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的婚姻家庭

uploads/content/2022/may/d8e0337a865d89a2c4320c1e928d6e1e.jpg" orgsrc="http://www.fodizi.net/uploadfile/201306/25/9601134223.jpg" />

1、佛陀父親凈飯王

菩薩睒子經》雲:「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學。濟神離苦,後得無為,皆由慈孝、學道所致。」

凈飯王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國王,亦即佛陀父親

佛陀悟道後,四處宏揚佛法。聽說佛陀在王舍城講經說法,年已花甲的凈飯王渴望見到已獲覺悟兒子。這種心情越來越強烈。他一連九次派了九名近臣使者帶著眾多的隨從,前去請佛陀回國。但每次侍臣聽聞佛法之後,都不聲不響地出了家,加入僧團,並證得羅漢果。只因阿羅漢們把世間之法看得都很淡薄,他們沒有把老國王的信帶給佛陀

一籌莫展的國王深感失望,只好將最忠誠的老侍臣史魯德亞叫來,命其帶信。同其它人一樣,克魯德亞深具慧眼,聞法後加入僧團,亦證阿羅漢果。但是,不同於其它人,他把凈飯王的心願轉告給佛陀,勸說佛陀從去見他那耄耋之年的王家父親。當時正值春天,適宜遠行。這樣,佛陀在眾多弟子的陪同下,一路講經說法,從從容容,走走停停。兩個月後,他們終於來到迦毗羅衛國。

佛陀被安排住在釋迦的花園里。這時,高傲自大的釋迦族元老們都這們想:「佛陀是我們的小兄弟侄兒輩或孫子輩。」然後,他們對那些年輕王子們說:「你們向他行禮,我們就坐在你們的後面。」他們坐在一起,動也沒動,更沒有向佛陀施禮。即時,佛陀升至天空,大顯雙運神通,以此制服了他們的狂妄佛陀父親國王見如此不中思議之神通,率先向佛陀行禮,口言這是他第三次禮拜佛陀。其他人也不得不依次向佛陀行禮。隨即,佛陀從天空降至地上,坐在早已準備好的座位上,謙恭有加的釋迦族人一齊圍坐四周,渴望聽聞佛陀開示

這時,天空突然漂落一陣雨水,灑在大家身上這一不同尋常的瑞相,使大家議論紛紛。佛陀給他們講了《須大舒本生故事》,說明在前生前世時,也曾發生過同樣的事。

講完畢,釋迦族人大為高興。然後,他們紛紛辭行回家,不知道請佛陀及其弟子吃飯是他們的義務,連國王也沒有想到要請佛陀,他認為:「我的兒子不到我王宮來,他要到哪裡去?」所以,一到王宮他就吩咐準備了豐富的飯菜,在王宮里等待佛陀的到來。

第二天,因不曾有人相約供齋,佛陀及其弟子們準備停當,沿著大街小巷,挨家挨戶地乞食。

動身之前,佛陀這樣想:「過去諸佛入其眷屬之城後,是徑直到他們的家接受供養,還是挨家挨戶次第乞食?」後來,他明白,過去諸佛沿路乞食。所以,佛陀一路托著缽,來到迦毗羅衛國的街頭。

當耶輸陀羅告訴國王佛陀這種有損王家體面的行為時,他大為傷心不安,急匆匆地來到佛陀跟前,行過禮後,迫不及待地問道:「兒呀,你為什麼要如此地在我臉上抹黑。看到你在大街上乞食,我做父親的受到極大的羞辱。你以前坐金色車輦外出效游,而現在卻在街上乞食。這講得過去嗎?你為什麼要出我的丑?」

我不是在出你的丑。大王我是遵守我家族傳統。」佛陀答道。

這使國王更加震驚:「但是,以乞食為生是我家族傳統嗎?佛陀,我們家族是大日王種,剎帝利的後裔,沒有一武士曾經乞過食呀。」

大王,這不是你國王家族傳統,而我佛陀家族傳統諸佛以乞食為生。」佛陀站在街頭,如此地勸說著國王

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得樂。」

剛聽完此偈,凈飯王即刻見道而證初果。他趕忙從佛陀手中接過缽,領著佛陀和他弟子們來到王宮大院,用精美的佳餚供養他們。

飯食之後,佛陀又一次如此地告誡大家:「正未能善行,勿作惡業,如此賢者,此彼得樂。」國王當下即證第二聖果 ,於此同時,波闍波提夫人證得第一聖果。

有一次,國王告訴佛陀,他曾拒絕相信傳言,說他兒子因嚴厲的苦修沒證聖果就歸天了。佛陀因此講了《法護本生故事》。佛陀說,在前生中,有人曾指給他看一堆白骨,但是,他還不相信兒子死了這一次,凈飯王證第三果。

