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一願無三惡趣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第一願 無三惡趣願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頌曰

  極樂界中無三惡 亦無二乘女人

  純諸菩薩大乘眾 當知彼國實報土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四:無三惡趣願(法然、法位、玄一、慧心、靜照、真源、禮阿、慧雲、性海、月珠、深厲、觀徹、道隱);令國無惡趣願(義寂);國土嚴凈無諸惡趣願(智光、良源);無苦苦願(璟興)。今從法然上人,採用「無三惡趣願」之名

  二、願成就

  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春秋冬夏,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證得無上菩提,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趣者,我終不取無上正覺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漢譯):

  我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地獄、禽獸、餓鬼、蜎飛、蠕動之類,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

  國土嚴飾願、無三惡趣願、必至滅度願、悉皆金色願等四願合說:

  世尊,我發誓言,願如世尊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所有一眾生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皆得身真金色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一願:

  令我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世界之中,無有地獄畜生餓鬼

  《大悲分陀利經》第一願:

  世尊,其中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如是處。

  五、顯明願意

  此願乃法藏菩薩深愍穢土中三毒眾生,漏諸佛化,恣意造惡,墮入三途,永受劇苦,故別建無三途之凈土,使十方眾生往生其國,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土中,有三惡趣者:地獄者,或燒熱爛膚、鑊湯爐炭、烊銅鐵丸、銅柱鐵床、斫刺磨搗、刀山劍樹紅蓮裂皮、寒冰碎骨。餓鬼者,或飢餓怯畏、臭穢吐炎、頭山腹海、皮骨連立。畜生者,或負重涉嶮、殘害塗血、為人苦役、相互吞噉。如此之苦,可哀可傷,無有拔救,無有依憑,眾生最懼。

  是故法藏菩薩,悲愍三趣群萌,乃自修持戒、布施智慧,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我剎土中,永離三途苦難,受樂常住,無有間斷。」法然上人《選擇本願念佛集》言:「夫約四十八願,一往各論選擇、攝取之義者:第一無三惡趣願者:即於所睹見之二百一十億土中,或有有三惡趣之國土,或有無三惡趣之國土,即選舍其有三惡趣粗惡國土,選取其無三惡趣善妙國土,故雲選擇也。」此文看似只以三惡趣為選舍之境,實則一切有漏五道,悉為選舍之境,因為滅絕三途苦處,即五道一切有漏苦難,悉皆滅絕。

  六、釋疑通妨

  問:因何以無三惡趣為首願?

  答:此有五義:

  蓋三毒為三途之因,三途為三毒之果,佛欲救三毒熾盛凡夫,欲滅三途之果,故誓言國無三惡趣,此乃顯明彌陀之救度為惡人正機。

  三界中三途為極苦之處眾生流轉常怖此苦;法藏選擇以此為先,為令苦惱凡夫,得知自身雖具三毒但不受苦報,心生仗佛救度之安心感。

  為凸顯彌陀願力廣大,不舍一人之悲心,若煩惱熾盛凡夫、三途受苦之惡人皆能獲救,其餘善人更不必論。

  為彰顯罪業不礙往生故,彌陀大智不發虛願,既誓言救度惡凡之機,即明示凡夫之罪業不能障礙彌陀之救度,蓋彌陀成就之無礙光明,專為破除眾生煩惱凡夫之罪雖重,較諸彌陀願力,無非滄海一粟。石之性重,投諸大海必沉,投諸大船必浮;凡夫罪重,投諸三界必墮,投諸願船必度。

  由此願可知,往生絕非以機之念佛功深,伏斷三毒為要件,蓋斷貪瞋痴者,憑己力不墮三途故,又何勞彌陀弘發此願?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故彌陀本意為垢深障重之凡夫念佛功夫固然越深越好,但非以此為往生條件。法藏大悲偏憫重苦凡夫,猶如父母慈愛心偏病子;故以此願為初,為令下凡之機厭娑婆凈土

  問:由此願知,彼土無有五趣,何有人天鳥類?

