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師:悲智雙運才是真正的寬容

  問:佛家說的寬容儒家寬容有何不同?

  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兩句話儒家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據。《中庸》說:「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佛教則不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要用菩薩精神,去積極幫助人、利益人。尤其是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

  問:我覺得寬容是相互的,就像互相幫助一樣,別人對你兇狠,也有必要還擊,否則就抬不起頭,法師覺得呢?

  答:教主張「以智慧來寬恕,以慈悲寬容」。智慧就是要認清別人對你兇狠的時候會帶來嚴重後果,而他本人並不自知,必然遭受苦果,你心中自然升起慈悲之心。這也是一種對他的憐憫和感化

  問:佛教有沒有寬容故事典故?

  答: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多,我們給大家講一個《雜譬喻經》(卷二)中記載的故事:過去,富迦羅越長者兩個兒子,在他重病即將辭世前囑咐大兒子說:「弟弟年紀尚小,你要好好照顧他,不要讓他受苦。」富迦羅越長者往生後,兄弟倆遵從父親的遺言,一起和睦生活。後來,哥哥妻子不斷地慫恿丈夫:「等你弟弟長大後,一定會和我們分家產,為了防患未然,何不現在就將他趕出家門?」剛開始哥哥不願意,後來禁不起妻子的煽動,就忘了父親臨終前的叮嚀,決定將弟弟殺害。有一天,兄弟倆一路散步來到城外的墓地邊。哥哥趁著弟弟不注意時,將其捆綁於柏樹上,原本充滿殺意的哥哥想到兩人兄弟一場,又狠不下心來,於是想將他丟至荒野,任由虎狼、惡鬼吃掉。哥哥就騙弟弟說:「你最近做了許多錯事,今天就罰你在這裡過夜,讓你好好反省。明天一早,我再來接你回家。」於是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黑夜中,飛禽走獸的嘶喊聲嚇壞了無依無靠的弟弟,他放聲大哭並對著天空感嘆地說:「現在的我陷入極為困厄恐怖的境地,三界中有具足慈悲心,能夠為我解除心中恐懼呢?」此時,佛陀禪定力大放光明,不但除去黑暗弟弟身上繩子自然脫落。佛陀來到弟弟面前問他:「你有什麼願望嗎?」弟弟知道是佛陀慈悲使他脫離困境,於是當下發願:「願我發無上菩提心,將來成就佛道也能度脫一切眾生令其離苦得樂!」佛陀隨即為他宣說正法弟弟蒙受法益後告訴佛陀:「雖然我哥哥心起惡念,違背父親的囑付而加害於我,但也因為如此,才使我得以見佛聞法,斷除生死之苦,現在我應該回去報答他的恩德。」弟弟回到家後,兄嫂兩人非常慚愧自己的惡行而無顏相見。弟弟告訴哥哥:「雖然您聽信妻子的惡言,將我囚禁於冢間,但也因為如此,讓我得以聽聞佛法解脫煩惱而成就道業,實在太感恩您了!」接著,弟弟夫妻倆宣說佛法,使其心開意解,當下即證得須陀洹果。

  問:這就是佛教講的以德報怨嗎?

  答:這確實是以德報怨。但是佛教也不是一味不講條件、不辨是非縱容惡行。在《論語》中記載,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孔子卻說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是要以公正、正直態度回應怨。這種態度其實是非常務實的。用佛教觀點來說,那就善惡果報應理論,即認為有善惡原因則必有與之相應的樂苦結果。所謂善因必產生樂果,稱為善樂果;惡因必產生苦果,稱為惡因苦果。康僧鎧譯本無量壽經》卷下:「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相傳蘇東坡讀到妙法蓮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咒詛諸毒葯,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zhuó)於本人」這一段,認為:「咒咀毒葯還著本人,則失佛慈悲,當雲兩家總沒事。」(見蓮池大師著《楞嚴經摸象記》載)此語一出,為後人嗤笑。其實下毒之人被自己下的毒毒死,並不是觀音菩薩對他的懲罰,蓮池大師解釋道:從事相上說,邪不勝正,慈能制凶。「今以正念觀音大悲神力,自然還著。譬如含血噴天還污己身,將頭觸火反焦己額,不期然而然,非觀音加罰於彼。」這也可屬於以直報怨這一類。我們提倡「以智慧來寬恕,以慈悲寬容」,就是用智慧來認清真相,用慈悲善加處理,悲智雙運,才是真正的寬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