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眾因緣集

佛教聖眾因緣

丹仁絨臬編著

一、至誠感應 信女得道
二、愚誠得道 欺人慘報
三、種福建寺 石變天宮
四、廣種福田 龍王獻寶
五、竭誠禮師 不可忘本
六、口業如山 聖沒一言
七、人生無常 夢覺勇施
八、惡意欺僧 慳婦罪報
九、阻人建寺 苦報無邊
十、修福且緩 牛悔上生
十一、毀謗口業 現受慘報
十二、供佛齋僧 眾丐飛空
十三、誣謗苦報 瘡兒呻號
十四、身能通石 國王驚懼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業報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議
十七、夫人生天 國王得道
十八、邪思退道 長淪生死
十九、毀謗惡報 如影隨形
二十、宿業難消 羅漢遭災
二十一、戒德降龍 餓鬼訴苦
二十二、改造命運 夫婦賣身
二十三、勸善棄惡 聖德騰香
二十四、撮鹽山立 一本萬利
二十五、竭誠供佛 四願成就

一、至誠感應  信女得道

詩曰

摩訶羅者老年修,受供人愚說法愁;
自嘆無知生苦惱,恭聆此語證初流。』

中印度摩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佛寺——『松寺』,通常住有聖眾百餘位。

距離松寺不遠的村莊中,有一虔誠的優婆夷——在家學佛的女居士信女。這位優婆夷非常的聰明,她認為:『佛經所說教理,是修行學佛的途徑,通達了佛理,才能夠得到悟道成就。否則,盲修瞎練,反招惡果。』所以,她經常以竭誠恭敬清凈心,懇請法師開示佛法

優婆夷每天供養一位比丘,由『松寺』的住持安排眾僧應供的次序,依次前往優婆夷的家裡去接受供養。每天在供僧之後,她總是至誠地恭請法師開示佛法,求問經義。僧團中有對於聞、思、修三慧學習不甚深入的比丘,時常不敢輕率的前往受供。

摩訶比丘,是一位一無所知——新出家老人有一天,正好輪到他去應供。這位在晚年出家的老比丘,時常聽到寺中的僧眾說:『這位優婆夷非常難得,她不但竭誠供養三寶,而且精通一般的佛經教理。』因之使他感到膽怯,不敢前往受供。可是,寺中常住的安排,又不不去。老比丘懷著惴惴畏懼與憂惱的心情,徐緩的步行前去,內心則感到進退兩難,結果到達優婆夷的家裡,已經超過約束的時間了。

優婆夷看見這位老比丘,非常歡喜的說:『今天這位長老,年高德劭,行步詳序,與眾不同。』她暗自想道:『這位老比丘,一定是得到成就聖者,他所說的話一定也是至為寶貴的妙法我要特別慎重的聆聽,不可失去這次求法的好機會。』於是她就特別的供養比丘

供養完畢之後,優婆夷隨即敷設高座,恭請老比丘上座說法。優婆夷竭誠恭敬的在座前五體投地,叩頭求法,不敢仰視。一無所知摩訶羅,登座之後,既恐慌又慚愧,他眼見優婆夷非常恭敬的跪在法座之前,不禁低聲自嘆:『人愚無知,實在苦惱!』優婆夷聽到這兩句話,視為無上至寶,如入禪定似的。老比丘趁優婆夷一心專注的時候,快速地跑回松寺。

優婆夷慎重的善自思惟這兩句話的奧妙之處:『愚無所知,就是十二因緣的根本,由此苦本,生死循環不斷,以致受諸苦惱,故言甚苦。』如此反覆思惟,立即證得四聖中的初果——須陀洹道——凡夫初入聖道之法流。

優婆夷得道之後,急忙開了庫藏室,取出一件寶衣,要做為答謝恩師的禮物。但是,法座上的老比丘卻不見了,她到處去找找不到,不禁懷疑老比丘是以神通飛回去了。於是,優婆夷就帶看寶衣,來到『松寺』要拜見老比丘。可是,老比丘回到寺里心中驚懼不已,深怕施主追來找他,就關閉寮房之門,避不見人

摩訶比丘師傅,是一位有神通阿羅漢,他看見優婆夷追來甚急,以為摩訶犯了什麼過失,即入定觀察,得知優婆夷證得須陀洹道的好消息,即呼喚他的徒弟摩訶羅出來受施,並且為他們說明宿世所結來的法緣,今已成熟摩訶羅聽到師傅開示法語,頓時除了內心煩惱、憂懼,不由得歡喜無量,也證得須陀洹道。

詩曰

真心竭意凡成賢,法葯□除結使顛;
悟道皆因疑念斷,行持篤志信為先。』

附註說明:

(一)『摩訶羅』,是印度梵語,譯為『愚鈍無知老人』。凡是一無所知老人,都稱他為『摩訶羅』或『摩訶盧』。

(二)佛經說:『佛法須向恭敬中求。』一無所知摩訶羅,為什麼會使聰明的優婆夷悟道呢?完全是由於這位優婆夷的竭誠信心所致。

(三)儒家說:『誠則靈,不誠無物。』學佛也是一樣,竭誠恭敬具足信心沒有任何懷疑,即能感應成就

二、愚誠得道  欺人慘報

詩曰

愚人慾學得成仙,惡毒農夫諞種田;
勞作滿年登古樹,喚飛即躍獲升天。』

『雜譬喻經』里有這麼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非常愚鈍的人,但是他的『心』卻極為誠懇,他聽人家傳說,鄰國有一種仙水,人喝了之後,可以得道成仙。他深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因此,他想學道成仙,可以得到逍遙自在。由於他堅信不疑,至心懇切的欲求得道成仙,於是向人問路,決心前往鄰國去求仙水。

當他到達鄰國之後,便向人探詢仙水的所在地,大家聽到他的問話,先是覺得詫異,繼而暗笑他的愚痴無智。但他不因受辱而生退志,反倒好像很有把握似的不顧一切,竭誠勇猛前進,一心只是求尋仙水。

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他遇到一個以種田為業的農家,便向農家主人求住一宿。主人他說:『先生要往那裡去?辦什麼貴事?』他老實的回答主人說:『我聽說貴國有一種仙水,凡人一喝就會成仙;我想學仙,所以特地到貴國來尋找仙水。』

主人見他愚鈍誠實,想愚弄他,利用他來做苦工賺錢,於是心懷不善的向他說:『我不但知道仙水的所在地,而且還知道仙樹,凡人只要爬上仙樹,就會飛上天去成仙。』

愚鈍的人聽了非常高興的說:『好極了!請您老人家告訴我仙水和仙樹的地方,好嗎?』

主人說:『可以啊!你如果能在我家裡做一年的苦工,我就你去成仙。否則,即使你走遍全國,也求不到仙水。』

愚鈍的人回答說:『這樣很好!我願意為您老人家工作,以酬謝您成全我成仙的美意。』於是,他就農夫做各種苦役。由於他一心竭誠的志求成仙,無論任何苦役,他都能以苦為樂精誠的勤勞工作,沒有絲亳怨言。

惡毒農夫,只不過是利用他做苦役賺錢而已,那有什麼仙水和仙樹呢?

