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學佛之後別急於「度化」別人,先反觀自己做得如何

  文:希阿榮博堪布

  看見別人造惡,我們有能力勸阻的話,應該勸阻,態度要堅決,語氣、方式柔和;若無力阻止,最好發願把自己行善的功德迴向給他

  不惹眾生煩惱,不是要你無原則地遷就,其實你就算百般迎合,眾生也還是可能起煩惱,所以關鍵是你的動機,不存心搗亂、傷害就好了。很多時候,你若柔和堅定,對方反而會有所忌憚。

  在好的修行人身上,柔和是一種力量

  不要動搖自己修行的決心,也不要擾亂他人的心。繼續你自己的聞思修行,讓周圍的人通過你的身心變化逐漸對佛法生起信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朋友們講講佛法道理

  凡事都有因緣,度化眾生也需要觀察眾生根器因緣。作為初學者最重要的就是自己靜下來精進聞思修行

  在家修行的人不可避免要與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我們有著同樣的信仰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我想避免矛盾衝突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從基本人性出發去與人交往、溝通。

  在宗教性別職業社會地位等等不同的背後,大家都是人,都希望被理解、被關懷,都希求快樂,不想遭受痛苦

  先認識到這一點,在此基礎上逐漸擴大內心的容量,對眾生慢慢地由衷地生起親切感,願意去感受他們的快樂、悲傷、孤獨,願意去諒解、去幫助。這在我看來是佛教徒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我們應首先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再談如何與外道相處。沒有內心的開放和悲憫,我們無法突破自身的局限,也很難切實地利益有情

  一個人不論他的宗教信仰為何,在大乘佛教徒看來,他都具有佛性,有著與諸佛菩薩一樣清凈無染的本性。我們應該平等恭敬,不輕慢眾生

  能與志同道合的人相處,在聞思修上互相幫助,自然是再好不過,但如果不得不跟信仰與己不同的人交往,我們仍然可以做到在尊重其信仰、關懷其需求的同時,堅持自己的信仰修行恭敬不等於隨學,對人有禮貌不一定就要拜其為師

  向他人宣講佛法要看因緣

  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向何人,傳講何種法門智慧不夠的話,是很難判斷把握的,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智慧。如何提高呢?聞思修

  初學者靜下來,好好聞思修行,就是在弘揚佛法。好的修行人,他的寂靜調柔,可以感動人心,令人對佛法生起信心

  ——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世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