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頭賢人

  【原文】

  印度的舍衛城中有一良家子。一日,他耕作回來,順便經過精舍,從一個上座比丘碗中分享到了清凈的美味食物,他心裡想:「我們日夜用手勞動,做了許多工,卻從沒有吃到這樣好的東西我還出家為僧吧!」

  於是,他出家了。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還沒得到開悟,因此,頗為煩惱所苦,又還俗去了。但還俗後,因生計困難,又回來出家,學習經論。這樣,六次離開精舍,又六次出家。到第七次出家時,已通曉七部論典,讀過許多比丘法,增添智慧,得阿羅漢位。同他為道友比丘們便譏笑他道:

  「法友啊!現在你的心,為什麼不像以前那樣煩惱呢?」

  「啊,我以後再也不過在家的生活了。」他說:「法友啊!長老質多羅象,具有到達阿羅漢位的能力,也曾經六度還俗在家生活,真是苦惱得很。」

  這時佛陀走來問道:

  「比丘們啊,你們聚集在這里,談論些什麼呢?」

  他們就把經過稟告佛陀佛陀聽後,說道:

  「比丘們啊!凡夫的心易動難制。因為他對於事物執著心,有迷戀心,得不到時要追求,追求到了怕失掉,思想沒有停止的時候,煩惱也由此而生,所以必須制御自心。一旦心可制御,便生幸福與悅樂。現在我把過去的一段事說給大家聽:

  從前,在波羅奈城的地方有一個叫鋤頭賢人的人。他用鋤頭耕作土地,種植青菜、瓜果等物,出賣與人,藉以糊口。他除了這柄鋤頭,再沒有其他財產。一日,他想:

  『有家毫無用處,還是捨棄家庭出家吧!』想罷,將鋤頭藏起,棄家去作出家人了。可他老是惦念那柄鈍鋤頭,不能抑制貪戀的心。後來甚至因那柄鈍鋤頭,停止了出家生活。如是二次三次以至六次,藏起了鋤頭出家,也為了鋤頭還俗。

  在第七次的時候,他想道:

  『我為這柄鈍鋤頭幾次還了俗,現在將它拋在大江里出家去吧。』於是,跑到江邊,他又想:『要是看見這鋤頭沉落的地方,一定又會起回來撈它的心念。』便抓起鋤柄,使出巨象般的大力,在頭上揮了三圈,閉緊眼睛,向江心拋去,同時,發出獅子般的吼聲,大叫三遍道:『我得勝了,我得勝了。』

  恰巧,波羅奈王平定邊界的叛亂回來,在江水裡洗了頭發,全身戎裝,騎著大象經過那裡,忽然聽到他的叫聲,便說道:

  『這個人大叫『我得勝了』,究竟他戰勝了誰呢?叫他過來!』

  於是,王的衛士就把他叫了過去。王問道:

  『喂!青年,現在我是戰勝者,我正得了勝回來。但你也說你得勝了,到底你戰勝了誰呢?』

  『大王啊!縱使你得了一千個勝仗,一萬個勝仗,要是戰不勝煩惱,還不能算真正的勝利;而我卻抑制了心中的貪念,戰勝了煩惱。』

  說罷,他注視大江,入『水遍處定』,得大自在力,騰身空際,向國王說了種種法。

  國王聞法,頓離妄見,絕滅煩惱,遂傾心於出家生活,同時也絕滅了對王權的煩惱國王問道:

  『現在你將到哪裡去?』

  『大王啊!我想到雪山去過出家生活。』

  『那麼,我也出家吧!』

  這時候,在那裡軍人婆羅門長者和一切庶民,凡是在那裡的人,都跟國王一起去出家了,一個也不留。

  波羅奈城的居民互相商談道:

