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分
信願持名一法,圓滿包收圓滿超越一切法門。豎向與一切法門等同,橫向與一切法門迥然不同。(其它經論中,也有橫向的義理。是隨斷惑的淺深,就在凡聖同居土見到上三土。這就是對於證名叫橫,對於斷仍然是豎啊)既然是沒有提問佛就自說,誰能擔當倡導流通?只有佛與佛,才能徹底明了諸法實相。這部經只是佛的境界,只有佛與佛可與流通罷了。文字有二部分:普勸,結勸。
普勸
有三部分:勸信流通,勸願流通,勸行流通。
一勸信流通
有二部分:略引標題,征釋經題。
(一)略引標題
有六部分:第一東方至第六上方。唐譯十方。因為現今略說就按六方講。
1東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不可思議,大略有五種意思。一是橫超三界,不等到斷惑。二是西方橫具四土,不是漸漸證到。三是只要持念名號,不用禪觀等方便。四是一個七天為一周期,不用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是持念一佛名,就被諸佛護念,等於持念一切佛名。這都是導師大願行的成就,所以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利益」。又修行人信願持名,全部轉化佛功德成為自己的功德,所以也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利益」。下面又說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與釋迦佛,都以阿彌陀佛為自己啊。阿閦鞞,意思是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緣建立,或從因上取名,或從果上取名,或從性上取名,或從相上取名,或從行願取名等等。雖然舉出一例,仍然具有四種利益。隨著每一名號,顯出蘊含的功德。長劫的壽命來說這個功德,也說不完啊。東方虛空不可窮盡,世界也不可窮盡。世界不可窮盡,住世的諸佛也不可窮盡。略舉恆河沙罷了。這么多的佛,各自出廣長舌勸信這部經。而眾生還是不生信,頑固極了。常人三世不打妄語,舌頭能伸到鼻尖。藏教的佛,三大阿僧祇劫不打妄語,舌頭薄廣長可以覆蓋整個臉面。現今證到大乘凈土妙門,所以覆蓋三千大千世界。表明道理確實稱合真性,事實不是假啊。標出經題,是流通的根本。鳩摩羅什法師隨順這裡的習慣,略譯為現今這個題目(《佛說阿彌陀經》),正巧符合了持名妙行。奘師翻譯的是《稱贊凈土佛攝受經》,文有詳略不同,義理沒有增減。
2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3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無量壽佛」,與彌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的佛是無量的啊。但那個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也可以,為了度眾生,不妨轉過來贊嘆釋迦如來說的這部經。
4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5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我們這個世界的水輪金輪風輪下面,又有下界非非想天等,是重重無盡啊。達摩,意思是法。
6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我們這個世界的非非想天的上方,又有上界風輪金輪以及三界等,是重重無盡啊。
問:各方必有凈土,為什麼偏贊西方?
答:這也不是善問。假使贊阿閦佛國,你又疑問偏贊東方,展轉成了戲論。
問:為什麼不遍緣法界?
答:有三個意義。一是使初發心的人容易專心一處。二是阿彌陀佛本願殊勝。三是阿彌陀佛與娑婆本土的眾生特別有緣。因為佛度眾生,眾生受教化。其中難易深淺,總是在於緣的深淺。有緣在,並且恩德弘深,種種的教化啟發,能使眾生歡喜信受,能使眾生觸動過去的善根,能使魔障難擋,能使本體自性開發。諸佛本來是從法身垂下示現,與眾生固結緣種。無論世間出世間,緣種都是不可思議。受教乘的尊隆,在海會上宣揚,滋潤苦海的眾生,契入常寂光境界。所以諸佛萬德贊嘆,眾生如群星圍繞北極星。應當知道佛種是從緣生起,緣就是法界。一念等於 一切念,一生等於一切生。一香一華,一聲一色,甚至佛受眾生懺悔給眾生授記,摩頂垂手接引,十方三世,莫不是普遍圓融。所以這是增上緣的因,名叫法界緣起。這就是所謂的「遍緣法界」啊。淺位的凡夫就可以決志專求,深位的法身大士也不必捨棄西方凈土而另求華藏世界。如果認為西方凈土是權,華藏世界是實,西方凈土小,華藏世界大的話,就完全落入眾生的遍計執情。因為不能通達權實本是一體,大小無自性啊。
(二)征釋經題
【舍利弗。於汝意雲何。(稱贊功德之名,上來已詳言矣。)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耶)。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這部經唯獨詮釋了無上心要,諸佛的名字,以及無上圓滿的究竟萬德。所以聽到這部經的都被諸佛護念。又聽經受持的,就是執持名號,因為阿彌陀佛名號,是諸佛護念的。
問:只是聽到諸佛的名字,而沒有受持這部經,也能得到護念不退嗎?
答:這有狹義廣義的區別。《占察善惡業報經》說「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雜亂心念佛不算聽到,因為不能生起真正的信解,只得世間善報,得不到廣大深妙的利益)。如果達到一行三昧,就轉化成了廣大微妙行心,叫做相似無生法忍,才能算是聽到十方佛的名字。這部經也是如此。所以須要聽聞以後執持到一心不亂,才算是聽到諸佛的名字,得到諸佛的護念。這狹義啊。所謂通義,就是諸佛慈悲,不可思議,名號的功德,也不可思議。所以一聽到佛名,不論有心無心,信與不信,都成為緣種。何況佛度眾生,不分怨親,永無疲倦。只要聽到佛名,佛必護念,又何必懷疑呢?但根據《金剛三論》,善根成熟的菩薩被佛護念,地位要在別教初地、圓教初住。因為對於自力來說,必須入「同生性」(深位菩薩)才可以被護念。現今依仗他力,所以相似位就得到護念。甚至相似位以下,也都有被護念的意義。下到一聽到佛名,對於同體法性的眾生有資助啟發的力量,也能得到遠因終究不退啊。阿耨多羅,意思是無上。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正等正覺。就是大乘果覺啊。圓證三不退,是一生成佛的另一個名字,所以勸舍利弗等人都應當信受。聽到佛名的功德如此了得,釋迦佛以及十方諸佛共同的宣說,能不信嗎?勸信流通講完。
二勸願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已願」「已生」,「今願」「今生」,「當願」「當生」,就是顯示依信發起的願不虛啊。沒有信不能發願,沒有願信也不能往生。所以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再說有願,是信的憑據,是行的樞紐,尤為重要。舉一個願那信和行就在其中了,所以佛殷勤反復三勸啊。再其次「願生彼國」,就是欣厭二門。厭離娑婆世界,就與依苦諦集諦發起的二種弘深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相對應。欣求極樂,就與依道諦滅諦發起的二種弘深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相對應。所以對於大菩提道能不退轉。
答:這也有二個意義。一是對於一期生命來說名叫今,現生發願持名,臨終一定往生凈土。二是對於剎那來說名叫今,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信願念佛)妙果(往生極樂),都不離一念心性。如稱的兩頭,高低對等。哪裡要等到娑婆世界的業報完了,才生長到極樂世界的珍寶蓮池呢?只要現在信願持名念佛,蓮花綻放光彩,金色蓮台影現,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極其圓滿頓捷,太難太難思議。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