光陰荏苒,轉瞬之間,一年很快地就過去了。一年既滿,這個愚鈍的人,就向其主人要求喝仙水、爬仙樹。

那個狠心的農夫,就帶他到深山裡去,指著岩崖上的一棵古樹說:『這棵就是仙樹,你爬到最高的枝頭上去,我叫你飛,你就應聲飛躍一跳,保證立刻騰空成仙。』

可憐這位愚鈍的誠實人,毫無懷疑的竭誠祈禱成仙,他遵照主人的指示,爬到古樹的頂端。

主人樹下,高聲喊『飛』,他立即從樹上飛身躍入空中,居然乘空而去,真的成仙得道了。

主人看得愣住了,他心裡暗自想:『我利用這個蠢人的力量,來增產農作,故意騙他有仙樹可以成仙,本想讓他摔死在岩石上,沒料到竟然真的成仙飛了。我真想不通,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唔!我知道啦!這棵古樹,可能真的是仙樹——聖樹。』

於是,這個農夫就非常崇敬這棵古樹,視之為至寶。他回到家裡,仍念念不忘這棵聖樹,因為他也想要成仙飛去。

過了幾天農夫就帶看他兒子,來到古樹下兒子讓他父親先爬上樹,然後高聲喊道:『爸爸!飛呀!』這位農夫立即應聲,縱身向天空一跳,只聽得『啊喲——』一聲慘叫,立即由空中摔落在岩石上,粉身碎骨死了

詩曰

『貪婪無道世稱聰,果報償還實不空
惡孽欺人多自斃,如形感影業因同。』

附註說明:

(一)春秋左傳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佛經也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二)現世受報,其罪尚輕,將來在三惡道的苦報,才是嚴重。

(三)害人,就是害自己。因果報應毫釐不爽

三、種福建寺  石變天宮

詩曰

『祖貽白石鎮家珍布施生天福樂人;
廢寺農夫耕故址,宮搖下界說前因。』

有一長者,想發心興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的材料都籌備齊全,僅缺柱下的一塊『地基石』而已!

鄰居有一老人,他雖然不是佛教徒,卻知道幫助他人完成建寺,是一件美事。於是,即將他的鎮家之寶——搗衣白石,樂捐出來贊助建寺,使庄嚴佛寺快速得以完成。

這位老人臨終之後,上生到『忉利天』去,住在七寶所成的宮殿中,有很多天女侍奉他,享受自然的天福妙樂。

時間經過很久,那座庄嚴佛寺,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變成廢墟。那塊搗衣白石,當然也埋沒在地下了。

後來有一農夫,在廢寺的荒地上開墾,當他驅牛犁地時,犁頭卻碰到地基石,妨礙到他的耕犁。於是,農人想找人來幫忙遷移這塊石頭,以免妨礙耕作。農人剛開始興起移石的念頭天宮忽然搖動起來。

因為天宮震動,使得天人感到驚訝,想追尋震動的原因,隨即用他的天眼觀察,知道是下界(人間)廢寺的荒地上,農人想要移走他從前布施的那塊白石而引起的。

天人心想:『我因為布施那塊石頭,無意中得生天上,享受天福;如果那塊地基被農人掘掉移走,就會損害我的天福,我應該要自救,阻止農人移動這塊基石。』

於是,天人就變化成一個老翁,來到農夫面前,問道:『你為什麼要掘掉這塊石頭?』

農人回答說:『這塊石頭在這裡,不但阻礙我的耕犁,而且減少收成。為了多求一點薄利,多做一點耕種,可以多得一點收成。所以,我決然要把這塊石頭掘掉,增加我的耕地。』

老翁說:『你開墾這塊荒地,辛辛苦舌的工作,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我送給你黃金五百兩,請你保存這塊石頭,不得移動它,你願意嗎?』

農人聽了驚駭萬分的說:『我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的黃金。您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關心這塊石頭呢?』

老翁即變回天人之身,告訴農夫說:『我以前也是本地人,這塊荒地,就是古代的佛寺。那時,因為鄰居正將興建佛寺,全部材料都籌備齊全,但缺少一塊平石,做為木柱的地基石。我把祖先留傅下來,視為至寶的搗衣白石,毫不考慮地捐出來建寺。真使我料想不到,布施一塊石頭建寺,竟然會有福報使我上生天界,住在七寶所成的天宮,享受天福妙樂。今天早晨,我的天宮忽然震動,我覺得奇怪,就以天眼觀察,知道你動了心念,將要掘掉這塊地基石。這塊白石是我生天的根源,如果被你掘掉,會損害我的天福,所以我特地前來阻止你,不要移動這塊白石。』

農夫聽聞天人的話,向他合掌,並且感謝他說:『原來此地過去是佛寺今日尚且為天人福田我為了貪取薄利,差一點就犯了罪過!現在既然知道了,決定不敢輕舉妄動了。』天人聽到農人這樣說,非常歡喜,很安心的返回天宮去。

農人思惟道:『從前人行善,僅發心布施片石,助人修建佛寺完成,因此就得生天的福報。如此稀有肥美的大福田,播下一種子就能得到收成無量萬億倍的福果。我是農夫,應該要好好經營這塊福田,更應該要刻骨銘心,永誌不忘的記住。』

於是,農夫人就宣說『施石生天』這件事,大家很相信他的話,知道修建佛寺有無量無邊的福德。因此,發心廣種福田,不久以後,就把庄嚴佛寺重建起來,寶塔巍然,屹立雲表。

詩曰

『興修佛寺德無邊,片石能邀享福天;
若有至心真施供,當生極樂證金仙。』

附註說明:

(一)這個故事,出於『福報經』及『經律異相』中。

(二)忉利天一晝夜,抵人間一百年。此天的天人,可享天壽千歲,就是人間三十六萬五千年。

(三)布施修建佛寺,能得到如此大福報,我們應該要廣種福田,共證菩提佛果

四、廣種福田  龍王獻寶

詩曰

阿育王征海不從,分金造像比輕龍;
興添福德修千日,獻寶稱臣叩首恭。』

距今二千多年前,印度阿育王由於他福力特別殊勝,統一了全印度

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問道:『現在天下,還有什麼地方不屬於我?誰敢不服從我?』群臣同聲回答說:『全印度都被大王統一了,沒有一個不稱臣服從大王。』

中有一位大臣站起來說:『啟奏大王!以臣所知大海中的龍王,不屬於大王。因為龍王向來不遣使來問候大王,也沒有任何寶物進貢。由此可見,他不屬於大王。』

阿育王想考驗自己的福德威力,是否能夠懾服龍王,因此發動了千乘萬騎的兵將,敲鐘擊豉,旌旗展揚的來到海邊。阿育王厲聲向大海呼喊說:『龍王你在我的國界內,為什麼抗拒不來見本大王?』他雖然再三地呼喊,龍王安然不動,視若無睹。

阿育王問群臣說:『有什麼妙法,可以使龍王不得不出來?』

這時,有一尊者,稟告阿育王說:『時機若到,就可以使龍王出來。現在因為龍王福德,在大王之上,所以他不出來歸服。大王如果不相信龍王福德比較大的話,可用黃金二斤,分別塑造兩尊王像,一斤造龍王形像,一尊造大王形像。兩尊金像造完成之後,如法加持修法,比量其輕重,就可以明白誰的福德大。較重的一尊就是福德大。』

阿育王就依照尊者辦法人去造像,造成以後,稱驗的結果還是龍王的像重,人王的像輕。

尊者說:『龍王福德,超過於大王之上,所以他的像較重。大王福德不夠,所以比龍王的像輕。若想輕者變重,必須修德培福,才能如願。』

阿育王聽聞尊者開示之後,知道自己的福德淺薄,深感慚愧,因此更發勇猛精進之心,廣種福田。從此每天精進修持顯密佛法,又大叩頭(大禮拜)數千拜,即使手已磨破,仍然竭誠的禮拜三十五佛。

阿育王發心稀有難得,他把私人的財產,全部做為供養三寶布施貧窮。又在各省市建寺起塔,廣造佛像,印贈佛經,不計其數。如此種福,使供在密壇上的龍王金像,向他曲身合掌。

尊者說:『這樣的福德還不夠大,要使龍王像向大王頂禮,全身伏地,大王福德才夠大。』

於是,阿育王更加發大心,並接受耶舍尊者的指導,取阿闍世王所藏的佛陀舍利四升,粉碎七寶末,而造八萬四千寶塔。又受護法神的協助,將此寶塔舍利,分遍閻浮提,同時安置供養。此外,更派遣高僧前往各國去宣揚佛法,使佛法遍滿於全世界

