未遵守不殺之戒,亦將失其意義

  因此,一般而言,佛教十分重視生命,因此反對任何戕害生命作法,而主張應該在有生之年,發輝生命的光與熱,以奉獻一己、服務大眾來擴大生命價值意義,延續生命的希望與未來,這才是正當信仰之道,也才是我們面對人生應有的正確態度

  四、決定自殺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態,就是想以死來擺脫一切。請問大師,人死以後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嗎?

  答:「人死一了百了」,這種對生命錯誤見解,普遍存在於一般人的心裡,因此常見有人在遇到無法排解的困難挫折時,就消極地想要自殺,希望以死來擺脫一切。

  其實,人到世間投胎為人都是帶業而來;現世所受的順逆、好壞境遇,都是自己前世今生行為造作的結果,應該直下承擔,才能隨緣消業。如果遇到困難、苦厄,就以自殺來逃避,不但不能消業,而且更造惡業;如此舊業未消,又造新業,人生如何能解脫?如何能一了百了呢?

  所以,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自殺只有增加問題,甚至只會增加痛苦比方說,我自殺了,即刻就會給我家人朋友親戚同學,乃至認識我的人無比的痛苦,有時還會把一些未了的責任加諸給他們,增加他們的負擔。再說,國家栽培我、大眾成就我,正當能為社會服務的時候,卻因故自殺死了這就是社會成本的浪費。因此,一個人的自殺,不但造成社會的損失,並且拖累了許多人,辜負許多關心我、愛護我的人,真是情何以堪。

  再者,自殺也會留下很多的後遺症。例如,一個家庭里如果有一個前輩是因自殺而死亡,雖然隔了幾代以後,後代的子孫都會覺得不榮譽,不但在他們的心裡留下拂不去陰影,有時還會起而仿效。所以我覺得社會上有時候發生兇殺案,被人殺死還可說是不得已的,自殺是不可原諒的行為。因為遭受外力而死是沒有辦法抗拒的事,可是自殺則是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愚痴是因為一時想不開所造成;由於自己的愚痴不開,造成了家庭社會的損失,所以基本上自殺是不值得同情而令人感到遺憾的事。

  尤其,自殺者當時的心情,必定是帶著一種心靈創傷是在痛苦、哀傷、無助、絕望、焦慮,甚至是憤怒、嗔恨、懊悔情緒中死去,就憑當下這麼一念,死後必定墮入地獄惡鬼畜生這就是《俱舍論》所講的「業道」。

  所謂「業道」,亦即貪、嗔、痴三業,彼此之間由貪生嗔,由嗔生痴,由痴生貪;前者能夠成為後者之道,或者互相輾轉為道,如此成為六道輪回之通路。也就是說,我人造作的業,自然會產生一種力量引生結果;業本身就像道路,隨著善業能通向善的地方,隨著惡業通向惡的地方。因此我們不要萌生自殺念頭就不會有自殺的行為與結果。

  人在一生的數十年歲月當中,難免會遇到種種的問題,雖然讓人感到生活艱苦,但另一方面也可讓我們思想上、心情上千生萬死,從中慢慢進步。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困難就想死了之,總以為死了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是不對的想法。人,只要有信心、有勇氣、有慈悲、有智慧世間其實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因此希望社區里的一些有德之士,能夠經常舉辦各種聯誼、講習,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讓鄰居之間彼此互相關心、鼓勵,從心理上建立起一種積極樂觀人生態度,如此才能防範自殺悲劇的一再發生

  五、請問大師,人在自殺的時候,乃至自殺死後痛苦嗎?

  答:人一有了煩惱痛苦就想自殺,希望就此一了百了;也有的人在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覺得「生不如死」,因此也想以自殺來結束生命,總以為死了就能獲得解脫,但是當他自殺死後就會知道,其實「死更不如生」。

  根據《醒世千家詩》記載:「吳江蔣某,與人爭氣不勝,服毒自殺。後來附在他的妻子身上人道我不當死而死,罰入枉死城,火床銅柱,慘苦萬狀。方知在生一日,勝死千年,勸大家寧可氣死,切莫自殺,以致後悔無及,大哭而去。」可見自殺只能逃避一時,但是卻因此更增無邊的痛苦

