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西法師:彌勒菩薩(上)-2

  彌勒菩薩(上)-2

  ——怡西法師講於揚州法海

  2017年春節初一日

  物質不滅的另一種現象是最基本的物質,基本微粒或者基本粒子,它裡面也有水火風。「地大」是講它是物質原子是一種物質它是實體,它不是虛擬的,這叫「地大」;「水大」和「火大」,這是講陰電和陽電,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這是有「水大」、有「火大」;「風大」是講運動,電子不斷圍繞著原子核高速運轉,這是「風大」

  物質不滅其實就是這些基本元素聚合或者是分開,它們合在一或者是分散,所以只有緣的聚散,沒有所謂的壽命,聚了之後不能說它有壽,散了也不能就說它就沒有命。用這種觀念,了解整個宇宙四大無二,我與眾生都是四大假合,同一種構成,《金剛經》里講的「一合相」。

  現在科學家提出的「弦振動」理論,它不是物質上的振動,它就是一種振動,不是物質的,就是像琴弦那樣的振動,這種振動構成了誇克電子,進而構成原子、分子,構成我們的身體萬物,乃至整個宇宙。這種振動就是一合相,所以整個宇宙就是建立在一個振動的基礎上,它只有一,沒有二,就是一種動相。

  這個動,現在科學家只是知道有這種動相,還沒發現到底是什麼在動。唐朝六祖慧能大師早已經給出答案到底是什麼在動呢?

  《六祖壇經中說:當時六祖惠能大師南下到廣州,在光孝寺聽法的時候,有兩位法師看到風吹幡動,就在那裡爭論,一個說是風動,一個說是幡動。惠能大師上前跟兩位說,你們都別爭了,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原來心在動才有整個宇宙在動,沒有念頭就沒有宇宙了。宇宙是因念頭產生的,正所謂「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是心造的,是念頭變現的。所以說到底只有一合相,就是動,四大無二。

  這樣觀察宇宙慈悲心就生起來,知道整個宇宙原來就是你這一念產生的,都是你的念頭就像作夢夢境里頭看到所有的人、所有的相,哪一樣不是你自己作夢的心變現的?怨恨的人,親愛的人,那一樣都是你能作夢的心所變,所以[慈心所緣,亦無有二]。

  這個慈悲心就是一體的心,看眾生一體,都是我們的念頭所生,只有一心,沒有人我。這樣的觀照叫般若智慧,怨親一相,怨親平等都是心性變現的,見了性,就真正能夠隨順一切眾生,方便救度,拔苦與樂。這種建立在般若智慧基礎上慈心三昧叫「法緣慈」,比前面生緣慈就更加的殊勝這是般若智慧基礎的。

  底下一重是「無緣慈」,藕益大師說:

  「無緣慈者,了知心眾生三無差別法界一相,真實平等。不住法相眾生相。觀菩提煩惱涅盤生死。起無作誓,欲拔性德之苦,觀煩惱菩提生死涅盤。起無作誓,欲與性德之樂,此慈即悲,此悲即慈。稱性圓修,熏成三昧。隨法界眾生,有可化機宜。關於同體法性者,無謀無慮,任運應之。如此大慈,不可思議,普門示現,神力無邊,剎塵含靈,無不遍度,生我重德,寧不超升也?」

  這裡講的無緣慈是佛果地上的慈悲,緣是條件,無緣就是無條件慈悲。為什麼能做到無條件慈悲?是因為正確觀念,了知心眾生三無差別。心是本體覺悟此心,便稱為諸佛,迷失了此心,便稱為眾生,本沒有差別的。所以佛即是眾生眾生即是佛,心即是佛、心即是眾生,三者是一不是三,所以稱為[法界一相,真實平等],唯有一心在體上來講這是一。

  這一相是什麼相?是空相。在相上講也就是在事上講,確實有無量相,相確實是無量無邊的,無量相都是平等的,因為是同一個真心本性變現的。

  在理上講也就是在性上講,盡管有無量相,但同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謂「相有性無,事有理無」,從性上講是無、是空,本性空寂,盡管本性空寂,它所變現的相確實又無量無邊,這是真空和妙有之間的關係