如此,三年不斷的精修佛法,廣種福田。到了最後,連阿育王自己睡覺用的枕頭,也拿去賣掉,來供養三寶。這時,龍王的金像,立即伏地向阿育王頂禮

尊者就向阿育王說:『現在可將兩尊金像,再稱驗其輕重。』真是不可思議,人王像已經超過龍王像的重量了。尊者說:『大王可以征服龍王了。』

阿育王非常高興,便如前次一樣,帶領著大軍來到海邊。這時,龍王立即變化成一位青年婆羅門,來到阿育王面前,長跪問候請安,並貢獻許多珍寶,自稱小臣。

詩曰

福慧雙修法王,闡揚聖教顯威光;
捷成寶塔閻浮遍,饒益人天盡佛當。』

附註說明:

(一)福德智慧,是成就佛道的根本,故佛為福慧兩足尊。若要人恭敬信服,自己需要培植相當的福慧。

(二)布施得大福,修持智慧。培植福慧的人必須要至心供養三寶,周濟窮苦;精進修持顯密佛法

(三)禮拜『三十五佛』,功德無量。依照『決定毗尼經』的懺悔法,修持禮拜諸佛,能消滅一切惡業

五、竭誠禮師  不可忘本

詩曰

『圓音普遍妙揚揮,九十恆沙俱震威;
佛告目連還勝訣,竭誠禮念本師歸。』

佛陀說法的法音,遍滿十方,能夠使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各類眾生,同時聽聞佛語。所以,佛陀說法,圓音遍徹。

目犍連尊者,在佛陀的大弟子中,號稱神通第一。有一天,目犍連暗自思惟:『佛陀每次欲說大法之際,佛身即發出祥光,遍照十方世界,無量菩薩都來集會,恭聆法音。佛光能夠遍照於十方世界佛陀說法聲音,是否也能夠遍布於十方世界呢?』

於是,目犍連尊者就以他的神通力,向空中飛騰而去,一剎那間,到達須彌山頂的忉利天界。這時,佛陀說法聲音,仍然在他的耳邊。

他又再飛騰,經過了南瞻部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北俱盧洲等四大部洲的三千大千世界佛陀聲音還在他的耳邊。

釋迦世尊早已知道目犍連的發心,是想探測如來圓音的遠近。這時,佛陀就以佛的神力協助目犍連,使他自在飛騰,朝向娑婆世界的西方飛去,經過了九十九恆河沙那麼多的佛世界有一世界名為『光明幢』,其中有一尊佛,是該世界教主佛號光明如來』,正在說法,教化眾生

目犍連來到光明世界之後,再次試聽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音,還是像在自己身邊似的,聽得很清楚。

光明世界的佛身高大,佛坐在獅子座上,坐像尚有一千六百里高。光明王佛的蓮華座下菩薩聽眾,其身立像高達八千里

目犍連運用神力,飛騰在一光明耀目的山上,聽佛說法。猛然聽到如雷鳴似的聲音說:『奇怪!什麼地方來了一隻小蟲,竟然身現比丘相,在我們這個缽上行走呢?』

光明王佛告訴諸位菩薩說:『你們不應該生此輕慢心,他是東方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上首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

此時,釋迦世尊神通力(好像打無線電似的),告訴目犍連說:『目犍連!這個光明世界菩薩,身高五百由旬(一由旬十六里),而你的人身微小,他們把你看成小蟲似的。你應該化現神變,來轉他們的輕慢之心。』

目犍連於是就到光明王佛的座前,以頭面接足禮佛,環繞光明王佛七周,然後依照釋迦世尊的教導,踴身虛空,立即變成身高四千萬丈,並且身放百千光明,光中出現無量蓮華。每一蓮華座上都有釋迦牟尼佛在宣說妙法

彼國諸菩薩眾,看見目犍連身現神通瑞相之後,非常驚奇,大家都合掌恭敬,咸生稀有難得之心,稟白光明佛說:『這位尊者,為什麼會來到我們這裡呢?』

光明王佛告訴諸菩薩說:『目犍連尊者為了要試聞他的本師釋迦如來的法音,所以來到這裡。』

目犍連稟白光明佛說:『我來到這麼遙遠的世界,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回去,惟願如來慈愍,幫助我東返娑婆世界。』

光明佛說:『以你目犍連的能力,縱經一劫,也不能回到娑婆世界。但是有一個妙訣,就是不可忘本。你應該至心觀想你的本師,心不離師傅,竭誠頂禮,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號,便得安返。』

目犍連依照光明王佛的教法,至心觀想本師釋迦牟尼佛,面向東方,竭誠頂禮,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念之頃,便回到娑婆世界了。

詩曰

『重道尊師顯密同,十方諸佛俱推崇;
愚痴弟子心忘本,惡孽泥犁苦不終。』

附註說明:

(一)本故事詳載於『語密經』,主要內容是勉勵修道學佛的一切行人,必須『尊師重道』,不可忘本。

(二)學佛的一切成就,全部依靠師傅師傅好像電燈的總開關,弟子如果不恭敬師傅,總開關即自動關閉,不能得到成就

(三)忘本、不敬尊長不守戒律的人,不論他聞持了多少佛法,現前難以入道,後世當受罪苦,業報無量。

六、口業如山  聖沒一言

詩曰

『言招苦果孽愆因,閉口如啞似木人
惡毒相師殃子禍,不祥遠棄離王親。』

釋迦世尊,在過去因地修菩薩行的時候,曾經當過印度波羅奈國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後,便知道自己的宿命,無數劫以來的一切善惡苦樂,以及壽禾美醜等事,都記得很清楚,好像就發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對惡報心存怖畏,一向寡言。

太子三歲的那一年,忽然大為轉變,即時閉口不語,如聾、如盲、如啞似的,好像木偶和泥人一般。

國王只有這麼一位太子,而且普受舉國敬愛,不久就要繼承王位國王眼見太子,雖用衣食,不說飢寒,雖有耳目,不存視聽,本來是個聰明智慧的人,如今卻變成和石人一樣。國王非常的悲傷、憂慮,於是請教有學識的婆羅門教徒,問他們說:『太子為什麼不能說話?』

相師胡亂的回稟說:『太子相貌雖端正,可是身藏禍殃,欲害父母,危國滅宗。他所帶來的嚴重後患,不久將至。』

相師又說:『國王之所以沒有生育其他的太子都是因為這個惡子妨礙的緣故。應該把他活埋,才能保國存宗,再生貴子。否則,國王國家,都非常危險。』

國王聽信相師的妖言,為此深感憂愁,坐卧不安,於是召集親信老臣,共議此事:『究竟是將太子遠棄深山,還是把他沉溺於河水中?』

有一大臣建議說:『我們可在荒郊野外,造作一個深坑地室,將太子關禁在其中。另外派五個人,照顧他的起居飲食。』國王採納了這個意見,因為比較合乎父子親情

此時,太子非常悲愍大眾疑惑,但既已鎖口不語,即任由他們所為,不起計較之心

太子的母後,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悲傷,她捶胸流淚說:『我兒命薄,才會遭遇這種災殃!』她自嘆無權制止,只好把太子衣服珠寶瓔珞等日常用物,全部裝箱運往地室,更挑選了五個良善的宮人,咐囑他們好好的伺候太子

國王派車把太子載往郊野,當時那間地室尚未完成。慕魄太子在車上,作是思惟:『父王和母後,都以為我是個痴啞,和木石沒有兩樣的人。殊不知我之所以不說話是為了要脫離口業,安身避禍。如今反而因此被邪人誣害,如果再不加以糾正,便會危害到更多的人。』