  另外根據《認清自殺真相》一書說,自殺所感受的痛苦,千百倍於生前所受的苦,非語言所能形容。例如投河窒息而死者,江水急進,肺氣外逼,內外交攻,苦痛不堪。自縊而死者,氣管閉塞,血流逆行,身如刀割,繼而渾身麻痹,痛苦萬狀。服食農藥、鹽酸等葯品中毒而死者,五臟壞爛,極痛難忍。服食安眠藥死者,頭眩氣促,五臟翻攪,有時暫時停止呼吸,心臟也停止跳動,與死無異,可是經過一段時間悠悠醒來,卻早已入殮,欲出無門,於是輾轉棺木之中,恐懼痛苦而死

  另外也有研究報告指出,開棺檢視服食鴉片而亡者,伏著居多,側者亦常有,唯平仰者甚少;此乃埋葬之後,鴉片毒退,棺中輾轉掙扎而死之故

  從以上記載可知,自殺方法雖然有種種的不同,但自殺者自始至終,痛苦了了在心,而且在將死之時意識轉清,過去和現在的景象,映現分明,因此所感受的痛苦也就更加的深刻。

  自殺的人,在自殺前想當然爾一定是感到很痛苦,不痛苦就不會想要自殺,他因為熬不過痛苦,遂想要以自殺求得一死來解決。但是自殺將死未死之際,不管是上吊、服毒、刀割、槍殺、投河、跳樓,或是燒炭等,盡管方法不同,但其結果都是痛苦不堪。就以上吊而言,不是那麼一分鐘就死了,死前的一刻,呼吸悶絕,有時後悔了想要自己解救都沒有力氣,想叫也叫不出來。可以說上吊的過程中,真是千百種的痛苦,難以盡述。

  自殺者不但在彌留之際要受無量苦痛,就是死後所遭受的痛苦,比臨死時還要增加千萬倍。甚至死了固然苦,得救了還是苦。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人以「燒炭」來自殺,他們以為燒炭自殺可以安詳地在睡夢中離去。不過根據馬偕醫院及高雄長庚醫院醫師表示,這類自殺倖存者可能因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造成遲發性神經精神症狀,部分甚至無法恢復。曾有患者在獲救一個月後出現意識混亂、幻聽,甚至拿抹布洗臉、將電話當成飲水機、大小便失禁、無法自理清潔等症狀;有些人則留下反應遲緩、記憶力減退等後遺症。

  自殺也是犯了殺生戒,即使如願自殺成功,死了以後仍免不了要受殺生的業報。殺生天地所不容之罪,即使閻王老爺也不會給您好臉色看,所謂「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自殺有什麼面目見人?所以,自殺並不是解決問題辦法,死,不是痛苦的結束,死並不能「一了百了」,生命是隨著個人的善惡業報而一再相續不斷的。所以佛教講「善終」,唯有善終,才能往生善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六、人說憂鬱症二十一世紀精神疾病的頭號殺手,已經有愈來愈多的人因憂郁而自殺。請問大師,如何防範因憂鬱症而萌生自殺心理?

  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憂鬱症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有四億五千萬人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擾,平均每四個健康有問題的人,當中就有一個是精神疾病的問題。而所有精神病患中,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最高,已經有愈來愈多的人因憂郁而走上自殺之途,憂郁將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第三大死因。

  人為什麼會憂郁呢?有一篇名為〈卸下憂慮〉的文章說:「讀書人為考試憂慮;年輕人為前途而慮憂;父母孩子憂慮;老人為來日不多而憂慮;窮人為錢不夠用而憂慮;富人為保持財產憂慮;病人疾病憂慮;忙的人事情不完憂慮;無所事事的人無聊憂慮;孤獨的人孤獨憂慮;熱鬧的人為不能永久熱鬧而憂慮;未成名的人為默默無聞而憂慮;成了名的為名聲不再顯赫而憂慮。甚至有的母親單單為孩子離開去遠足幾個小時憂慮流淚。試問天下人,誰無憂慮呢?」所以作者最後結論出:「人無近慮,必有遠憂,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他形容:「憂慮是人的影子走到哪裡,它一樣跟到哪裡,不因地方環境變化而消失。」

  誠然,現代人似乎都活得很苦悶,活得很不快樂,尤其功利主義掛帥,人與人之間缺乏互信、互助、互尊、互諒,彼此冷漠,互不關心,造成心靈的疏離感。加上現代年輕人普遍養尊處優,缺乏抵抗壓力及接受挫折能力,所以容易罹患憂鬱症在台灣罹患憂鬱症就有萬人之多,因為憂鬱症自殺個案也愈來愈多,雖然並非每個自殺的人都是精神病患,但精神病患自殺比率約二○%,比一般人高出二千倍。