  『我們的國王聽了鋤頭賢人的說法,帶領軍隊同去出家了。我們留在這里還做什麼呢?』

  周圍一百一十二由旬的波羅奈居民都出家了,那隊伍長到十二由旬。國王就率領了許多人向雪山進行。

  那時,帝釋天知道之後,便在雪山平正地區,造了許多房屋,供他們居住,還有許多出家資具。國王自己先做了僧人,然後逐一剃度眾徒,分撥房屋,把三十由旬的房屋住得滿滿的。

  鋤頭賢人成了果位,對徒眾教授修行的要點。那時,凡得定的,都上升到梵天界;凡信奉的,亦得至梵天界。

  佛陀說了這段事情以後,又再說道:

  「比丘們啊!由此可知,心這個東西,一旦對事物而生執著,就很難捨棄。執著不除,煩惱也就很難解脫煩惱實能使賢人失去智慧。要知道,當時的王就是阿難,徒眾是佛弟子鋤頭人就是我。」

  佛陀說後,有很多人即得到阿羅漢果。

  【學文解讀】

  這是講佛的本生故事。佛那世是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因為出家師父那兒,吃的飯很好吃,很有味道,於是就想出家了。就為了這個吃,但是他出了家以後呢,還煩惱,並不是說就穿上出家衣服、剃了鬚髮,就沒問題了,沒有證悟以前還是有煩惱的。因為他沒有證悟,還有煩惱,又還俗回去了,來回弄了六次,但是因為生活困難,想著那兒飯好吃,他又去了,離開一次又回去一次,到第七次證了阿羅漢果了。

  這和我們也類似,我們學習佛法以後回家做功課,可能做一做也不愛做了。因為什麼呢?就像剛才我們說的,沒有突破業障,沒有得到好處,覺不出佛的光明,慢慢就不學了不愛做了,很痛苦,很費勁,每天做功課是很痛苦事情,得不到好處就不學了

  修行是個難事,這個故事講反覆七次出家,也算是個表法的說法吧,為什麼?因為七代表生命的一個基本階段。所以到寺廟打七為什麼打七天呢?就是把生命的一個基本的階段要經歷過。就好像吃饅頭,吃七個飽了,前面六個饅頭都得吃,不吃最後還是飽不了,都得經歷。

  我們在家修行懈怠,很正常,不要緊,繼續堅持就好。一個同修說,她老公反對她學佛,只要她老公不在家,她就佛像貼出來了,跪念《地藏經》、拜懺,她老公一回來趕快收起來,上午念地藏菩薩、下午念阿彌陀佛,這樣挺好的。如果我們實在忙,家庭忙,事業忙,實在沒時間怎麼辦呢?我們就半天念地藏菩薩、半天念阿彌陀也可以,數量就是盡量多念,只要有空趕快念。佛就好像蓄電池,斷了以後,再想接上這個茬兒就難了,恐怕還得把這個業障撥開,把佛光弄進來,不容易,非常困難。所以無論如何,實在忙得不行了,我們念幾聲地藏菩薩、念幾聲阿彌陀也得念,無論如何保持下去,再想集中起來再修行也相對容易。無論如何不能斷,斷了以後再想接通,又得費很大的勁兒,這是個堅持過程

  這個人他出家七次,每一次在做什麼事情呢?做化學反應。因為好吃出家了,當時佛在,那裡肯定有很多成道、證道的阿羅漢有很多聖賢,但是他沒有成就他就煩惱痛苦,這七次出家其實是什麼呢?是在化學反應,在變化。每一次出家他一定不同了。所以我們修行也是這樣,我們每天修,還覺得退步了,還難受,可能還煩躁,覺得不對,其實是沒有問題,都是在進步。中間有煩惱正確的,沒錯的,因為還沒有得到清凈,當然咱們現在離成就有點兒遠,離清凈還遠一些,這都是正常的,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我們現在就不說證阿羅漢果了,咱們就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堅持一定能去。