於是,太子隨即自取瓔珞寶珠等飾物,安詳自在走到水邊去浴身。然後,穿著乾淨的衣服,佩掛瓔珞寶珠,來到掘坑造地室的地方,問工人說:『你們幹麼造這個地室?』

工人們說:『國王有一太子,名叫慕魄,喑啞聾痴,他年已十三歲尚不說話,我們造作這個地室,是要把他關禁在這裡。』

太子說:『我就是慕魄。』

工人不相信跑到太子的車上去查看,太子已經不在車里。大夥兒又回到造地室的地方,仔細觀察太子威儀言語、行動等,都和常人一樣,使他們深感詫異。

太子即問他們說:『你們詳細觀察我的形態、容貌、言語和行動,是不是像那般邪人所說的「外貌端正,內懷不祥,欲害父母,危國滅宗」呢?為什麼你們也如此迷亂,相信他們的狂妄之言,而造此地室來關禁我呢?』太子神情安詳,談吐文雅,而且和藹誠摯,大家先是驚疑,繼而惶懼,伏地哀求赦罪。

太子說:『奉令行事,沒有罪咎。』並對勸請太子回宮的隨從人員說:『我既已被棄,就不願意再回宮中了。』

隨從人員立即飛奔回宮報告國王王後聽了之後,立刻乘車前往迎接。

國王尚未到達之時,慕魄太子自念:『如今已經脫離王宮的束縛,正好在此,一心學道。』

沒多久,國王王後就駕車來到。國王遠遠地遙見太子端身靜坐樹下,慕魄看到父王和母後親自蒞臨,趕忙起身迎接,恭敬作禮。國王王後,看見太子舉止安詳,出言文雅,不禁興奮莫名,欣喜無比,即時催促太子回宮。

慕魄驚怖的退避數步,合掌而對父王和母後說:『慕魄出生至今十三年,我的多生往事,一切業報,都盡在眼前,記憶猶新,沒有一件忘失。人之所以遭受地獄痛苦都是由於「口業」造出來的。一生中如果有一言失檢,就會遭受千萬年的罪報痛苦。我深畏地獄的罪報慘苦,所以出生以後,就很少開口說話,如此經過十二年。當我想到「禍從口出這一句話時,我雖然寡言,但非究竟,不如「無言」,才能斷絕禍根。所以,我就鎖口不語,以免再造是非口業。』

慕魄又說:『父王母後!我於往昔,曾經是一個國王,名叫須念。我以正法治國,奉行眾善。殺人兇器,禁絕不用;惠施仁愛,救濟困窮。當時很多的小國王看見須念王的大慈悲、大喜舍,一致感恩戴德,真誠來歸。須念王為此大宴賓客招待各小國的國王廚師為了准備各類佳饌美食,必須屠殺牛羊等六畜,因此稟白須念國王。須念王本來仁慈不殺生,但是為了款待嘉賓,事非得已,即點頭表示說:「好吧!」由此一言之失,死後即墮於大地獄,償還殺生的血債。六萬餘歲當中,遭受煎煮剝裂等罪報,慘苦難忍!呼救沒有人聽到,求死不得死,誰能分擔我的慘苦呢?受盡地獄種種酷刑之苦,罪報盡了,才再次得生為人這是我在過去世,因一言而受無量劇苦的事實經過。

我慕魄,為了要永遠斷絕一切痛苦,所以決心出家學佛。因為我每當憶及「因一言而受大痛苦」的業報事實就會心寒膽裂,冷汗直流,惟恐重蹈覆轍,由於畏懼地獄痛苦,所以才閉口不言。』

國王知道慕魄太子心志堅定也就同意他去出家修道。慕魄太子一心精進,累積功勛,遂至成就佛道

詩曰

禍從口出業如山,一語招愆酷苦艱;
呼救無聞難得死,心寒膽裂畏償還。』

附註說明:

(一)釋迦世尊在本故事中指示我們說:『禍從口出,一言不慎,即招無量劇苦。』我們於日常言語中必須多加謹慎。

(二)口業如山,最為可怕!十惡業中,口惡業即佔四種佛經說:『造口業的人將來會受到耕舌地獄的慘報。』口業可不慎乎?

(三)如果有人在佛教中,搬弄僧、尼(出家人)的是非此人的罪業更為嚴重。請詳閱『贊僧功德經』便知慘報如何了。

七、人生無常  夢覺勇施

詩曰

『揭鳥因毛禍獵刀,氂牛愛尾命難逃;
蜂釀蜜後身先死,財寶積多枉苦勞。』

有一長壽道人,他的家財無量,但卻不是為富不仁,他經常散財布施,救濟貧窮與拔除眾人之苦善事

有一位知己的朋友,看到他克勤克儉的聚財,自己卻沒有一點享受,把辛辛苦苦得來不易的家財,盡拿去布施供養三寶與救濟貧困的人,深深地為他可惜,於是便對他說:『你把家財拿去供養三寶,做布施救濟的功德,似乎做得太多了吧!』

道人回答說:『不多!不多!我聽聞佛陀教法,都謹記在心,不敢一日有所忘失。佛說:「人自從無始以來,在六道輪迴中,遭受生生死死往來的痛苦,其日子多得難以計數。」如果以此計算,我現在所做布施,平均一天還用不到一文錢,這樣還算多嗎?

佛陀說:「假如有人能夠得到普天下的一切財寶尚不聽聞一句佛法的寶貴。」

我深信佛陀的慈訓,所以廣行布施,救濟困苦。因為積聚財產,不但不能夠了脫生死痛苦,而且還會因財惹禍。既然如此,不如盡將家財布施功德為妙。』

長壽道人接著反問他的朋友說:『你有沒有聽說深山中有一種揭鳥,它的羽毛非常美麗,所以特別愛惜它,萬一被雜草其他的東西粘住,它便不敢輕舉妄動,深怕損傷了美麗的羽毛。結果,往往因此而輕易地被獵人捕擒,不但美麗的羽毛被拔掉,甚至性命也不保。

揭鳥為了愛惜它的羽毛而遭殺身之禍,愛財如命的人,與此揭鳥有什麼兩樣呢?

氂牛也因為愛惜它美麗的尾毛,而被人所殺。世上有不少痴人,只知道拚命地斂財,貪得無饜,卻不知道禍難日近,倘不及早覺醒,無常一到,則「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此時,所有的財物,盡皆變成他人享用。既然如此,不如在生前廣種福田,免得後患無窮。』

道人又說:『有些親戚朋友們責怪我散財布施,不留些家財子孫。其實,兒孫自有兒孫福,用不著我們操心。我再說一個譬喻:

蜜蜂天天飛去採取花粉蜜,辛辛苦苦的釀成糖蜜,仿為幼蜂的飼料。結果偷蜜的人,用煙火熏灼,把蜜蜂統統驅離蜂巢,不但被偷去了全部的蜂蜜,並且連窩巢中的蜂卵也被殺盡。蜜蜂的釀蜜召禍,與人類的積財召患,又有什麼兩樣呢?