  根據精神科專科醫師鄭泰安在一九九九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針對東台灣一百一十三位自殺成功的個案家屬進行訪談,了解自殺生前生活史及精神狀態,結果發現有九成以上的個案都有精神科方面的疾病,其中最多的包含重鬱症及輕鬱症(約九成),以及酒癮、葯癮(四成以上),和人格疾患(佔六成)。而在國外的研究中,也有類似的結果,約八三%至一○○%的個案自殺前都罹患了某種精神疾病

  因此,專家表示,降低自殺率一個可行的方法,應該把自殺當作是一種疾病來看待,而不僅僅把自殺認為是個意志力薄弱,或是對生命不尊重。他們認為,將有自殺意念的患者當做是「意志力」、「態度」,或是「道德上有問題,可能會使他們有更強的罪惡感,反而更不願意向周圍的人要求幫忙。

  在台灣,許多憂鬱症患者初期時沒能及時求診,或是沒有看對科別,失去了親友或是醫生求助的最好時機,自殺意念高漲,因而導致自殺死亡的比率越來越高。其實有情緒上的困擾時,如果能及早觀察、分析並尋求正確的治療,將可減低許多自殺的機率。有鑒於此,像台灣新營醫院已開辦憂鬱症特別門診,並且提供憂郁指數量表,讓民眾自我檢測,降低自殺意念

  目前世界各國預防自殺的重點,都放在精神疾病需要接受治療,特別是葯物治療的宣導上。因為許多研究顯示,五○%至六○%以上自殺的人,在死前三個月都曾經看過包括內外婦兒科或家醫科的醫生。因此八○年代瑞典在 gotland 曾進行一項計畫,教導家庭醫師認識並治療憂鬱症,結果的確使得國民的自殺率下降,這可能是目前被證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憂鬱症的產生,一般人認為是外在生活環境動亂,例如政治穩定社會治安不好經濟低靡、失業率高、生活壓力大,感覺生活著只是受苦,乾脆以死自我了脫。但是根據專家研究,有的人出生富裕家庭,一生順遂,毋須為生活打拚,照說應該活得安然,但其實不然,這樣的人到了中年以後,往往覺得人生了無生趣,不知生命所為何來,也會產生憂鬱症自殺

  就以澳洲來說,在這裡不僅有優美的居住環境,而且還有醫療、養老金、免費上學、失業金等社會福利優渥。但是此地的人照樣憂慮難解,仍然吸毒,自我麻醉,甚至放棄生命,以致成為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其實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嗑藥、酗酒,長期戕害自己的生命,這也等於是在慢性自殺;有的人冒險玩命,例如有些特技演員經常玩命性的表演,乃至於青少年飆車、酒醉開車等,無形中也是在自我謀殺。另外也有則是活在虛擬的幻境中,例如把情侶自殺殉情認為是很凄美的事,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也有的時候是一種幻覺,幻想死亡,結果弄假成真。更多的是因為挫折、憂郁而自殺

  因憂郁或者受到挫折不開自殺,這都是由於自己沒有力量抵抗外在壓力。抵抗外在壓力挫折平常要增加自己內心的抗拒能力比方說歡喜去抗拒,用明理去抗拒,用為人設想去抗拒,不要凡事只為自己著想。也就是平常就要培養很多的實力,要開發自己的智慧要多讀書、多親近知識、多參加社團活動或是各種宗教活動,在宗教里得到鼓舞。

  甚至現在的心理咨商、面談,乃至透過旅遊、運動、葯物治療、音樂治療、動物療法、技能訓練、人際溝通、培養興趣、鼓舞信心、找人傾訴、創造希望、融入大眾、打開心田、走出去、忙起來等。如果在自殺前,或是面臨各種壓力時,自己能夠備妥各種戰鬥武器,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再也不壓力的魔鬼打擊我們,因為我都有辦法應付、化解。

  因此,一個人平時要接受挫折教育,要增強抗壓能力。因為從古至今,天地萬物要想生存,誰沒有挫折?很多成功的偉人,都是挫折中突圍而出,才有成功的一天。所以每一個人從小到大,在成長的過程中自我一定要有力量,不要因為一件事就煩惱,或是被別人一句話就打倒。很多時候我們聽了一句不高興的話,說的人早已忘記,自己卻幾天幾夜氣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實在是很吃虧劃不來的事。或者有的人遇到一點不如意,乃至經濟陷入困境,就想自殺,其實總會有辦法可以解決,不要一下就鬧自殺,實在是不理智。