  即使在那個時代,已經修行阿羅漢果了,還有同修諷刺他,佛在的時候都有人干這事兒,這跟佛有關系嗎?跟佛就沒關系。佛在的時候,就像善星比丘,作為他侍者做了二十年,怎麼樣呢?還深深地墮入地獄,這跟佛有關系嗎?難道說佛沒教化他嗎?佛四十九年說了八萬四千法門,該說的都說過了責任不在佛那兒,是在善星比丘那兒。佛在的時候,也有提婆達多要害佛、反對佛,難道說這個責任是在佛那兒嗎?不是佛那兒。就像天上太陽,大家已經習慣於有太陽了,到了夏天,如果我們中午出門了,讓太陽曬得頭暈眼花的,我們是怨誰呢?是怨太陽嗎?還是怨自己呢?可能很多人太陽這就完全錯了對於太陽來說,它放出光明來已經完成了它的職責了,完成了它的任務了,剩下的是我們自己的事兒。沒有太陽,我們活不了,植物也活不了,大地都是黑暗的,有了太陽以後我們才能活。對於太陽的熱,我們自己要想辦法,中午盡量躲開,別出去,要出去打把傘,實在熱的不行了,想辦法去游泳去、避暑去,覺得熱,種樹去,有樹蔭,那是我們自己的事,跟太陽關系

  報紙說抓了一批黑社會的,在審判呢。這些搞黑社會的人過去可能都上過學,父母都教育過他做好人,現在他受審判,可能還要受到刑罰,難道說責任父母那兒,還是學校老師那兒嗎?我想父母老師絕不會教育他當黑社會老大去,不會。那是自己的事,現在受法律的審判也是自己的事,和老師家長沒有關系。包括其他一切,水我們怎麼對待,空氣怎麼對待,一切都是這樣,教育也是這樣的。佛教育了四十九年,說了一切的法,能不能成,都在我們自己,跟佛沒關系了。佛已經盡到責任了,剩下的是我們自己的事兒。我們不能再怨佛了,我們沒成佛,沒有成功,是我們自己的事兒了。我們不努力,明明知道佛法的是什麼,我們偏偏不聽,偏偏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這跟佛毫無關系。所以學佛在自己,有了問題先找自己,不要找別人,一切靠自己。我們覺得自己一說佛法我們就成佛了,很可笑。

  有機會我們學學佛本生故事,看看佛是怎麼走過來的,佛有沒有怨某個人,說你咋不讓我成佛呢?現在我們都喜歡怨別人,不怨自己。我們看即使佛祖在世的時候,依然有出家比丘還嘲笑人,而且嘲笑是什麼呢?得了阿羅漢果位的人,還嘲笑他。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這就是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特質,過去佛在的時候有這樣,現在有沒有?多的是

  佛講了個很根本的道理,對事物執著了,只能是煩惱,只有心調御住了,才能得到幸福,一句話就把根本說清楚了。所以我們現在從這些故事裡邊學這些道理,對物質、物慾,對生活的追求等等,要放得淡一點,不要想太多。想的太多,得到的就是苦惱、煩惱。對心要找一找,對自己的心進行一點收縮,管一管,約束約束,只要把心能約束一點,我們就快樂一點。一切通通在心而不在於物質,不要在物質上面打轉轉、琢磨。琢磨是錯的,完全把方向搞擰了。「鋤頭賢人」這個故事,他出家了,就想著那個鋤頭,藏哪了,就放不下了,咱們有沒有?咱們也有啊。咱都有想法,都放不下,多了去了。心裡有放不下東西呀,就會惦記,放不下來就是什麼呢?就是痛苦

