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用菩提心念念造善業

  用菩提心念念造善業

  【教學】

  一些同修菩提心,行菩薩道,在澳州建立道場,目的是成就大家的道業,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個目的要是能達到,道場一定興旺、殊勝

  如何才能達到?這要特別強調教學,教學是佛法的本質。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成道之後,就開始在鹿野苑教學,學生只有憍陳如尊者五人。綜觀世尊一生,四十九年來無一日不教學。

  【解行】

  教學應著重在解門,還是行門?其實解門就是行門,解行是一不是二。清涼大師將《華嚴經》分為四科,即「信、解、行、證」,四就是一,一就是四。《華嚴經為我們提供一個大塬則、大前提,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歐陽竟無先生說「佛法宗教、非哲學」,哲學講多元不是一元,一元不是多元,一元與多元是對立的;而佛法講一元就是多元,多元就是一元,所以佛法不是哲學

  何以行在解中?你理解了,你的觀念就轉變,你的生活行為、生活享受,也決定起大變化,這個轉變就是行。沒有覺悟之前,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生活就苦惱;覺悟之後,能隨順外緣隨順佛的教誨,隨順一切眾生生活方式,不再執著了,生活自在快樂。迷人成見很深,覺悟的人成見統統放下了。

  【道場興衰】

  由此可知,道場就是天天說經講道之處所道場有沒有形式?沒有!世尊當年說經講道之處,都是在山林樹下,所以只要有在這裡研究、討論佛法,無時無處不是道場。因此,道場興衰的關鍵,就看這個道場有沒有人在講道、研究、討論、參學,將佛陀教育向全社會推廣。釋迦牟尼佛領著憍陳如等五人佛教就是六個人在鹿野苑起家的。我們要體會、要明瞭,今天若有六個人志同道合,佛教決定興旺。因此,不在人多少,在真正覺悟,真正放下;放下習氣煩惱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輪迴心與菩提心】

  佛法清凈法,清凈心地沒有憂慮牽掛,沒有是非人我;若還有是非人我,還有名聞利養,心怎麼能清凈?一定要曉得,染污心就是輪迴心,無論造作什麼都是輪迴業,誦經、念佛拜佛也是輪迴業,出不了輪迴。修一切善業,在六道裡的叄善道受報;造不善業,就在叄惡道受報。即使作法師,講經說法也是輪迴業,廣度眾生還是叄界有漏的福報

  若是菩提心,所作所行,皆是菩薩行。《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叄參」,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甘露火王代表瞋恚,動不動就殺人;伐蘇蜜多女代表淫慾。這叄個人造的業是貪瞋痴、殺盜淫,但都是凈業,因為他們是如來化身。我們這才明白,《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所以,菩提心造一切業,都是菩薩業;輪迴心造一切業,都是輪迴業。

  由此可知,破迷開悟重要!覺悟的人心地清凈,種種造作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度眾生那是眾生的一種手段、善巧方便。眾生的根性非常複雜,有些人要用善的方法度化,有些人要用惡的方法度化。譬如,他很惡,你比他還惡,他就服你,他就聽你的。所以,菩薩眾生方法無量無邊,凡夫怎麼會知道?凡夫善惡觀念是從分別、執著裡講善惡,而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樣樣事都是善事,殺盜淫妄也是善事那是菩薩境界,我們做不得,我們要是造作了,就得下地獄。因為我們的心不清凈,還有我、人,還有分別、執著,所以造惡業就墮地獄,造善業就生天。若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造一切善惡都是一真法界,因為「一切唯心造」,他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念頭,所以是凈業

  諸佛菩薩念念為眾生,決沒有為自己,使用非常的手段,目的是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覺悟;不為自己,當然就不受果報。我們造殺盜淫妄為自己,這個果報就要自己承受。這個道理要天天講,要深講、圓講,大家悟得才深、才圓,不至於產生誤會、偏差,所以教下講的「大開圓解」,道理在此地。

  【講經】

  如何才能真正達到深解義趣?要天天講。天天講就天天有進步,若隔幾天不講就忘記了,又煺轉了。學道確實進很難,煺太容易了。我們學佛不能成就,塬因就是進得少、煺得多要想成就,四無礙辯才最後一條是「樂說無礙辯」,樂是愛好,愛好講經,愛好說法,遇人就講,這才會有進步。我們先不管別人能得多利益,自己得到的利益圓滿的。每個機會都要掌握住,不讓它空過,我們才能精進不懈,才能成就智慧,破迷開悟

  只要肯講,只要歡喜講,為眾生講,不是為自己利益講。自己的利益是破迷開悟,絕對不是名聞利養,絕對不是貪圖享受。理愈講愈明白,愈講愈深入,不喜歡講,怎麼會有成就?一定要發心聽眾不拘多少,以真誠心來講,以無希求心來講,對聽眾決定沒有任何希求。有希求的心是虛妄的,不是真心講話也不老實,看人表情、臉色,句句話要討好,這完全違背了佛理。沒有希求的心,句句講真話,也不怕得罪人。所謂「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巴結人,不討好人,只是一個利益人的心。

  【控制與佔有】

  處處為別人想,不為自己想,心才會清凈普賢十願第一願「禮敬諸佛」,就是處處尊敬別人,我們要常記在心。一切眾生未來佛,你要是瞧不起他、欺負他,就是瞧不起未來佛,就是欺負未來佛,你怎麼會有成就?修得再好,也出不了六道。貢高我慢是根本煩惱,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所以,我常勸勉同修要想功夫得力,要把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放下,有這個念頭就是迷惑;有佔有人事物的行為,就是造業。起惑造業,果報就現前。控制、佔有的念頭是無始劫的習氣人人都有,這是我們生生世世不能出離輪迴的塬因。所以對於一切人事物,不再有控制的念頭,真正得大自在;不再有佔有的行為,就得解脫這就是華嚴經》講的「得解脫門」。

  據為己有的觀念是大錯特錯,但是世間人哪個不如是?不僅如此,還講究隱私權,隱私權就是嚴重的控制、佔有,決定不能解脫。特別是人事環境,古德常講:「只論現行,不論過去」。他過去作善、作惡是過去的事情,我們只看現前,不要去追究過去。若要追究過去,連諸佛菩薩都不好人,因為諸佛菩薩在未成佛以前,也做了很多壞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諺語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回頭就成佛了,回頭就是聖人賢人,只要能回頭。

  【隱惡揚善】

  所以,普賢十願第二願「稱讚如來」,如來是善。古德教我們「隱惡揚善」,看到人家的惡事絕口不提,別人講是非,我們不聽。專看人家的善,聽人家的善,我們的心裡就充滿了純善,沒有惡。要是天天聽是非,不就是把自己的心地污染了?天天聽善,天天見善,你的心就是善心,你的善心增長。天天聽是非,天天看別人的過失,你的惡意、惡念增長,與別人毫不相關,但對自己關係太大了。斷惡修善,要從這個地方做起。

  【從根本修】

  道場要興旺,一定是天天講經說法,大家在一起研究討論,只要念頭轉過來,就是真正修行。宗門教下常講,修行從根本修,根本就是念頭只要你一念善,你的心行、言行一定善;你一念惡,你的言行也惡。若話講得好聽,而目的不善,也是意惡,也不是好事情這是綺語。這些道理古聖先賢榜樣,我們要能體會、明瞭,要發心學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