  人除了要有挫折教育,要有抗壓能力以外,還要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目標,路就會走得遠,走得長,因此要防範自己萌生自殺念頭,唯有找出生命意義價值,活出生命尊嚴歡喜

  人的一生只能活一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別人代替不了,所以要正視「生命的一次性」與「不可替代性」,對自己的生命給予重視與尊嚴當你懂得尊重生命,知道生命存在的可貴與難得,就會珍惜生命而不會因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甚至喪失生存的意志自殺

  雖然專家說,二十一世紀將是憂郁肆虐的時代,但是我們不要停留在憂郁的泥淖里,要思想如何超越,例如對佛法真理有深入的認知,能夠了解生命真相就有力量去忍受、接受、化解。所以,希望想要自殺的人都能勇敢、發心,把生命用來服務、奉獻大眾,這不是比尋死要好得多嗎!

  七、根據專家研究,每當國家社會發生重大災難,例如台灣九二一震災後,災區民眾常有相繼自殺現象。請問大師自殺也會成為風氣嗎?

  答:現在的社會亂象紛陳,不但賭博、吸毒、竊盜、綁票、家暴、性侵害等問題叢生,尤其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自殺

  自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以台灣為例,根據衛生署在二○○三年的統計,一年共有三千零五十三人自殺,平均約每三小時就一人自殺。其中男性自殺死亡人數約為女性的二倍。若以年齡層來看,二十四歲以下的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比九十年增加百分之十八點一,二十五至四十四歲增加百分之十七點一,自殺已經成為青壯年人口的第三大死因,僅次於意外死亡和癌症

  另外,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大城市自殺比率遠比居住在鄉下者為高,中產階級自殺者也比其他社會層級的人多。從年齡的分布來看,十五至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以及七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自殺率也愈來愈高,尤其老年人自殺已遂的比率很大,但近年來國小學童自殺的比率也日漸升高。以性別而論,男人自殺成功的機率比女人高出三倍;但是女人嘗試自殺頻率卻比男人高。

  由文化的角度觀之,西歐先進國家自殺率遠比回教、佛教印度教等地區來得高。原因可能包含了人際關係的疏離、宗教的遜位以及支配自己生命的現代意識高漲等。至於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相比較,則是見仁見智,沒有定論。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前社會主義東歐國家自殺率上升的速度快過西方,例如匈牙利,一九七八年每十萬人有四十一點一人自殺,名列世界之冠。總之,經驗統計的結果顯示,自殺之分布與年齡性別職業等似乎不無關聯。

  此外,國家社會的發展步調愈快,人民的自殺也會愈來愈高,這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尤其當碰到經濟穩定,或者遭逢劇大變故,都會自殺率明顯上升,如剛才所問到的問題,台灣九二一地發生幾年間,南投縣的自殺率高居全省之冠。

  自殺不但會成為慣性,據美國的一項研究統計,平均每位自殺成功者約嘗試自殺十六次。自殺也會成為風氣,因為世間的人是有樣學樣,人與人之間,彼此的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就如瘟疫一樣,有傳染性,加上媒體自殺報導過分渲染,不但給了社會大眾負面教育,對當事人更是造成二度傷害,因為自殺已造成身心的傷害,再加以大肆報導,等於又殺了他一次,所以媒體不能推波助瀾。

  不過,媒體之所以會偏重這種負面報導,也是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所以社會不能一味怪罪媒體,觀眾的心態也要反省,也要學習自製。

  有一故事說:有一閻羅王在審判人犯,首先對著趙大說:你在世時殺人放火、貪污舞弊,現在判你到地獄受苦五十年,之後再到人間投胎為人。接著對王五說,你是個讀書人生前為文寫作、著書立說。可是你寫的書都是黃色書刊,不但造謠生非、而且淫穢人心,對世道人心毫無助益,現在判你終生在地獄受苦。王五一聽不服,抗議說:「閻羅王,這樣不公平,趙大生前殺盜淫妄,他的罪也只不過是下地獄五十年;我只是寫寫文章,為什麼把我的罪判得那麼重呢?」