  諸佛見一切相,能悟諸相之本體,所以他不法相眾生相。這裡講的「法」和「眾生」,就是指無情眾生有情眾生也就是一切有情無情現象都不住。那他住在哪?住在真心上,住在真心上就不會被相所迷。

  從相上見性就是諸佛,所以他看一切眾生無非是自性,絕對沒有對立,沒對立就沒有二,這叫入[不二法門],什麼都是不二。

  諸多的不二當中,這裡舉出兩種菩提煩惱涅盤生死」,菩提煩惱不二,涅盤生死不二。「菩提」是梵文,翻譯成中文就是「覺悟」,覺了自性稱為菩提,迷了自性稱為煩惱菩提煩惱也不二。涅盤是斷盡一切煩惱的果德,生死煩惱束縛的果報也就是從因上講菩提煩惱不二,從果上講涅盤生死不二。

  苦集滅道四諦法,生死是苦,煩惱是集,涅盤是滅,菩提是道,統統不二,就是圓教所說的「無作四諦」,都是不二,哪來的造作?所以他也發起四弘誓願,但是這個四願叫無作誓,發誓願,誓而不誓,作而無作。

  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拔性德之苦。苦也不離自性眾生不離自性,度一切眾生,統統沒有離開自性,所以苦也是性德,樂也是性德,拔苦與樂都是性德。所以菩薩發起四弘誓願,與眾生樂,這個樂也是性德之樂。拔苦稱為悲,與樂稱為慈,慈悲是從與樂和拔苦兩方面來講的,拔苦和與樂都不離性德,所以說[此慈即悲,此悲即慈],慈和悲是一不是二。這真是樣樣都不二,樣樣都消歸自性

  能夠見性的人修行就是稱性圓修,所修的都在性上,度眾生也好,成佛道也好,都不離自性。這種三昧也是慈心三昧,但是他的這種境界較前面兩種更高,這是屬於法身大士如來地上的果德。[隨法界眾生,有可化機宜],眾生應什麼身而得度,即能現什麼身而為說法這是法身如來隨機應化。

  [關於同體法性者,無謀無慮,任運應之],跟眾生同一法性體,[無謀無慮]是說不起心不動念。我們現在要度眾生是一定是先起心動念再去度的,看到人家苦,起了想要去幫助他的念頭,然後就去幫助,拔苦與樂都是心動念,這是有造作,不是無作,我們是有作。

  生緣慈是有作的,法緣慈還是有作,因為還是要起一個觀照的智慧,還是有心動念,無緣慈就沒有起心動念,[任運應之],任運是自然的,眾生要有感,他就有應。像鍾一樣,敲它它就響,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任運自然,沒有絲毫造作。有起心動都有造作,就連一般的菩薩眾生也起心動念,也有造作,佛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任運應之。

  這樣的大慈悲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是形容境界的高廣,也是勸導我們如是修行,不可思也不可議。「思」是思惟,起心動念叫「思」;「議」是用語言來議論。這種境界不出,也想不到,所以佛叫你不要思惟,不要起心動念,這時候才能證得

  在這境界上真正能做到[普門示現,神力無邊],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能夠任運示現一切身度化眾生。盡管他神力無邊,卻沒有一念頭覺得自己神力無邊,盡管他度一切眾生,卻沒有一念頭度一切眾生有一念頭,已經落到起心動念,就沒有這個無緣大慈了。他能夠在塵剎國土,無量無邊的國土裡度一切眾生

  為什麼能做到遍度,一個都不漏?因為他稱性,眾生自性所變現的,他跟自性融成一體,所以眾生有感,他必定有應。得到這種境界了,那當然自己的父母必定超生,為什麼?父母對我恩德很重,是重德,自然我們這種功德加持到他身上,所以他必定超生。所謂一人成道,九祖生天,更何況一人成佛,何止九祖生天?無量的祖先父母都得到超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