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橋旦曾堪布:學佛了,就跟普通人不一樣了嗎?

  學佛了,就跟普通人不一樣了嗎?  

uploads/content/2022/june/32bd8b4d1ae7af19ac47a1e689d2a29b.jpg" />

  文:太橋旦曾堪布

  學佛,是讓我們跟普通人不一樣,比普通人了不起嗎?還是越學佛越普通、越平凡?我的看法是,學佛要達到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

  我說的普通,指的是心態,把自己看成普通人普通人心態是很平常、不造作的,沒有太大的架子。

  普通人有很多錢,所以不會歧視、侮辱沒有錢的人,不會認為自己很偉大。

  普通人地位不高,所以不會看不起沒有地位的人,不會很傲慢

  普通人學位不高,沒有很多學問,所以不會覺得自己非常優秀,不覺得自己跟平常人不一樣。

  他的心態比較單純,跟別人相處時很隨和。兩個普通人朋友,相處是非舒服的,因為你也普通人我也普通人,沒有高低、貧富、貴賤的分別。

  一個貧窮的人,跟富有的人做朋友困難,一個地位高的人,跟一個地位低的人做朋友也很困難。比如說,如果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好一點,地位高的人不認為對他好是真心的,懷疑這是有求於他。

  普通中的普通,和普通又不一樣,是普通人做不到的。比如說,普通人很單純,單純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就是天真了,這個天真不是傻傻的天真,而是有智慧的天真、單純。  

uploads/content/2022/june/45a67f0f88605a4e7cf0e87d0e7c1b1a.jpg" />

  我們學佛之後必須做一個接地氣的人普通人是接地氣的。

  很多有錢的人、地位高的人有很多成見,認為自己很優秀,自以為是。他們覺得自己不普通,所以高高在上,不可能做接地氣的事情,比如為別人做飯、打掃衛生

  我們學佛之後,不可以這樣,不然我們學佛就學錯了有些人認為自己是佛弟子,所以高人一等,這種觀點錯誤的。

  佛陀在所有人之上,不等於我們佛弟子在所有人之上。佛陀成佛了,所以在所有人之上;我們還沒成佛,所以我們不能認為自己在所有人之上。

  佛陀修行的路上,一直做到普通中的普通,所以達到了至高無上的果位。普通中的普通,我們在很多成就者的故事也可以看到,比如成就者巴珠仁波切故事

  普通中的普通

  有一很多人請求巴珠仁波切傳法,他答應了。那時交通不方便,他走路過去,剛好碰到一個母親帶了兩三個小孩去求灌頂。

  巴珠仁波切穿得非常簡陋,就像乞丐一樣。他們結伴同行,巴珠仁波切看到母親帶著那麼多小孩很吃力,就幫她背小孩,為小孩做飯,去河邊取水。

  他知道他們去向巴珠仁波切求灌頂,但是他從來沒有告訴他們:「我是巴珠仁波切。」

  我們怎麼知道巴珠仁波切沒有透露他的身份呢?那個母親心裡打算:「這個人雖然像乞丐一樣,但是人很好把我孩子照顧得那麼好,我如果向他求婚,很可能他會答應的。」

  那個母親明明知道巴珠仁波切是很偉大的成就者,所以去巴珠仁波切面前求法,如果她知道他就是巴珠仁波切,她怎麼敢想這些事?

  到了傳法的前一天,巴珠仁波切對那個母親說:「我有別的事,先走一步,你們慢慢來,我們還要見面的,到時候我還要好好照顧你們。」

  到了傳法的那一天,那個母親看到,原來法座上的巴珠仁波切,就是路上一直陪伴她的乞丐!她內疚地想:「尊貴的巴珠仁波切在路上照顧我的小孩,有時候給小孩擦屎擦尿,可能都弄到嘴裡去了。啊呀,我是不是很大的罪人?」然而巴珠仁波切對他母子格外地照顧,給她很多酥油食物

  從巴珠仁波切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普通中的普通。他做的這些事情,是普通人做不到的。他是那麼地無私、慈悲,那麼地接地氣,真心誠意地照顧他人。

  如果我們每個佛弟子都做到這樣,不信仰佛教人對佛教徒會有很好印象。然而很可惜很多佛弟子沒有做到,佛法那麼偉大,我們卻沒有做到佛法教導的那樣無私和慈悲

  我們作為佛弟子,一定要做到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我們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做起,哪怕是很小的事,只要能幫助到別人,就不要袖手旁觀,要當成自己的事一樣來做。巴珠仁波切就是這樣,一路上把那個母親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所以感動了那個母親。  

uploads/content/2022/june/0c604f54c1e87060d426d8df84fdec30.jpg" />

  那麼,什麼樣的狀態比較接近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

  就像偏僻地區的農民,相對而言內心比較清凈、單純,沒有那麼多染污,我們達到這個狀態,再慢慢回歸到三歲、四五歲小孩狀態

  小孩心態是非常天真單純的,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小孩的天真單純是缺乏智慧的天真單純,和我們學佛之後的天真單純不一樣。

