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尊湛現:在修行的過程中,內心必須要離相

  阿彌陀佛,諸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修學,一定要離相修行,千萬不能著相。有句俗話,要想開悟,明心見性,「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

  所以說修行必須要先從放下萬緣,也就是說先從空的方面開始修行,等到自心智慧具足定力十足,然後再回過頭來,該有就有。  

uploads/content/2022/june/66b1c005a4ed7d0e6f16949d2503adeb.jpg" />

  起初修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基礎功夫成熟,對佛法真諦能夠徹底的了解了,這時見山就是山,見水就是水。

  這時我們的心態就不會被影像所困,不會被外境所動。必須要按照這個程序努力修行。否則很難逃離束縛的牢籠

  有的不是執著於佛,就是執著於鬼,神,冤親債主又是眾生。光,蓮花,還受生債,本命佛,等等這些些影像。  

uploads/content/2022/june/0ce2af090cf07be8d94450afc6e9db33.jpg" />

  另外更不要心外求法,法外無心也就是說心外無佛,自心是佛。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修行修行,修的就是為了安心而已,心靜極地歸,請不要心外修佛,心外找另外一個佛,沒有的。

  將心覓心,將佛覓佛,這是一個迷茫的修學方式,大錯特錯。  

uploads/content/2022/june/5faf437301e5092e61cdc88cf7b29474.jpg" />

  也明確地給大家提個醒,如果自己真正的覺得信佛修行,請對此類型的作為敬而遠之千萬不要對此參與,會使自己更加迷茫,在道業中受阻。

  希望眾親能夠早日清醒,我們要默默的以安心為主題。

  因為佛在《金剛經》裡面,告訴我們大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uploads/content/2022/june/e2d554baf267e3b006ede5d49d37aece.jpg" />

  我所說的意思,我絕不敢私自瞎編亂造。這都是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告訴我們的,我只是做一個傳播者,而不是創造者。

  所以說,有問題,有錯誤,別來找我,請去找佛來說明吧,沒有我的事。我是按照佛陀的教誨。  

uploads/content/2022/june/33c9317b99e28db558067bedf26a9d52.jpg" />

  說來說去佛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出離輪迴苦海。談到了苦海,我們大家要清楚,這個苦海是指我們跳進海裡面去泡著,不是的。

  把我們的虛幻世界比喻成海洋,把我們的內心對事相的種種束縛、困惑,稱為牢籠。  

uploads/content/2022/june/a067cb44ddea4f109c8dcb9c4e59c958.jpg" />

  自心塵世影像所困,其實呢,境不迷心,而是我們的心自迷。都是自己欺騙了自己,認妄為真。

  主要的就是對自然了解得不夠。我們的目光短淺,鼠目寸光。要是了解世間萬事無常生命無常,皆為過往雲煙,空花水月。  

uploads/content/2022/june/4bb4bf270c2e3eaf007ae8501141f9e3.jpg" />


  佛再三的對眾親的提示,千萬不要把塵世的一切當成實有。它本來就是一個虛而不實,現而不久的這樣子自然現象

  既然所形成的皆般影像,那麼我們可以在影像之中,用一顆清楚自在心態隨緣地創造,努力發揮。這是真正的智慧

  心能轉物時時悠,物要轉心時時愁。可以隨緣自在清楚地造作,但絕不能被影像所迷。  

uploads/content/2022/june/09ff8fb45547223e7a1f24dbfb316659.jpg" />

  大家若是明白了此理,那麼就要如是的去造作,無論是在家庭,在工作,在事業,在社會,都應該相互團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因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同一個自心而現。就是說都是自己,相聚一起都是自心因緣業力的感召。  

uploads/content/2022/june/a165b645e3c036698077bb8906de6610.jpg" />

  我們一定要歡喜面對,不要有任何的煩惱大家都已經陷入了苦海就不應該相互之間再製造痛苦。要積極相互化解痛苦這是智慧這是善緣相續

  如果相互對立煩惱重重,這樣子會造成惡性循環,恩怨相續何時了。

  大家要知道,雖然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uploads/content/2022/june/e2e5c903db6e60258e7f961b9fc63c01.jpg" />

  希望眾親用一顆覺悟心來造作我們的美好未來。好與壞對與錯都是夢幻泡影,不要斤斤計較。

  阿彌陀佛,釋桑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