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第三十八願衣服隨念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第三十八願 衣服隨念願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頌曰

  彼國人天衣服 無有裁縫搗染濯

  但有往昔修行因 今成自然微妙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六:衣服自然願(義寂);衣服隨念願(法然、法位、真源、禮阿、慧雲、性海、月珠、深厲、觀徹、道隱);衣服隨念自然在身願(良源);衣服隨念現前不整願(智光);衣服應念願(璟興);應法妙服願(靜照)。今從法然上人,採用「衣服隨念願」之名

  二、願成就

  述有二文: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凈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庄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踐之而行。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國中眾生,所須衣服,隨念即至,如佛命,善來比丘,法服自然在體,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漢譯):

  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欲飯時,則七寶缽中,生自然百味飲食在前,食已,缽皆自然去,不爾者,我不作佛。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菩薩、阿羅漢,欲飯時,即皆自然七寶缽中,有自然百味飯食在前,食已,自然去,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大乘無量壽庄嚴經》(宋譯):

  世尊我得菩提正覺已,所有眾生,發凈信心,為諸沙門婆羅門,染衣洗衣,裁衣縫衣,修作僧服,或自手作,或使人作,作已迴向,是人所感八十一生,得最上衣,隨身豐足,於最後身來生我剎,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三十願:

  尋於生時,著新袈裟,便得三昧

  《大悲分陀利經》第三十願:

  願其中一切眾生生時,自然袈裟著身而生

  《大悲分陀利經》第三十五願:

  令來生者,得如是衣服宮殿庄嚴瓔珞形色,如他化自在天。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佛土中,能化應身,御珍妙服;丈六釋迦,著粗布伽梨;菩薩隨緣,不拘形服;比丘比丘尼,應善來之聲,法衣懸肩;欲界天眾,服樹生雜色光衣;色界天眾,著自然金色明服;龍、鬼、非人類,被業報衣;至若人眾,服蠶絲布棉衣,多勞割裁縫綴,非如法衣。或有佛土人天,為衣食故,艱辛奔忙,苦役萬般,四時不寧處,一生疲貪求,何況禾下喪數千生命,鑊中殺無量蠶子,依之沉迷無涯,受苦無窮。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貧無衣服,為服飾故,勤勞三業,退諸善品,乃自修柔和忍辱懺悔慚愧心,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我國中人天,欲得道服,隨念即至,自然在身,若不爾者,我不作佛。」

  彼土非只衣服應念而至,而且其衣如法,乃如來所贊自然法衣忍辱解脫服故,不假裁縫;無垢無壞故,無勞染浣,煩惱林火不能燒,生死海水不能沾,蓋是此願之德。

  六、釋疑通妨

  問:漢、吳二譯舉飲食,魏、唐、宋三譯舉衣服何故不同?

  答:此為願文互顯互補,舉一攝余,漢、吳二譯舉飲食衣服,魏、唐、宋三譯舉衣服飲食極樂國土,食衣住行,日用所需,乘佛願力,隨心所欲,所有之事,何必一一皆悉願之?衣服隨念,飲食何不隨念?故成就文言:「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

  七、願文略解

  「欲得衣服」者,《大智度論》雲:「衣有二種:或從眾生生,所謂綿絹毛毳皮革;或從草木生,所謂布氈樹皮等。有諸天衣,無有經緯,自然樹出,光色輕軟。」又雲:「欲界天衣,從樹邊生,無縷無織,譬如薄冰,光曜明凈,有種種色。色界天衣,純金色光明,不可稱知。」《俱舍論》雲:「色界天眾,於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今謂欲界天衣,雖自然非生得;色界妙衣,雖生得非法服,且是愛著所緣,非佛之所贊。此願所誓,即應法妙服,超勝欲色界天衣。澄憲大師雲:「是則可慚愧衣信樂服,可忍辱解脫服,早生彼土,可著其衣。」

  「隨念即至」者,衣服心念欲得即至也。《法事贊》曰:「法侶將衣競來著」,《往生禮贊》雲:「觀音勢至與衣被」,是應新往者念,即將來至,蓋因順娑婆剃髮改衣也,如世尊之度諸大弟子,善來言下,鬚髮自落,袈裟在身,昔修慚愧故,影響示現故,況彼凈土自然法衣乎?是信樂慚忍之所感發,而推功於本,皆由彌陀願力。

  「如佛所贊」者,明其衣不只非俗服,乃如來所贊、如法離過、解脫幢相之衣也。是故《四分律》雲:「三世如來,並著如是衣。」《僧祇律》雲:「三衣是賢聖沙門標幟。」《雜阿含經》雲:「修四無量,服三法衣,是則慈悲者之服。」《十誦律》曰:「以刀截,故知慚愧人衣。」《華嚴經》雲:「著袈裟者,舍離三毒。」《賢愚經》曰:「著袈裟者,當於生死,疾得解脫。」《大悲分陀利經》說:「污行披衣,來際得道。」具如是利,故雲佛贊。

  「應法妙服」者,法量三衣,名為應法;自然衣故,名為妙服。《大智度論》雲:「佛弟子中道,故著三衣。」體色量三,離過如法故,亦名道服,亦名出世服,慈悲衣、福田衣、蓮華衣、離塵衣,皆以德立名。或名袈裟,亦雲間色,是約色目言。亦雲卧具、敷具,是謂其相。體如法者:求體離邪,須清凈故;衣體用布,不用絹紬,以體由害命,非慈仁服故。色如法者:《四分律》雲:「上色染衣不得服,當壞作袈裟色,則有三如法色:一者青色,二者黑色,三者木蘭色,其餘非法也。」量如法者:《四分律》雲:「度身而衣,取足而已。」

  「自然在身」者,舊住菩薩者,任運自化,新往菩薩者,聖眾來著,不見脫著之相,故雲自然。又離人為之造作,無裁縫搗染之勞,故雲自然,佛願力故。《大悲分陀利經》雲:「願其中一切眾生生時,自然袈裟著身而生。」又曰:「令來生者,得如是衣服宮殿庄嚴瓔珞形色,如他化自在天。」

  「裁縫、搗染、浣濯」者,裁謂剪裁,縫謂縫製;搗謂舂搗,染謂染色;浣謂濯垢,濯謂洗濯。《十誦律》雲:「衣服常須凈潔如法,不爾則人非人呵。」《善見律》雲:「袈裟若大減卻,若小以物裨之,皆不失受;若浣、若增色、若脫色、上色,皆不失受。」今凈土衣,自然法衣故,不假如之事彌陀願力故。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國中人天,所須衣服,隨念即現,如佛所贊,善來比丘,法服自然在身,若需裁縫、染色、洗濯者,我就不正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