  這個鋤頭賢人要把這個鋤頭,想辦法給它弄一邊,記不住的一個地兒去,這樣的話他就放下來了這是辦法呢?這也是個自欺欺人的辦法,騙自己的。我們也要學會騙自己,喜歡什麼,我們弄一邊,不要老想它,處理掉,要騙自己。一旦把心裡邊執著的這個東西、這個鋤頭掉了,再找不著了,那麼他說什麼呢?就叫「得勝了」,「我得勝了」。戰勝了煩惱,抑制了貪慾就得勝了,就這么簡單。這個鋤頭賢人他也是幹了七次,這也是個循環。這七次不是簡簡單單地,出家、還俗,出家、回來,也不是這么簡單,七次中間他的身心裡邊是化學反應,劇烈的化學反應,苦惱,煩惱。產生了煩惱,把這個煩惱幹掉,戰勝它,除掉它。七次以後,怎麼樣呢?心的力量就出來了煩惱執著一去,我們心的力量立即就產生,就這么快。他注視大江,就入了「水遍處定」,得了這個定呢,得了大自在力了,就能夠騰升在虛空中間了。「水遍處定」是什麼?依然是一種力量。得到了這種定,就得到了一種大自在力。

  這個鋤頭賢人他自己的心的力量戰勝了煩惱,戰勝了貪慾,得到了一個自在力量學佛,得到的是力量,不是說看了本書,多了解了多少知識。要不就回到自己心的力量那兒去,要不就得到佛的力量去,一定是力量。得不到力量,怎麼可能就像這個賢人一樣入了「水遍處定」,得大自在力呢?就自在不了,解脫不了,就得煩惱。所以說真理是最強大的力量,這個影響力是最強大的。戰勝了自己心裡的貪慾,心裡對物質的貪著慢慢放下,割捨,放得淡一點,一點一點做,最後完全放棄、割捨掉了就得到了心的力量,得到了自己心的保障,實際上根本一切都得到了。我們學習佛法,學這個故事,絕不是說佛威脅,這是自己的事。割捨不割捨物質的追求是自己的事,佛也管不了。佛天天跟著我們屁股後面說,吃飯少吃兩口吧,買東西說少買點兒得了,會不會這樣呢?不會,絕不會的,這是咱們自己的事,佛給我們做了表率,剩下是自己的事兒。不能啥都依靠佛來勸我們,那是責任給別人了,那是完全錯誤的。把這個責任推到佛頭上,自己永遠不可能成就

  這個國王,他一聽就明白了。他過去沒聽到佛法,不知道「戰勝煩惱才是根本的戰勝」這個真理,他聽到了以後,他立即就明白了,為什麼明白了呢?因為他打仗也經歷了無數的痛苦。古代戰爭是這樣,現代戰爭也是這樣,戰爭是要死人的,是要決策的,有可能被人家殺掉的,是有恐懼的。真正的戰爭勝利得到的不一定是喜悅有可能是心裡邊的負擔、心裡邊的恐懼、心裡邊的不安。他這時候心裡面可能有很多戰爭引起的不安,聽到了戰勝煩惱,他立即就明白了,所以立即放下國王的位置,立即出家,要得到什麼呢?要得到心裡的安定這是佛法力量這是真理力量

  國王出家以後,他的人民也跟著出家。這里邊還講了很有趣的事情,一旦有人修道追求真理了,帝釋天就開始忙活了。真正去學習真理、實踐真理,整個宇宙力量都會去支持的,都會幫忙的。

  這個鋤頭人就是過去的佛祖佛祖過去是那樣的,國王阿難,那些人民都是現在的佛弟子。可見佛祖在過去世,為了求道、戰勝煩惱,做了很多次這些努力佛祖是這樣,我們也得佛祖學習,不能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解脫解脫煩惱是我們自己的事兒,不解脫,我們依然在這六道中輪回,依然會受苦,跟別人就關系要把這個事情為我們自己一個最迫切需要來看待,不要把它作為一個研究的對象,或者說只是可有可無消遣的對象那就錯了。這輩子不修行,將來我們有可能因為過去的業力,走半路上,碰到一個什麼事故就完了,就不知到哪兒去了;無論如何要有把握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那兒去享福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