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這兩種境界能夠都達到的,修行已經非常高深了

  當別人問:人是真實的還是假象?如果我們回答「我是無我的」,馬上一個耳光扇上來,就知道是不是無我了。當自我執著身體空了,叫「人無我」;外在環境、物體等所有執著到最後也不可能真實存在,叫「法無我」。這兩種境界能夠都達到的,修行已經非常高深了。現在很多人喜歡講禪和空性,很多時候就是空談,真能悟到它嗎?一個耳光,就知道再真實過了,因為我還沒有證悟「空」的境界

  有一天,當我們明白一切分別,只因意識執著而產生好壞、對錯的差別,其實在五根上並無差別時,執著便開始破除了。漸漸地,如同強風帶走烏雲般,障蔽我們佛性的雲層會越來越薄,到最後只剩下對三輪執著所知障,當我們明白三輪也不是實有存在而是空性時,雲層完全消散,如太陽般的本覺光明就會露出來。那時,我們將從無明中「覺悟」成為「覺」者。

  很多人沒有世間財富享用,或沒機會修行修行無法成功,都和過去世是否累積足夠資糧,有很大關係!福報分無漏和有漏。累積資糧時,沒有空性智慧,或沒有以三要行攝持,福報不會長久,有時成熟一次或一發脾氣就會耗盡。因為容易漏失毀壞,稱為有漏。而無漏的福報,必須以空性攝持。其差別在於是否「分別執著」。無漏,沒有「能執之心」和「所執之境」。反之,有「心」與「對境」的分別,因執著得到,就有漏。凡夫能做到相似勝義,以三要行攝持善法,不過於執著,練習如夢如幻地累積資糧。

  禪定,該吃飯時好好吃飯,該睡覺時好好睡覺,該做事時好好做事。聽來很像對孩子講的話,但很多人根本做不到。佛陀是最偉大的禪定、空性證悟者。他在付出中從不因別人不接受他的佛法得失心,不計較他傳的法別人是否認同,更不會為此有情緒;他不會因付出努力,而衡量是否值得,他從來沒有這樣的分別。佛陀總在用最完美方式做該做的事,努力法利生,並在過程中享受平安喜樂,也因此,無論行住坐卧,皆禪定內心了了分明,不因外境及別人的情緒,而有任何影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