當凈飯王臨終躺在病床上時,佛陀給他講了最後一次佛法,他即證阿羅漢果,自我驗證了解脫之樂。七天後圓寂,當年佛陀40歲。

2、佛報母恩的故事

耶夫人婚後產下佛陀,然分娩七日後即告崩殂。據《雜阿含經》卷十九、《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等記載,佛陀成道後,嘗於一夏上升忉利天,為摩耶夫人說法,報答母親恩德佛陀住了三個月,才從天上下來,那就是現在印度的三迦沙。

又,《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記載,佛涅槃時,摩耶夫人於空中誦偈頌。《摩訶摩耶經》卷下則記載,佛入滅時,摩耶夫人從天而降,悲泣不已,佛遂從金棺現出說法雲雲。

3、佛陀妻子耶輸陀羅

耶輸陀羅公主和悉達多太子佛陀)同年,在16歲那年與他完婚。當時悉達多太子以高超的武功,贏得了她的愛情。她享盡了王宮里的榮華富貴生活極為幸福快樂

29歲那年就在她剛生下唯一的兒子羅睺羅的當天,她全心愛戴,但喜好深思的丈夫毅然離家出走了,追尋解脫生活之苦真理他在夜深人靜時,沒有向他忠誠而又美麗的王妃告別,不聲不響地離開王宮,留下年經的耶輸陀羅一人撫養孩子第二天早上,她還和往常一樣起床後,前去向她深愛著的丈夫道早安,但一下子驚呆了,她丈夫見了。當她意識到她的夢中王子開了她和新生嬰兒時,她猛地被一陣揪心的痛苦折磨得死去活來。她永遠地失去了她最愛之人,富有魅力的王宮大院在她的眼裡經變成了地獄,整個世界一片空虛,唯一能使她稍有安慰的就是她年幼的兒子

有好幾個剎帝利王了曾向她求婚,她都一一拒絕了。她一直忠誠的愛著她的丈夫,她只為他而活著。聽說丈夫苦行為生,她斷然解下身上所有的珠寶,穿上儉樸的黃色衣裳。在苦行的僧喬達摩六年精進苦修,趨證菩提的日日夜夜,耶輸陀羅公主時時刻刻關心著他的一切,自己也仿效行事。

覺悟之後,佛陀行化至迦毗羅衛城,第二天國王邀請,來到王宮,其它人都來禮拜佛陀,唯獨耶輸陀羅沒來,她想:「如果我還有一點點福德因緣的話,高貴的佛陀一定會親自來見我,然後,我再向他行禮。」

飯食完畢,佛陀把缽交給凈飯王,在兩個弟子的陪同下,來到耶輸陀羅的寢宮。在早已準備好了的墊子上坐好,佛陀說道:「讓國王女兒如願地向我行禮,不要再說什麼。」

聽說佛陀來了,她命令宮女們給她穿上黃色的衣袍。佛陀剛剛坐下,她就象飛一樣跑到他的跟前,緊緊抓住他的雙腳,把臉緊貼在腳背上,恭恭敬敬地禮拜佛陀

如此這般地表達了她對佛陀的摯愛和尊敬,耶輸陀羅彬彬有禮地有一邊坐了下來。國王在一旁不住地稱頌她的善德,贊美她對愛情的忠貞,然後說道:

世尊,她聽說您披著黃色袈裟,她也穿黃衣裳,當她聽說您一日一餐,她也跟您一樣,一天只吃一頓;當她聽說您不坐高廣大床時,她也睡低矮的床鋪;聽說您不以花環和香料飾身時,她也放棄一切打扮;當她娘家人人來接她回去,她連看都不看他們一眼。我的兒媳真是賢惠。」

佛陀言:「大王,不僅僅是在這一生,前生她就曾如此的保護過我,真心誠意的愛過我。」

接著,佛陀講述了《月緊那羅本生故事》,佛陀回憶了他們前生前世如何相依為命,又大大地安慰了她一番,然後離開了王宮

凈飯王去世後,佛陀之妻耶輸陀羅也剃度出家,進入了僧團,並證得聲聞乘最高聖果——阿羅漢果位,從此解脫生死

在眾女弟子中,她具大神通,78歲圓寂,留下許多詩偈。

4、佛陀兒子羅睺羅

羅睺羅是悉達多太子和耶輸陀羅獨生子。他出生的那天,悉達多太子決定出家。當時太子正在花園里深深地思索著。當聽到小王子出生的消息,不象一般人所希望的那樣,他並未興奮和激動,而是高聲長嘆起來:「羅睺睺誕生了枷鎖出現了」因此,凈飯王就把嬰兒起名為羅睺羅(枷鎖)。

羅睺羅從小離開了父親,由他的母親祖父撫養長大。七歲時,佛陀覺悟後第一次回到迦毗羅衛國。在他到達的第七天,耶輸陀羅把年幼的羅睺羅打扮得漂漂亮亮,指著佛陀對他說:

看著兒子那位面呈金色,貌似梵王,兩萬僧眾拱圍著的那位出家人就是你的父親他有巨大的財富。但自從他出家後,我們就沒有見到這些金銀財寶你去向他索要你的世襲財產對他這麼說:『父親我是國王子,將繼承王位,成為轉輪聖王。我需要財富,請把財產給我兒子應該是父親財產的所有者。」

天真的羅睺羅來到佛陀跟前,正如他母親吩咐的那樣,要他的繼承財產,很動情地說道:

「修行人您的身影使我感到愉快。」

飯後,佛陀開了王宮,羅睺羅在後面緊緊地跟著,不住地說道:「請把我的繼承財產給我。」

沒有人想阻止他,佛陀也沒有叫他不要跟著走,一到精舍佛陀思索道:「羅睺羅要他父親財產,這與世俗同流,會有許許多多的麻煩我就把我菩提樹下所得七寶給他吧,使他成為出世之法的擁有者。」

他把舍利弗叫到眼前,要他剃度羅睺羅出家

這樣,羅睺羅加入了僧團,當時只有七歲。

凈飯王萬萬沒有想到他愛若掌上明珠的孫子竟會出家。他趕忙來見佛陀,恭謙地懇請佛陀:從今後,希望不要讓沒有徵得父母同意的孩子出家佛陀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把這一條定為戒律

佛典中最早的經典之一《羅雲經》,就是在羅睺羅剛出家時,佛陀對他而講。此經強調了誠實的的重要性。

佛陀以質朴易懂的例子強調了誠實的重要性,然後又向他灌輸了自我反省的價值道德標準

羅睺羅依照佛陀所教之法,修禪成功,聽聞《小羅睺羅經》後,他證得羅漢果。佛陀覺悟後的第14年,他受了比丘大戒。他在佛陀舍利弗之前圓寂。

羅睺羅尊者以其精持戒律而聞名。在《長老偈》中有他的四句頌:

吉祥羅睺羅,父母清凈生,覺者佛陀子,一切煩惱除,不復有後生,是名應供者。富有三聖學,徹見不死果。貪念障見,欲網纏身,愛欲之袍裹身心懈怠之親覆正念,如於落斗網。燒毀貪塵,切斷魔障,剷除欲根,今證安隱。」

5、佛陀姨母摩訶波闍波提

摩訶波闍波提意譯作大愛道、大世主。是佛陀母親摩訶摩耶之妹。她們姐妹二人皆嫁給佛陀之父凈飯王。占相者曾預言她將成為「眾人之首」,故被稱做摩訶波闍波提。

佛陀出生七日,母摩耶夫人即謝世,由姨母代為養育。釋尊成道後第五年,每天皆思念求道修行,悲泣涕零。

佛陀第二次回宮時,對其父王講《法護本生故事》時,她即證入第一聖果,凈飯王命終,大愛道率耶輸陀羅佛陀之妻)及五百釋迦族女,請求隨釋尊出家,但先後遭到佛陀的三次拒絕。

決心堅定大愛道沒有因挫折而泄氣。她自己剃除頭發,披上黃色袈裟,在眾多釋迦婦女的擁簇下,經歷無數艱難困苦,從迦毗羅衛國出發,步行150英里,來到毗舍離。她站在講堂門外,雙腳腫得高高的,身上沾滿了泥土。阿難尊者聽到她的哭聲,過來詢問。當他明白了她悲傷的原因後,即來到佛前,說道:

「請看,世尊摩訶波闍波提正站在外面,雙腳臃腫,滿身灰塵,一臉悲傷。請允許婦女出家讓她們在世尊的法和律下以梵行為生。如果准許婦女出家,以梵行為生,這是一件好事。」

阿難陀,夠了,請不要說應該讓婦女出家。」佛陀回答說。

阿難陀替她們作了第二次,第三次請求,但是佛陀沒有讓步。佛陀說:如果大愛道願意接受八敬法,就讓她以此為受戒。當阿難陀把這些轉告了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時,她樂意遵守此八敬法。因此,她當即得受大戒。

因為若幹個正當的理由,佛陀不太情願地接受婦女參入僧團。但應該提到的是,在世界歷史上,佛陀第一個創建了戒律齊全的婦女修行組織

一天,大愛比丘尼來到佛陀跟前,請佛講法,以使她能獨自精進,而證聖果。

佛陀說道:「你應如是警覺:一切導致興奮而非安隱,高傲而非恭敬,貪求而非少欲,喜樂群居而非隱居,懶惰而非精進,貪得無厭而非隨意滿足,大愛道,你應如是牢記:此非法非律,非導師之教。但是,大愛道,你應如是警覺:一切導致安隱而非興奮,恭敬而非高傲,寡慾而非貪欲,樂於隱居而非群居,熱情精進而非懶惰,滿足而非抱怨,大愛道,你應如是牢記: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

不久,她證阿羅漢果。

同她一齊受戒釋迦婦女們也都證得羅漢果。在眾女弟子中,大愛比丘尼資歷最深,經驗最為豐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