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高僧大德,對於情愛,有著什麼樣的開示:

uploads/content/2022/june/df17a1b0df29935a346e0e252b35e1a1.jpg" />

  讓我們看看歷代高僧大德對於夫妻情愛,有著什麼樣的開示

  01  虛雲老和尚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範。全經著重說一「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詳見《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第一百一十三頁)

  《圓覺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迴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詳見《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第一百三十一頁)

  02  廣欽老和尚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三十二頁)

  我們這裡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愛情惜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境所轉,對他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沒有道心。若認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二0一頁)

  愛情惜別,千萬劫也是在輪迴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迴。(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二二三頁)

  03  妙蓮長老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迴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肚子來,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慾,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徑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

  顛倒想就是慾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慾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個大苦趣呀!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斷愛,千萬不可再有顛倒想。

  要想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不滅那就決定要斷淫慾,斷淫慾才是出世之道。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詳見《五戒是良師》第三十九頁至第四十二頁)

  說到願生西方,念佛的人不願往生呢?可是這裡頭還有個重要的問題:願有兩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要厭離它啊!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它是怎樣的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廝守,死在一起…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就決定成就了。(詳見《法海釋疑》第三十三至第三十四頁)

  當有人拉你(你)作惡或找你(你)麻煩時,沒有關係!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此關若不破,生死難了啊!

  對於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你)自己啊!(詳見《往生有分》第九十二至第九十三頁)

  04  宣化上人

  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都是講這個「欲」的問題。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慾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的很清楚:「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砂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九十至第九十一頁)

  什麼是「無明」?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痴;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淫慾心」。有了無明就會生男女的性「行為」,發生之後,就有了「識」(父精母血的胎兒),有「識」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滿,出生於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後,便生「領受」的作用,在順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佔為己有。人貪戀財貨異性而生出種種慾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凈的身、口、意三業。(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一百五十二頁至第一百五十三頁)

  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二百二十一頁)

  05  來果禪師

  要知身為淫本。防淫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既成灰燼,賊不防悉為賊有。(詳見《參禪普說》第六十九頁至第七十頁)

  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慾轉去,辜負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詳見《參禪普說》第八十六至第八十七頁)

  06  寶靜大師

  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於此茫茫慾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綢繆,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慾之害人,實甚於猛獸橫流,吾儕凡夫,應當猛省而討斥之…(詳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第六十九至第七十三頁)

  世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在生死,由貪慾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為胎,流愛成種。

  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吾等現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慾,切不可被其所迷,於無量劫中為恩愛奴。

  所謂若欲放下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詳見《寶靜大師全集》第九百五十六頁至第九百六十一頁)

  07  慈舟大師

  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舊業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隨緣舊業想的,這個業是不能隨緣消業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好。(詳見《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三十頁)

  《楞嚴經》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修行。(詳見《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三十五頁)

  08  印光大師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欲生西方,萬無有一也。(詳見《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第一百四十四頁)

  09  蓮池大師

  演蓮法師譯 良因札記

  《圓覺經》上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是知輪迴愛欲而為根本。

  而此愛欲,雖千方百計想把它制伏,都難於除滅。

  就算是像孟賁、夏育那樣的力士,也無法施展其勇力;即使像張良、陳平那樣的謀士也無所用其智;就連離婁、公輸般那樣聰明靈巧的人對愛欲也是無可奈何。

  雖然佛經也有介紹修習不凈觀以對治愛欲,然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只見其凈,不見其不凈。觀法雖然精微,卻很少有成效顯著的。

  然則對此愛欲到底該怎麼辦呢?

  佛經上說:「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今直接觀照這個淫慾念頭是從哪裡生出來的?

  這樣研之究之,又一直研究下去,研之不休,究之不已,如老鼠鑽入牛角中,慾念總有了斷除滅的一天。

  【贊曰】:

  《楞嚴經》:「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因此要調伏這煩惱絕非易事,只有以各種方便來對治之。

  宋朝靈芝律師開示:「當自悲嗟,深須勉強。或觀身不凈即是屎囊;或諦彼淫根,實唯便道;或緣聖像,或念佛名,或誦真經,或持神咒;或專憶受體,或攝念在心;或見起滅無常,或唯識所變。」

  方法固然要緊,更重要的是那念真正想對治的菩提心

  【原文】

  圓覺謂輪迴愛欲為根本。而此愛欲,百計制之,莫可除滅。

  蓋賁、育①無所施其勇,良、平②無所用其智,而離婁③、公輸④無所著其明巧者也

  雖不凈觀⑤正彼對治,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祗見其凈,不見其不凈,觀法精微,鮮克成就

  然則竟如之何?

  經雲:「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今觀此想,復從何生?研之究之,又研究之,研之不休,究之不已,老鼠入牛角,當必有倒斷處。

  【注釋】

  ①賁、育:指孟賁和夏育。皆為戰國時代的著名勇士。孟賁能生拔牛角。夏育能力舉千鈞。

  ②良、平:指張良和陳平。皆為漢高祖劉邦身邊重要的謀士。

  ③離婁:古代傳說中的人名。亦作離朱。能見秋毫之末。據趙岐注《孟子·離婁篇》:「離婁者,古之明目者。黃帝之時人也。黃帝亡其玄珠,使離朱索之。」

  ④公輸:指魯班。姓公輸名般,春秋時魯國人,般與班同音,故稱魯班。他的工匠技術極為精巧。後世尊奉他為木匠、泥瓦匠、鐵匠、石匠的師祖,稱他為「魯班先師」。

  ⑤不凈觀:為五停心觀之一。指觀想自、他之色不凈,以對治貪慾障的觀法。《大般涅盤經》卷三十六雲:「若知是人貪慾多者,即應為說不凈觀法。」

 

  以上幾位高僧大德開示,相信對同修們來說,不僅是暮鼓晨鍾,簡直就是當頭棒喝!祖師大德們怕我們這些有情眾生,接受不了猛葯,所以很慈悲的用迂迴的方式開導我們,譬如用《無量壽經》的「清凈心」,《壇經》的「明心見性」,以及《心經》的「五蘊皆空」,和《金剛經》的「諸相非相」來點化我們,希望我們能循序漸進的有所領悟。但是在末法時期,若真下定決心要在今生往生,只有效法維摩詰居士的「雖有妻子,常示梵行」,以「誠敬心」服下這帖猛葯,才能拔愛樁,破情牢,了生脫死,親覲彌陀

  最後,謹以中峰國師凈土偈,與同修們共勉之:

  報君今日是十五,遙觀落日知懸鼓,

  收拾身心歸去來,蓮花世界無諸苦。

  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慾

  淫慾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註:陰曆十五是滿月,表示往生成就。陰曆十六表示己錯過往生原因是未能斷淫慾心,對此五濁惡世仍有留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