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聞思修之間、如何抉擇取得平衡點

  智者大師被譽為東土小釋迦他有卓越的宗教經驗更有淵博的學識基礎。他自成一個體系的佛學思想組織精微,又富說服性及感化性。所以他對中國佛教貢獻之大,在這一方面,堪稱獨步古今而無與倫匹。

  智顗(西元五叄八~五九七年)住於天臺山,智顗所創的宗派,便稱為天臺宗。他曾應晉王楊廣(後之隋煬帝)召為授菩薩戒,被晉王尊稱為智者大師,後來即以此號及天臺大師之名通行於世。

  智者大師學說既是思辨的,也是實踐的。他對法華經》的講述,由其弟子灌頂輯錄而成的有「天臺叄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止觀即是佛教的實踐方法

  他以五時八教的教相,判釋釋尊的一代時教。所謂五時,是將釋尊一生說法分成五個時期,說出五類經典,此有一偈:「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叄七日。」這是說

  第一時期二十一天說《華嚴經

  第二時期十二年中說《阿含經》

  第叄時期八年中說方等經典

  第四時期十二年中說般若經典

  第五時期最後八年說《法華經》與《涅槃經》。

  所謂釋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叄百餘會的過程,就做了如上的分配。

  其實,五時的分判是由於四教的要求而出。所謂四教就是藏、通、別、圓。將四教分隸於說法儀式教法的深淺,便成了化儀四教及化法四教。印度佛教從興起、發展而終於衰亡,印公導師把它劃分為: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也即是聲聞四諦乘、菩薩波羅密乘、如來金剛(陀羅尼)乘。

  依中國台賢的判教,釋尊說法,先大乘妙法,因眾生根機淺劣,不堪承受,不得不施以方便,宣說聲聞佛法而適應之。所謂「華嚴最初叄七日」,在法會上,聲聞人如聾若啞,「有眼不見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即是此意。不得已才示現丈六劣應身,為下根的聲聞人說四阿含經。經長期的誘導啟發,最後才回小向大,會叄歸一,廢權立實,歸入無上佛道。然而,依千六百年印度佛教思想史看,事實並不如此。五時八教的判攝,絕非釋尊四十九年說法過程,而是全盤佛教演進的實況。

  當然可以不同角度看問題,如以佛法五百年是「小行大隱時期」,也即聲聞佛法興盛時代,不是沒有大乘秘密乘,只因它不是思想主流,隱沒不行而已;一切佛法早在釋迦之世,已經完整說盡。這種主張,站在宗教信仰立場說,應該是正確的。如對傳統中國佛教徒說,大乘經是佛滅五百年後,次第成立的;塬始佛法聖典,唯有四阿含。這對於「信行人」是無法接受的。

  傳統與現代,信仰學術,聞思與修行之間,如何抉擇取得平衡點而不致產生「有信無智長愚痴」與「有智無信長邪見」的流弊這是至感關切的問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