  閻羅王說:「因為你的書現在還在世間流傳,你的文字人心造成的傷害還在持續擴散中,必須等你在世間所寫的文字影響力消失了,你的罪業才有辦法消滅,到時你才能超生。」這個人一聽真是大驚失色,想不到自己一時愚痴所造下的罪業,真是無邊無量,不知何時才能消除。

  因此我就想到,有一次應內政部之邀在台北國際世貿中心舉辦一場人生哲學講座,找我去講演。記得當時我講了這樣的話:「現在我們的社會,每一個人如果筆下有德,就可以台灣;口中有德,就可以救自己。」我們不要以為自己興之所至的一句話隨便說說,過去就算了,其實「聲是無常」,聲音沒有了,但是影響力卻永遠存在,因果業力是不會消失的。所以平時不能逞口舌之能隨便說話也不要逞筆下之能隨便造謠,引人學壞。平時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寫好的文章報導好人好事,必定可以救自己,也能國家社會。所以,社會善良的風氣,要靠全民一起來營造。

  至於說到自殺,其實一個人之所以想要自殺,大都是因為覺得「活得很苦」。為什麼會苦?不外乎太自私、太為自己著想,沒有能力應付外來的壓力。一個人如果天天只想「我」,我想我要我愛就會感到生命很有限;一個人要大自然,這麼美好山河大地,為什麼你要離開呢?一個人要愛國家、社會眾生,這麼有成就社會,你何以不愛他就想離開呢?你能想到家人朋友,他們不是都愛過你、幫助過你嗎?你何以忍心離開大家呢?所以能夠活出責任,活出心中有人,自然不會想要自殺。尤其假如心中佛法,有「忍」的智慧,由「生忍」、「法忍」,一直到「無生法忍」的漸次具足自然能夠放下世間的人情冷暖、是非榮辱,進而淡化對心外世界執著,則內心世界變得寬廣、豁達,就能活得踏實、自在而不致於會有自殺想法

  總之,如何活出自在這是教育家的責任,也是媒體責任;是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一旦國家遭逢重大的災害變故後,如何防治災民自殺這是需要全民一起來關注的重要課題。

  八、憲法明文規定,殺人有罪;那麼殺人以外的動、植物有罪嗎?甚至殺人未遂有罪,自殺未遂有罪嗎?

  答:現在是個重視生權的時代,不但法律明文規定不得虐待動物,尤其對於一些保育類的稀有動物更不能獵殺,甚至不準豢養。乃至現在的環保意識高漲,不但全民實行資源回收,而且不得濫墾山坡地,不能濫伐山林樹木等。

  可以說,現在已由人權擴展到生權的時代,不只是有才有生命大地一切眾生,情與無情都有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與保護。所以佛教雖然是以人為本宗教,有時不小心傷害蟲蟻、蚊蠅等,雖然法律上沒有刑責,但於道德有虧;不該傷害的,如山河大地,乃至動植物,都應該善加保護,如果肆意破壞、傷害,都是廣義的殺生

  佛教是個嚴戒殺生宗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未來必當成佛,故當視如父母供養給侍,豈忍殺之;若殺之,是亦殺未來佛也。佛教的殺、盜、淫、妄、酒等戒律,有自作、教作、見作隨喜的犯行。所以「十重波羅提木叉」中的「殺戒」,有謂:「佛子不得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贊嘆殺、隨喜殺、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生命者,不得故殺。」

  佛教不僅嚴禁自殺、殺人,乃至不準教人方便殺生或贊嘆殺生等。有人問:殺人有罪,殺害昆蟲動物有罪嗎?譬如噴灑農藥、ddt,殺害蚊蠅蟲蟻罪孽重不重?一般來說,殺生是有罪業的。有的人聽了這樣的話也許會說:我是種田的,我是農藥的,我不信仰佛教了,因為佛教主不殺生,不能殺死害蟲,我何以維生?其實縱然你不信佛教,一旦殺生,還是一樣有罪。何況佛教是人本的宗教,同樣是殺生,殺戮人類的罪遠比殺害其他動物的罪業要來得重。不過話雖如此,我們也不能以此為借口而濫殺生物,即使不得已而殺,也要存著慈心生物祈福,譬如吃雞蛋、鴨蛋時,心中默念:「我今送你西方去,免在人間受一刀。」當然最好是不去侵犯所有動物生命,包括殺害自己。

 

  在此懺悔我身口意所犯的一切惡念惡言惡行;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文章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迴向,願共戒邪淫,得大自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