我之所以散財布施,遠離色慾,就是為了遠離災禍世人日夜奔忙,勞心勞力,全部都是為了錢財,要知道人無常,一旦命盡逝世,所有的財物,絲毫都不能夠帶去享用。如果為著營求財物,而以不法的手段取得「不義之財」者,這個罪業,更是無可逃避的。這個人死後,不但會在惡道中受諸劇苦,將來還要償債,還盡人家的財物,並且連其利息,也要依照年代付清,所受的業報越慢,果報越加嚴重。』

長壽道人更鄭重的說:『人生在世,好像乘坐一隻泥船在河中,泥船碰到水,很容易壞掉,那是至為危險的,應該換上竹筏渡河。』(竹筏比喻佛陀所說的種種出苦善法。)

長壽道人又警惕大家說:『人身好像泥船一樣,人命無常危脆,朝不保夕,應該要好好修行學佛親近供養三寶布施、救濟貧苦,廣種福田,別讓寶貴的光陰空過。』

詩曰

『慳貪獲報苦貧窮布施修齋福德豐;
善惡隨形追木影,升沉路異自心通。』

附註說明:

(一)本故事所說的法義,詳載於『三慧經』中。

(二)佛經中常常談到一些守財奴,因為沒有種福田,又放不下財產,所以死後墮落在畜生道中,變作猛犬、毒蛇,日夜守護其藏物,不能解脫

(三)布施菩薩六度之首,廣行布施才能夠圓滿福慧。如果沒有施捨種福,很可能會因此而喪失人身,或者出生於貧賤之家,甚難解痛苦

八、惡意欺僧  慳婦罪報

詩曰

『焦身餓鬼腹如山,萬劫千生劇苦艱;
慳婦無知行暗計,施僧穢物惡心蠻。』

印度摩竭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王,是佛陀的大護法。他為了恭請佛陀說法,特在王舍城外建立一座富麗堂皇的講堂,名叫『竹林精舍』。這座竹林精舍,就是世界上最早興建的佛寺佛陀在這精舍中,說法眾生

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是佛陀首座弟子,這兩位尊者每當受食的時候,必先運用神通慈力,去觀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的罪苦眾生看他們是否有救度的因緣,觀察完畢之後才進食。

有一天,目犍連尊者看到一個恐怖又可憐的餓鬼,她的身體好像被火燃燒過的木柱,肚子猶如山丘那樣大,咽喉卻細得如針孔那樣小,任何東西都咽不下去,由於業力關係食物一到嘴邊,都變成火炭,不得飲食餓鬼的口中,又會吐出猛烈的火焰,燒爛了自己的顏面。她的頭發硬得像鋼刀,碰到身體都會流血,全身的支節也會出火自燒,真是苦不堪言。

目犍連看見這個餓鬼,就到她的面前她說:『你是造了什麼罪業,受到這種悲慘的苦報?』

餓鬼回答說:『尊者!有太陽照耀的地方,都不需要點燈燭。目前釋迦世尊,正在人間說法佛陀大圓鏡智,能照徹十方一切眾生。所有眾生的過去、現在、未來,由身、口、意三業所造的各種罪業,佛陀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會偏差遺漏。我過去造什麼罪業,你自己去請問佛陀我現在飢渴得沒有力氣,請原諒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

於是,目犍連尊者就回到佛陀說法地方,要請問如來,有關這個餓鬼造罪業的因由。

這時,釋迦世尊正在演說究竟妙法教義佛陀說法圓滿之後,看見目犍連回來,佛陀他說:『目犍連!你今天又有什麼新發現,看到什麼異事?』

目犍連回答說:『我見到一個餓鬼身體焦燃,四方馳走,叫苦連天。這個餓鬼生前,究竟造了什麼罪業,受此痛苦?敬請世尊慈悲開示!』

佛陀告訴他說:『從前,在舍衛城內,有一有福的人,他雇了很多工人,專門經營甘蔗汁的生意,後來成為大富豪家。當時,有一證得辟支佛果的出家人,正在各地廣度眾生病中感到很渴,有人勸他飲甘蔗汁。於是,這位出家人就帶著他的缽,來到這個福人的家門前,求取蔗汁。這個有福的人道德修養很好,也很欽敬出家人,歡喜樂施。可是他身有急事,馬上就要出門,沒有時間為他壓取甘蔗汁,親手奉施供養,只好懇切的交代他的妻子富那奇說:「富那奇!你代我壓甘蔗供養這位師傅。」他的太太答應說:「好,你放心!我會布施他的。」

丈夫出門以後,富那奇暗自忖道:「我家甘蔗汁,向來不施捨給人,現在如果破例,恐怕以後會有很多的人來索取。豈不是自找麻煩?」她的慳吝心,使她生起惡念,便向那位家人索缽,將小便放在缽中,然後再放一點甘蔗汁在上面,就這樣送給出家人

這位出家人接到缽時,就知道慳婦所做的罪行,便將穢物傾棄於地,取水洗缽,然後拿空缽回去。

這個怪婦富那奇,過了不久就命終逝世,墮落在餓鬼道中,常受飢渴之苦,並有業火燒身。她一念之差,受此劇苦,經歷萬劫(一劫十三萬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尚不能了脫餓鬼痛苦。』

詩曰

『惡道生中各有因,慳招劇苦失人身
自然慘報難逃脫,萬世賤殘作赤貧。』

附註說明:.

(一)佛經說:『對於佛、法、僧三寶,一念竭誠恭敬之心,即獲福無量無邊。』又說:『如果有人,一念輕慢心,不恭敬三寶而生誹謗者,獲罪也是無量無邊。』

(二)有人說:『不知者不罪』,這句話是大錯誤。富那奇即因為『無知』,才造下這嚴重的大罪業。

(三)古德說:『能動千江月,不動道人心。』如果有人無知,留難、擾亂僧尼之道心者,其罪業更是無量無邊。

九、阻人建寺  苦報無邊

詩曰

心懷煩惱口招殃,偶發閑言受苦長;
火燒身難忍耐,幸生善念獲清涼。』

七地菩薩化身的阿耨婆達多龍王,他有一天,恭請佛陀龍宮去接受供養佛陀就帶領五百弟子隨同應供。

龍王王宮的前面,有一個大池,名叫阿耨達池。池中有功德水,與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中的八功德水一樣,凡是有的人,只要喝下一滴水就能知道自己過去的往事,證得宿命智。佛陀弟子大部都是證得六通自在的大阿羅漢,只有一少部份未得果位,自從飲了『八功德水』之後,一律得到宿命通,知道夙世的往事。

佛陀為了要使大家知道因果業報的嚴重可畏,在阿耨達池的旁邊,命五百弟子飲八功德水之後,各個自我介紹,講述自己過去世因果業報的史實,用以警惕一切眾生

尊者羅悲提說:『過去拘留孫佛涅槃之後,很多佛弟子,都發心興建又高又大的塔寺供佛安僧。那個時候,我出生為人,住家就在佛寺的附近。

我看見發心興建佛寺當事人,願力宏大,突然生起無明煩惱,嫉妒他人的發心,於是心懷惡意,口吐冷言,向當事人說:「這項工程太大,這座凌雲高塔,以及廣大殿宇,多麼勞心費力,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完成呢?不如縮小一點,功德也可以快點成辦,既不需多費金錢,又省了不少勞力。」那知「禍從口出」!由於這幾句閑話,即因此而犯上惡業,遭受無量無邊的劇苦慘報。

不久,我就命終了。我死後即墮落地獄,被煩惱烈火燃燒,痛苦得簡直無法忍受,日夜慘呼求救,卻沒有人可憐我。

後來自己檢討,知道這是由口業造出來的災禍。我忽然心生慚愧懺悔口業,得此一念悔過的善根地獄慘報便告終止。我從地獄出來之後,再轉生為一個身體矮小、面貌醜陋、形態粗惡的人,時常受人厭惡、譏誚和輕賤,從此生生世世都遭受如此的慘苦,經過數萬年,無法得到解脫

後來,迦葉佛住世的時候,我連這個醜陋的人身也失掉了,墮落在惡道中,變成一隻令人厭惡烏鴉。因為造口業的關係,無論飛到什麼地方,都被人視為不吉祥。我嗚叫的聲音惹人憎惡,受人咒罵,到處被人驅趕、虐待。

這時候的我,雖然是一隻鳥類烏鴉,但因過去受地獄慘報時,曾以一念悔罪的心光,做為善根,因此我能記得過去造口業的罪惡。我天天在波羅奈國大路旁邊的樹上,遙望迦葉世尊放出的無量光明,遠勝於日光。很多比丘聖眾,都在繞佛禮拜,恭聆法音。我也隨人禮佛,聽聞佛法,並且口中發出悲哀的聲音,向佛懺悔,求佛哀愍。

