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們繼續來探討《念佛的勝妙》,前面我們已經將前言的部分介紹完了,底下又引用了三十九段的經文法語來說明念佛的勝妙。
諸經之中講到念佛實在很多,但是我們如果沒有將整部的《大藏經》都研讀過,有許多經文在闡述念佛的殊勝微妙,我們並不知道。所以從諸經之中,信願把有關於念佛的法語在說明念佛的殊勝微妙道理一一摘出來,總共有三十九段的經文法語,透過這一些經文法語,讓我們對念佛的道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建立我們對阿彌陀佛名號的真實信心。讓我們在念佛的菩提道上念的法喜充滿,修得自在解脫。
念佛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可是對部分的念佛人而言,雖然整天念佛,心裡卻是忐忑不安。這就是肇因於他對於名號的意義不夠了解,也是因為對阿彌陀佛的認識不深,因此對於往生這一件事情總是不敢在心中確定。本來念佛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在他心中卻有諸多的苦惱。這實在是很可惜的地方,也是非常的遺憾。所以我們透過經文的法語來對念佛深入的了解。請看講義的中間,以下引用經文佐證念佛的勝妙,並於文前略標勝妙之由,表彰文意,並作大綱。
底下三十九段的經文法語,通通是經文,沒有任何一段文是祖師大德所說的,通通都是世尊所說的。佛所說的話是真理,因為佛已經斷除所有一切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業盡情空、福慧圓滿。十法界之中最尊最貴就是等覺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一些了不起的大菩薩還沒有智慧圓滿,還沒有神通圓滿,還沒有道力圓滿。如果用數字來做一譬喻佛的智慧就是一百分,已經滿分了,等覺菩薩的智慧是九十九分。所以佛不論神通、智慧、慈悲、道力都已經是究竟圓滿,所以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因此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告訴我們,修學佛法一個要領,就是唯信佛語。唯有信受佛所說的話,如果佛所說的話與菩薩所說的話不一樣,請問你要聽佛的話還是菩薩的話?聽佛的話。
當然這是一個譬喻比較,菩薩所說的話不會跟佛所說的話有所不同。這是為了要讓大家建立起唯信佛語的觀念,所以這樣善巧譬喻。也就是世尊所說的依法不依人。人只要在凡夫地,可以說,所說的話與佛的話不相應,那當然不能採信。所以佛告訴我們四依止的:
第一依法不依人。
乃是因為佛所說的話不會錯誤,是真實的,與真相相應,佛說話不會多說也不會少說,佛說話不會繪聲繪影,佛說話不會加油添醋,佛說話不會與事實不吻合。我們凡夫說話,通常話經過一個人的傳述就變了質,跟原來說話人的本意會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你聽到有人在跟你講佛法的道理,你感覺好像他所說的道理並不是很正確,你可以問問他,你所說的這些道理出自於哪一本經?如果他講不出來,不是經典上的法語,你可以不用相信。如果是佛經的道理,那你非信不可。
底下所引用的三十九段經文法語通通是佛經的經文,那你就不能不相信了,因為這一些話不是我信願所說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那你要不要聽?當然要聽。你要不要信?當然要信。所以在每一段經文的前面有一句話,這句話是表彰文意做為大綱,猶如一篇文章的題目一樣。還沒有看文章的內容,先看文章的題目,我們就可以大概的知道這篇文章在談什麼樣的內容。
譬如一篇文章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你還沒有看文章的內容,你也一定可以知道這一篇文章在講孝道,對不對?是。所以大綱是信願所擬的,經文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
底下所引用的《無量壽經》這一段經文在告訴我們:念佛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安住於不退轉的菩薩階位。請看經文:
「《無量壽經》雲: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無量壽經》有兩卷,上卷講法藏菩薩發願修行的因果;下卷講眾生往生的因果。這一段經文是在下卷的經文之初,下卷的經文一開始世尊講了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意義,這是開顯第十八願的精神。
再來講三輩文,就是上輩、中輩與下輩。三輩文是彰顯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的宗旨。當然在三輩文的經文內容裡面也有在彰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的宗旨。
這一段文是上輩文的半段,上輩文還有後半段的經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分為上輩、中輩與下輩前。如果以《無量壽經》及《觀經》做一融合,《無量壽經》三輩文與《觀經》的第十四觀上輩觀、第十五觀中輩觀、第十六觀下輩觀,這樣合起來一起看,那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上輩有三品,中輩也有三品,下輩也有三品,也就是三輩九品。從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從《觀經》我們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不在蓮華苞之內,上品中生在蓮華苞里一宿,也就是一夜。一直到下品下生在蓮華苞里十二大劫。
那這樣信願要請問諸位菩薩,如果可以讓你選擇你要往生上品上生還是要往生下品下生?上品上生。對了,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往生最高的品位—上品上生,不在蓮華苞裡面。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直接拜見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隨時可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講堂,聆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跟隨阿彌陀佛學習佛法。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這個時候在西方極樂世界學。因為當你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有無量的壽命,也就是永生不死,你可以天天到七寶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八萬四千法門,你有無量的壽命,還有最高明最會講經的大慈悲父阿彌陀佛的教導,你一定能夠學成無量的法門,對不對?那信願非常希望,我們南宣寺的諸位出家菩薩跟在家菩薩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上品上生之後,每天一定要到七寶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好不好?好,好的人請鼓掌!
