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隨法師:「逼上樑山」的真正「梁山」,應該是極樂世界

  智隨法師

  其實人活在這世間都是被逼的。小孩大人學校逼,天天被逼著學習、做作業,現在的小孩被逼得很痛苦大人就是被社會逼、被責任逼,被整個國家環境所逼,當然不學佛的人,也許還體會不到。

  我們之所以被逼表面上是外部所引起的,根本原因是在我們內心,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自我,我怎麼樣,我怎麼樣,有這樣自我觀念,在外部的環境,或者是有需求,跟自我需求矛盾衝突的時候,這個被逼感覺就出來了。就是有東西內心不融洽,不願意接受,那就有被逼感覺

  其實人活在世間,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生生死都是被逼的。被逼著來到世間,最後是被逼無奈又離開這個世間。沒有哪個是心甘情願走的,都是被逼著走的。之所以被逼是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我執」,佛教裡面有一個最大的概念就是「我執」,每個人都看重自我,那麼自我越大,被逼感覺可能就越強。所以佛教有一很重要觀點就是要破除我執。破除,就是要把這個「我」放下,不斷地縮小縮小縮小,小到最後沒有了,那就解脫成佛了,就沒有人能逼得了你了。

  而我們人活在這世間內心有一個「我執」在,外部環境很多都跟我心中所需要的事不一樣,這個時候就會發生衝突內心外在不協調不統一,就有被逼感覺。所以人都是在被逼當中活著,被逼無賴。有些承受能力差的,就自殺、跳樓、或者報復社會、傷害他人。那這就佛法講的業力,被業力所逼,由其造業,造了業之後又繼續輪迴,又繼續在苦海里掙扎,佛門有一句話叫「苦海無邊」,我們很多人是因為被逼了之後去造業,造了業之後受苦,受了苦之後又去造業,又被逼這就是惡性循環。那在這世間幾乎沒有人能夠逃脫這種被逼感覺人人都被逼的。只有解脫的人,沒有「我」的人,那就不被逼了,誰也逼不了他,沒有「我」的人你無法逼他,因為他什麼東西都可以給你,什麼都可以讓,什麼都可以舍。但是要達到「無我」非常難,所以有一辦法,就是可以逃脫這個世間,逃脫這個被逼感覺

  我們活在這世間,時時被逼,但有一地方可以讓我們沒有被逼感覺,就是西方極樂凈土極樂凈土一是沒有「我」的觀念,二是整個環境沒有不如意的。我們這個世間太多如意生活如意家庭如意工作如意、整個社會環境都不如意。這個世間都是共業形成的,每個人都有習氣毛病,大家都要互相接受,互相忍耐,互相被逼。你逼我,我逼你,大家互相逼一逼。那在這環境生存,就永遠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就佛法講的生死不止,輪迴不休,永遠在生死輪迴裡面流轉。

  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無我功德庄嚴而成,那個地方需要什麼就有什麼,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能滿足。也沒人來逼我們,我們也不會逼別人,因為大家沒有欲求,彼此之間都沒有「我執」的碰撞。兩樣東西有碰撞,才會有被逼、傷害,那到了極樂世界,我也沒有我執,你也沒有我執,大家沒有我執碰撞在一下,就沒有傷害、沒有被逼感覺。只要有一個「我」,就會受傷;沒有「我」的人,才不會受傷。想要沒有「我」,那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無量光、無礙光、清凈光、歡喜光,這個時候才沒有障礙

  所以真正要逃脫被逼感覺,所謂「逼上樑山」,真正的「梁山」,應該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一個清涼世界了,沒有世俗煩惱,沒有世俗業力,沒有人逼人的生活空間。當然世間人是被逼上樑山的,《水滸傳》這個故事其實也反映出另一個層面那就人人都需要一個精神世界梁山大多數都是好漢,他們內心有一個除暴安良、江湖道義在,他們還有這個「良心」,這個良心如果再升華,就是佛心

  極樂世界佛心的體現,人人都可以成佛地方。上樑山是被逼的,學佛也算是被逼的。不過被逼當中我們就會產生一個主動,希望從被逼解脫,所以被逼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壞事呢就是感覺自由感覺被傷害。但是,被傷害的時候,你會我要怎麼才能避免這個傷害,我要解決這個根本問題,永遠不受傷害。要永遠不受傷害,那就只有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處處都有苦,苦海無邊,每個人內心有一苦海。其實如果體悟到苦的人,那個苦就在逼你。佛門講「以苦為師」,這個苦並不是壞事,苦在提醒我們,幫助我們覺悟。已經懂得佛法的人,知道世間苦,所以想追求解脫。但還有更多的人煩惱被苦所逼,所以已經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該發心去幫助他們,希望更多人的都上「梁山」,都往生極樂世界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