迦葉世尊波羅奈各地遊行化度眾生我也經常跟隨在佛陀的後面悲鳴,懇求世尊慈悲,准許我懺悔,以消滅罪業,使我早日脫離惡道的苦報。

我竭誠至心的懺悔,得到迦葉如來慈悲加持,不久就脫離了惡道,再得到人身,而且遇到正等正覺釋迦佛陀、無上的導師,於是隨佛出家學道,得到六通自在阿羅漢果。

回想過去因為一時出言失檢而遭受無量劇苦,使我心恐懼,因此深深了解口業如山,如果不是我的至心求哀懺悔,我的口業,不知道要到何時才能脫離惡道的痛苦呢?』

詩曰

『一語遭殃苦萬年,閑言不檢罪無邊;
是非若向僧尼造,億劫悲哀更慘憐。』

附註說明:

(一)這個故事警惕我們造口業感遭慘報的可怕。我們既然知道『禍從口出』,就應該要守口護心,莫說閑言,更不可誹謗佛、法、僧三寶。如果有人寫文章毀謗三寶,其罪惡更為嚴重。

(二)墮落在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受慘苦的,大部份是過去造口業的人。『口禍』如此嚴重,可不慎乎?

(三)三寶門中福可求,但也容易造罪業。因為無知不幸造諸惡業,後來知錯想要悔改的人,應立刻向佛前發露懺悔,即以四力懺悔努力洗清業障之後,將來還是能夠成就佛道

十、修福且緩  牛悔上生

詩曰

『求增財產事勞忙,修福無空且緩長;
緣盡披毛兼戴角,度兄說法脫牛殃。』

從前,有兩兄弟哥哥專門經營事業財富無量。弟弟愛道學佛出家精進行,得到聖果,成就六通自在阿羅漢道——尊者

尊者為要度他的胞兄出離苦海,常到他哥哥家裡,很懇切的勸兄學佛,修福做功德尊者說:『哥哥人生只有數十年的壽命,你卻做了千年的事業計畫。佛經說:「人命無常世間財物,一切皆空。」一旦無常到臨,縱有家財千萬億,黃金成山,都無用處。尤其積蓄錢財,不但無法了脫生死痛苦,而且會因此而造作種種惡業,以致墮落於惡道之中。

哥哥人生無常,你已經有千萬的財產,不要天天為錢財而勞碌,應該要速速歸依佛法三寶,修學佛法,種福修德,做為來生後世的福慧資糧。』

他的哥哥說:『弟弟你說的話固然不錯,可是,我現在正要增設工廠,推出新產品,忙得連吃飯都沒空,那有時間顧及學佛功德呢?賺錢要緊,修福作功德且緩一步,以後再說吧!』尊者哥哥,每次都以『業務繁忙』為借口而加以推辭,使尊者失望而歸,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時間經過不久,尊者哥哥忽然罹患重病,命盡逝世了。尊者深深為他可憐而悲傷!

後來,尊者想知道他哥哥死後的神識投生於何處,即用他的道眼觀察,天、人善道之中,尋不到他哥哥的投生處;地獄餓鬼道中,也找不到。最後,在畜生道中,看見他的胞兄,披毛戴角,投生為一隻大牛。這時,有一個驅牛車工人,驅趕那頭大牛,拖著滿載貨物的車子趕路,因為道路崎嶇,車輪陷於爛泥之中,大牛拚命掙扎,駕車的工人,不但不生憐憫,反而用鞭子猛抽,大牛痛苦難忍,只有『噓——』聲嘆氣不停地喘息,好像是『自嘆無法脫離如此慘苦』似的。

尊者看見胞兄投生為牛,如此的痛苦,心裡非常難過。於是他就以神通力來到牛的旁邊,把他哥哥平時所說的話,說給牛聽:『我賺錢要緊,修福做功德,以後再說吧!試想為錢財而忙碌終生,結果滋味如何?』

大牛聽了尊者的話,立刻低頭流淚,萬分羞慚,就此絕食死亡。牛車主人得很奇怪,那個出家人,到底用什麼法術把我的大牛咒死?於是眾人就尊者追回,大加責問。

尊者向他解釋說:『這頭大牛是我哥哥後身,他生前痴心指望增產賺大錢,我勸他修學佛法,種福做功德,他都說:「賺錢要緊,修福且緩。」因為他不知道人無常,苦、空、無我,始終執迷不悟。有一天,他忽然得到急病,無法醫治隨即死亡。由於他生前不肯學佛,又未做功德種福修慧,所以死後就投生為牛,來償債還業,因此慘受如此罪報。

我的哥哥逝世之後,我為了可憐他,用我的神通道眼,觀察他生於何處?知道他投生為牛。因此我就來到此地,與他談話,促使他醒悟。他自恨生前不聽我的話學佛、修福、做功德,以致死後投胎做牛,受此慘苦的業報。慚愧之餘,就絕食而亡。』

眾人聽完尊者的話,知道他是大聖人,對他非常恭敬,大家也都了悟到人命無常因果業報的可怕,於是就為大牛超度。大牛仰仗尊者福德,很快地就了脫畜生道,上升天界了。

詩曰

人命無常世事同,家財產業悉歸空;
未曾種福修諸善,萬劫痴貧困苦鴻。』

附註說明:

(一)為事業而忙碌,未曾種福修德,結果命盡逝世,投生為牛,受諸苦報。

(二)佛經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生不可『廢寢忘食』,更不可不修福德智慧

(三)修持佛法,廣種福田才是你永久受用不盡的法財。

十一、毀謗口業  現受慘報

詩曰

『仇其離謗聖賢人,屢諫無聽反倍嗔;
捷感惡瘡頭至足,即時墮獄苦難陳。』

釋迦世尊的十六位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尊者,與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是最好的朋友,通常都結伴在一起游化,不會分開單獨出行的。

有一天,當『二尊者』在外游化,到了快要黃昏的時候,天氣忽然轉變,下了不停的大雨,『二尊者』就進入路邊的一所瓦窯中去避雨。到了天昏黑時,雨不但沒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他倆又沒有雨具,因此不能走路回去,只好在這瓦窯內過夜。

有一個牧牛女,她先避雨在這所瓦窯內後方的深暗之處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位尊者,根本不知道已有牧牛女先在瓦窯內避雨,因為聲聞人不入定時,與凡夫無異。

這個業障深重的牧牛女,看見兩位比丘(出家人)進入瓦窯內過夜,她心中即動了邪念,獨自空思妄想,暗犯罪行。『二尊者』因未入定之故,當然不知道這俗女起惑犯罪之事

明時分,大雨也停止了,舍利弗與目犍連二位尊者就從瓦窯內出來。過了會兒,牧牛女也從這所瓦窯內走出來。

這時,有一壞人,名叫仇其離。他是一個不知因果,輕慢聖賢心懷邪見,粗暴嗔妒,喜歡宣說惡言毒語的人。他看見舍利弗和目犍連從瓦窯內出來,過不多久,又有一個牧牛女出來,而牧牛女的臉色不正,因此到處亂造聖者謠言說:『舍利弗和目犍連在瓦窯內,姦淫牧牛女。』

仇其離又廣向諸比丘以及所有的出家人,宣揚惡毒謠言。這時,諸比丘惟恐他受到毀謗聖者罪惡慘報,便忠言勸諫仇其離說:『你不可誹謗二尊者。』諸比丘為了悲愍他的無知,再三鄭重的勸諫『莫謗尊者』,免得遭受惡業的劇苦慘報。那知這個罪孽深重的仇其離,不但不納忠言,反而嗔心嫉妒,更加大肆惡言宣揚,好像發瘋的狂人一樣。

