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法師:美女餓鬼的宿業,四個「為什麼」透視法界因果律(一)

  一昔日億耳尊者去了餓鬼境中,進了一座無量宮,裡面有個美女身色妙好,庄嚴悅目,以珍寶嚴飾的寶座的四腳上系著四個餓鬼。她向億耳尊者獻食後說:「他們向您乞討吃的時,一點點也不要給。」

  尊者食品時,由於諸餓鬼乞求,給予一鬼故頓成糠秕,又給一鬼故頓成鐵丸而食,如是給一鬼而頓成自身的肉,給另一鬼而頓成膿血故,彼女來了說:「我沒對你說不要給嗎?難道你的悲心比我還強嗎?」

  從前,億耳尊者神通力到了餓鬼境內。那時候,見到一座無量宮,進去後看到裡面有一位身色妙好、庄嚴目的女子,坐在由黃金、白銀、瑪瑙、翡翠等珍寶飾品嚴飾的寶座上(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女王)。再一看,寶座的四個腳上拴了四個小餓鬼,好可憐。

  那個美女向億耳尊者獻了食物以後,特別交待說:「如果這幾個鬼跟您要食物的話,一點點也不給他們。」之後就出去了

  億耳尊者就在那裡吃,寶座四腳上拴著的四個餓鬼都過來討要。尊者一看,好可憐,就把食物給了其中一個鬼,以尊者給了他的緣故,到他手上就成了糠秕;又給了一個鬼的緣故,到他手上就成了鐵丸子吃下去;再給第三個鬼時,她自己的肉掉下去,放在手上吃了;給第四個鬼的時候,沒想到在她的手上變成了膿血。

  美女回來後,看到這個情形有點不高興,她說:「我沒跟您講過不要給他們嗎?難道您的悲心比我還強?」

  對此尊者問:「他們是你什麼人?」回答:「此是我的丈夫,此是兒子,此是兒媳,此是女僕。」又問:「他們由何業捉弄而生在這裡?」她說:「諸瞻部洲的人難信故,不相信的。」尊者說:「我現量見了的話,他們怎麼會不相信呢?」

  這時候尊者就問:「他們都是你什麼人?」美女說:「這是丈夫這是兒子這是兒媳這是我仆女。」尊者又問:「他們是以什麼業而生到這裡來的?」她說:「南瞻部洲的人疑心大,很難相信的緣故說了也不會信的。」

  尊者說:「我是現量見了的,人們怎麼會不相信呢?」意思是,其他人道聽途說,人們聽後或許生疑,而我是一個證道的人現量見了的話,人們會相信的。就這樣,如女王般的餓鬼女開始講述他們前生的事。

  前世因緣,四個「為什麼?」

  她說:「我是聶巴城中的婆羅門女,在一節日前的夜晚備辦了精美的食品那天聖者大迦旃延來乞食,我生起信心後供獻了食物。心作是念:讓丈夫隨喜供養的話,他會出現歡喜的。於是說:「王子啊!我向聖者大迦旃延供獻了齋食故,你也供個隨喜來。』他發怒道:『乃至向諸婆羅門都沒獻供,對諸親友也未作事奉,而你於彼禿頭沙門給了食物的精華嗎?彼禿頭為什麼不吞糠秕?」

  餓鬼女這樣講到:「我前世印度邊境聶巴城裡的一個婆羅門女,我們的家族婆羅門種性。那時到了一個節日的前夕(比如過年等),我備辦了很好食物第二天聖者大迦旃延到我們這裡乞食,我當時起了信心恭敬地向尊者獻上食物那時候,我做了這個功德後心裡就想:如果讓丈夫也作隨喜的話,他會處在歡喜當中(隨喜體性就是內心歡喜),對這樣的大功德歡喜他會得很利益

  於是,我對丈夫說:「王子啊!(這就像我們說的「公子」一樣,表示一種尊重。這樣喊出來很重要,因為這麼一說,打動他的心,讓他歡喜的話,他就願意接受)今天我對聖者大迦旃延供養了齋食的緣故你也供個隨喜來。」

  沒想到丈夫聽後非常忿怒,說:「我們這麼好的食物,甚至對於高貴的諸婆羅門都沒有獻供,對於我們的親戚朋友們都沒有作事奉,你是不是給那禿頭沙門供了飲食的精華?那個禿頭為什麼不吃糠秕?」就像這樣,她的丈夫實際沒有信仰

  從這裡可以看到,當時那個婆羅門起嗔怒的狀況。在他眼裡,高貴的是婆羅門種族,佛教修行者下賤的。當時正逢重大節日家裡準備了很好食物。當他知道妻子最好的、最有營養、具精華的食物,竟然供養沙門他就罵起來了,說:「為什麼把最好的食物給他?對諸婆羅門都沒獻供,對眾親戚都沒作事奉,為什麼給那個禿頭沙門?給的竟然還是飲食的精華!」他就這樣起了嗔怒。

  這個狀況叫做「慳嫉」。我們觀察,「慳」,就是吝嗇而不肯舍,抓得緊緊的。再說「嫉」,明顯能夠看出,他很嫉妒沙門得到圓滿。因為他心裡認定沙門下賤的,而妻子竟然把節日盛筵里最精華的部分、最好的食物,全部給了沙門,由此他就起了嫉。以這個慳嫉心,導致怒火沖天,說:「那個禿頭為什麼不吞糠秕?」就像這樣,造下了惡業

  如是勸子故,彼也發怒說:『彼禿頭為什麼不吃鐵丸?』

  那時,婆羅門女的兒子也回來了。她心裡還是想:這麼好的善行,如果讓兒子隨喜一下,他會得很利益。於是就對兒子說:「兒啊!我今天如何如何,你也作個隨喜。」

  沒想到,這個婆羅門也沒信仰。他同樣發怒說:「那個禿頭怎麼不吃鐵丸子?」

  意思是一樣的。他認為,那麼好的精華食物,竟然給了一個下賤的禿頭沙門。說「禿頭」,就表示他心裡有一種鄙視。而且有慳嫉,捨不得把這麼好的東西給那樣一個人吃,無法忍受沙門得到這樣的圓滿。以這個惡心就說出那樣的話來。

  以上解釋了兩個「為什麼」,下面還有兩個「為什麼」(見下文)。

  摘自智圓法師《前行引導文輪回過患講記》

THE END