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誠法師
人的語言具有局限性,而佛陀的境界是無限的。佛陀的境界是無有邊際的,是圓滿的,是無限的。我們用世間所有的語言來形容佛法有多麼好,都是不夠的,佛法永遠不止這樣一些簡單的意義。我們不能在這些名言工具上停滯不前,我們更不能在這些形式上停滯不前。「形式上」是什麼意思呢?形式就是外表的部分,就是拘泥於宗教的這些形式,佛教的這些形式。我們更需要的是它的內涵、它的核心。內涵和核心就是佛法。無論內涵也好,核心也好,關鍵點就是佛法。
佛法是佛陀為我們凡夫眾生宣說的,但是我們在理解它時,又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的。每一個人對佛法理解不同,不能說每個人都是錯的,我們本身就可以從各個不同的點來詮釋佛法。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如何在這些點上,找到自己相應的點,這是非常重要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要達到一個目的地。佛陀說:「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不同的法門都是為了要對治我們當下的現行,都是為了啟發我們的信心,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髮長遠的心。
古往今來,之所以有那麼多的佛菩薩出世,那麼多佛菩薩、祖師大德示現,是因為眾生的業障很重。眾生非常非常多,無量無邊,有些眾生跟釋迦牟尼佛有緣,有些眾生跟彌勒佛有緣,有些眾生跟阿彌陀佛有緣,有些眾生同觀音菩薩有緣,有些眾生同文殊菩薩有緣,有些眾生同普賢菩薩有緣,有些眾生同地藏菩薩有緣……也就是說,不同的佛菩薩他們總的願都是一樣的 ——要度眾生,但是他們的緣不一樣。這個緣不一樣是由我們凡夫的條件決定的。我們自己具備的條件,決定了我們同什麼佛菩薩、善知識相應。
反過來說,我們發了什麼心,我們發了什麼願,我們根據什麼標准去實踐,然後慢慢就會跟什麼佛法相應,就跟什麼樣的佛菩薩相應。相應不相應,相應的程度如何,都是根據佛法去判斷的,而不是從形式上面去判斷。從形式上面來判斷,每個人都是三寶弟子,都是佛教徒,這肯定不會有錯。雖然每個人都是佛教徒,都是三寶弟子,但是每個人又不同,不同的地方就是對法相應的程度、相應的點不同,這點就很重要。我們要找到下手處,要找到立足點,就必須要找到相應的部分,這樣才會有信心。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找不到路,我們對很多佛菩薩、很多的經典、很多善知識生不起信心,或者說輕毀、誹謗、不信等,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業障造成的。因為我們有業障,所以我們對佛菩薩的信心就生不起來,或者說對其他的法門生不起信心來。這兩個就是不同的意思:一個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和下手處;還有一個,我們對自己還沒有學習的這些佛法,還不知道的、不了解的這些佛菩薩、祖師大德,我們是一個什麼心情,是一個什麼心態,是一個什麼態度,這很重要。如果我們生不起信心,至少說明,我們學得還不夠,我們學得還不好。我們學夠了,我們學好了,我們就通達了。法法都是相同的,法法都是相通的,法法都是無礙的,佛佛道同,這是肯定的,都能夠通的。
今天同大家分享的主題:在自己生命的緣起點上,如何很好地與佛法相應。我想大家如果能夠好好體會,好好去認識,好好去努力,這種信心一定會得到不斷增強。
以此供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