有一長者,名叫『婆伽』,他是『二尊者』的徒弟,曾經聽聞『二尊者』的教法證得三果阿那含聖位。他命終以後,即上升梵天,做梵天天人,稱為『婆伽梵』。

這位婆伽梵天人,他在天上知道仇其離這個兇徒,到處毀謗他的師傅——i『二尊者』,特地從天上來到人間勸諫仇其離。天人即以神通來到仇其離的房中。

仇其離看見有人突然出現在他的房間,覺得很奇怪,便問道:『你是誰?從什麼地方來?我沒有開門,你怎麼進來的?』

天人說:『我是婆伽梵,從梵天來。我在天上,以天耳聽到你在誹謗尊者舍利弗和目犍連,所以我特地來勸你,希望你從今以後,不要再說二尊者壞話,免得造口業。』天人再三勸諫拜託,他都不肯接受,反而譏諷天人說:『你說你是婆伽梵,證得阿那含果的人佛陀說:「阿那含者,名為不還。」你何以再來我這裡?這麼說,佛陀所說的話也是虛偽的了。』

仇其離這句話剛剛出口,身上即時生出很多毒瘡,從頭到腳,滿身都是豆子大小的毒瘡。但他仍然不悔悟,反而到佛陀的座前,向佛陀告狀說:『舍利弗、目犍連怎麼可以姦淫牧牛女?』佛陀勸阻他說:『你不可亂謗他們。』他聽到佛陀的話,更加嗔恚忿怒,因此身上的毒瘡,又再增大起來。

仇其離再次到佛陀座前去誹謗『二尊者』,佛陀勸諫阻止他說:『你不可誹謗二尊者。』他的惡性難改,還是照常毀謗。於是,他的毒瘡就愈加轉大,如拳頭狀。

仇其離第三次向佛陀毀謗『二尊者』,佛陀勸阻他無效,他的毒瘡就變成像瓠瓜那麼大,而且身心灼熱得無法忍受,於是跑到冷水池中去浸水,池水立刻變成熱水。

仇其離因為毒瘡愈來愈大,身體發熱,難以忍受,因此常把身體浸在水裡。可是毒瘡浸水浸久了,就會破爛,瘡庖盡潰,立即命終,墮入於八寒大地獄中的第六漚波羅——青蓮華地獄,慘受千萬億年的無量劇苦。

這個時候,諸比丘請示佛陀說:『世尊!是什麼因緣使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位尊者也會深受壞人的毀謗呢?』

佛陀告訴諸比丘說:『在過去無量劫中,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凡夫的時候,有一天,他們兩個人看見一位出家人從瓦窯中出來,後面也有一位牧牛女走出來。於是他倆就輕口宣揚毀謗說:「這個出家人在瓦窯中,姦淫牧牛女。」由此誹謗出家人的罪業因緣,他倆立即受到慘報,更墮入三惡道中,受盡無量劇苦。現在他倆(舍利弗與目犍連)雖然都得到聖果,成就六通自在的大阿羅漢道,但他倆以前所造的口業,尚未滅盡,所以他倆成道之後,也受到兇徒嚴重的誹謗。』

種竹得筍,種蓮得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口業受惡報這是一定的道理,一點也不會偏差。

詩曰

『兇徒喜播是非田,一語能收罪萬千;
毀謗僧尼深惡孽,無邊劇苦永連綿。』

附註說明:

(一)惡草種播於良田,很快就會蔓延遍地。若把口業種子播於福田僧中,即自然感生業果無量。

(二)世俗惡人,每喜批評僧尼是非,大肆毀謗出家人,以為是趣談。殊不知趣談造口業,種播口禍惡因於良田自然會受到無量無邊的惡業果報。此之謂:『所造業不亡,果報還自受』是也。

(三)本故事告訴我們:播弄僧尼是非,毀謗出家人的罪業深重。我們既知口禍之罪孽嚴重,應該要多加謹慎,切勿任意批評僧尼是非,以免慘遭劇苦。

十二、供佛齋僧  眾丐飛空

詩曰

『只陀齋供說明先,不請貧兒眾半千;
佛令新僧神力往,北洲取食美如天。
世尊示昔因緣事,五百廚頭奉聖賢
日久咸生諸厭惡發心懺悔福遭愆。』

釋迦世尊印度祇園精舍說法的時候,每日都要出去行化托缽佛陀教法最為平等,無論富貴貧賤,都一樣行乞,平等受施,使大家都能夠得到平等福田機會

每當佛陀率領眾弟子入城乞食的時候,就有數百名乞丐,跟隨在佛陀的後面。那些乞丐,仰仗佛陀的福蔭,都不會有飢餓的痛苦。因此,舍衛城中的貧兒乞丐,遂增多至五百人。

有一天,乞丐群的領袖,心生慚愧,他向乞丐大眾說:『我們大家都是罪苦的人,現在雖然依仗佛陀聖僧們的福德,得到施主們的發心救濟,延持貧賤的生命。可是,我們將來困苦會更加嚴重,因為聖僧托缽供養,他們有修持佛法福德迴向給眾施主消災增福慧。至於我們,每天只是白吃人家救濟的飯。實在慚愧慚愧!』

乞丐聽到頭目的話,都有同樣的醒悟,生起慚愧的心。當時有幾個乞丐提議說:『如果這樣,我們應該到佛陀的座前去,懇求佛陀慈悲攝受,允許我們出家比丘,以便如法修行,這樣不是很好嗎?』大家一致贊同這個提議。於是一同來到佛陀的座前,請求出家修行

佛陀告訴眾乞丐說:『我的教法平等的,無分賢愚貴賤;我的教法清凈的,好像凈水能夠洗除垢穢,棄污成凈,回複本真,無一廢棄。』眾乞丐聆聽佛陀開示,皆大歡喜信心堅固,力求跟隨佛陀出家修行

佛陀允許說:『你們志願出家修行,善緣很好,不管罪惡如何深重的人,只要能夠至心懺悔,改過自新,遵守戒律,我都會允許他們出家比丘的。』於是,眾乞丐就在佛陀的座前,剃除須發,身披如來法衣出家比丘佛陀為他說法,使其精進用功,從此息滅貪嗔痴等根本煩惱,而證得阿羅漢道,成為五百阿羅漢

乞丐出家比丘之後,在印度社會上造成轟動。很多豪貴長者以及一般民眾,都起了我慢之心。他們紛紛議論說:『佛陀為何連這些下賤輩的乞丐,也允許他們進入僧團中做比丘呢?我們今後修福業、恭敬供養佛陀聖僧時,怎麼可以讓這些下賤之輩的乞丐比丘,坐在我家的床席上,受我們的禮拜供養呢?真是豈有此理!』

有一天只陀太子廣設大齋,要供養佛陀僧眾太子特別向佛陀聲明說:『惟願世尊明天受我供養。敬請佛陀帶領大比丘僧們一齊到我家來受供養,但佛陀最近所度的那些乞丐比丘,我沒有準備他們的坐位,請佛陀不要隨便讓他們來我家。』

第二天佛陀准備前往時,對乞丐出家的五百位比丘說:『我今天及諸比丘,應只陀太子的邀請,要到他家去接受供養,因為太子曾表示,沒有準備你們的席位。你們可去北俱盧洲,拿自然成熟的粳米飯,然後回到太子家裡,隨意坐下來,吃自己所帶來的粳米飯。』

五百位乞丐比丘,依照佛陀的指示,各各運用自己的神通力,一剎那間就到了北俱盧洲,大家都把缽裝滿了自然成熟的福食,托缽回來,頗具威儀。他們在虛空中,排成一字形的隊伍,乘空而來,好像雁鳥般的飛行,降落在只陀太子家。他們依照順序而坐,各自展開缽具,吃自己帶來的北方福食,遠勝於太子供養的佳饌。

只陀太子見到這批威儀庄嚴神通自在的聖眾,心裡非常歡喜恭敬地請問佛陀說:『世尊!這麼多的聖眾大德,威神巍巍,眾相具足是從何方而來?惟願如來,為我說他們的來歷好嗎?』

