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岐燈盞、寶壽生薑
不少大寺院庫房門口有副對聯:「楊歧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萬年。」這是有典故的。楊岐燈盞,說的是宋朝楊岐方會禪師,在石霜楚圓禪師會下擔任監院的時候,使用兩盞燈,一盞在上面,是常住的燈;另一盞在下面,是自己的燈。為常住做事情的時候就點常住的燈;晚上他自己想看經,就點他的燈,自己花錢買燈油,絕不私用常住一滴油。
然而,油燈的特點是上面點火,油往底下滴。一次,母親來看楊岐禪師,發現了這兩盞燈,一問才知道上面的是常住的燈,下面是他自己的燈。母親立刻提高嗓門說:「哎呀!錯了錯了,你的燈應該放上面。」楊岐禪師想:哪兒錯了?常住的放上面,在我的之上,這有什麼不對?母親解釋:「你把常住的燈放上面,點燈時,油就往下滴到你的燈里了。這樣侵損常住,你可擔得起因果?」楊岐禪師一聽,倒吸了一口涼氣,趕緊調換了兩盞燈的位置,這樣,自己點燈時,燈油就滴到常住的燈里,由此引來一段「楊歧燈盞明千古」的佳話。
「寶壽生薑辣萬年」,說的也是宋朝,洞山自寶禪師(別號寶壽)在五祖寺師戒禪師會下做庫頭。當時,師戒禪師有病,要用生薑紅糖煎成膏藥服用。戒禪師的侍者到庫房要這二樣東西,寶壽禪師說:「常住的公物,不可私用。大和尚要用,拿錢來買。」侍者將這話回報給師戒禪師,他就自掏腰包,交給侍者前往購買,同時對寶壽禪師的做法相當欣賞。後來洞山寺住持沒有合適的人選,請求戒禪師舉薦,他說:「那個叫我買生薑的人可以勝任。」
印光大師初出家管理庫房時,以楊岐方會禪師和洞山自寶禪師兩位古德為榜樣,克盡己責,對維護常住財物的因果非常嚴謹注意,例如遇到整理食糖的時候,手上粘的糖和氣味,都不敢用口舌舔食,而是用紙把糖揩下來,示現了作沙彌的典範。
遙祈默感
李居士家日夜念佛,聲音傳到鄰居唐女士家。唐女士心生仰慕,可雙方交情尚淺,又擔心丈夫不答應,她遲遲不敢開口。終於有一天,李居士的夫人上門作客,殷勤勸以念佛。唐女士對丈夫如實相告,丈夫居然贊同來往。當天夜裡,唐女士夢見李居士給了她一串念珠。第二天,李居士帶她禮佛,告訴她凈土法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的道理,同時不無自豪地說,自己的皈依師正是當代高僧印光大師。唐女士接受教誨,當晚就到他家跟他們一起念佛。
李居士還贈送經像,勸唐女士每月持六齋,在家中供奉佛像。李居士引經據典,講解道理,叮囑她不可貪著佛法,應當看護正念。為了學習儀規,唐女士經常到他家念佛。每次聽到李居士迴向發願時,稱弟子李慧基,普為四恩三有等等,想起自己還沒有法名,多次請李居士在印光法師面前介紹皈依,居士答應過完年就辦。
一天,唐女士做完晚課,心中念念不忘,自言自語道:「我也要發願,可我沒有法名,太遺憾了!李居士雖答應介紹,可眼下時局緊張,通信不便,說不定老法師還會搬走。況且老法師都快八十了,說不定哪天就走了,這麼一來,我皈依的事不就落空了嗎,終歸還是沒有法名!」正傷感時,耳邊突然清楚地傳來「慧敏」二字,唐女士驚得目瞪口呆,幾乎叫了起來,左顧右盼,周圍並沒有人。可剛才的聲音那麼清晰,難道是自己說的?看看頭頂,究竟是誰說的啊?
第二天,唐女士把昨天的事對李居士講了。居士肯定地說:「這的確是感應。」馬上請出印老的小照送她,要唐女士跪在像前焚香皈依,並以「慧敏」作為師父恩賜的法名,再向十方諸佛發誓,謹遵師訓,依教奉行。晚課結束後,李居士合掌隨喜道:「如此皈依,是名真皈依。」唐女士慶幸無比,從此每天課誦完畢,禮拜師父,乞求加被,力圖精進,更發誓盡此一生,往生凈土,所謂頭可斷,志不可墮,這樣才不辜負李居士的引導之恩,師父的遙感之恩,以及諸佛生生世世護念的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