  學佛是一種教育,教育我們怎樣從迷惑中覺醒,培養我們的智慧。培養了覺醒和智慧的人,不是傻傻的天真單純,而是有智慧的天真單純。

  為什麼佛教特別喜歡蓮花?蓮花清凈的,卻恰恰長在淤泥里,不長在凈土裡。蓮花長在淤泥里,意思是我們佛弟子要接地氣。哪裡有痛苦,哪裡需要幫助,我們佛弟子就在哪裡出現。

  就像巴珠仁波切,他傳法之前,需要做很多準備,一直到傳法的前一天,那麼多天他陪伴著那個母親小孩。有時候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孩蓋的衣服太薄,他把自己的衣服小孩蓋,自己忍受寒冷的痛苦這就是普通中的普通,普通中的偉大。

  還有一例子就是瑪爾巴大師

  平凡中的平凡

  瑪爾巴大師在一個村子裡,有妻子兒女,過著普通人生活村民都不知道他是大成就者。

  密勒日巴尊者來拜見瑪爾巴大師的時候,瑪爾巴大師正在田裡耕地,密勒日巴尊者問他:「請問瑪爾巴大師在這裡嗎?」

  他回答說:「我一會兒你去見他,你幫我耕地吧。」

  後來他讓密勒日巴尊者蓋各種形狀的房子說是為他兒子蓋的,實際上是為了尊者消除罪業。

  瑪爾巴大師給其他弟子傳法的時候,有時候密勒日巴尊者偷偷溜進去,也想求法,瑪爾巴大師發現了,就大發脾氣,把尊者趕出去,說尊者沒有任何供養,所以不能求法

  實際上瑪爾巴大師這樣做是因為尊者的罪業還沒清凈,瑪爾巴大師還不能給他傳法。雖然瑪爾巴大師心中完全是為了尊者著想,但他嘴上從未說過一句表白自己的話。

  瑪爾巴大師心中弟子慈悲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他外表上的言行卻是再普通、再平凡不過了這就是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

  學佛之後,如果別人感覺我們怪怪的,那我們就是學錯了。我們越學佛,越要平易近人,越包容、無私,能夠接納別人的批評

  有些學佛人,對持咒打坐、誦經、燒香拜佛特別認真,可是別人批評一句,都接受不了,這說明他學佛沒有學好,說明他太看重自己了。佛法不是讓我們更加看重自己,而是減少對自己的看重。  

uploads/content/2022/june/8b1db15d451ea5d9cd52a0c54fd7b3be.jpg" />

  有些人沒有學佛的時候,在家裡做飯、打掃衛生,特別勤快,一旦學佛了,一直呆在佛堂拿著念珠持咒家裡做飯、打掃衛生事情都不做,認為自己是佛弟子不需要為別人打掃衛生、做飯,這個觀點佛法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越學佛,就越需要為別人做飯、打掃衛生,越需要為他人服務、讓他歡喜,這才是學佛之後我們應該具備的素質和品德

  我們在學佛過程中,慢慢培養這些素質和品德把我們學到的佛法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我們學佛之後,主要是觀點改變了。

  比如說,沒有學佛之前,在公司我們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不會管別的事情。離開公司的時候,如果燈沒有關,我們不去關燈,覺得關燈不是我的責任有個地方髒了,我們也不會打掃,覺得打掃衛生是別人的事情

  學佛之後,我們的觀點就不一樣了。不管是不是我們的責任,如果離開的時候燈沒有關,我們覺得不關燈,電費越來越高,對大家不利,不如我去關掉,這樣對大家都好。看到辦公室很臟,我們想:我身強力壯,可以去打掃干凈,為大家做一件好事

  學佛之前,如果公司里別人讓我們做一件事情,我們會埋怨:為什麼讓我做這件事情?學佛之後,我們會想:這是個好機會,做這件事對我有幫助,也能幫助他人、讓他歡喜我很願意做。

  學佛之前,我們有很多功利的追求。學佛之後,我們沒有任何功利的追求,只要對別人有幫助,我們就去做,別人看得見看不見,老闆看得見看不見,都不重要。

  學佛之前,如果我做一件事情,其他員工沒有做,我希望老闆看到,希望老闆提高我的薪水這就是世間人的一種功利的追求,是自私的。

  佛法里強調的是無私,無私地奉獻、無私地付出。學佛之後,我做一件事情,比如打掃辦公室的衛生老闆看到沒看到都沒關係老闆給我提不提薪水無所謂。因為本來這件事情就是好事,是我應該做的。我這樣做了,大家很歡喜,我成為一個無私奉獻的榜樣

  如果在一公司里,你也做到無私,我也做到無私,大家都做到無私,多麼好啊。如果能做到這樣,就是我所說的「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出處。  

uploads/content/2022/june/810a3ef5dc083b6d98c625d464aaa437.jpg" />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