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一億裡布施成富豪的故事

  接著我們就來看看布施來世得到大富的故事,《雜譬喻經》中的一個故事
  在過去居住在王舍城中的人民,大多過著富裕的生活。王舍城裡的人,依家產多寡分為九品,這九品各別居住於不同的鄉里,彼此是不相互矯錯雜居的。其中有安樂富足的鄉里名為「一億里」,居住此里的人都擁有一億以上的家產
  當時有一位居士,很嚮往能住進一億里內,為了達成目標,他總是拚命工作勤儉持家,用各種方法存錢。就這樣過了數十年清苦的日子居士累積了九十萬數的財產,但是還未滿一億,但卻在此時生重病而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有一個才七、八歲的兒子,所以臨終前,他告訴妻子:「我的兒子還小,將來長大以後,就給他現在的財物讓他以此廣行治生之道,希望能夠成為擁有一億家產富翁。這樣必定居住在那個一億里的地方,這樣來成全我生存之遺願啊!」當他說完了這個遺願以後,就舍壽死亡了。
  居士婦將居士喪事辦完以後,就帶著兒子去看家中財寶,展示這些寶物並告訴他說:「你的父親的遺言囑咐,就是必須要你長大以後,將來你一定要努力賺錢,再具足一十萬就可以滿一億了,等湊得一億元,我們就可以住進一億里。」
  兒子聽完母親的話,回答母親說:「媽媽,您放心!何必需要等到我長大?現在就將財產給我來處理,很快我們就能住進一億里了。」於是母親財產交給兒子。想不到童子得到這筆錢財後,竟大行布施供養三寶、周濟貧戶,不到半年光景,所有的家產幾乎散盡。母親因此憂愁苦惱,怪自己的孩子這樣的作為。這時童子在此時得了重病,不過短短時間便死亡了。童子母親去了財產,又逢喪子之痛,心懷傷心欲絕的憂愁而想念著兒子
  在一億里中,有一位最富裕的首富年已八十,卻仍膝下無子,於是童子就投生到他們家中,成為首富與他的大夫人之兒子大夫人懷胎滿十個月後,童子出生,非常端正聰明而且記得宿命,但親生媽媽親自抱著餵奶他也不肯進食,以及所有婢女及請來的保姆,誰來抱養他也都是如此。夫妻焦慮萬分,到處探尋良策。事情很快地傳開了,每天都有不少人來試著餵食,然而都是無功而返。
  童子前世母親聽聞這個消息後,也好奇地前去富豪家中嘗試。她一看到這個嬰兒就很愛他,一抱著嬰兒嬰兒馬上就開口要食。首富長者非常的高興,就重金僱用兒子的前母,使得他來養護自己的兒子。首富長者於是與大夫人協議說:「我們的這個兒子不論誰抱他都不飲食,只有這位婦人抱他才歡喜飲食我現在想要迎娶她進來當小夫人讓她養育我們的孩子,不知是否可以呢?」大夫聽了隨即答應,並且以厚禮為聘,將她迎娶進來,又另作屋宅分給她許多財產讓她無所匱乏童子媽媽果然如願的住進一億里中照顧這位嬰兒,這時抱在懷裡的嬰兒,忽然開口說話:「您不認識我了嗎?」婦人聽到這聲音,又驚又恐而說:「我不認識!」嬰兒又說:「我就是您往生兒子啊!當初取母親九十萬分別布施,因為布施財物福報,如今我投生到一億里的富貴人家,與您共同來作這八十億的主人,這樣就是不用勞力就可以得到福德,您看這就是布施功德不可思議啊!」這個母親聽到這樣的話,既是悲傷也是歡喜
  嬰兒長大後,於一億里地區之中推行大乘佛法,並引導度化鄉里民眾廣修供養、行菩薩道。因此之故,所謂:「正便億千出之,一邑里能為室舍,安諸施以道,菩薩所入如是。」2
  注2《雜譬喻經》卷2:【昔王舍城中人民多豐饒,九品異居不相雜錯,別有一億里,有一億財者,便入中。時有居士,規欲居中,便行治生,苦身節用廣諸方計,數十年中九十萬數未滿一億,得病甚篤自知不濟。有一子年七八歲,囑語其妻曰:「吾子小大,付與財物令廣治生,使足滿一億,必居其中,全吾生存之願矣!」言竟終亡。喪送事畢,將子入,示其寶物:「父有遺教,須汝長大具一十萬足滿一億,居億里中。」子報母言:「何必須大?便可付我早共居之。」母即付之。於是童子財物珍寶供養三尊,施與貧乏者,半年之中財物盡了其母愁惱,怪子所作童子未幾身得重病,遂便喪亡。其母既失物,子又幼喪,憂愁憶之。中有最富者,八十居而無子姓,於是童子往生其家,為第一婦作子。滿十月生,端正聰明自識宿命,母自抱乳確不肯食,青衣抱養亦復如是。兒前母聞生子如是,偶往看。見愛之,即抱嗚噈,開口求食。長者大喜,重雇其價使養護子。長者便與夫人議曰:「吾少子性,他人抱養不肯飲食,此婦抱撮兒輒歡喜,吾今欲往迎取以為小妻,令養視吾子,為可爾不?」夫人聽之,便以禮娉迎來,別作屋宅分財給與無所乏短。兒便語母:「為相識不?」母大怖懅而言:「不相識。」兒白母言:「我是母之前子,取母九十萬分用布施,今共來作八十億主,不勞力而食福,為何如耶!」母聞是言,且悲且喜。其兒長大,化一億里為摩訶衍道。故謂:「正便億千出之,一邑里能為室舍,安諸施以道,菩薩所入如是」。】(《大正藏》冊4,頁508,中22-下22)
  由此可知,想要未來世有富裕的果報,就是今生努力布施而不是一直賺錢把錢財積聚在身上,應該要學此篇故事中的菩薩古今中外的大富豪一樣,把大部分的財產拿來救濟眾生,如此未來世還是一樣富裕;並且我們也要學菩薩那樣弘揚佛法,度眾生一起廣修布施、行菩薩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