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師:關於""本願念佛"的提問!

  問:您對「本願念佛法門」不肯定,那麼應如何理解一些本願念佛人的往生現象?

  答:所謂本願念佛這是大德(古來祖師大德)提出來的,哪裡會有錯誤?錯在哪裡?錯在我們現代的人把它會錯意思。我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講過很多次,不但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所有一切教學把它歸納起來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統統包括。所以《華嚴》一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經論法門,像《大藏經那麼多,有沒有能夠代表東西,一部經就代表全藏?《華嚴》就代表了全藏。《華嚴經》還是很多,有沒有更簡單的,可以能代表華嚴經》?有,《無量壽經》,所以古人講《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華嚴》看作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那你就曉得還有小本,《佛說阿彌陀經》是小本,小本《華嚴》,《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的《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無量壽經》,這關係要搞清楚。

  你一層一層往裡面去觀察,你找它的中心。夏老的本子(這會集本)有四十八品,哪一品可以代表全經,這最重要代表全經?第六品,第六品是《無量壽經》的核心(中心)。第六品是什麼?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四十八條,哪一條又是核心又是中心?第十八願。於是祖師就提倡這第十八願叫本願念佛。第十八願是什麼?一念十念必生凈土,這確確實實是不容易。這樣去找,這第十八願展開來就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經教,真正把它的中心找到。那麼用這個功行不行?行,但是你要曉得第十九願跟第十八願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無論是三輩九品,共同的條件你看三輩往生,無論上輩、中輩、下輩,一心三輩,佛怎麼教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是第十八願,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

  如果只有十八願沒有十九願,你還是有問題,佛跟你講,我這是講得清清楚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你差一半,一半不能往生。再說老實話,我發菩提心有一向專念能不能往生?能,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真能往生他有菩提心。這話不是我說的,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跟我們講往生條件,能不能往生,在你有沒有願力,在信願之有無你有信、有願就能往生;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淺。你念佛功夫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下。由此可知,信願太重要,信願行是三資糧,基本條件祖師大德跟我們講信願行三資糧,行的裡面你有信、有願,行的裡面你抓住十八願,這行;如果你信願都有問題,都成了問題,只有一向專念,不行,不能往生

  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祖師的是對,為什麼?念佛人有信有願。這一句話是勸你專心念佛,萬緣放下,一心專念(一向專念),那就行,這個好。有很多不認識字的,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你勸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相信,他相信有極樂世界,他相信有阿彌陀佛,他一點都不懷疑,有信有願,真的想到極樂世界去,就一句阿彌陀佛,其他什麼都不要,這叫本願念佛祖師提倡沒錯。如果說執持本願念佛,排斥其他的念佛方法,那你就錯了你就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你是自贊毀他,其他的法門都是佛傳的,你學這個法門,排斥別的法門你就跟別的法門對立你的心不清凈,你的心不專一,你在那裡謗佛、謗法、謗僧,為什麼?人家依照其他的方法念佛往生的人很多,那你不贊成,毀謗。這個法是佛傳的,你謗佛;經教是佛說的,你謗法;依照那些經教修行的那些人,你毀謗他,你謗僧,你毀謗三寶怎麼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佛說的,我修這個法門,對其他法門歡喜贊嘆,統統都能成就,""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都要尊重,都要贊嘆,都要禮敬,那你能往生;如果你執著你這一門,排斥別人的話,你就不能往生。這不能往生原因,你毀謗三寶,雖然你自己信願念佛,但是你毀謗三寶。毀謗三寶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四十八願有。字字句都要搞清楚,佛不騙人,都是我們自己疏忽把經文看錯,錯會了意思。

  所以我們不但是修凈土凈土宗派也很多,每家門庭施設不一樣,依的經論不相同。譬如《無量壽經》,現在流通的本子,九種不同的本子你說哪個本子好,哪個本子不好不可以這樣說。你喜歡用哪個本子你就是好。九樣東西擺在面前隨你挑選,任何一種都能幫助你往生凈土五經一論,還有《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依《阿彌陀經》的人很多。《阿彌陀經》,祖師所傳的修學方法不盡相同,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就不一樣,依蓮池的能往生,依蕅益的也能往生,沒錯。譬如說念佛大聲念佛往生,小聲念佛也能往生,心裡念佛出聲還能往生這一些,這種方法很多,有八萬四千法門,要知道它的方向目標是一個。為什麼佛設這么多法門?眾生根性不一樣,現前的環境(生活環境)不一樣,喜愛不一樣,所以說這么多法門給你選擇。選擇的空間非常之大,你一定會找到你喜歡法門喜歡法門學起來就容易,成就也快、也可靠,這是慈悲

  所以佛《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佛沒有定法可說,應機說法眾生有無量根機,佛說無量法門契機契理,沒有不成就的。對於不同的法門,不同的宗派,甚至於今天我們對於不同的宗教,我們都是以一個平等心看待,以一個慈悲心看待,以一個恭敬心看待,這才能行。不可以排斥,不可以毀謗,不可以批評。我常講的,為什麼不能批評?那都是人說的,你批評基督教你想看你的德能、你的學問能超過耶穌嗎?你不能超過耶穌你就不要批評他;你不能超過釋迦牟尼佛,你就不要批評佛;你不能超過孔子你就不要批評儒。批評是超過、高過他。如果你沒有高過,那你批評就有罪過。你如果覺得他講的東西你有懷疑,你不能夠理解,可以存疑,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准許你提出疑問來探討,他一定有他的道理這都是讀書做學問基本的態度,這應該要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