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阿彌陀經》中講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也就是,少善根不生凈土,多福德乃能成辦。說到多福德,莫過於執持名號;說到多善根,莫過於發廣大心。因此,暫時執持聖號已勝過布施百年之福,一發大心就超越歷劫修行善根。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隨念三寶經釋》中說:「如來名號是無量福德無窮無盡的源泉,以法性、緣起、大願、三摩地、善根不可思議的力量成就諸佛名號,在世間顯然是利樂根本。」
《游心安樂集》雲:「諸佛名號,總萬德成。但能一念念佛名者,即一念中,總念萬德。」(諸佛名號是由萬德而成就的,能一念持念萬德洪名,就在這一念中總的念了佛的萬德。)
《彌陀要解》雲:「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六度萬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佛以大願大行成就萬德洪名,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以名號召來佛的萬德,佛功德不可思議,故佛名號不可思議;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令散亂稱名也成成佛種子,信願執持更可徑直登上不退地。)
通過上面的教證可以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由佛的萬德成就,執持名號就能召來佛的萬德,直接登不退地,因此遠遠超過一般布施的福德。經雲:「若人執持佛名號,心中具信不棄舍,善勝日日供諸佛,滿十方剎恆沙寶。」(如果執持佛號,有信心而不舍棄,則勝過每天以充滿十方世界的恆沙七寶供養諸佛的善根。)《涅槃經》說:假使一個月中常常以衣食供養恭敬一切眾生,比不上有人念佛所得功德的十六分之一。
《勇授問經》說:「菩提心福德,假設若有色,遍滿虛空界,福尤過於彼。若人以諸寶,遍滿恆沙數,諸佛剎土中,供養世間依。若有敬合掌,心敬禮菩提,此供最殊勝,此福無邊際。」(如果菩提心的福德具有形相,即使以虛空為器也無以容納。如果有人以七寶充滿恆河沙數的佛剎供養佛陀,又有人合掌敬禮大菩提,以後者的供養最為殊勝,其福德無有邊際。)
《般若經》說:「若菩薩但舍財寶七珍,不發心成佛救度一切眾生,雖經恆河沙劫,得福猶少。」「若菩薩布施時能迴向無上菩提,救度十方一切,雖少行施,獲福無量。」(如果菩薩只布施七寶珍財而不發心成佛度眾生,那麼縱經恆河沙劫布施,也只獲得少量福德。如果菩薩布施時能迴向無上菩提,救度十方眾生,即使只作少量布施,也能獲得無量福德。)
《入行論》說:「若僅思療愈,有情諸頭疾,具此饒益心,獲福無窮盡。況欲除有情,無量不安樂,乃至欲成就,有情無量德。」(僅僅想我要治癒一切有情的頭病,具此饒益心,也能獲得無盡福德,何況發心欲遣除有情無量苦惱,欲成就有情無量功德,其善根比虛空更廣大。)「其餘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菩提心樹恆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其餘善行如芭蕉樹,生果一次就會窮盡,而發菩提心的善根不僅無有窮盡,而且會輾轉不斷地增長。)
由於發菩提心的善根無量無邊、輾轉無盡,初發菩提心就已經超過小乘歷劫修行的善根。《聖彌勒解脫經》雲:「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剛寶石,然能映蔽一切勝妙金庄嚴具……善男子,如是發起一切智心金剛寶石,縱離修習,然能映蔽聲聞獨覺一切功德金庄嚴具……(就像金剛寶石縱然破碎,也能映蔽一切黃金美飾。同樣發起菩提心,縱然沒修六度,也能映蔽小乘一切功德。)可見一發大心便超過小乘歷劫修行的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