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法是用來解救沉迷的眾生,解除眾生心靈的困惑,化解眾親的種種災難。
2.人生本來就是生長在這個繁華的鬧世之中,不可能跳出另外一個地方。
3.在自身的衣食住行,及工作,事業,家庭等等的方面,用智慧來面對所有的一切外境。
uploads/content/2022/june/333e90e7e6533dabad873babc233472f.jpg" width="690" height="383" />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舞台,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戲劇。每個人都在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吵,有的鬧。
無論戲劇如何扮演,千萬不要被戲劇所迷。不迷即為樂土,快樂人生,清澈見底,取捨自如。不要入戲太深,難以自拔就會變成苦海,遺憾此生。
uploads/content/2022/june/c17534471e8e5d0fb981500b825e7e9c.jpg" width="690" height="383" />
所以說天堂與地獄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遙。智慧者的人生與迷茫者的人生是為兩個極端。
無論是從家庭的生活,工作,事業等等都會有明確的選擇,清楚地造作。這樣就會給自己的未來,不斷地打造良好的基礎。
uploads/content/2022/june/46dfcae7c394d7aa6327a3c61bc0732e.jpg" width="690" height="383" />
修行不一定非得出家,也不一定非得入世,出世與入世不在於外相,關鍵在於一顆覺悟的心。
uploads/content/2022/june/2e9cfd64575f59451c8626246f5e41a0.jpg" width="690" height="383" />
為什麼這樣說,大家要相信佛陀的教言。佛告訴大家,塵世間本來就是一個虛幻的世界,也包括我們的生命,身相。
它不是真正的實有,它是幻有,猶如鏡中花,水中月。這一切都是無常的生滅。
uploads/content/2022/june/47ed95403e22509dbcea68116b0a0665.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心經》所言,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從未生滅,永恆不變的,這才是我們的廬山真面目。
我們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大家認識真正的自我,找到真正的自我,回歸於自我。
我們在修學的過程中,《心經》是我們必修之課。《心經》裡面明確地說明宇宙真相,無論是哪個法門,哪個教派,都是不可缺少的必修之課。
uploads/content/2022/june/8b6104acca56b60d8f48527837eb417d.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大家能夠認識到這一事實,有誰還能對影像痴迷呢?有誰還能入戲呢?不痴迷,不入戲,地獄又何在呢?
境隨心轉。在修學的過程中千萬不要雜修,雜修包括經典,資料,老師,環境,門派等。
最好的修為方式,凈土法門法師所言:一名真正的善知識足矣,一部經典,一個環境足矣。
uploads/content/2022/june/842ec2090b683563329d34536d2616e6.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到處跑得越歡,學得越多,見得越雜,這個人離道就會越來越遠。因為修行本來就是靜止心態,讓自心安寧。
所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真經是「無字」,道向心中求而不是去向法中求。
所以不要迷心捉影,要抓住根本,不要偏離軌道。心外無法,法外無心。要想讓自心升起智慧,智慧是從靜態中展現。
uploads/content/2022/june/cfff444734573adead64918a58cc4191.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希望眾親要務實,從自心有程序地調整,起初讓自心安住很困難,多生累劫形成的規律性的習氣,首先要改變,棄惡揚善,從善念升華到慈悲心,從慈悲心升華到菩提心。
種種的習性都是建立在這個「我執」。必須要用種種的心態,來驅除我執。
uploads/content/2022/june/509b385073c7383a4501117d7398acca.jpg" width="690" height="383" />
因為有形象的我,就是假我。它是四大和合而致。怎麼說四大皆空?就是針對我們的身相而言。
除假歸真,無我心自靜,心靜自然明。在修行的旅途,千萬不要走彎路,要時刻務實安心才是,更不需到處尋覓,法不在經中而在於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