  答:此願約實業雲無有五趣,人天鳥類非實業也,人天順他方言鳥類彌陀所化,故《阿彌陀經》雲:「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又《往生禮贊》去:「鳥群非實鳥,天類豈真天。」

  七、願文略解

  略解願文,先明「誓」、「願」。設我得佛是願,不取正覺是誓。願者,希求義,諸願若不滿足,終不成佛故。誓者,邀制義,假使所願不滿足而得成者,誓終不取也。

  魏譯言「設我得佛」,唐譯言「若我證得無上菩提」,吳譯言「使某作佛時」,宋譯言「願如世尊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設」、「若」、「使」、「願」四字皆不定之詞,法藏菩薩為何置不定之詞?此有二意:約未成時故:在因位,果證難量,故顯不定詞。約難得願故:良以弘誓深廣如海,遠攝十方無際,深入一如無底,自誓曰「我建超世願」,既言超世願,豈容易成乎?是以置不定詞。

  「設」者,若也,雖願心堅決,然尚未獲證瑞,顯示處因望果,故雲設。

  「我」者,法藏自稱,乃世間流布語,簡他之辭。

  「得」者,成就義,今從因向果,故雲得。

  「佛」者,此雲覺者,自覺、覺他、覺滿之人自覺乃內證自受,覺他乃外用他受。

  「國」者,無量光明土,乃畢竟安樂之大清凈處。

  「地獄」者,此為漢語,梵語曰那落迦、泥犁等。《攝大乘論音義》言:「此譯有四義:不可樂;不可救濟;闇冥;地獄。」今經言地獄乃其中一義。地獄從義立名,即地下牢獄地獄不僅在地下,或在山間、或大海邊、或曠野樹下、或在空中。

  依《俱舍論》意,地獄共有三類:根本地獄:即八大地獄及八寒地獄,八大地獄對八寒地獄而言,亦名八熱地獄。十六游增地獄:八大地獄中每一大地獄,皆有四門,每一門外附增四獄,合為十六處,稱為十六游增地獄,亦名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空中,其類無數,受苦無量。地獄苦果,其最重處,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輔行記》言:「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之。」

  「餓鬼」者,此為漢語,梵語曰彌荔多。《大乘義章》言:「以從他求故名餓鬼;又常飢虛故名為餓,恐怯多畏故名為鬼。」《婆沙論》言:「鬼者畏也,謂虛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名鬼,謂彼餓鬼恆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又雲:「有說饑渴增故,名鬼。由彼積集,感饑渴業,經百千歲,不得聞水名,豈能得見,況復得觸?有說被驅役故,名鬼,恆為諸天處處驅役馳走故。」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舉出餓鬼共有三類九種:無財鬼:不得飲食,若偶爾獲食,於將食時,化作火焰,無法下咽,有三種:臭口鬼,炬口鬼,針咽鬼。少財鬼:少得飲食,專食膿血,有三種:針毛鬼,臭毛鬼,大癭鬼。多財鬼:多得飲食,食人殘物或布施物,有三種:希祠鬼,希棄鬼,大勢鬼。鬼道有福德者,作山林冢廟神,住山谷、空中、海邊等處,皆有莊嚴宮殿宇,如城隍爺、土地公、王爺等,各有攸司,香火綿綿,福佑民間。無福德者,居不凈糞穢、草木、冢墓、公廁、故宅,附物依幽,皆無舍宅安居,不得飲食,常受鞭打,受苦無量。《輔行記》言:「作中品五逆十惡者,感之。」

  「畜生」者,此是舊譯,或言禽獸,新譯為傍生,意為傍行之生類。梵語曰底利瞿尼多。《婆沙論》言:「畜謂畜養,生謂眾生,謂彼橫行,稟性愚痴,不能自立,為他畜養。」又《新婆沙論》言:「其形傍故,行亦傍。以行傍故,形亦傍,是故名傍生。」傍者橫也。峻諦法師《無量壽經會疏》言:「此道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吞啖,受苦無量。」《輔行記》言:「作下品五逆十惡者,感之。」

  「不取正覺」者,表此願成就,法藏方成佛,若此願不成,終不成佛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的國土中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趣者,我就不取正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