其上輩者,就是底下要講上輩的行者所要修行的內容,舍家棄欲而作沙門,這就是舍俗出家第一種修因;發菩提心,第二種修因;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第三種修因;修諸功德,第四種修因;願生彼國,第五種修因。所以你要往生上輩,也就是你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你這五點修因一定要好好的去做,一點一點如實的做到。
舍家棄欲而作沙門就是舍俗出家,舍棄了俗家。這個「舍」不是不要,舍就是內心裡不執著於五欲俗家。事實上諸位在家菩薩,你們結了婚之後生了孩子,一家大小每天都為了工作,為了三餐,為了家庭忙得很。如果夫妻兩人結了婚,過去世是因緣不好,而這一世結婚,夫妻在一起了經常會吵架,夫妻的關係可以說是一切人際關係最錯綜復雜的。「家」這一個字就是豬關在豬舍里,也就是過著很艱困的生活。所以我們如果沒有跳脫這個框框,生生世世都在搞這一些。出生了之後,每天就吃喝拉撒睡,長大了要求學,再來上班,到了適婚年齡就要找一個異性對象結婚,結了婚之後有了孩子,全部的心血時間都為了養育照料孩子。每天工作拼的像一頭牛一樣,然後年紀慢慢的長大,孩子也到了成家立業,結了婚,又生了孩子,那你就升格當為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老來多病,而且子女各有家庭事業,各人忙各人的,老來也容易孤獨,說不定子女不孝不奉養你,你就每天牽著一條狗在街上溜搭游盪,到公園去唱歌消遣。說不定還讓子女把你送到贍養院,然後把你一生的積蓄用來供養醫生,因為你生了病看醫生需要錢。所以人生到了最後,就非常孤獨、無奈、遺憾的走向盡頭。死了之後當要躺下棺材嘆了長長的一口氣,唉,我就這樣過了一生。請問你要這樣過一輩子嗎?不要。我想人生除了這樣還有其它的路可以走,人生的方向百千萬不是非走這個方向不可。為什麼人人都一定要這樣呢?不一定。當父母的都是希望子女到了適婚年齡,能夠成家立業,對不對?你們當父母的是不是這樣想法?總是以為把兒子結了婚,把女兒嫁出去了,你當父母的責任就了了。我告訴你,你的苦難就是從你的子女結婚開始,因為很多人甘於沉淪在人的所謂家庭美好天倫之樂。想一想,縱然一家人在一起很快樂,人生還有太多的痛苦、災難等著你去受。尤其法身慧命,如果沒有透過學佛修行你怎麼解脫?不解脫那一定在三界六道輪轉不已,無止盡的未來大苦等著你去受。想到這一點,你難道不覺得恐怖嗎?難道你不應該害怕嗎?
所以我們的未來充滿了大苦,我們沒有智慧也沒有遠見,所以一個覺性很高的人看到落葉了,他就覺悟無常了。世尊當年住世的常隨眾這一些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大阿羅漢當中,悟性最高的就是迦葉尊者,所以迦葉尊者是禪宗的第一代祖師。
世尊在靈山會上講經說法,這一天世尊拿著一朵金色波羅蜜華,也沒說任何一句話就拈華微笑。這裡沒有華可以讓我拈,譬如你們觀想師父手上有一株金色的波羅蜜華。世尊就這樣表演微笑著,什麼話都沒有說,迦葉尊者就會心一笑,所以世尊入滅前把佛法付囑迦葉尊者,傳承世尊的衣缽。並且把世尊的衣缽留在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傳給以後會在娑婆人間成佛的彌勒菩薩。當彌勒菩薩下降人世八相成道成為彌勒佛的時候,把世尊的衣缽傳給彌勒佛。迦葉尊者的悟性很高,世尊讚歎迦葉尊者沒有佛的教導,迦葉尊者看到落葉飛花,他就可以覺悟無常,就會好好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