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夢瑜伽中有四種基本修習。儘管在傳統上它們被稱做「四加行」,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不太重要,也不是說緊隨其後的才是「真的」修持。它們是初期修習獲得成功所依據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它們是預備性的。
夢瑜伽紮根於睡醒時分運用意念的方式。基本的修習方式正是如此。如何運用意念決定著睡覺時生成之夢的類型及醒後的生活質量。改變醒後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式,你就會改變夢的體驗。畢竟,生活在醒後生活夢境中的「你」就是生活在睡夢生活中的「你」。如果你終日與世隔絕,沉溺在概念化心智的枝節末葉中,那麼,你就有可能在夢中做同樣的事。如果你在醒後進行更多的觀修,那那麼,你就會發現在夢中你也在觀修。
改變業跡
在西方,對第一加行的描述已廣為人知,因為,夢的研究人員及其他對夢感興趣的人已經發現第一加行有助於生成清醒夢。其方法如下:一整天對生活的夢幻本質的認知進行修持,直到同樣的認知在夢中開始展現。
清晨醒來,你就要自忖:「在夢中我是醒著的。」當你進入廚房時,要視之為夢中廚房。把夢中牛奶倒入夢中咖啡里。「一切都是夢」,你要這樣自忖。一整天你都要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個夢。」
這種強調實際是加在你(夢者)的身上而不是你體驗到的物體上。要不斷提醒自己正在虛構體驗,即:你感到的憤怒、快樂、疲憊、焦慮均是夢的一部分。你贊賞的橡樹、你駕駛的車輛,你與之交談的人都是夢的一部分。以這樣的方式,在意念中創建起一種新的趨向,這種趨向把體驗視為與虛幻的、轉瞬即逝的並與意念投射密切相關的體驗。如果把現象視為瞬間消逝,那麼,貪執也就隨之減弱。每一次感官的接觸和每一個心理活動都會提醒人們回想體驗出的夢幻本質。最終這種認知將在夢中生成,導致夢境狀態的認知和清醒的生成。
有兩種方式可以用來理解解「萬事皆夢」這一說法。第一是把這種說法視為改變業跡的一種方法。與其它修習一樣,進行這種修習能改變人對世界的認識。通過改變習慣性的、絕無意識的對現象的反應,生活和夢的質量就會改變。當我們把體驗視為「不過是個夢」時,它對我們就不再那麼「真」了。它失去了由我們賦予它的控制的力量,不再會使我們感到困擾,也不再會驅使我們進入消極的情緒狀態中。相反,我們以更平和、更清醒的清凈,甚至大為贊賞之心經歷一切體驗。在這個意義上,通過改變我們投射在超出概念含義之物的意義,就就可使修習在心理上靈驗。當我們對體驗有著不同的看法時,我們也就改變了對它的反應。這就改變了業跡,夢的根基亦發生了改變。
理解修行的第二個方法是要認識到:1)醒後生活實際上行與夢相同;
4)無論我們體驗到什麼都是業的影響。此處我們談及的是微妙而廣泛的業,因果無休止的循環(因果無休止的循環造成了源自過去的現在)。這種情況貫穿在生成業的持續的狀況中,這是表達「萬象皆空、自性和他像皆虛幻」的一種方式。與在夢中一樣,醒後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沒有真實的「東西」,只有轉瞬即逝、無本質的表相,在空盪的、閃閃發光的界地生成和自我釋放。充分意識到「這是一個夢」這句話的真諦,我們就擺脫了錯誤概念的習慣,因此,也就擺脫了輪回中的卑劣生活(在這種生活中,錯把虛幻當成現實)。一旦有了這樣的領悟,我們必然能進行觀修,因為在此時,這種領悟是真真切切的。白天不間斷地清醒觀修比其它方法更有力,能把清醒的覺識帶入夢境。
如前所述,該修習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把自己當做夢來進行體驗。想像自己是一個虛相、一個沒有固相身軀的夢中人,想像自己的個性和各種身身份是意念的投射。持續觀修,盡量在夢中培養同樣的清醒,同時視自己為虛幻和轉瞬即逝,只是由光構成。這就建立起一種與自己不同關係,這種關係是舒展、自在和令人心情舒暢的。
進行這些修習時,僅僅重復你在夢中的情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感知這句話的真諦並體驗其弦外之音。在將修習與感受到的體驗融合時,要運用你的想像力、感知和意識。當你修習得當時,每當你認為你在夢中時,觀修就會變得更有力量,體驗也會變得愈發真切。如果沒有這種直接的質變,那麼,修習只是一句話的機械重復,而機械重復是毫無益處的。僅僅想一個公式是不會有魔力的。這些話應用來提醒你把更強的覺識與平和帶入這一時刻。在對這種認知進行修持時,通過增強明凈和觀修一遍又一遍地「喚醒」自己,直至記住了「這是一個夢」,同時會帶來意識的增強和明朗。
把整個人生視為一場夢是第一準備。它可用於理解時刻與反應生成之前。它本身是一個十分有效的修習並對修持者有極大的影響。保持覺識狀態,那麼,無論在醒後還是在夢中你都能體驗到清醒。
關於這種修持有這樣一個提示:承擔責任、尊重世俗生活的邏輯和限制十分重要。當你告訴自己,你的醒後生活是一場夢時(事實的確如此),但如果你從樓上跳下,你依然會跌落,而不會飛起來。如果你不出去工作,就無法付賬。把手伸進火里,你一樣會被燒傷。始終植根於相對世界的現實中很重要,因為只要有「你」和「我」,就有我們生存其中的相對世界,還會有受苦受難的芸芸眾生及我們所做決定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