佛陀說:『只陀太子!你仔細聽著,這眾多比丘就是你昨天拒絕請供的半千乞丐比丘。因為太子沒有邀請,他們就到北俱盧洲,取自然成熟的粳米福食,來這裡自己吃。』

只陀太子聽到佛陀這樣說,他心裡感到十分慚愧知道自己起了分別心,執著太重,懊惱地自責說:『我為什麼愚痴到這種程度?竟然認不出聖凡,真是罪過無量!』

接著又稱贊佛陀說:『佛陀功德,真是難可思議!連這些下賤之輩的乞丐也能受到得度,成就阿羅漢道,獲得永世無為的安樂。一般苦難眾生,如能竭誠歸依佛、法、僧三寶,精修佛法,其功德成就,更是廣大無邊。』

只陀太子又請問佛陀道:『世尊!這五百阿羅漢的過去世,到底種什麼福因,能夠遇見如來,一律拔度?他們又造了什麼罪業,生下來就當乞丐,過著困苦生活?惟願世尊慈愍,為我開示。』

佛陀告訴只陀太子說:『過去無量劫中,有二千多位出家人,住在山中修行,他們都是證得緣覺果位的聖眾。因為此時大旱,很久沒有下雨,無法耕種,生活發生困難

有一位大富的散檀寧長者家財及米穀無量,他發心供養這二千多位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於是派遣五百個工人,每天施設大齋,供養比丘,侍奉他們的起居飲食

長者每天都至心竭誠,恭敬供養這二千多位的出家人。可是,那五百個工人,每天都在忙著施設齋供,十分辛苦,日子久了,工人漸漸地生起厭煩的心,於是造口業說:「我們這麼多人,每天這樣的辛苦,都是這些乞丐所造成的。」工人們頗多怨言,因而怠慢諸比丘

有一天,諸比丘告訴長者說:「很快就會下雨,可以種植了,請准備農具,派工人耕種。」長者依照諸比丘的指示去做,派工人種下很多米穀等農作物。果然甘雨來臨,大家都歡聲雷動。這次所播種的農作物特別豐收,倉庫里積藏得滿滿的,多餘的米穀則布施給全國的貧民。

這時,那五百個工人良心發現,知道已往惡口、輕視、厭惡出家眾的錯誤罪過。他們知道農作物空前的豐收,一定是長者供養比丘福報所恩賜。因此大家都到諸比丘面前,求哀懺悔以前造口業的罪過,諸比丘慈悲允許他們懺悔

五百工人又向諸比丘發願說:「願我諸人,於未來世,值遇聖賢,受慈濟恩,同得解脫。」

那時奉侍二千多位出家聖眾的五百個工人,因為造口業,罵出家人乞丐,因此五百世生為乞丐,遭受飢餓的困苦。到這一生仍是當乞丐,受大苦厄。但由於他們當時已向諸比丘懺悔,改過自新,又至誠發願,所以這生有此福報,遇到我(佛陀)度化他們出家修行,而證得阿羅漢道。

只陀太子你知道嗎?當時的大富散檀寧長者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那時的五百個工人,就是現在這五百個乞丐比丘——五百阿羅漢。』

詩曰

布施三輪俱體空,發心供養佛僧同,
凡夫未識諸賢聖,分執痴迷罪福豐。』

附註說明:

(一)佛經告訴我們說:供養布施必須要三輪體空。就布施言:施者、受者與所施之物,叫做三輪。布施供養之後,這三輪相都不應存在心裡,沒有執著。就是:施空、受空、施物空,名為三輪體空。

(二)愚痴凡夫,通常都失敗於分別心,更執迷於著相布施。有執著、分別心的人,不但會損福,而且會因此造諸罪業。

(三)本篇故事指示我們『造口業』的可怕!罵出家人句話,從此五百世生為乞丐,遭受飢餓等困苦。好在當時良心發現,向彼出家人求哀懺悔以及發願,因而獲得福報,遇到釋尊救拔。否則,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夠得到解脫呢!

十三、誣謗苦報  瘡兒呻號

詩曰

『瘡孩呻號令人悲,苦楚連綿眾見奇;
往昔進讒誣陷善,精誠懺悔業難移。』

在印虔舍衛城中,有一個大富長者,他娶了一位名門望族,溫柔淑德的女子為妻。照一般說起來,財富無量,又有賢慧嬌妻,應該是一個非常圓滿家庭,可是他也有坐卧不安的痛苦原因是他結婚之後,不久就生下一不幸男孩,這個孩子身體與眾不同,他患有一種皮膚病——生瘡,並且發遍全身,瘡口一破,就很難癒合。這孩子百般痛苦,日夜都在呻號的呼喚中,痛苦不堪!聽到的人,無不憐憫、心酸。

長者雖然把全國的名醫統統請來,可是毫無效果。他無日不在哀痛呼苦的呻號聲中,度過其可憐的生活;不但父母為他日夜煩心,連鄰居的人,也被他呻號之聲所擾及。因此,大家就以『呻號』呼叫這個小孩,他的父母也從此叫他們的兒子為『呻號』。

歲月如流水般的過去,轉眼『呻號』已經長大成人了。但他身上的瘡病,仍然沒有痊癒,日夜都在哀痛叫苦。鄰居有一慈心善人,看見『呻號』全身是病的慘苦,非常同情他,並且祈禱『呻號』的身瘡能夠早日痊癒。善人心裡暗忖:『這位青年「呻號」,他自從出生以來,就罹患身瘡慘苦,事必有因,一定是業障病。』這位慈心人就善言安慰『呻號』說:『我時常聽到很多人在稱揚贊嘆說:只陀太子花園里的祇洹精舍有一位大醫王——釋迦佛陀他不但能夠治癒世人身上病苦,連世人心裡的煩惱病,他都一律能夠治好佛陀甘露妙葯,能夠醫治眾生煩惱萬病,你為什麼不趕快發志誠心,去懇求佛陀醫治你的病呢?』

長者子『呻號』,聽到善人的話,心裡深生歡喜,於是他就力疾拖命,來到祇園精舍,求見佛陀。『呻號』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金色身,放出無量光明,暉曜十方,超勝百千日月光明,即時心懷喜悅,不可言喻!他的憂愁痛苦,就此減少了一大半。他就佛陀的座前,以最恭敬的心,五體投地禮拜佛陀

佛陀為『呻號』宣說五陰熾盛苦。佛陀說:『凡是有肉身眾生就有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五陰又名五蘊——色、受、想、行、識。)是無形的瘡癰,心裡的貪、嗔、痴三毒,是無形毒瘡的根本,好像毒箭穿心一樣,如果不趕快拔除,受害很大。』

『呻號』聽聞佛陀說法之後,內心非常歡喜知道自己的是業障病。他在佛陀的座前,至心求哀懺悔過去的罪業,經過竭誠懺悔之後,身上惡瘡全部癒合,二十年來的哀痛慘苦,就此完全消除了。

『呻號』見到自身的瘡病全部痊癒,心生歡喜。他除了感謝佛陀的恩惠之外,更至心懇求佛陀收他為弟子,允許他出家佛陀就隨他的願,度他出家比丘。『呻號』出家修行之後,非常用功,每天都在精心修習佛陀教法,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這時,諸比丘看見『呻號』曾經身患毒瘡,在至心懺悔之後,卻全部痊癒;而且出家之後,又速成聖果。如此稀有的事,使諸比丘感到不可思議。於是,恭請佛陀宣說呻號比丘的過去因緣

佛陀說:『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有甲乙二個大富豪家,他倆平日有積嫌,互生憎惡諍斗之心。甲富即拿出大量珍寶,去貢獻國王國王接受他奉獻的許多珠寶之後,對他特別寵愛。甲富利用機會進讒;他讒言向國王說:「某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